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_第1页
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_第2页
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_第3页
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_第4页
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鲎是“活着的古生物”,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物种价值。鲎的自然地理分布狭窄,因鲎试剂无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对于我国医疗检测行业安全至关重要。鲎的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潜在药用价值,但不可随意食用。民间对食鲎滋补的传说,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食鲎存在极大安全隐患。2019年3月IUCN正式宣布中国鲎“濒危”,中国鲎资源危机迫在眉睫。不良商贩依然铤而走险售鲎宰鲎,引诱群众猎奇消费,此等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抵制。有关情况显示公众对鲎依然了解甚少、对鲎保护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本文从鲎的物种价值、吃鲎滋补没有科学依据、鲎的毒性等三个方面作介绍,希望引起全社会保护鲎资源的重视,呼吁人们正确认识鲎的物种和资源价值。鲎保护宜从全社会不吃鲎开始做起,人人参与监督,制止非法乱捕滥杀鲎,实现中国鲎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鲎的物种价值1.鲎是“活着的古生物”鲎是活着的古生物,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PhylumArthropoda)、有螯肢亚门(SubphylumChelicerata)、肢口纲(ClassMerostomata)、剑尾目(OrderXiphosurida),与寒武纪出现的三叶虫有密切亲缘关系。迄今发现的最早鲎化石产生于5亿年前的奥陶纪。在化石证据方面,鲎的一个分支分布于中欧至北美洲,其中在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境内发现了晚泥盆纪、晚石炭纪、二叠纪、晚侏罗纪时期的鲎化石14种。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发现志留纪、二叠纪、侏罗纪时期的鲎化石14种。另一分支经由印度洋分布到东南亚。另外澳大利亚境内发现晚泥盆纪、晚二叠纪、三叠纪、早白垩纪时期的鲎化石7种。据报道,1978年在山西省乡宁下善公社的甘草山发现中国鲎化石,该化石产于灰白色灰黄色页岩中,与三叶虫、植物化石等共同保存,系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地层,该鲎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生物学在肢口纲剑尾目这个门类的空白。地球上现存的鲎仅3属4种,其地理分布狭窄,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东南亚一带沿海海域,欧洲和澳洲截至目前没有发现有活鲎的存在。比较鲎化石和现生的鲎形态结构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故鲎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物种价值。2.鲎是“特殊又重要的资源物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临床上使用注射剂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发白、昏迷等,甚至死亡;还有可能发生热原反应。因此,热原检测是保证医药安全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细菌内毒素(Enolotoxin)是G-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中的类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糖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是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鲎是非脊椎动物,其自身防御系统以其血液中的阿米巴细胞作为主要功能组织。阿米巴细胞对LPS极为敏感,当鲎血接触到革兰氏阴性菌或LPS时,阿米巴细胞开始脱颗粒,在颗粒成份的介导下血液开始凝固,这种应答机制不仅能吞没入侵的微生物,而且能防止血液漏出,是鲎能存活亿年至今的奥秘之一。鲎试剂是从鲎的血细胞裂解物中提取而来。用于制备鲎试剂的鲎主要为美洲鲎和中国鲎。我国于1975年开始鲎试剂研究,中国药典1996年4月1日起实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成为法定方法。2000年美国药典(USP)、日本药典(JP)、欧洲药典(EP)达成“BET的国际调和案”或称“统一的BET”,是内毒素检测的国际统一标准。目前国产鲎试剂能满足国内医药检验需求并有部分出口创汇。日本由于鲎保护行动太晚导致其鲎资源不足以生产鲎试剂,其来源靠巨资购买美国的鲎试剂。由于鲎试剂无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因此大国崛起过程中应当及时认识到其战略资源物质的重要价值,及时实施中国鲎资源保护行动。3.鲎的仿生学价值“活着的古生物”鲎的形态、器官构造极其独特。鲎的视神经系统结构微妙、功能奇特,是生理学和仿生学研究的重要模型,成为提供研究神经系统影响动物行为的典型例子,也是大脑能够调控视网膜敏感度的最佳模型。1967年美国科学家哈特莱恩(H.K.Hartline)等成功揭示鲎视神经功能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鲎有两对眼睛,分别是一对单眼、一对复眼。单眼生长在马蹄形外壳前端中央的位置,两只眼睛紧挨着,中间只有一条黑线相隔。单眼对紫外光最为敏感,只能用来感知亮度。复眼生长在马蹄形外壳两侧,复眼中有800~1000个小眼,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视觉功能单位,鲎可以在光线昏暗的深海里看清周围的物体。