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三十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三十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三十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三十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三十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解析:选B材料中“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的信息说明法国拥有核武器,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想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必将冲击两极格局,故选B项。2.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解析:选D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目标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但至今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援助,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但并未动摇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故D项正确,A项错误。3.如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A.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解析:选D图片中美国和苏联相对,体现的是两国之间的“冷战”这一大背景,而中间的欧共体、日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冲击两极格局的多种力量,所以图示体现的是冷战时期已经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D项。4.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A.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C.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解析:选C根据材料“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强调国际间政治关系,“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体现的是国际成员间的互相尊重与合作交流。国际社会的成员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彼此尊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故C项正确。5.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全面超越发达国家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解析:选B发展中国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根据“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可知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故B项正确;中国、印度等大国本身就属于新兴势力,材料也无法得出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挑战的结论,故C项错误;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6.俄罗斯的一位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他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表明美国()A.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B.错误地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C.受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解析:选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他所有人的对抗”是由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所造成的,并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当然这样肯定是不利于世界和平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项。二、非选择题(共20分)7.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一的信息“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个周期是指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其内容包括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不结盟政策等。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从国际、国内背景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再根据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评述说明。答案:(1)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不结盟政策等。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