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艺术文学第一讲-《周礼·大司乐》节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文学欣赏11/22第一单元:《周礼·大司乐》节录目次一、文学三义简述二、周礼《大司乐》节录(一)原文(二)释义(三)白话翻译(四)评析《诗经书影》22/22

一、文学三义简述

狭义文学: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我国始于南北朝,西方始于十八世纪。之前,文学则作为广义来对待。广义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电视剧等一起被称为“美艺术”。

文学观念:文学即审美。包含艺术但不等于艺术,它是指普遍存在于人们精神生活之中,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是一个显现在话语蕴籍(一个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各种不一样了解可能性情况,亦即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无比丰富意义生成可能性)中、含有普通意识形态性质审美意识形态。兰花33/22

折中意义文学:介于广义与狭义之间而又难于归类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当代杂文、纪实文学、以及格调化政论文等。

文学观念:文学即通例——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规范。这是说一些无法加以准确界定语言作品如某种新文学、边缘文学或试验文学,就只能按某种通例去加以含糊或相正确界说。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统称,包含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普通文化形态,即古代所谓诗学。

文学观念:文学即文化。玉兔44/22什么是“文化”?文化包含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普通包含艺术、宗教、哲学,艺术包含文学(诗)、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它有三个特点:

其一、文化是人类主观创造,而非自然之客体或遗传之东西。

其二、人类本性促使其创造文化,目标是为了改进人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

其三、人类精神文化含有发挥功用非强制性。精神文化靠熏陶、濡染、渗透来发挥其文化功用。《易经》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整天下。”文化一词由此而来,并与西方culture相对应。孔子55/22

艺术隶属于文化,艺术主要是一个精神文化。人类精神文化普通存在于艺术、宗教、哲学等领域之中。精神文化三个领域,现有分工又相互联络。哲学管思维,宗教管灵魂,艺术管情感,这是分工;但我们能够发觉,艺术内涵通常包括哲学与宗教问题,而哲学之“思”、宗教之“灵”又经常闪烁着艺术光芒。文学既然是艺术一个门类,也就必定表现出艺术普通特征。比如艺术给人以美感,这一美感是经过生动形象和真挚情感激发起来,而美感关键效应是满足人对自由与幸福追求与想象,从而使人产生愉悦。艺术门类大抵如此。关于艺术

本课程所谓艺术文学乃是广义、狭义、折中义文学兼而有之。凡是历史上主要艺术文学作品皆可涉猎,主要偏重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及其理论研究。66/22

二、周礼·春官·大司乐(节录)

(一)原文: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弟子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认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梦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和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祗,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泽,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祗,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祗,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祗,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77/22

(二)释义:

