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每小题2分)

1.(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shé)冠冕(guàn)娉婷(pīng)大发雷霆(tíng)

B.佝偻(ǚ)诓骗(kuāng)骈进(bìng)心无旁骛(wù)

C.解剖(pāo)珐琅(fò)别墅(shù)间不容发(jiòn)

D.泥泞(nìng)瓦楞(léng)聒噪(guō)孜孜不倦(zī)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折腰(shé)——(zhé)冠冕(guàn)——(guān)

B.佝偻(ǚ)——(lǚ)骈进(bìng)——(pián)

C.解剖(pāo)——(pōu)珐琅(fò)——(fà)间不容发(jiòn)——(ji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喉龙断彰取义言不及意

B.胆怯脊梁根深蒂固自惭形秽

C.箴言恣雎忸怩作态鸠占雀巢

D.亵牍晨曦原弛蜡象自吹自擂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喉龙——喉咙断彰取义——断章取义言不及意——言不及义

B.正确。

C.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D.亵牍——亵渎原弛蜡象——原驰蜡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023九上·雅安期末)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____。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

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可谓惊心动魄,观众席上呐喊助威声____。

③尽管有“少不入川"的说法,但蜀地____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对天下文人墨客依然有着很大的魔力。

④雅安是世界公认的茶文化发源地,在四川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史上地位____

A.不言而喻络绎不绝巧夺天工举重若轻

B.不言而喻此起彼伏鬼斧神工举足轻重

C.理至易明络绎不绝巧夺天工举足轻重

D.理至易明此起彼伏鬼斧神工举重若轻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①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理至易明:指道理述说到了极致,简单明了,极容易明白。

描述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绿色低碳理念,选用“不言而喻”更为恰当,意味着这一理念是不言而明的,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而“理至易明"虽然也表示容易理解,但在此语境中显得过于书面化,不够自然。

②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描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观众席上的呐喊助威声,选用“此起彼伏”最为贴切,形象地描绘了观众情绪的起伏和变化。而“络绎不绝"虽然也表示连续不断,但在这里更强调的是数量的连续,而不是情绪的起伏。

③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强调大自然的力量。

描述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选用“鬼斧神工”更为恰当,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神奇和人工艺术的精湛。而“巧夺天工"虽然也表示人工技艺高超,但在这里更强调的是技艺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不够准确。

④举足轻重:意思是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举重若轻:意思是指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描述雅安在茶产业发展史上的地位,选用“举足轻重”最为合适,表示雅安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举重若轻"虽然也表示处理事情轻松自如,但在这里与句子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B.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武警消防官兵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一向很乖巧的黎丽突然变得非常暴躁,她歇斯底里地冲着父母大发脾气。

【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B“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C“走投无路”指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望文生义。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异常。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严禁发达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强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不过度流失。

C.电影《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及她的感人事迹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

D.2023年3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示了“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通报。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正确。

B.否定不当,删去“不”。

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作品"。

D.搭配不当,将“公示"改为“发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运用。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双减”政策施行以来,雅安市各个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你是喜欢文学社呢?还是喜欢书法社呢?

C.2023年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圆满闭幕,四川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充分展现了四川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

D.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记住反电信诈骗专用电话———96:10。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连续多个书名号之间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应删去顿号;

B.选择问句,有且只有一个问号放在句子末尾,应把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

C.“体育道德风尚奖”是一个奖项名称,在此表示特定称谓,应该用双引号;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7.(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成宁铁路是青海省西宁市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铁路,不叫西成铁路(西安到成都的叫西成铁路)。

②川青铁路是四川省到青海省的铁路,包括两条规划中的铁路,即东线的成宁铁路和西线的成格铁路。

③成格铁路是指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的简称,是成库铁路的南段,是川青铁路的西线。

④西宁至成都的铁路是连接四川、甘肃、青海三个西部省份藏区的重要通道。

⑤据初步规划,成格铁路线路设计从四川成都出发,成都段利用改建原成汶线,经彭州、都江堰、汶川、马尔康、青海达日、玛多,到达格尔木市,全长约1270公里。其中,四川境内415公里。

⑥自青海省西宁东站引出,经海东市化隆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后,进入甘肃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合作市、碌曲县后,进入四川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接成兰铁路黄胜关站至成都。

