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教育学《现代教育目的》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第三讲-教育学《现代教育目的》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第三讲-教育学《现代教育目的》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第三讲-教育学《现代教育目的》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第三讲-教育学《现代教育目的》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教育学教师教育课程1/1612/1613/1614/1615/161教育为何?6/161你教育目标是什么?为何提出这么目标?7/161《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北洋政府:“谋个性之发展”中华民国:1、孙中山:“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2、国民党: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161古希腊雅典在波希战争之后,逐步形成了一个追求身心友好发展教育理想,亚里士多德提倡:自由教育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了教育阵地,培养目标为僧侣,世俗封建主教育目标——骑士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者提出培养、完善全方面人卢梭等提出:遵照儿童自然本性,发展他们自由自发表现,要求各种能力友好地发展。9/161赫尔巴特:教育唯一整体课题,能够用“道德”这一概念加以恰当地表示。康德:教育目标是把人培养成真正人。斯宾塞:教育目标应该要求为使人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各种能力。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10/161

我希望我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力量。我希望成为我自己意志,而不是他人意志工具。我希望成为主体,而不是他人行为对象;我希望我行为出于我自己理性、有意识之目标,而不是外来原因。我希望成为主要角色,而不是无名小卒;我希望成为一个行为者……自己作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伯林11/161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影响,或者他人看成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目标和决议,而且去实现它们……人,最主要,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主动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选择负起责任、而且能用我自己思想和目标,来解释我为何做这些选择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以为自己是自由,而假如有些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以为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伯林12/161完人教育(日本:小原国芳)塑造健全人格。真、善、美、圣、健、富知(哲学)---真心情(艺术)---美宗教---圣---绝对价值意(道德)---善人生存-----------健身-------------伎俩价值活动力---------富

13/161第三章当代教育目标14/161第一节当代教育目标内涵与功效一、当代教育目标内涵二、当代教育目标功效第二节当代教育目标确实立与分类一、当代教育目标确实立二、当代教育目标分类第三节我国教育目标一、我国教育目标演变历史二、我国教育目标精神实质三、全方面发展教育四、教育目标实现----素质教育本章主要内容15/161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全方面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目标内容与功效、依据与分类、我国教育方针演变;能够联络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标及素质教育问题。16/161重点

当代教育目标概念,当代教育目标确实立与分类,全方面发展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认识各育关系。

难点

当代教育目标科学分类,当代教育目标当代转变现象。

本章重点难点17/161

第一节当代教育目标

内涵与功效

㈠当代教育目标概念

一、当代教育目标内涵18/161教育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总要求,是培养人才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含有全程性指导作用。概念19/161(二)教育目标与教育方针二者现有区分又有联络。区分: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宏观指导思想,是总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20/161教育目标着重是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要求,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对教育实践能够不含有约束力;而教育方针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要求,是由政府或政党等提出,对教育实践含有强制性。21/161

联络: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中关键和基本内容。二者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域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反根本标准,科学教育目标观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方针。22/161(三)当代教育目标特点

它是国家指导全国教育事业总要求,是制订各项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依据,它要求了一定历史时期教育总目标和总任务。第一,宏观性23/161它是指社会或个人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情况期望,所展现是一个预期状态。第二,预期性24/161第三,强制性

它在内容上表达了国家意志、政府主张和政党利益。25/161任何一个教育目标都含有时代气息,那种绝对普适性超越时空教育目标是不存在。第四,时代性26/161另外,教育目标是客观性主观表示,兼具主观与客观特征。27/161(四)当代教育目标结构

国家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它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总要求和对教育培养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各种基本素质要求。第一层次28/161学校培养目标。因为各类型学校性质及各个教育层次中需求和任务是不一样,学校教育要因校制宜。第二层次29/161课程目标。这是微观层次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基础,也是深入详细化培养目标,它含有很强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教育内容总和。第三层次30/161经过上述多个层次、逐层向下结构,把总方向教育方针、总体教育目标落实到学校,落实到课程、教材,落实到课堂,从而在详细办法上确保教育目标实现。31/161层级陈说名称

制订者

特点

举例

一级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方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学科教授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详细”含有适应终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含有独立阅读能力,重视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利用各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此次活动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详细,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了解诗人壮志豪情