大司乐(掌大学大乐正):“掌(把握)成均(均本指音律乐调,所谓定“调”以明一均<音阶>之各调——即调式意义。西周盛行礼乐制,故成均成了大学学习礼乐地方,也是大学总称。古大学有五:北上痒、东东序、西瞽宗、南成均、中辟雍。关于大学:西周礼乐教育对象主体是宫廷中国子——公卿大夫子弟等贵族子弟和世子——王和诸侯嫡子,其接收礼乐教育有三个阶段:六岁——十岁,为居家学习读写算及识东西方位相关基础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准备、打基础阶段。十三岁——二十岁是学习相关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二十岁开始学习西周最主要祭奠礼仪和全方面礼乐规范,所谓“大学”阶段)之法(规范),以治(治理)建国(全国)之学政(音乐教育),而合(符合)国之弟子(公卿大夫子弟与王和诸侯嫡子在学者)焉”。凡有道者(多才多艺人)、有德者(能身体力行人),使教(请他们来执教)焉;死则认为乐祖(音乐祖师爷,也称为神瞽),祭于瞽宗(大学学习礼乐地方,大学五学之一)。88/22以乐德(音乐中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国子:中,和(组织配合、即“中正平和”之意,所谓孔子音乐审美观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之“和”,即以音乐歌舞为媒介融通人之情感,“和”是西周以来儒家音乐思想主要概念),祗(恭敬),庸(恒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以物譬事。孔子在生命垂危之日,曾作歌咏唱:“‘大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孔子借“太山”、“梁柱”作形象譬喻,抒发自己对人生道路与目标追求感叹、哀伤与悲悯)、道(通“导”,以古导今)、讽(背诵诗歌文字)、诵(歌唱)、言(直说己事)、语(回答他人而说)。以乐舞(西周时期六代乐舞)教国子,舞《云梦大卷》(即黄帝时期《云门》,是崇敬天神图腾乐舞,其军队称为“云师”,与黄钟、大吕相配合,祭奠五帝及日月星辰)、《大咸》(即尧时期《咸池》,原为天上西宫星名,一说为太阳落山后洗澡地方。古人认为:此星明亮,则庄稼必丰茂;此星晦暗,则必有灾变。可见尧《咸池》是反应天上星宿与农耕征兆乐舞。与大簇、应钟相配合,祭奠地神)、《大韶》(即舜时期《韶》,又名《大磬》、《箫韶》、《九歌》,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一部宗教性仪式乐舞。99/22与姑洗、南吕相配合,祭奠日、月、星、海四望。这个乐舞共有九次改变,歌也有九段,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即后世之排箫伴奏。听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饰演凤凰出现;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乐至春秋时仍可演出。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观《韶》乐后大加赞赏:“德之至也,大矣!如天之无不帱chou也”。大意是:内容太伟大,如天之覆盖一切,像地之负载万物。比季札稍晚孔子在齐国闻《韶》乐竟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而“三月不知肉味”)、《大夏》(即夏时《夏籥》,是赞颂大禹治水功劳,这个乐舞也有九段,用籥伴奏。夏禹治水利民、功劳卓著,因而作乐舞来宣扬他。古乐舞以颂天、颂神转向颂人,《大夏》首开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之河。与蕤宾、函钟相配合,祭奠山川)、《大濩》(商代《大濩》,是在本氏族古老鸟图腾乐舞基础上改编,目标是歌颂商汤灭夏立国功劳,同时也是对商族历史演进歌颂。其后繁衍为对成汤和其后有功德祖先祭奠之乐,并成为周代大型乐舞之一。与夷则、小吕相配合,祭奠先妣羌嫄)、《大武》(周初《大武》,是庆贺武王伐纣胜利祭奠乐舞,其唱词以后搜集在《诗经》《周颂》中流传至今。与无射、夹钟相配合,祭奠周之先祖

)。1010/22以六律(十二律中六个阳声——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是为阳律)、六同(十二律中六个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是为阴律)、五声(西周宫廷雅乐采取正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唱名:12356)、八音(是周代乐器分类法,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按乐器制造材料不一样来划分乐器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较高发展层次。“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清末民间产生了按照乐器演奏方式分类法,即时下流行“吹、拉、弹、打”分类。现在国际通用分类是按照乐器共鸣方式与发声原理来划分,普通可分为:弦鸣乐器,包含弹拨弦鸣、打击弦鸣、弓拉弦鸣等;体鸣乐器,包含敲击体鸣、互击体鸣、洛击体鸣、摇击体鸣、拍击体鸣与综合奏体鸣——如竹簧等;膜鸣乐器,包含棰击膜鸣、拍击膜鸣、混合击膜鸣——手鼓等;气鸣乐器,包含唇振气鸣、嗓振气鸣、边棱气鸣、吹口气鸣、单簧气鸣、双簧气鸣、簧管气鸣等)、六舞(六代乐舞),大和乐(指谐和音律,与舞蹈和节),以致鬼神(用来祭奠鬼神)祗,以和邦国(使邦国友好),以谐万民(友好万民),以安宾客(安抚宾客),以说远人(悦服远人),以作动物(兴盛万物)。1111/22乃分乐而序之(区分六代舞乐,按先后尊卑次序)。以祭(祭天神),以享(享人鬼),以祀(祀地祗)。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日、月、星、海)。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祖母以上女性祖先,此指周之先母羌嫄)。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纹饰调和)之以五声,播(演奏)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曲终再奏谓之变)而致(感召)羽物(小鸟、麻雀类飞鸟)及川泽之祗,再变而致裸物(虎、豹之类皮毛短浅动物)及山林之泽,三变而致鳞物(鱼类)及丘陵之祗,四变而致毛物(貂、狐之类皮毛细而丰厚动物)及坟(堤岸)衍(大河两侧平地)之祗,五变而致介物(龟、鳖之类有甲介动物)及土祗,六变而致象物(旧说指四灵——即麟、凤、龟、龙)及天神。1212/22(三)白话翻译