A.②①③⑤⑥④B.②①⑤⑥③④

C.②①④⑥③⑤D.②①③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直句子的衔接和排序。首先,②句介绍了川青铁路及其两条规划中的铁路,成宁铁路和成格铁路,这是整个话题的起点,因此应该放在最前面。接着,①句详细解释了成宁铁路的名称和路线,与②句紧密相连,所以应该紧跟在②句后面。然后,④句介绍了西宁至成都铁路的重要性,作为连接四川甘肃、青海三个西部省份藏区的重要通道,它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④句应该放在介绍完成宁铁路之后,以突出这条铁路的重要性。接下来,⑥句详细描述了成宁铁路的具体路线,从西宁东站引出,经过多个地区,最终到达成都。这与④句中对西宁至成都铁路的描述相呼应,因此应该放在@句后面。最后,③句和⑤句分别介绍了成格铁路的名称、简称、线路设计和全长约1270公里的长度,其中四川境内415公里。作为川青铁路的西线,成格铁路与成宁铁路共同构成了川青铁路的完整线路。因此,③句和⑤句应该放在最后,以总结整个话题。综上所述,正确的句子排序应该是:②①④⑥③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8.(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面回目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回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B.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赵员外重修文殊院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D.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分析】A.正确。

B.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D.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9.(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跳将起来,说道:“这厮好无道理!我有火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儿斧,再商量!"……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厮若还去告状,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

《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在性格上同中有异,上面语段写的人物最有可能是他们中的哪一位?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答案】李逵。语段描写符合他头脑简单、脾气火暴、直爽率真的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水浒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由“这厮好无道理!我有大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几斧,再商量"可知,此人是李逵,他头脑简单、脾气火爆、直爽率真。

故答案为:李逵。语段描写符合他头脑简单、脾气火暴、直爽率真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各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0.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自然段,连用三个“是事实”,表示对对方论据的肯定,为后文揭示对方论据和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销垫。

B.选文第②段、第⑤段、第⑥段三处加点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第②段加点的“中国人”指所有中国人,第⑤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第⑥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人民。

C.选文⑥⑦③三段,第⑥段作者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针锋相对,接着第⑦⑧段热情歌颂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进行间接反驳。

D.这篇文章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作者针对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和悲观论调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既有直接反驳,也有间接反驳。

11.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列举那些论据证明它是错误的?作者主张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12.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13.选文第⑦段“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种人分别为他们列举一个典型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答案】10.D

1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是信别人,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①首先,通过对方论据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得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②然后,直接反驳对方论据的错误,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③接着,树立自己的观点间接反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再通过举例论证来论述,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④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3.埋头苦干的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拼命硬干的人: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遍尝各种草药,很多次服药中毒,险些丧身,终于著成《本草纲目》。为民请命的人:明代名臣海瑞,一生清正廉洁,多次上书议论朝政,甚至批评皇帝、触怒权贵,被贬乃至被罢官多次,但一直正气不改。舍身求法的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论据;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0.ABC.正确。

D.作者针对当时一部分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和悲观论调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并排所有中国人”。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一问,结合②段“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可知,作者批判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问,结合③段“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④段“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概括可得: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是信别人,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

三问,结合⑥段"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概括可知,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故答案为: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是信别人,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第①段"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却也是事实"概括可得:首先,通过对方论据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得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结合④段“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⑤段"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概括可得:然后,直接反驳对方论据的错误,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结合⑦段“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⑧段“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概括可得:接着,树立自己的观点间接反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再通过举例论证来论述,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结合⑨段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概括可得: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她底下。

故答案为:①首先,通过对方论据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得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②然后,直接反驳对方论据的错误,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③接着,树立自己的观点间接反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再通过举例论证来论述,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④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3.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示例:拼命硬干的人:飞将军李广,从小拼命苦读兵书,练习箭法,终于成为了,匈奴最害怕的神射手。为民请命的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抨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仅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舍身求法的人:玄奘寻求佛法。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最终抵达印度。

故答案为:埋头苦干的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拼命硬干的人: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遍尝各种草药,很多次服药中毒,险些丧身,终于著成《本草纲目》。为民请命的人:明代名臣海瑞,一生清正廉洁,多次上书议论朝政,甚至批评皇帝、触怒权贵,被贬乃至被罢官多次,但一直正气不改。舍身求法的人:“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各小题

先生的课堂

(杨文清)