二级培养目标三级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2/161教育目标蕴含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形成了一个吸引力,促进教育为到达理想目标而努力工作,直至成为现实。第一,激励功效二、当代教育目标功效33/161能指导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方针政策和调整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指导功效34/161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是检验、评价、衡量全部教育活动最终止果依据和标准。第三,评价功效35/161第二节当代教育目标

确立与分类一、当代教育目标确实立36/16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标最终决定原因。教育目标提出必定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且一定生产力总是要依据自己发展水平,对劳动者培养提出自己要求。(一)生产力影响37/161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政治和思想关系对教育目标要求起着决定性影响,教育目标必定由一定条件下物质生活需要或物质经济利益所决定。(二)生产关系影响38/161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如次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速度不均匀性和个别差异性)和受教育者本身发展需要(如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时代下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三)受教育者身心制约39/161二、当代教育目标分类㈠教育目标不一样分类1.以制订教育目标主体为依据进行分类

40/161作为主体社会既定教育目标,是一个经过正当化形式(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而表现出来教育目标(正规教育目标)。外在教育目标(1)外在教育目标和内在教育目标41/161作为个体教育过程中当事人目标(非正规目标),因为它表现形式是内隐,不明晰,故称为“内隐教育目标”。内在教育目标42/161指立法与执政部门、执政党等制订主体以法定文件形式要求一定社会受教育者质量和规格,它带有强制性。(2)指令性教育目标和指导性教育目标指令性教育目标43/161那些不拥有政治权力部门和团体制订,它不含有法律强制性,只能是指导性教育目标。指导性教育目标44/1612.以不一样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标准分类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个人本身完善和发展精神性需要来制订教育目标和建构教育活动。(1)个体本位论45/161首先,人生来就含有健全本能,教育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发展;其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这种理论观点46/161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订教育目标和建构教育活动。

(2)社会本位论47/161首先,个人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其次,教育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再次,以对社会功效好坏来作为教育结果评价标准。这种理论观点48/161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一面,也都有片面过激一面。个人本位论者强调个体个性化,认为教育应着力于促进个体价值和能动性。普通说来,社会活力与社会进步和繁荣有赖于每一个社会组员能动性与创造性;分析49/161但也应看到能动性与随意性、创造性与破坏性区分,看到个性跟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进步趋势可能是一致,也可能是不一致。“假如不加限制地抽象笼统地提倡人个性化,有可能驱使人们无节制地追逐一人利益,使个人本身丧失主体性,沦为个人需要和利益奴隶。”50/161社会本位论者强调个体社会化,这无疑是有道理,任何社会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延续和繁荣,都会对其社会组员发展作出一定规范,使它们认同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51/161但也应看到,以社会规范个性跟压制个性是不一样,培养个体整体意识跟把个体消融于整体之中是不一样,对社会凝聚力跟对社会消极适应是不一样。社会本位论恰恰忽略了这些差异,他们主张社会化不是跟个性化统一社会化,而是非个性化社会化。52/161从根本和普遍意义上讲,其实并没有必要把人个性化跟人社会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应使二者尽可能到达某种统一,当然,这种统一应该是历史详细统一,而不是超历史、抽象和一成不变统一。53/161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斯宾塞看来,教育应该教诲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取得生活所需要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生活做好准备。(3)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54/161依据人类活动主要程度,斯宾塞把教育排列成以下次序:准备直接保全自己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教育,准备做父母教育,准备做公民教育,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教育。这是制订一个合理课程体系出发点。55/161斯宾塞提出带有功利色彩所谓“个人完满生活准备”说教育目标论,其出发点为“个人生活”,只是在个人生活中注入社会内容。教育适应生活说56/16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预备。

教育适应生活说57/161杜威著名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58/161他认为,最好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确保生长或充分生活条件;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不停扩大和积累。教育即生活59/161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未来生活做准备,必定要教以成人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略儿童此时此刻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地位。60/161教育就是个人经验不停扩大和积累。教育即生长61/161学校必须展现现实生活。学校应该把现实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状态。学校生活作为简化社会生活,就应该从家庭生活里逐步发展出来;伴随儿童成长,再从家庭生活逐步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学校即社会62/161“应然”教育目标3.以教育目标存在

