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练习阶段质量检测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检测(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7届黑龙江哈尔滨四模)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就是内环境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C.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不变解析: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而内环境仅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由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B正确;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同时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要分泌到内环境,所以细胞也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关,C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答案:B2.(2017届重庆市九校三联)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钠离子浓度乙处比甲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图1中的电极置于膜的两侧,根据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可知,乙处的Na+浓度远大于甲处,A错误;图2中的电极都置于膜外,因膜外的电位相同,所以所测电压为0mV,B正确;在图2中的①处给予适宜刺激,随着兴奋的传导,两个电极不同时兴奋,所以每个电极所处位置兴奋时,与另一个电极之间具有电位差,于是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右侧电极能兴奋而左侧电极不能兴奋,所以会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D错误。答案:B3.(2017届四川泸州市四诊)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答案:A4.(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模拟)右图是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已知乙酰胆碱在该突触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与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其合成反应属于吸能反应B.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若D酶失活,则该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或抑制解析:据图可知,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其合成过程中需要线粒体供能,故该反应属于吸能反应,A项正确;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B项正确;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分泌出来的,相当于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C项正确;由图可知,D酶能使乙酰胆碱失活,D酶失活,会导致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持续起作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项错误。答案:D5.(2017届辽宁沈阳八模)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解析: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B正确;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抗体不属于细胞间信息分子,D错误。答案:B6.(2017届上师大五模)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B.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C.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A、B、D是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C是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不参与。答案:C7.(2017届重庆市九校二联)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才能将入侵人体的抗原消灭D.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解析:神经元在接受神经递质的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转换及兴奋的传递后,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A正确;部分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吞噬细胞可直接将入侵人体的抗原吞噬分解,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D错误。答案:A8.(2018届河南省新乡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解析: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若产生兴奋则有动作电位的产生,若是抑制则无动作电位的生成,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抗体作用于抗原,但抗原并非都是细胞也可以是病毒或是大分子异物,C错误;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正确。答案:D9.(2017届四川泸州市三诊)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与机体的能量代谢没有关系B.当垂体受损时,会影响到尿量但基本不影响排尿反射C.炎热环境下,人体的散热量明显大于产热量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HCOeq\o\al(-,3)的含量有关解析:激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可以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A项错误;当垂体受损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会影响到尿量,但基本不影响排尿反射,B项正确;炎热环境下,正常人体体温相对稳定,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C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D项错误。答案:B10.(2017届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B.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C.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D.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解析:病人胰岛B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用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C正确;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答案:C11.(2017届广州二模)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是反馈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B.垂体产生的TSH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后经导管定向运输到相应靶细胞D.健康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产热量增加解析: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A正确;垂体产生的TSH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只对相应靶细胞发挥作用,C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D正确。答案:C12.(2017届湖北七州市一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解析:胰岛素分泌受胰高血糖素和下丘脑的影响,因此胰岛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会发生夜间遗尿现象,但其反射弧的结构完整,D错误。答案:D13.(2017届自贡诊断)图示为人体体温调节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从时间t1到时间t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解析:人体经过体温调节最终会使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答案:D14.(2017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二诊)人体从室温环境进入-10℃A.体温下降是因为人体的产热量减少B.人体的产热速率始终等于散热速率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D.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骨骼肌和肝脏解析:体温下降是因为人体的产热量少于散热量,A错误;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但是在发高烧体温上升时,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B错误;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C正确;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产热器官,D错误。答案:C15.(2017届广西桂林一联)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硅肺是由于硅尘破坏了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肺功能受损的一种自身免疫病C.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D.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成年人会出现易激动的现象解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是外界环境引起的疾病,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硅肺是由于硅尘破坏了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肺功能受损的一种免疫缺陷病,B错误;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C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成年人会出现易激动的现象,D错误。答案:C16.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解析: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等,A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C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答案:D17.(2017届四川泸州市四诊)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分的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变化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贮存在垂体后叶,当受到刺激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分平衡的调节;血糖调节时,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活动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答案:A18.(2017届临沂调研)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解析:“脊髓”应属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免疫器官;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答案:C19.(2018届河南中原名校三检)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阻止作用C.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解析:抗体只能作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对于细胞内的抗原不能发挥作用,A正确;体液免疫产生抗体,通过血液循环对病原体的散播起阻止作用,B正确;产生抗体的只能是浆细胞,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效应T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D正确。答案:C20.(2018届江西省西路片七校一联)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B.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A错误;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正确;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能产生血细胞外,还能产生B细胞和T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D正确。