①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半支烟——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句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了笑容,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时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学生们心中,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菜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由是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我也怕自己跟不上原班同学。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菜、大米等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他求助。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胃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亲自告诉你,你可以到我校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落,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七月举行的高考试场。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搅乱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都将书特意放在床头。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着。"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吃饭。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一正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后来,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随着日子的临近,我意识到:原来我和先生是同一天过生日!这令我十分兴奋——冥冥之中,我与先生早就有难以割舍的缘分。先生八宀寿诞那灭,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是他影响了我的一生,传授知识,指明人生道路,教会我怎样做人。

时光荏苒。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用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

(有删改)

14.下列对这篇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从“我”和先生相识于课堂,写到先生去世。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写出片片洁白轻盈的雪花从天而落,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文章这样写景,主要是正月天气寒冷,雪花飘落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样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

C.选文第⑦段写“我的脸一阵阵发烧”,主要原因有:先生夫妇来到家中,“我”感到十分意外,不知所措;先生夫妇给“我"家里带来厚重的礼品,让“我”很难为情;不知道自己上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心里很紧张。

D.选文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了关于先生的几件事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作者对老师的怀念、感恩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5.文章第段中说“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我"表达敬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1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17.标题“先生的课堂"中“课堂”一词具有怎样的含义?以“先生的课堂"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4.B

15.①在课堂上,先生传授“我”知识,激起“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②在生活中,面对“我”的求助,先生全力帮助“我”,并问候关心“我”的父母,③先生面对困苦时的顽强,为“我"树立了榜样(1分)。

16.①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现出先生对自己才华的欣赏,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学问的自信,②把一位富有文学才华和个性的教书先生写得活灵活现。

17.含义:标题中的“课堂”既指传授知识的学校课堂,也指教“我"为人处世的社会课堂。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交代先生在课堂上对“我”学业的影响和先生在生活中对“我"为人处世的影响③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感激、敬佩、怀念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4.ACD.正确。

B.有误,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写出片片洁白轻盈的雪花从天而落,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文章这样写景,暗示‘我"的人生由此改变,有了更光明的未来。选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第③段中“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从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第④段中“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由是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可知,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先生为我们讲解《荷塘月色》,给我们布置作文,他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汉语的优美,他的表扬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我"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

从第⑦段中“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第⑨段中嗨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可知,先生对我"的全力帮助,对我"父母的时时关心,就像课堂一样,指导我”的人生;

从第⑨段中“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可知,先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的行为就像课堂一样,教导我如何为人处世。

故答案为:①在课堂上,先生传授“我”知识,激起“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②在生活中,面对“我”的求助,先生全力帮助“我”,并问候关心“我”的父母,③先生面对困苦时的顽强,为“我"树立了榜样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郑重地点了点头”是对先生的动作描写,“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是语言描写,表现出先生对自我才华的欣赏和对自己学问的信心满满,两个简单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先生的才华横溢和独特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现出先生对自己才华的欣赏,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学问的自信,②把一位富有文学才华和个性的教书先生写得活灵活现。

17.本题考查标题理解及作用。一问第段“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是他影响了我的一生,传授知识,指明人生道路,教会我怎样做人"等内容可知,标题‘先生的课堂中“课堂一词既指传授知识的学校课堂,也指教我为人处世的社会课堂。

二问,标题"先生的课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先生在课堂上对我”学业的影响和先生在生活中对我"为人处世的影响,表达我“”对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标题"先生的课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含义:标题中的“课堂”既指传授知识的学校课堂,也指教“我"为人处世的社会课堂。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交代先生在课堂上对“我”学业的影响和先生在生活中对“我"为人处世的影响③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感激、敬佩、怀念之情。

二、古诗文积累与理解(共16分)

18.(2023九上·雅安期末)用原文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李白《其一》)

(2),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1)将登太行雪满山

(2)露从今夜白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露、柯。

故答案为:⑴将登太行雪满山⑵露从今夜白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19.(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而或长烟一空浊浪排空

C.朝而往,暮而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看/景象

B.消散/天空

C.都是“回去"的意思

D.乐趣/以....为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0.(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真无马耶

B.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C.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代词,代指岳阳楼/难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B.都是连词,因为;

C.副词,有时/副词,或许,也许;

D.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023九上·雅安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面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歌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面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年,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2.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21.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是在于山水间的美景。

②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22.主要表现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自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志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句的重要词语有: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得,领会;寓,寄托。②句的重要词语有:名,命名;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故答案为: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是在于山水间的美景。

②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乐"包括: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最重要的“乐”是太守之乐。本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故答案为:主要表现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自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志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三、作文(共40分)