方式为标准分类63/161概念

教育目标制订主体以成文、合乎规范形式所要求并表述教育目标,其特点是理论化、概念化、理想化、权威性、统一性等。64/161指教育过程当事人在理论层面进行了解、落实、执行教育目标,其特点是大众性、可操作性、详细化。“实然”教育目标概念65/161(二)教育目标科学分类不论从主体原因、价值原因还是从存在方式原因出发进行教育目标分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么那样问题,归根结蒂,对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分类最根本依据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66/1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科学地概括了人类发展规律,确立了科学人发展观,揭示了人发展根本方向和条件,指出了人全方面发展历史必定性。意义67/161它为包含我国在内社会主义国家制订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提供了正确方法论指导和主要理论依据,是我国教育目标理论基础。68/1611.马克思主义以前

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第一,他们都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旧式分工对人发展危害作用,明确提出了改造旧式分工伟大理想。进步性69/161第二,他们关于人全方面发展主张,已经不再仅仅限于统治者内部,而是扩大到了劳动者,甚至着眼点已经主要转移到无产阶级发展问题上来。70/161第三,他们不但提出了人全方面发展概念,而且初步揭示了人全方面发展内容,并开始认识到了肉体和精神、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是人发展关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统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方面详细方法和详细办法。71/161还缺乏科学基础,仍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含有历史不足和阶级不足。他们过分夸大了教育作用,认为只要经过教育就能够实现人全方面发展,而看不到影响人发展其它社会原因和条件。但这些思想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思想渊源。不足72/16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基本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从人劳动能力来说明人发展,认为人全方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充分自由发展和统一发展。73/161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从一定社会关系中来说明人全方面发展,认为人全方面发展是社会关系全方面占有,不但包含智力和体力统一发展,而且还包含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全方面友好发展。

74/161最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从全人类解放出发,认为人全方面发展不但指个人能力和精神全方面发展,而且包含全体社会组员全方面发展。75/1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指出了人全方面发展历史必定性,主张教育目标确实立应该以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辩证统一作为基础,既要依据社会需要,又要依据个人身心发展需要;既要表达社会目标,也要表达个人目标。结论76/1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表达了对教育目标认识辩证统一,是制订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理论基础。77/161扩展内容

当代教育目标价值观转变历史上影响最大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教育目标倾向。但他们都没把人作为主体来培养,也没有发挥人在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转变一:由“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78/161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培养本身和社会发展主体,培养变革社会、推进社会主体人,必须实施以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为目标主体性教育。79/16114~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了个人主体意识。从此,确立个人主体地位,弘扬个人主体精神,但这种主体性含有“个人主义”和“占有性”特征。转变二:“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类主体”转变80/161伴随人们对传统人性和理性教育反思,教育应从培养孤立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从发展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类主体转变。81/161这么类主体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它不只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而是以整个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82/161第二,类主体教育作为面向个人主体教育,它发展不只是“颈部以上”认知方面,而是人完整人格——真善美统一,它发展不是以征服占有为目标个人主体性,而是人“共存”或“交互”主体性。83/161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偏差——中西方比较84/161教育价值与教育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重视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改变计划,纲领跑道,共同建构85/161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处理问题原理、经典知识应用、当代化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索,应用重视结论,取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86/161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收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87/161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勉励个人思索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知识,技能,技巧参加,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进学习淡化区分,个人隐私88/161总结重人与社会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略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内省。89/161第三节我国教育目标一、我国教育方针演变90/161㈠解放前教育方针清末,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中体西用”为指导,中学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西方科学和艺能为主,以培养所需实用人才。91/161民国初,教育部决定以“重视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宗旨。92/161㈡新中国教育方针解放初至1956年。在改造旧教育基础上,国家屡次提出相关教育目标,但还没有形成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统一教育目标。第一阶段93/1611957-196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我们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劳动者。第二阶段94/161“文革”期间。虽仍用毛泽东在1957年提法,但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第三阶段95/1611978年以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阶段96/161至此,国家关于教育目标要求正式成为法律,成为法定文本,并沿用至今。97/161二、我国教育目标精神实质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标表述即使在字面上有所不一样,详细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精神实质。98/16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根本表达,我国教育目标是为维护社会主义利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社会性质,确保了我国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方向。(1)坚持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方向。99/16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总要求100/161教育目标中最根本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总要求。101/161它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是培养全方面发展新型劳动者。(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教育质量标准。102/161这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主要使命。(4)重视全民族素质提升。103/161第一,科技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而推进科技进步,又取决于整个民族素质和能力提升;原因分析

