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考试题库_第1页
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考试题库_第2页
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考试题库_第3页
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考试题库_第4页
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考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基础与实务读本试题与答案汇总题库

第一章

1.科后行政管理体系与工具,既是认识和研究一个国家或区域科技管理活动的组织

前提,也是影响科技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阶段性和差

异性。

2.科技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集合,它构成一个国家和区域静态化的科技

管理系统和关系,是决策、组织和控制科技活动,协调科技系统和其他系统间的基本原

则和框架,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组织和要素集合体,与科技活动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

赖。

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4.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

节,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它来源于实验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

科学和技术都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双重功能,最主要、最突出、最现实的社会功能是

生产力促进功能。

4.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

和控制等方式,高效率的实现资源的优化过程和结果。

5.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6.管理活动基本构成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

7.管理学中的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

关系的制度。

8.制度层次根本制度(属宏观层次)、体制制度(属中观层次)、具体制度(属微观

层次)

9.科技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组织体系运行制度。

10.组织体系是指_科技管理活动涉及到的有关科技主体,包括科技主管部门、科技

管理对象、科技中介矶构等。

11.运行制度是指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各种运行机制的总称,即各科技主体之间通

过什么样的机制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人事制度、科技事项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制度、科

12.科技看政管盲■指国.行政机构对科学技术方面所进行的行政管理。

13.我国科技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

14.科技部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有:

1)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议、命

令、指示和规章;

2)对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预测,

并提出我国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重大的研究课题;

3)参加制定科学技术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重点攻关项目计划,分配与管理国家

科技经费;

4)组织力量对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技术引进进行论证;

5)组织力量对重点项目协调攻关并督促检查;6)组织协调重大自然科学基础研

究;

7)研究科学技术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工作;8)组织协调科技条件的改善工作;

9)管理科研成果,执行科技奖励;10)负责科技方面的外事工作。

15.科技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三尊重原则,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核心是尊重

人才。

2)宏观管理与微观服务相结合的原则。3)导向与激励原则4)坚持科学决策

原则。5)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原则。6)保障原则。即保障科技人员权益,保障科

研条件的。

17.科技行政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于科技管理体系中,是科技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8.行政管理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强制性和计划统一性。

19.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实施的行政管理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别:

1)对科学研究的行政管理方法首先要符合科学技术本身发展规律,不能搞违背其发展

规律的强迫命令和瞎指挥。

2)要针对科学技术的不同特点和性质采取灵活的行政管理方法。

3)在管理上要依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法规来进行。

20科技行政管理机构是对科学技术事业进行有效领导的多功能业务职能部门。

21科技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依赖于科技行政管理的对象、核心、动力和根本目的。

科技行政管理的对象,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基本相同,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时间、时间、信息五大要素。

22科技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科技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管理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

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工作效率,最有效地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价值和社

会价值。

24科技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激发人、调动人的积

极性、发挥人的潜力,加强系统控制,创造最佳价值的活动过程。

25科技行政管理包括:

1)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组织管理;3)对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组织管

理;

2)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向生产过程转化和推广的的组织管理;

26科技管理机构的类型

1)从层次上分:国家级、省市级、地县级;

2)从职能上分:综合型和专业型;

3)从单位性质上分:政府的、行业的、大学的、企业的和科研院所。

27科技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职能原则专业原则、精干、高效、开拓创新原

则。

28科技行政管理机构的的职责任务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29科研经费是指国家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费用,是国家财政支出预算的组成部

分。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和协作费。

30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自筹资金、银行科技贷款、专项借款、规

定提留资金、引入外资。

31.科技项目是指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内容而单独立项的项目。

32.科技项目分类

1)以项目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层次分有基础研究项目、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

目和产业化实施项目;

2)从项目的投资部门性质分有政府投资项目、行业部门投资项目、企业技术开发立项

项目和可以群体自筹项目。

33、、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主要包括:

1)国家科技部科研究发展项目计划(863)2)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3)基础研究计划(973);4)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

5)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6)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7)软科学计划;8)科普计划;9)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

34.重大科技项目招标步骤由招标单位拟定招标书、愿意承担课题的单位招标、

公布中标、签约

35..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奖项自然科学奖、发明奖、技术进步奖。

36.目前最基本的科研成果评价方式科研成果鉴定。

37对科研成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成果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成果发表后需经过一段过程才能组织评议。