答案:A21.(2017届四川雅安三诊)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B.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C.禽流感病毒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与其特异性结合D.人体可以通过T细胞产生抗体并清除该病毒解析: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错误;被禽流感病毒侵染的细胞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B正确;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答案:B22.(2017届四川成都三诊)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解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机体内有抗体产生,由此可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工版本”MMP9酶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人体内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答案:C23.(2017届山西临汾五校五联)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动物体的脑干中含有呼吸和心跳中枢,不参与控制生物的节律和机体的运动,A错误;反射的完成需借助完整的反射弧,若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B正确;切除小鼠的胸腺,T细胞缺失,其参与的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C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答案:A24.(2018届江西省西路片七校一联)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就是破坏所有特异性免疫B.HIV是抗原,但人体不能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HIV不是抗原,不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解析:HIV主要攻击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A错误;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的病毒,B错误;HIV是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HIV通过破坏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D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52分)25.(10分)(2017届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实现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密切相关。请回答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Ⅰ.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下图所示三种模式: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1)能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是模式________(填“Ⅰ”“Ⅱ”或“Ⅲ”)。(2)模式Ⅰ中,若神经元①兴奋导致神经元②兴奋,则对神经元③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神经元④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模式Ⅲ中,若神经元⑤兴奋会导致神经元⑦兴奋;但若神经元⑥兴奋后神经元⑤再兴奋,神经元⑦却不产生兴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只有输入淋巴细胞后小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现对切除了胸腺并经大剂量X射线照射处理后的小鼠做如下处理,请分析回答问题:(4)若仅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若同时输入来自骨髓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全部恢复,该事实说明体液免疫功能的实现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参与。(5)在小鼠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解析:Ⅰ.(1)模式Ⅱ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2)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再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图中③为抑制性神经元,接受①传来的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④产生抑制,其电位变化情况是静息电位的差值增大。(3)模式Ⅲ中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⑥会抑制⑤释放递质,因而⑦不能产生兴奋。Ⅱ.(4)若仅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则只有B细胞,不能产生T细胞,因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若同时输入来自骨髓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则能产生B细胞和T细胞,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全部恢复,该事实说明体液免疫功能的实现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5)在小鼠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答案:Ⅰ.(1)Ⅱ(2)兴奋静息电位的差值增大(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Ⅱ.(4)不能T细胞和B细胞(5)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26.(12分)(2017届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状腺结节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人体情绪波动,易怒,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较高,推测该细胞摄入碘的方式是________。(2)临床上80%以上的甲亢是由Graves病引起的。该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________产生了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TSAb可刺激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甲状腺激素的产生持续增加,原因①:TSAb与________激素的作用类似,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某甲减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推测该患者的患病部位是________。解析:(1)人体情绪波动,易怒是人神经系统过于兴奋导致,结合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作用。甲状腺激素含有碘,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方向,所以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抗体(TSAb)都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TSAb可刺激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甲状腺激素的产生持续增加,说明TSAb与促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作用,同时该抗体的作用不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的抑制作用。(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甲减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较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TSH含量升高,说明患者体内分泌TSH的垂体是正常的;再结合患者体内为注射TRH之前,TSH含量低,说明正常的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TRH的刺激较少所致,由此推测患者的下丘脑发生了病变。答案:(1)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主动运输(2)浆细胞(效应B细胞)促甲状腺该抗体的作用不受负反馈作用的调节(3)下丘脑27.(10分)(2017届广东省汕头二模)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________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________。当兴奋传至____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________(填“加重”或“减轻”)疼痛。(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在大汗淋漓的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________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此增加________。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________激素增加。(3)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内啡肽能产生快感来镇痛,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不欢。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样由________分泌,并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________调节。近年来发现,当淋巴细胞受到某些病毒刺激后可以产生内啡肽,内啡肽对机体的免疫反应也起着调控作用,所以内啡肽也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可知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疼痛。(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在大汗淋漓的同时面部发红,说明此时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此增加散热,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加,以增加产热量。(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合成并分泌,同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年来发现,当淋巴细胞受到某些病毒刺激后可以产生内啡肽,内啡肽对机体的免疫反应也起着调控作用,所以内啡肽也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答案:(1)香草酸受体传导大脑皮层加重(2)体温调节中枢散热甲状腺(激素)(3)垂体负反馈免疫活性物质28.(10分)(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模)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细胞的________(填“树突膜”或“轴突膜”)参与构成。(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可以多穿衣服、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汗腺分泌减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________、脊髓、________。(3)下图是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代表反馈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代表分级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4)有一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成分(M)当做抗原处理,体内产生了大量相应抗体,抗体与M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M最可能是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________,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病。解析:(1)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细胞的树突膜参与构成,轴突膜与下一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结构。(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穿衣服,这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这是脊髓调控的结果;汗腺分泌减少,这是下丘脑调控体温的结果。(3)由图解可知,a、b、c分别为甲状腺、下丘脑、垂体,其中过程②③代表分级调节,过程①④代表负反馈调节。(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