23.(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需要很多:知识、勇气、才华、朋友……拥有这些:你的人生将会有别样的风景。你的生活需要什么呢?请以“生活需要▲”为题,补全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或说理方法;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套作,不抄袭;④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生活需要坚持

坚持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坚持铺设的是成功的路径,坚持开出的是成功的花朵。

生活中,做每件事都要坚持,这样才能够从中体会到与众不同的快乐。

这个暑假我跟着妈妈来到黄山游玩。一大早,我和妈妈便来到黄山脚下准备登山,我抬头一看眼前的景象,不禁让我为之一颤,见黄山在层层云雾的围绕下,一眼望不到顶,空中还时不时有几只飞鸟掠过,可谓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不禁往后退了退,咽了几口唾沫,颤颤巍巍地踏上了登山之旅。

到了半山腰,我正准备坐下来歇一会,赶巧几个刚刚下山的游客向我走来,只见他们个个面红耳赤,双手叉腰,垂下了脑袋,脸上时不时有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全身的衣裳都已经湿透了,还不时自言自语道:“累死我了,死我....连声音都显得有气无力,这无疑给自信心本来就不强的我当头一棒,心情像是蒙上了一块黑布,有了想要打堂退鼓的念头。

正当我准备向妈妈开口时,却看到了不远处的一棵黄山奇松,只见它蜿蜒的根茎紧紧地缠住了断崖上的一块岩石,苍劲曲折的枝干就连稀疏的叶片都散发着墨绿色的光泽,给人一种神圣而又不敢侵犯的感觉,与山下那些郁郁葱葱丰满肥沃的松树完全不一样,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黄山奇松为什么能够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是因为他那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他平静地接受了上帝对它的不公,努力地在悬崖上生根发芽,饱经风霜,最终落下了黄山奇松"的美誉,比起这个我这点小困难算得了什么呢想到这里,我喝了几口水,抖抖精神,便大步跨上了台阶。

终于,我到达了山顶,见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加上云海的衬托,勾画出一幅绝美的图画,让我感觉像在幻境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不正是黄山奇松告诉我和我们的道理吗?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生活"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个词,范围相当大,审题时,可适当分解,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也可思考“谁的生活,如我的生活、大家的生活,甚至人类的生活等。“需要"是应该有或必须有的意思。补题范围很宽泛,可从不同的生活范围或状态来思考,缩小立意的范围,如个人生活需要理想奋斗拼搏等,家庭生活需要相互关爱、理解、帮助、体贴等,如学校生活需要相互团结、友爱关心等,社会生活需要公平、公正、民主.法制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四、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6分)

24.(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一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作为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句世界。

(1)对于专家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你有什么看法?请阐明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下面是出白《〈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中的名言警句,请你分别从国学教育角度阐明其“修身做人”方面的道理。

①《〈论语〉十二章》中的“吾「」三省吾身":_________。

②《〈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赞成。因为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国学教育课难度较大,不易理解,还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等。

(2)连外国人都如此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3)①只有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才能不断完善自我。②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必须有骨气、有尊严、有气节。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观点表达。答题时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如支持,可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回答;如反对,可从国学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增加负担的角度作答。

⑵本题考查阅读感想。言简意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传播范围很广,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

⑶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句话说明人要有尊严,做事有原则。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赞成。因为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国学教育课难度较大,不易理解,还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等。

⑵连外国人都如此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⑶①只有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才能不断完善自我。②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必须有骨气、有尊严、有气节。

【点评】⑴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⑵本题考查阅读感想。言简意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⑶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首先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回想并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名言。这通常涉及到对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的熟悉和理解。

五、古代诗文理解与鉴赏(14分)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户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教闫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2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虽然)

B.四夷俱服(俱:全、都)

C.臣不以为喜(以为:认为)

D.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耳,罢了)

2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27.文中魏征说唐太宗的哪一点做法最值得他高兴(用原文回答)?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5.A

26.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27.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久远维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25.A句意: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虽:即使;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有:倘:如果;遽:突然;放纵:放松要求;复:又;则:那么。

故答案为: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

27.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任务形象。根据原文,“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是魏征对唐太宗最值得他高兴的做法的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征最高兴的是唐太宗在国家安宁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警惕,思考可能出现的危机。这表明唐太宗具有前瞻性和危机意识,这是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从原文中唐太宗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他主动向侍臣询问治国之道,表示他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并且对于臣子的进谏,他能够虚心接受并反思。同时,他也具有忧患意识,明白即使国家目前安宁,也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机。这种开明君主的态度,使得唐太宗在治国过程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故答案为: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唐太宗是一个能虚心纳谏,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君主。