3)又科学界同行专家评议。

4)对大部分成果不必专门组织评议,而由科学界自由评议,最终达成协议。

38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确认的法律制度,包括市

场主体资格的实体条件和取得主体资格的程序条件。其表现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市

场主体资格的条件及取得程序,并通过审批和登记程序执行。

39.科技成果市场准入是通过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约束,限制某些科研成果进入市场,

进而发挥管理科研市场的工具。

40科技立法与政策是科技管理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遵循原则。

41.科技立法可以解决科技管理活动缺少权威性、严肃性问题;科技政策特点灵活

性和见效快。

42科技立法的原则1)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2)协调一致。

3)控制科学技术不当利用。4)全面与适当相结合。

43立法实践中应处理好的基本问题有

1)从国家立法高度出发,处理好立法的全面性和突出重点的问题。

2)处理好法律的纲领性和可操作性的兼顾问题。3)处理好立法的巩固性和超前性

问题。

44.科技法的基本功能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45.科技法的规范功能包括指引功能,预测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强制功能。

46.科技法的社会功能包括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防止科技发展的消极后果、保护

环境和生态平衡,建立和保障稳定的科技秩序。

47.科技政策由于反应速度快,往往充当促进科技发展的先导,科技法由于严格、稳

定,又往往扮演了科技发展的保障者角色。

48我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阶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前。主要特征:立法数量激

增,偏重科技管理的法规较多。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到《中国科技进步法》颁布前。主要特征;加强了

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健全了技术合同法制,注重了科技立法规划工作。

3)《中国科技进步法》实施之后。主要特征;科技进步法制化,科技普法深入化,科技

司法规范化。

49.我国科技立法未来工作重点

1)加强科技法体系的创立、完善配套法规的制定补充作用。2)推进科技政策法制化。

3)加强科技法理论研究,完善科技程序立法。

4)重点加强实体性规范,特别是技术标准。和准则性规范的建设

第二章

1.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最早是1987年由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提出的。

2.国家创新体系提出的背景:

1)冷战结束,竞争力取代军事对抗。

2)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成为推动已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

3)知识经济时代更凸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

3.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其活动是

为了创建、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其中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这一

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4.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把国家创新体系分为广义、狭义两种:

5.国家创新体系种类知识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和技术创新系

统。

6.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知识传播系

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知识应用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7.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

8.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企业。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

9.知识传播系统中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10.美国的国家体系能够有效的激发不同创新主体的活力。

11.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产学官合作。

12.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炼成强劲综合竞争力。澳大利亚综合竞争力名列第二,美

国第一O

13.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由创新资源、创新结构、创

新机制、创新环境构成。

1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5.OECD本身具有“发达国家俱乐部”性。

16.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系统,是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

系统、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17.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新进展的表现

1)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3)知识创新体系不断向纵深推进;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5)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显著;军民结合取得进展。

18.中国自主创新战略重点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1)突出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2)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务求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带动生产力跨

越式发展。

3)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4)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应对未来发展挑

战。

19.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目标:

1)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在重点行业、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

3)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4)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

5)农业科技进入世界前列。6)国防科技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7)涌现出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8)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研发机构。

20.国家创新体系组成:

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

体系

3)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4)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5)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1.中国当前拥有的科技人力资源总数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109万人/年。分别

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22.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包括:

1)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4)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与

机遇

5)造就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6)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23.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统一性表现在:1)社会和谐发展是自主创新的宗旨

和归宿。2)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体制创新。

24.创新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的影响:1)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和谐

社会提供物资基础。2)创新是解决社会和谐发展中出现新问题的根本之道,

25.创新是发展之基。是破解困境之道。

26.中国目前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7.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各项创新

1)坚持制度上的创新。2)构建国家创新系统。

3)凝聚和发展全民族的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第三章

1.企业技术创新包括创意阶段、概念化阶段、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

2.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是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

3.企业技术创新认为

1、)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2)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

3)创新扩散是获得经济效益的根本资源

4.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投入性、高收益性、与市场的高结合

性j

5.企业技术创新的分类:

1)按创新的对象和内容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2)按创新层次分技术创新、要素创新。

3)按创新程度分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模仿性创新。

6.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1)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2)市场需求急剧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白热化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4)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5)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7.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来实现商

业价值增值并增强企业持续竞争的能。

8.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信息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绩效能力、技术创新