104/161第二,当代化不但仅是经济巨大发展,也包含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在内社会全方面进步,因而从根本上又依赖于整个民族素质全方面提升。从这种意义上说,提升全民族素质,是我国教育目标内在要求。105/161三、全方面发展教育㈠全方面发展教育内容106/161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标、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教育。德育概念107/161在我国,德育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等众多内涵,此有别于西方仅仅要求为道德教育德育。108/161经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上要到达基本要求和规格,它反应了教育目标在道德领域方面要求。德育任务109/161对受教育者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道德标准要求和要求,我们所说德育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方面内容。德育内容110/161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自我教育等。德育方法111/161112/16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教育,它是各育知性基础。2.智育概念113/161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智力。智育任务114/161详细表达在不一样学习阶段各门学科中,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任务各不相同。智育内容115/161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体质教育。概念3.体育嗖——116/161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等。体育内容117/161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掌握锻炼知识和方法;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培养良好体育道德品质。体育任务118/161培养正确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教育。4.美育概念119/161包含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三大类,详细讲普通包含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电视、电影、戏剧等。美育内容120/161培养学生感受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能力。美育任务仔细观赏Howcooooo…cool!121/161向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教育。它包含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5.劳动技术教育概念122/161有工业、农业、手工业生产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公益性劳动知识和技能;管理生产初步知识和技能;日常生活中惯用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容123/161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点、良好劳动习惯以及学习生产技术兴趣;使学生掌握初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普通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初步知识技能。任务124/161有些人提出单列“心育”概念;也有学者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综合表达,能够无须单独列为一育,对应地主张用“心育”代替“劳动技术教育”。不一样声音125/161㈡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首先,“五育”之间不能替换,因为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有区分,各育都有自己特定内容、内涵、任务和功效,对学生发展起着不一样作用。1.正确认识五育之间关系126/161另首先,“五育”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应坚持“五育”并举标准,预防重此轻彼现象。127/161五育中各育都包含对学生身、心两方面友好发展,还包含着对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要求。2.处理五育之间关系128/16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考虑人素质全方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方面发展中相互联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129/161(三)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概念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社会领域、不一样层次、不一样级别和不一样类型教育详细目标,它是教育目标详细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详细标准和要求。130/161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关系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系是普遍与特殊关系,它们之间现有联络,又有区分。131/161教育目标是对全部受教育者而言,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质量规格总构想或要求;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132/161教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标基础上制订出来,所以是教育目标详细化。同时,教育目标只有详细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现实操作和详细落实。133/1613.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培养目标,要以总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中小学性质和详细培养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确定。134/161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方面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升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所需要各级人才奠定基础。135/161四、教育目标实现

——素质教育㈠审阅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了解136/161应试教育是一个“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筛选功效,是“选拔适合于教育学生”教育。概念137/161束缚了教育视野、局限了思维;弱化了学生能力、造成片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加重教师与学生教学。危害138/1612.应试教育基础首先,应试教育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有文化传统影响;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生产力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产物;139/161再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机会竞争激烈是其主要原因;最终,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产物。这就是“应试教育”批而不亡原因。140/161㈡提倡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了解

素质教育: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发展需要,以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教育。141/161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提升为基础人当代化,即在发展个性基础上,促进人当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创造能力。

142/161它是当代教育;它是全方面发展有机组成部分;它尤其关注个别差异;它充分发展每个人潜能。性质143/161教育是生活世界有机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抽象存在;学生是自我教育主体,而不是他人提供教育被动接收者(哪怕这种教育是无可挑剔);深入了解144/161每一个人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表达,教育应尊重每一个人学习方式独特征;分等划类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教育评价惟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表达人发展特殊性;个性健全发展是教育根本目标。145/161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生发展特点146/161

全民性整体性主体性合作性活动性素质教育含有147/161首先,现实中,人异化与片面化向人完善、全方面发展转变。其次,是对当前应试教育消极后果主动纠偏。最终,它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主体性人才、创造性人才要求。

2.素质教育存在基础148/161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辨析第一,教育价值观不一样。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友好发展为取向,是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