(2023九上·雅安期末)古代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代〕

晨起动征锋,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8.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B.首联点题,一个“晨"字点明“早”,“动征铎"呼应“行”;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凄凉的情感基调。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9.请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28.C

29.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诗人用一串名词,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味的早行图:雄鸡啼鸣,茅店之外一轮残月,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依稀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描绘,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早行图便跃然纸上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28.ABD.正确。

C.“不蕴含任何感彩'表述有误,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句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故答案为:C

2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月亮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留下一行行先行客人的足迹。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生动地描绘早行的情景,饱含着诗人去国怀乡的悲伤和羁旅行役的苦思。

故答案为: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诗人用一串名词,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味的早行图:雄鸡啼鸣,茅店之外一轮残月,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依稀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描绘,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早行图便跃然纸上了。

1/1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每小题2分)

1.(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shé)冠冕(guàn)娉婷(pīng)大发雷霆(tíng)

B.佝偻(ǚ)诓骗(kuāng)骈进(bìng)心无旁骛(wù)

C.解剖(pāo)珐琅(fò)别墅(shù)间不容发(jiòn)

D.泥泞(nìng)瓦楞(léng)聒噪(guō)孜孜不倦(zī)

2.(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喉龙断彰取义言不及意

B.胆怯脊梁根深蒂固自惭形秽

C.箴言恣雎忸怩作态鸠占雀巢

D.亵牍晨曦原弛蜡象自吹自擂

3.(2023九上·雅安期末)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____。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

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可谓惊心动魄,观众席上呐喊助威声____。

③尽管有“少不入川"的说法,但蜀地____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对天下文人墨客依然有着很大的魔力。

④雅安是世界公认的茶文化发源地,在四川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史上地位____

A.不言而喻络绎不绝巧夺天工举重若轻

B.不言而喻此起彼伏鬼斧神工举足轻重

C.理至易明络绎不绝巧夺天工举足轻重

D.理至易明此起彼伏鬼斧神工举重若轻

4.(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B.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武警消防官兵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一向很乖巧的黎丽突然变得非常暴躁,她歇斯底里地冲着父母大发脾气。

5.(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严禁发达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强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不过度流失。

C.电影《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及她的感人事迹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

D.2023年3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示了“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通报。

6.(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双减”政策施行以来,雅安市各个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你是喜欢文学社呢?还是喜欢书法社呢?

C.2023年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圆满闭幕,四川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充分展现了四川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

D.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记住反电信诈骗专用电话———96:10。

7.(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成宁铁路是青海省西宁市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铁路,不叫西成铁路(西安到成都的叫西成铁路)。

②川青铁路是四川省到青海省的铁路,包括两条规划中的铁路,即东线的成宁铁路和西线的成格铁路。

③成格铁路是指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的简称,是成库铁路的南段,是川青铁路的西线。

④西宁至成都的铁路是连接四川、甘肃、青海三个西部省份藏区的重要通道。

⑤据初步规划,成格铁路线路设计从四川成都出发,成都段利用改建原成汶线,经彭州、都江堰、汶川、马尔康、青海达日、玛多,到达格尔木市,全长约1270公里。其中,四川境内415公里。

⑥自青海省西宁东站引出,经海东市化隆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后,进入甘肃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合作市、碌曲县后,进入四川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接成兰铁路黄胜关站至成都。

A.②①③⑤⑥④B.②①⑤⑥③④

C.②①④⑥③⑤D.②①③④⑤⑥

8.(2023九上·雅安期末)下面回目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回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B.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赵员外重修文殊院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D.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9.(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跳将起来,说道:“这厮好无道理!我有火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儿斧,再商量!”……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厮若还去告状,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

《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在性格上同中有异,上面语段写的人物最有可能是他们中的哪一位?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023九上·雅安期末)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各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0.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自然段,连用三个“是事实”,表示对对方论据的肯定,为后文揭示对方论据和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销垫。

B.选文第②段、第⑤段、第⑥段三处加点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第②段加点的“中国人”指所有中国人,第⑤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第⑥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人民。

C.选文⑥⑦③三段,第⑥段作者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针锋相对,接着第⑦⑧段热情歌颂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进行间接反驳。

D.这篇文章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作者针对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和悲观论调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既有直接反驳,也有间接反驳。

11.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列举那些论据证明它是错误的?作者主张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12.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13.选文第⑦段“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