资源投入能力、信息创新实现能。。

9.企业信息能力包括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10.信息来源分为顾客与潜在顾客需求信息和相关技术与专利信息。

11,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包括:领导层创新意识和决策能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

策划能力,技术创新评估审核能力,技术创新内部沟通和协调能力,创新文化氛围,创

新激励机制等。

1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1)多数企业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2)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

3)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能力弱,未形成有效地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5)缺乏中介和协作网络,。6)企业决策者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不

足。

13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遵循企业创新内在规律。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4)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

力。

5)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融资方式。6)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素质。

14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

15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包含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实施、战略环境。

16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模式,

1)按照R&D能力以及技术创新地位划分领先性创新战略模式、跟随性创新战略模式、

模仿性创新战略模式、集成性创新战略模式。

2)按照技术创新对象性质差异分产品创新战略模式、工艺创新战略模式、服务创新战略

模式。

3)按照技术创新主体不同划分自主创新战略模式、合作创新战略模式、技术引进战略模

式。4)按照竞争焦点不同划分基于成本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基于产品差异的技术创新

战略模式、基于柔性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基于时间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17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依据企业的目标与战略、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

的外部环境。

18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发挥优势、具有一定灵活性和适应性、切

实可行、相对满意。

19.企业技术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流程:

1)综合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2)确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

3)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4)实施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20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征长远性、全局性、协调性、风险性。

第四章

1.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是确定

科技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科技事业的战略和策略原则。

2.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第一篇科学和技术政策报告——

《科学和政府的政策》(ScienceandthepoliciesOfGovernments)悌一次明确阐明了科学

和技术政策的内容。“科技政策,就是科学技术政策(Science&Technologypolicy,STP)

的简称。

3.科技政策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导向性、权威性、系统性。

4.科技政策的作用:

1)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规定科技发展的目标,确立科技发展方向;统一人们观念,协

调人们行为.

2)科技政策的协调作用: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功能

3)科技政策的控制作用:(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培育科技进步的环境上;制约作用主要

表现在对某些特定的科技行为的规定,规定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

5.科技政策的形式:

1)法律化的科技政策;

2)通过国家机关发布的科技展望报告,科技计划、科技政策白皮书、条例、规定、章

程和制度等;

3)以决定、通知、办法、意见或会议文件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

4)重要领导人代表党和政府的讲话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

6.科技政策的体系结构:

1)科技政策的纵向结构体系:分为垂直的三个层次:战略层次、计划层次、执行层次

2)科技政策的横向结构体系。

7.国外科技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

1)(1945——1980):建立在国防——科学二元结构上的科技政策。

2)(1981——1990):以工业——科研为基础的科技政策。

3)(1990——世纪之交):突出社会——创新结合的科技政策。

4)(2010年前后):金融危机中的科技政策——受阻与突破

8.国外科技政策主要措施与启示:

1)加强对研发的投入,是企业成为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

2)制定战略规划,确保科技领先地位;

3)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创新(a制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b积

极支持技术创新政策。c注重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满足对高级人才需求。d加强产学研

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e实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科技投入)。

9.我国科技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堆肥发的发生佛挡杀佛松岛枫

形成阶段:初期(1949年至1955年)主要是建立机构和学科,组织队伍和人员;

中期(1956年至1966年)主要是建立科技政策体系;

后期(1966年至1976年)这段时期科技政策发生重大扭曲。

过度时期(1976年至1978年)由于邓小平的作用,科技政策开始出现转折。

发展阶段1)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

2)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3)确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完善政策、制度、法规建设。6)实施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和计划。

7)推进科技体制改革。8)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0.未来十年(到2020年)我国重要的科技政策和实施措施具体包括:

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创新。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合先进适用技术的

推广。

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11.我国科技政策的内容

1)国家科技法制建设2)科技体制改革3)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

4)科技经费管理5)科技税收激励6)标准化合信息化管理

7)科技机构与中介服务8)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9)科技投入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10)科技产业政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11)科技外事政策: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12)科技普及政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3)科技人才政策:关键是要搞好人事制度改革

1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15)科技知识产权战略

第五章

1.世界科学联盟于1996年建立了“科学道德与责任常设委员会”,联合国科教文组

织建立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道德世界委员会”。

2.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包

括申请书中假冒签名、提供虚假信息、抄袭他人申请书、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科学

数据、伪造国际机关、事业单位出具的证明等行为

3.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一些在科学活动中的欺诈行为被曝光,二十世纪80年代

后科研诚信逐渐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的范德萨发第三方

4.科研诚信也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

5.科研诚信涉及的成面:

