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课件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_第1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_第2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_第3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_第4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色彩明度对比规律第

1

节 明度对比表格解析掌握:何为色彩的明度?理解:色彩的明度色卡如何绘制?分为哪几个数字标识?尝试分析:色彩的明度对比在

24

色色相环中是如何体现的?理解:色彩的明度九调作业的九宫格分别应当画什么?通过色相环作业复习,帮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标准变化规律及明度九调性质;用水粉或水彩颜料准确表达出九宫格中明度调性。教学知识点框架知识要

点能力要

求相关知

识3.1.1

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色彩明度标准变化规律及明度九调性质明度基调表规律;有彩色明度变化规律;明度九调表格数字分析等3.1.2

明度调性对比九宫格介绍通过对明度九调表格数字分析,了解明度调性中九种不同类型色调关系的基本对比规律并且学习运用水粉、水彩或丙烯等颜料绘制明度对比表格明度对比基本规律;明度九调对比格式;水粉等色彩绘制技法3.1.1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色彩明度,又称为色彩的亮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也是色彩明暗关系的体现。在生活中有许多色彩明度的例子,如城市的白天与黑夜、天空中晴天与阴雨天的色彩、植物景观中的近树与远山配色等。明亮的色彩总是跳跃至眼前,而暗沉的色彩则总是退后至远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都不是纯粹的亮色或暗色,而是明暗之间的多层次整体。下面,通过对色彩明度不同调子的对比作业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色彩明度规律,帮助大家在未来的设计课程中,能够更为准确地运用明度对比规律和技能。上图为明度色调对比卡——色号关系图3.1.2 明度调性对比九宫格介绍46

|198496明度九调对比作业

作者

吴展程878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2915247665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912541212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109876543210再观察《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示范图,明度纯色选择的是群青色,部分深色系调配的是普蓝系列。因此这张作业选择的是用有彩色作为明度九调对比的调配起始色。由于运用的是水彩颜料,从高调三个格子中的高长调开始,就运用大量水粉调配群青生成了9号色。观察三个低调系列的格子我们会发现,深色1号色几乎接近纯黑色,运用的除群青与普蓝之外,还调配了些许深红色,为了加深其明度。尽量做到每一个格子的图案填色,都严格地按照下方的明度色卡进行。图案设计参考青花瓷纹样与意境,使得作业更容易体现出线条的流畅性与变化中的美感,但是使用了水彩颜料而不是水粉颜料调色,色彩变化把控具有偶然性,另外图案过于繁复一些,填色较为困难。在大家的具体训练过程中,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第2节 明度九调作业训练帮助学生具体认识明度九调作业的要求与评分规则;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水彩粉画颜料的调配技法,准确无误地调配出色彩的明度。通过色彩明度规律与对比关系在中国审美各种具体表现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准确辨识传统文化中的明度变化语言,为未来运用明度变化规律进行设计提供帮助。在熟练掌握明度色彩九调变化作业过程中,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运用明度变化规律进行色彩设计理论分析。了解色彩明度规律与对比关系在中国审美各种具体表现中的运用案例。教学知识点框架3.2.1 明度九调训练介绍明度九调作业训练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完成明度九宫格色彩对比训练。图案设计与色彩按标准填入的过程,启发学生独立进行色彩明度审美判断,并且准确无误地调配绘制出适合画面要求的色彩。同时,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与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讨论与判断,了解作业的评价标准与明度语言的视觉逻辑。明度九调对比作业——九宫格明度九调作业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加分点扣分点明度色彩的准确包括:色卡、图案中色号

