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1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2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3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4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必修二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标解读2基础攻关3疑难探究4真题模拟课标解读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基础攻关1.背景(1)______________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赫鲁晓夫的改革考点1斯大林模式2.改革措施(1)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扩大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格;垦荒____________。②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____________。(2)政治上: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____________,平反冤假错案。但没有找到个人崇拜的根源,把错误归于斯大林个人的品质,使苏联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淖。种植玉米地方权力个人崇拜3.评价(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________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__________。(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____________、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开创性理论指导1.前期改革(1)重点内容:改革________,推行“新经济体制”。(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____________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1)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2)结果:使苏联各种矛盾滋生和积聚,陷入困境。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考点2工业军事实力〔拨云见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这也是两者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经济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2)政治上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________________”。②推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_________。2.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考点3加速发展战略科学社会主义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二、苏联解体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1991年12月25日〔拨云见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过程(1)1991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________。(2)1991年8月19日的________________失败——大权落入叶利钦等人手中,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政权发生质变。(3)1991年12月8日,“__________”成立。(4)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________________》,苏联完全解体。邦联“八一九”事件独联体阿拉木图宣言〔拨云见日〕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巧学巧记]疑难探究[史料]材料一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陪同外宾参观的过程中,赫鲁晓夫手持玉米,正在兴高采烈地向外宾介绍他的玉米种植计划。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他认为,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发展畜牧业,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但是,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探究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比较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材料三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问题]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对苏联经济改革历程的理解,谈谈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提示](1)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明显。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改革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5)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总结提升]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严重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严重困难,社会陷入危机边缘内容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的生产资料,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的收购指标,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鼓励个体和合作社经济;鼓励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工业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鼓励个体和合作社经济;鼓励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作用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重工业发展较快,综合国力有所提高突破了旧经济体制,但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国内局势失控消极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目标脱离实际;急躁冒进,造成混乱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后来趋于保守,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针对训练〕

D

[解析]

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冲破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故B项错误;因此不能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因此未达预期,故D项正确。真题模拟[解析]

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C项;D项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A

B

[解析]

分析图示信息可见,战后苏联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不断增长不同,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其中在1963年和1983年出现了两次经济的负增长。这两次经济负增长分别是受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负面影响所致,故选B。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赫鲁晓夫改革还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所以答案选D。C

[解析]

二战后苏联改革主要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不是加强工业部门的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租借、租让工业企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得出是企图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避免“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用市场管理经济的方式,故D项错误。[解析]

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B

[解析]

题干中说到的是苏联工业利润和国民收入呈上涨趋势,势力的增强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B项中的“独立自主”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A

[解析]

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中国的“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苏联只是想农业改革走中国模式,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苏联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但农民不愿意,没有提到改变公有制,故D项错误。材料二中国改革大事记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时间主要内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

内容: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以计划为重要手段,辅之以经济杠杆;开展全国范围的反酗酒斗争。影响:没有选准改革的突破口,丧失了改革的先机;反酗酒斗争虽取得成效,但减少财政收入和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影响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的发展。(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答案]

不同:中国先农村后城市,苏联与之相反;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