1)防治科研不端行为,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不当行为;

2)制定与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

行为指南;

3)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

力对科研的影响;

4)既强调与科研人员的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

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6国外科研诚信建设的成就

1)机构设置较为健全;2)法规制度比较完善;

3)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比较严厉;4)重视科研道德教育

7.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科研诚信问题研究的国家之一

8.国内科研诚信建设的几个方面

1)逐步完善组织建设;2)法规制度建设不断丰富;

3)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惩处力度;4)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

9.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实用主义科研思想较为浓重;2)科研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科研动机逐利

化;3)科研诚信教育滞后;4)科研组织对诚信分为建设的重视

不够;

5)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健全;6)知识产权保护不力;7)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不规

10.调查处理科研不断行为的原则而额外热污染

1)处理法定原则;2)处理公正公平原则;3)处罚相适应原

则;4)惩处和教育相结合;5)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合法权益原则

11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正式调查

12.在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处理和归档过程中应当保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

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13调查与处理机构包括科学技术部、行业科技主管部门和省级科技行政部门国家

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

14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程序举报登记;审核是否受理;组织专家取证撰写

调查报告

15.我国在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和政策方面实行宽严相济原则,规定了应该

从轻从重或减轻加重处罚的情况

15.科学研究实施中保持诚信的几个方面

1)实事求是的制定研究计划;2)合理使用研究资源;

3)精确的收集使用数据;4)在科研交流与合作中做到诚实

16.成果发表于评价中保持诚信的几个方面

1)引证准确;2)图像和数据处理真实;3)署名与成果发表严谨;4)同行客观

评议

17.科研诚信是科学文化体系中的和谐要素

18.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的策略

1)营造有利于形成科研诚信分为的环境;2)加强在科研诚信方面的引导与管

理;

3)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4)强化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5)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监督;6)建立法律纪律自律相结合的约束

模式;7)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鼓励原始性创新;8)完善科技档案建设工作;9)改革人

才管理制度

第六章

1.科技论文是指对科技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或阐述,

揭示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种议论形式

2.科技论文特点

1)科学性(内容真实、客观成熟、先进可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形式上结构严谨清

晰、逻辑思维严密、语言简明确切、表述准确规范、写作态度上严肃、实事求是);

2)创造性(是科技论文写作的灵魂);

3)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具备的基本特征);4)可读性

3.科技论分分类科技专论型;科技综述型;实验研究型;科普型

4.科技综述型论文写法汇集文献资料为主;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后发性的评价及

建议

5.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1)主题明确中心突出;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3)逻辑严密自成

体系;4)论证充分说理透彻;5)语言精练概念准确;6)格式规

范标码一致

6.科技论文结构安排的原则

确定论点;选择论据(事实定义科学原理和经典性的名言);做好论证

7.科技论文写作格式

1)标题2)作者3)摘要4)关键词5)引言6)正文7)结论8)致谢9)参考

文献

8,科技论文结论撰写内容包括

1)实验或考察结果所揭示出的原理或普遍性;2)阐述研究中与前人研究结果的不同

情况;3)本文未解决的问题;4)阐述本文在理论或生产生活中

的实用价值;5)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9.科技工作者撰写结论时应把握的原则

1)强调客观性;2)内容准确;3)语言简练;4)层次分明

10.科技论文撰写步骤

1)选题2)收集资;3)编写提纲4)选择论证方式5)论文初稿6)论文

修改

11.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创新性;可能性

12.选题的步骤

1)确定选题2)明确主题3)收集和整理资料4)拟定提纲5)撰写初稿和修改

定稿

13选题的方法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

14资料的来源直接资料;间接资料

15.运用资料注意

1)资料要符合论点;2)资料力求充分恰当取舍;3)尽量采用一手材料考察核对

准确

16论文提纲的组成包括论文题目基本论点下位论点段落安排

17.编写提纲的原则

1)论文中心要明确单一;2)精选材料,组织论据严密论证;

3)结构完整统一上下具有逻辑性连贯通顺

18.论证方式有论证法阐析法逻辑推理法

19.起草初稿的方法一气呵成法分段完成法

20.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包括思想观点的修改使用材料的修改结构的修改语

言的修改等

21.应与科技论文基本结构

1)论文题目Title;2)作者姓名Author'sname/

Authors7names;3)摘要Abstract;4)关键词Keywords;5)正

文Body;

