第15课 故乡课件_第1页
第15课 故乡课件_第2页
第15课 故乡课件_第3页
第15课 故乡课件_第4页
第15课 故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故乡第四单元■语言运用掌握重点字词,熟读文章,把握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思维能力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把握小说情节。■审美鉴赏勾画描写闰土、杨二嫂的语句,独立思考并做批注,分析人物的发展变化及背后的原因。■文化自信理解小说结尾议论语句的含义及小说的主题思想,学习鲁迅的民族精神。重点难点第一课时导入形式1:翻开世界文学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成了最为璀璨的四颗明珠。其中,小说以其叙事深刻、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而深得大众喜爱,可以说,小说的读者群最为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鲁迅的小说——《故乡》。导入形式2:

你有远离故乡外出的经历吗?如果你将离乡远行,很久才会返回故里,甚至永不归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这篇文章中,鲁迅在离开故乡时写道:“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为什么鲁迅先生会不怎么留恋?甚至非常气闷、非常悲哀?这其中藏了什么秘密?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探究竟。导入形式3: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故乡,是我们离别后为之黯然销魂的乐园;故乡,更是漂泊的游子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故乡》,看看他和故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认识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文体知识】翻开世界文学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成了最为璀璨的四颗明珠。其中,小说以其叙事深刻、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而深得大众喜爱,可以说,小说的读者群最为广泛。鉴赏小说之三把钥匙

——小说三要素典型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钥匙一:典型环境一、环境分为和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3.渲染某种气氛;4.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钥匙二:故事情节一、故事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二、完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钥匙三:人物形象

说到底,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展现,深刻地表现一个时代主题。1.小说是以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可以进行正面描写,还可以进行(

)。

3.故事情节分()、()、()、()四部分,故事情节是()(虚构/真实)的。

4.典型环境分为()环境和()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虚构自然社会侧面描写小说知识抢答【掌握字词】

huìcháxíngjiànghuānpéng

阴晦

猹五行装弶

獾猪篷隙

biǎnkuàbìèchīlínglì

竹匾

胯下髀骨愕然嗤笑伶俐

hèsèxùnbǐgǒngmó

瑟索潮汛

秕谷打拱

隔膜

jìnniàndàiwǎngzìsuīchán

寒噤

廿年深黛

惘然恣睢

潺潺

1.字音字形。阴晦:萧索:鄙夷:惘然:隔膜:恣睢:展转:阴沉,昏暗。缺乏生机,不热闹。轻视,看不起。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任意胡为。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2.理解词义。【掌握字词】【整体感知】1.请大家在默读全文的过程中找到《故乡》的行文线索(思路)。提示:注意四句话第1段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第6段的“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第53段的“这样的过了三四天”。第77段的“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展开叙述。成果展示结果

“我”带着母亲、侄儿离开故乡。经过见到发生巨大变化的儿时伙伴闰土以及豆腐西施杨二嫂,“我”的内心很是悲凉。起因

“我”回故乡处理老屋事宜。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这样的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我”回故乡的活动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5):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情和眼前故乡萧索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第二部分(6-77):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第三部分(78-88):写“我”离开故乡及“我”的感触、思考。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3.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故乡之变杨二嫂之变闰土之变“我”之变变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第6段: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萧索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故乡之变】跳读课文,找到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环境特点。现在的故乡:描绘的是“我”记忆中一幅明丽的神异图画,增添了一种温馨的气息,也与眼前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过去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对比朗读故乡之变儿时现在景色神奇、美丽、色彩交织、辽阔鲜活萧索、沉寂、没有一些活气总结: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眼前之景:荒凉萧索—缓慢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