鲎复眼的特殊功能源自其具有光的侧抑制作用,可以加强所看图像的反差,使得模糊的形像变清晰。随着军事和航空航天科学发展及对雷达和高清晰电视及深海摄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家应用光的侧抑制原理于电视和雷达系统,大大提高了电视成像清晰度和雷达显示灵敏度,并研发出各类相关产品。作为一个“活化石”物种,从古生代演化到现在,鲎身上还有很多奇特之处等待人们去发现。二吃鲎滋补没有科学依据1.海洋药物药性的科学依据总体不足海洋药物一般指海洋药用物质,即存在于海洋中对人体和其他动植物具有药效价值的物质。通常也泛指海洋药用生物,包括目前仅在实验中具有药用生理作用的生物,现知1000种以上,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目前有关海洋药物的研究深度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来源困难或化学成分复杂,绝大多数海洋中药及其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尚未阐明,对海洋中药和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有待突破。2.古代对鲎药性的记载缺乏科学依据古人笔下的鲎常常被描绘成鱼,可见古代对鲎的认识存在诸多错误之处。比如《康熙字典》对“鲎”的注解是“鱼名,似蟹,有子可为酱”。明朝李时珍描述“鲎状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广尺余。其甲莹滑青黑色。鏊背骨眼,口在腹下,头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两旁茎。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状。每过海,相负于背亦曰鲎。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为醯酱。尾有珠雄即不动。渔人取之,必得其双。雄小雌大,置之水中,伏沙上,亦自飞跃。皮壳甚坚,可为冠,亦屈为杓,入香之可集鼠。其性畏蚊,螫之即死。又畏隙光,射之亦死,其肉作酱。小者名鬼鲎,食之害人”。其记述中“鬼鲎”应是圆尾鲎。《本草纲目》对鲎分为“肉、尾、胆、壳”四个部分,并分别记述其气味、主治等特性与药效,表明鲎依传统中医经验可以入药,但是鲎的药性应当开展现代科学研究加以证实,而且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而不应该随意食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古代对于鲎的印象存在不少误传,比如明代《三才图会》配的“鲎”图居然是二条鲤鱼样形象。而有关鲎的药性截至目前尚缺乏有效成分探索、提取、分离及活性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报道,也没有鲎相关的中药复方制剂、海洋中药炮制过程的研究报道。3.民间传说的滋补没有科学依据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民众有将鲎当作虾蟹等海鲜食用的习惯。中国鲎属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省级保护动物,由于以鲎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只是县级或市级,因此地方法律法规的行政主体无权追究刑事责任,只能行政处罚或劝诫,导致民间吃鲎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时至今日广西沿海市场常见售卖鲎的行为,贩卖成鲎、鲎血走私及黑市交易则更是隐蔽而猖獗。爱鲎及环保人士在福州、泉州和北海等地开展了“拒食拒售中国鲎”公益活动,取得一定效果。有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存在极大隐患。(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3)鲎血浆的血蓝蛋白富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其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可能加速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4)食鲎可能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三有关鲎毒性的报道据1965年报道,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圆尾鲎的含水乙醇提取物,最初中毒症状呈呆钝、共济失调和出汗,其后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在1-2小时内死亡。1986年发现圆尾鲎肠道内以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为主的弧菌能够产生河豚毒素,是使鲎带毒的主要细菌。1994年又有科学家从圆尾鲎肠道、卵及卵巢中检出3种产毒细菌,表明这些细菌与鲎共生使毒素在圆尾鲎体内积累。国内2000年报道以小白鼠进行毒性试验,发现圆尾鲎的毒性远远大于中国鲎,成鲎的毒性均比幼鲎大。推测有毒成分可能是河豚毒素样特性的物质(因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非常相似)。河豚毒素为剧毒物质,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物。我国是禁止食用鲎的。但总是有不良商贩铤而走险,每年我国都会发生吃鲎中毒丧命的惨剧。事实上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然而因有些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吃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商贩在其经济利益驱动下,进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误导,包括取名“海底坦克”或“海怪”等怪异名称引诱不明真相来猎奇的消费者,以及随意编造吃鲎滋补类谣言欺骗人民群众。这种滥捕滥杀中国鲎和置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四结语鲎是“活着的古生物”,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物种价值。鲎的自然地理分布狭窄,鲎试剂无可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