6)致谢Acknowledgements(可空缺);7)参考文献References;

8)附录Appendix(可缺型);9)作者简介Resume(视刊而定)

22.应与科技论文的格式

1)拼写(单词拼写段词换行外来词使用);2)标点符号

3)表格和插图;4)数字和符号

23.应与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人称与时态;常用句式

24.科研论文发表前的基本要求

1)文章立意新颖;2)题名鲜明凝练;3)层次分明结构适当语言严

密;

4)正确有效的运用图表;5)论文书面的规范

25.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除了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外,还要按照规

范格式和要求进行撰写,才可能被期刊杂志接受从而发表

26.科研论文的发表策略

1)选准稿件的头像;2)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

3)具体投稿技巧(投稿时作者要谦虚稿件最好不寄给某一位编辑稿件要自留底稿)

第七章

1.科研课题是从事研究的前人或同时代人,还未认识及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有待解

决的一个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科技问题

2.科研项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门类或是有若干个彼此有内在联系的课题组成的•个

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科技研究问题

3.课题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计划的最低层次但又具有独立的研究内容及确定

的目标

4.科研课题与项目的来源上级下达的来自多方面的委托自选的

5.科研课题与项目的分类

1)按学科体系分即将课题与项目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2)按管理层次分我国分四级及国际间的科研协作项目国家(部委)课题与项目地方(省

市)课题与项目自选课题与项目

3)按科研规模分大课题中课题小课题

4)按重要程度及组织方式分重点课题•般课题协作公关项目和普通项目

5)按科研成果形态分精神形态成果和物质形态成果

6.科研课题选题立项的原则

1)要体现科技发展方针;2)着眼于解决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大科技关键

问题;

3)需要与可能的原则;4)经济效益原则;5)综合原则

7.选题与立项的标准.先进性;试用性;学术水平;可行性

8.选题与立项的方法1)编制年度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指南》);

2)招标;3)同行评议与专家评议法

9.选题与立项的程序.1)提出问题;2)情报与社会调研;

3)提出课题设想与设计;4)建立模型或进行预实验;5)选题论证;6)

审题

10科研课题申请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阅读《指南》;2)认真阅读《指南》注意形式分析;

3)注意不同学部“指南”内容的重叠部分;4)让开大陆占领两厢;

5)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6)充分利用政策和各种资源;

7)老话题一一创新是基金项目立项的生命;8)诚信

11.科研课题申报流程

1)申报注册单位;2)申报单位登陆完善单位信息和财务信息

3)申报单位信息审核;4)申报单位(用户登陆填写申报书);

5)申报单位审查项目;6)初审单位审查项目;7)业务处室复审项目;8)

项目评审;9)项目立项;10)计划下达;11)合同签署;12)监理

验收

12.网上申报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说明(浏览器的设置安装编辑控件);

2)申报单位注册;3)申报用户注册;4)申报项目;

5)项目跟踪;6)信息维护;7)帮助

13.科研课题结题方式总结报告结题方式验收结题方式

14科技成果的类型1)基础理论成果;2)应用技术成果;3)软科学技术

成果

15.科技成果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鉴定公报登记归档统计分析交流与推广

保密和科技奖励等

16.科技成果的权益及保护

1)科技成果所有权;2)科技成果持有权;3)科技成果使用权和转

让权

第八章

1.组建科研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2,o科研团队包括相互关联的3个成次1)目标与愿景成次;

2)组织建构成次(科研团队组织的基本原则);3)具体管理与运行成

3.科研团队的特征1)具有很强的创新性;2)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专业的影

响力;3)科研人员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承担责任;4)组织结构是扁平

式的

5)成员多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4.科研团队组建的意义

1)科研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提升和推进国

际的科技竞争力有非常重要意义;

2)对于科研团队所在的组织本身来说它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5.科研团队组建遵循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2)知识与技能互补原则;3)技术创新型的领军人物选择原

6.科研团队组建的类型目标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

7.科研团队组建的流程

1)提出组建申请;2)相关部门进行审查;3)审批公示;4)签订团队任

务书

8.科研团队的生命周期1)酝酿期;2)组建期;3)动作期;4)结题

7.科研团队的管理工具.宏观成面的管理工具;围观成面的管理工具

8.科研团队的管理重点激励与绩效考核

激励包括1)设置清晰的目标;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3)内在

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4)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5)相对稳定与适度竞争