大司乐要按周代大学之一“成均”规范,治理全国音乐教育,使它符合王族子弟需要。凡是多才多艺人,能身体力行人,请来执教;他们逝世后就将他们奉为乐祖,在大学瞽宗中祭奠他们。以乐六德:中、和、祗、庸、孝、友教育国子。以乐六语:兴、道、讽、诵、言、语教育国子。以六代乐舞教育国子,使他们能舞《云梦大卷》、《大咸》、《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相互配合,音律谐合,舞蹈应节,用来祭奠人鬼、天神、地祗,使邦国友好,使万物友好,使宾客安抚,使远人悦服,使万物兴盛。于是区分六代舞乐,按先后尊卑次序,以祭天神、享人鬼、祀地祗。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祭奠五帝及日月星辰。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奠地祇。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祭奠四望(日、月、星、海)。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奠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祭奠享先妣羌嫄。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祭奠先祖。1313/22凡六乐,以五声来调和、八音来演奏。凡六乐,奏一遍,能够感召小鸟等羽物和川泽神仙,奏二遍,能够感召虎、豹之类裸物及山林神仙,奏三遍,能够感召鱼类鳞物和丘陵神仙,奏四遍,能够感召貂、狐之类毛物和坟衍神仙,奏五遍,能够感召龟、鳖之类介物和土地神仙,奏六遍,能够感召四灵象物和上天神。江行初雪图1414/22(四)周礼·春官·大司乐简析周礼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为汉人统计整理西周礼乐制度而成,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大部分,凡365篇。所以书详细叙述了西周官吏制度,故又名《周官》、《周官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有些人认为是周公所作,或认为西汉刘歆伪造,今无考证。西周宫廷为了使制度化雅乐体制得以充分实施,设置了对应专门机构,并形成了一整套极细致严密礼仪要求。所属部门有四个,即地官(教官)、春官(礼官)、夏官(政官)和冬官(事官)等。

1515/22

“春官”是周王朝为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礼乐机构。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它关键是表达周代宗法制及分封制所形成社会等级规范。其要义有四:其一,贵族分成许多等级(王、诸侯、卿和大夫、士等);其二,贵族仪式(政治、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各种礼节仪式)时必施礼乐;其三,等级地位、仪式与所施礼乐规模、场面、用乐都有严格一一对应关系,不得违反和逾越;其四,庶人无权享受礼乐,所谓“礼不下庶人”。如《周礼·春官》载:天子使用乐队排列在东南西北四方(宫悬),八行(八佾),64人;诸侯排列三面(轩悬),6行,共36人;卿大夫能够排列两面(判悬)、4行,16人;士只能够排列一面(特悬),2行,4人。春官中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共计1558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演出和其它音乐事务,其中绝大多数(1277人)是属于胥、徒、瞽、中瞽、下瞽、舞者等奴隶阶级。

1616/22“大司乐”即掌大学大乐正,是礼乐机构最高领导者。大司乐要按周代“大学”之一“成均”规范,治理全国音乐教育,使它符合王族子弟需要,并以音乐高尚思想、目标,表现方式及大型乐舞向“国子”传授。所谓“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正,而合国之弟子焉”。本文专述西周“大司乐”职事,并统计了当初礼乐音乐许多详细内容和细节,是西周礼乐音乐基本史料。其要义有三:一是介绍了当初已具盛名“六舞”、十二律,二是提出了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深邃教育理念,三是强调了“乐统同,礼辨异”儒家礼乐思想。

1717/22

▲六代乐舞

《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代大型宫廷乐舞,以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最受统治者重视,由大司乐亲自掌教。在周代宫廷中用以祭奠天地鬼神、日月山川、祖先亡灵。黄帝时期《云门》,是崇敬天神图腾乐舞;尧时期《咸池》,是反应天上星宿与农耕征兆乐舞;舜时期《大韶》,是古乐舞中最为著名一部宗教性仪式乐舞;这三部乐舞意在颂天、颂神。夏时《大夏》,是赞颂大禹治水功劳乐舞,首开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之河。由颂天、颂神到颂人,这是人类意识形态巨大进步;商代《大濩》,是是歌颂商汤灭夏立国功劳乐舞;周初《大武》,是庆贺武王伐纣胜利祭奠乐舞。《大夏》以上四种乐舞是持龠yue翟(衣饰羽毛)而舞文舞,象征以文德安定天下;《大濩》、《大武》为持干戚而舞武舞,比兴靠武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