明度色卡对应色号准确;渐变视觉效果均匀秩序;其他整体视觉效果好。

明度色卡色块与色号不对应;色卡变化突兀或渐变不稳定。图案设计美观、适合;图案细节精美,整体大方。图案本身设计合理;图案设计有创意符合审美规律;图案适合填色并且填色技法熟练均匀。图案过于简单;图案过于复杂;图案整体构图不平衡;图案不利于填色等……填色技法与视觉效果包括:色块是否均匀;线条是否流畅;画面是否整洁等……作业整体视觉效果良好;具体色块色号准确;图案内部色彩对比准确;九个格子之间的色彩关系准确;填色过程用笔流畅、色块均匀;卷面整洁有排版审美设计效果。部分图案内部色块不准确;图案之间对比顺序等色彩明度九调关系不准确;由于笔误等原因造成画面污损等问题;作业整体视觉设计效果差等问题。3.2.2 色彩明度的调配原理首先,要保证调色盘的干净。这一个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三种以上颜色相互混合及互补色之间不小心混合到一起后,造成了色彩纯度极具降低而影响画面效果。如果是使用油画颜料,则每一次需要将剩余颜色用刮刀完全刮干净后,再用松节油等稀释剂清洗,才能再次使用。如果使用的是水彩粉画系列的颜料,则需要每一次调色前都用清水洗涤或擦拭一下调色的区域,以保证调色盘底层的干净。还要注意调色盘底层不可沾有清洗后剩余的水渍,因为水本身也是一种变色剂。其次,控制好水分含量,避免色彩误差。因为在水彩粉画系列中,水本身就会使调好的色彩发生变色,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不利于将复杂细腻的色彩调配好。因此,笔尖上水分的多少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建议大家多做训练,多尝试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手感。大多数色彩构成理论部分的知识点都是可言说的,这一部分的手绘训练必须依靠大家自己多次的尝试与绘画实践去体会。建议老师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多进行课堂作业,也就是将作业时间放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临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最后,慎用颜料归纳。白色、黑色和紫色系列需要慎重使用。这些规律其实与前面的色相环临摹作业类似。前面我们提到过白色调配过程的注意事项,现在我们来看看黑色颜料的使用有什么限制。一般而言,水粉、水彩画中的黑色颜料不容易风干,画完之后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干透。换言之,黑色的颜料用量不宜过多,因为这样不容易干透的颜料,在调色盘上和画纸上都容易碰到与其他颜色混合而产生“变脏”的色彩问题,所以部分同学选择少用黑色,也就是将降低明度的办法改用相邻色彩调配。例如要将群青色变深,可以直接加普蓝色调配而不直接选择黑色,或者有的熟练的绘画者选择用深红加上普蓝或将群青变化为黑色进行使用,这都是可以选择的办法。学生作业《明度九调训练》作者袁宁本次作业要求:作业第一部分:《明度色卡》作业第二部分:《明度九调对比训练》用白色卡纸绘制单张图案,单张小图大小7CM,为正方形,整合成一个整体。黏贴在黑色卡纸上,黑卡大小8开。作业右下角写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部分明度九调作业欣赏循序渐进进行作业训练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王晨欣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卢奕辰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邱伟斌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涂梦洁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徐昕烨3.2.3中国审美与色彩明度变化

水墨文人画原始彩陶图案其他工艺美术水墨文人画中国水墨画讲究的“笔墨法”,其中的“墨法”,就是对明暗色调最为生动的阐释。“墨因水而具五彩。”这句话被历代画家所重视,宋朝时的大家韩拙曾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将墨的五彩变化上升到了哲学的思想高度。水墨画讲究布局,考虑主次,求其对比效果。在呼应、平衡中寻找一种“以墨显韵”的画味。清代的方薰曾说道:“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浑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而这里能够做到墨法自如变换,需要变化的是水的多少。同样是黑、白、灰这样没有彩度的颜色,中国传统水墨画就能分出浓、淡、干、湿、焦、润等完全不同的层次效果。让明暗关系在笔墨流转之中,相互对比,相辅相成。这就是中国传统明暗对比关系审美的水墨表达。《早春图-局部》-北宋郭熙水墨画细节处理较为完善的代表作品之一,造型功底扎实,且水墨层次丰富。虽然,水墨画本身不能和文人画等同起来,但文人画从水墨作品中发展出来的深刻思想境界确实不可小觑的创造。原始彩陶图案中国传统审美中的经典明度对比效果还包括彩陶技艺。陶器的产生是和人类的农耕定居生活相关的。有了农耕技艺,就能够定居生活,在蒸煮食物时,就需要用到各种器皿,而陶罐就在这一需求中产生了。一开始只是一些粗糙的器形,后面就有了纹饰,彩陶就应运而生。原始彩陶图案的明度审美只不过当时的彩陶并不是色彩丰富的,多半是各种明暗关系的图案。在中国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大量地发掘出了这样的彩陶图案器皿。这些文物在印证了当时人类的生存基础之外,还体现了当时的华夏文明中对审美的非功利追求。在当时经过“丝绸之路”带的黄河流域,这样的纹饰审美意境形成一种生活的习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让黄河流域一代的先民对水而慨,马家窑的陶罐纹样模仿水纹的特征,象征着人们对“时光永驻”与“永生祭奠”等思想的审美特征。如果没有明与暗对比的表现技法,就难以表现出这样美妙的作品。从仰韶文化那些写实而生动的各种自然界花纹形态中,能看见远古的世界面貌,说明作品创作的源泉在于生活细节;从马家窑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抽象而规整的纹饰中,不得不惊叹华夏先民超凡的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