相结合

9:科研团队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文化

10.核心竞争力特征价值优越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以替代性,稳定性和

扩展性等

11.打造科研团队竞争力的措施

1)科研团队要形成自己在本领域的一流的技术水平占领本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

2)强化科研团队的组织目标将科研团队愿景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

3)塑造优秀的团队精神形成科研团队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

4)加大投入和引导优化科研团队组织结构;5形成学习型的科研团队保持核心竞

争力

12科研团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1)技术能力(核心技术水平团队研发产品的性能团队投入产出水平团队或专利的水

平);

2)创新能力(研究技术的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3)管理能力(团队的战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4)团队文化(团队价值观团队文化适应性团队凝聚力)

13.在我国“领军型人才”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时在2004年的《上海市2004年度人

才开发目录》

14.创新型的领军型人才是指具有有着崇高的价值追求拥有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

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协调能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

社会影响力的创新性人才

15.成熟的“领军人物”标准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能以大局为重不争尺短寸长;

2)要思想境界高能经得住表扬不因点滴成功而骄傲自满;

3)要有自知之明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开展自我批评;

4)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努力找出规律

16.“领军人物”特点1)是策划人和谋略家;2)是塑造者和传道士;

3)是永葆勇气和激情的人;4)是站在团队前面的人

17.创新性领军人才基本素质创新素质,领导素质,专业素质,善于捕捉发展机遇

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包容能力,实验能力等

18.领军人物应该做到1)将团队表现作为最高表现不强调个人英雄主

义;2)领军人物是团队的•份子不把团队看做自己的附庸;

3)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充满沟通愿意表达愿意分享;

4)让成员之间产生相互依赖的感觉发展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工作关系;

5)熟知每个成员的性格类型知人善任实现工作岗位与人才的有效匹配;

6)如有问题发生时应列为专案立即处理;

7)要求员工有随时做简报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8)提供资源和协助帮助成员成长

9)针对成员对目标的承诺进行监控但不是传统的管制方式;

10)透过工作的挑战定期训练和生涯发展来激发成员共同成长

19.创新性领军型人物的重要性

1)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2)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20.影响领军人物出现的现实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落后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

21.如何培养领军型人物

1)在创新实践中培养;2)大力挖掘国际人才资源潜力在国际合作中引进培

养;

3)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4)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5)为科技领军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九章

1.科技查新对于科研立项,科技人员进行研究,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

以及申请专利都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查新工作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发展起来的

3.专利查新检索已成为国家发明奖评审的必要条件

4.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

5.科技查新的重要作用

1)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2)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丰富的信

息;

3)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

4)为专利申请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6.查新委托人是指提出查新要求接受查新报告并支付查新费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

组织如专利申请人科研课题组企业科研机构等

7.委托人的权利1)有权选择查新机构;2)对查新机构选择咨询专家有建

议权;

3)按时接受查新报告;4)有维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

5)有权就查新机构为反查新合同或查新人员违法等行为造成的损失请求赔偿

8.委托人的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阐明查新的问题;

2)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技术背景材料及有关技术咨询数据3)支付报酬或费

用;

4)按时接受查新报告;6)法律责任

5)查新委托人应当保证查新机构的独立性不得干涉查新活动施加影响;

9.查新机构的权利

1)独立自主处理查新事物;2)要求委托人提供查新所需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完

整;

3)限法收取查新报酬费用;4)聘请查新咨询专家

10.查新机构的义务

1)独立自主处理查新事物;2)要求委托人提供查新所需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

完整

11.科技查新服务对象1)科研立项;2)科技成果鉴定;3)新产品开发;

4)成果申报奖励;5)国家地方或企事业单位有关规定要求

12.科技查新委托者工作任务

1)领取《科技查新合同》;2)填写《科技查新合同》;3)填写“科技查新合同”具体

细节

13.提炼查新点的方法1)从结构特征上归纳;2)从产品功能上归纳

3)从生产工艺上归纳;4)从原料配方中归纳;5)从性能指标上归

14.检索词必须是行业内共知共用的技术术语以及行业公认通用的表达词不用泛词

和客户自创的别语名词

15科技查新机构的工作过程1)检索准备;2)有关检索策略的提示;3)选择检

索工具;4)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5)查找;6)完成查新报告;7)查新报告处

16文献检索的类型1)数据检索;2)实施检索;3)文献原文检索

17文献检索的原则针对性技术性积累性

18文献检索积累程序1)分析待查项目明确主题概念;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

策略;

3)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4)查找文献线索所取原文

19文献的类型

1)按载体形态划分手写型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可读型声像型

2)按加工深度和层次划分零次.一次二次三次文献

20.文献检索的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著者途径其他途径

21文献检索的方法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利用全文数据

库进行检索查阅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查找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22.文献资料的形式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政府

出版物学位论文标准资料产品说明书十类。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应用

的最广泛

23.利用数据库进行科技文献检索的步骤1)分析检索课题;

2)选择针对性强的数据库;3)确定检索主题词;4)选择恰当的检索路径;

5)创建检索提问式;6)位置运算符;7)调整检索策略

24.通过网络进行英文文献检索的方法1)搜索引擎的高级功能;2)关键词的使

用;3)参考文献的使用;4)网站回溯;5)通过BBS的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源;6)

使用代理

第十章

1.科技成果是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简称,也就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试验和应

用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收获

2.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3.科技成果分类

1)国外依据技术应用领域的不同把科技成果划分为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产业领域

生产劳动过程三方面.依据技术社会功能的不同划分出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专有技术

等成果类型

2)国内依据项目研究的不同阶段将科技成果划分为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依据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投资量、风险、收益等不同因素划分为社

会效益型农业型工业型使用型依据技术创新等理论划分为科学研究技术研究

工程研究成果等。依据成果的基本经济用途的不同划分为可用于经营不可用于经营

的成果两个类型。依据公共福利效应分为公益性技术成果商业性技术成果两个类型。

4.科技成果的价值特征表现为科技成果的科学性经济性社会性三方面。分别

对应于其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6.科技成果评估包括科技项目评估科技计划评估科技机构评估科技区域评估

科技人才评估科技成果评估科技政策评估

7.科技成果评估的主要内容水平评估综合评估价值评估

8.科技成果评估的分类

1)从评估组织部门上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

2)从评估时间上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

3)从评估形势上分为通信评估回忆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组合评估;

4)从评估方法上分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的评估;

5)从评估方式上分为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

9.科技成果评估鉴定工作的目的是正确判别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

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功推广应用的重要条件

10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

实效

11.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管理实行归口

12评估鉴定范围

1)科技计划范畴;

2)本条所称的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

3)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申请科技成果评估鉴定必须具备的条件;

4)科技计划内的基础性研究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

5)执行科技计划所完成的应用技术成果

13.不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2)软科学研究成

果;3)已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4)已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

5)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般应用技术成果;6)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技术

成果;7)凡不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都不得受理鉴定的申请;

8)对社会公共利益国家资源有破坏作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科技成果

14根据《鉴定办法》第九条规定科技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局)以及国务院

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是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的具体组织单位

15.根据《鉴定办法》第十条十一条十三条规定鉴定分为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

定三种形式三种形式具有同等效益

16.组织鉴定单位选聘参加鉴定工作的同行专家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级技术

职务;2)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

技术发展的状况;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17不得选聘为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的专家有

1)科技成果完成单位的人员;2)计划任务下达单位的人员;

3任务委托单位的人员;4)长期脱离教学科研生产的党政机关管理人

18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有义务和责任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保守秘密

19.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及有关负责人不得干涉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独立

的进行鉴定工作,对鉴定专家在鉴定工作中提出与鉴定有工作有关的请求应当认真研

究,应及时作出明确答复

20.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应当负责鉴定的全过程,但不得成立鉴定领导小

组领导鉴定工作

21.申请评估鉴定的程序

1)符合申请条件的单位提交申请;2)在鉴定日期前两个月将鉴定申请报送组织鉴定

单位;3)能独立应用的重大阶段性成果经同意课单独申请鉴定

22.组织鉴定单位在接到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申请后三十天内批复审查意见

23.评估鉴定步骤检测鉴定步骤;会议鉴定步骤;函审鉴定步骤

24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费用,由组织鉴定单位酌情发给技术咨询费,由成果完成

单位支付

第H-一章

1.’加当前科技工作的战略任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服务于经济的功能,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

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3.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遵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