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幼儿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幼儿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幼儿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幼儿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论文-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其优势就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因此,信息技术课件作为拥有多种优势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各层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地加强信息课件的研究与利用。教育部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信息课件以它特有的生命力吸引着幼儿观察的眼光,吸引着教师们探究的目光。然而,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着盲目性。许多教师将课件与教学活动简单拼凑,变“看纸质图片”为“看电脑画面”、变“人灌”为“电灌”的现象,甚至一味的仅仅依靠电脑等技术而缺乏教学活动整体有效地整合。这样,就形成了园所中信息技术丰富的设备和教师指导能力不足之间的不和谐。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我们的课件必须针对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有方法的利用,才能使幼儿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欣赏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构建新型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有三十年的历史,是北京市丰台区区级示范园,现一园两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水平差异大,对信息课件有热情但缺乏具体应用方法。基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我园发展的实际情况,面对时代要求,我们提出了《探讨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课件与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地服务教学,继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课题的界定课件: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幼儿园教学活动:纲要中旨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为了研究的更加深入,本课题重点研究科学领域和语言领域,并以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应用:扩展意义上的应用指能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原则、方法、技巧、规律的拓展。本课题所指的应用指把课件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供幼儿观察感知。理论依据:孔子的“学习观”:孔子重视学生要有学习的愿望,包括教师要启发、培养这种愿望。《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后世许多教育家讲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儿童的认知从感觉运动到抽象推理,包括了四个发展阶段。这个过程是基于一个由遗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教育的内容应与其发育阶段相适应。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着,而应该是儿童探求世界的引导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幼儿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实验数据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说明如果学生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信息技术正是能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手段,将文本、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等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遵循以上理论,我们的信息技术不仅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探索幼儿园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过程中使幼儿在适当的时侯、以适当的方式、接受适当的与其发育相适应“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良好反应。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一)以《幼儿园规程》和《纲要》精神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培养幼儿信息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育技能,在进行教学策略探究过程中,促进其专业成长。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深刻理解了信息技术与学课整合的内涵,明确了不是把“人灌”变“电灌”,信息技术并不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是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过程上,探究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的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以多种方法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强技能,总结教师培养的有效策略。2、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最终制作成教学课件,并从资料的收集到素材的选择,从制作的技巧到对教材的反应,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总结相应的策略。3、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信息课件,与幼儿产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五、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取“行动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立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幼儿的最高效发展提供支持。行动研究根据预期的研究目标,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得出结论”的螺旋式递进的研究方法。六、研究的步骤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2月1、对教师实施调查,确定研究切入点,启动开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分工。2、搜集相关资料、建立资源信息库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文献资料、资源库内容的学习。3、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1、依据《指南》,根据各年龄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探索小中大班制作课件的不同方法。2、实践活动案例,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尝试、相互观摩、评价,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经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3、引导教师学习观察方法,引导教师学习做个案观察,利用个案分析调整教育行为。5、进行研究小结,接受总课题组的中期评估。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本阶段由点到面,总结交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出版书籍等。收集整理教师论文、教学反思等资料。七、研究过程与结果我园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具体实施了研究工作,并能够按照计划、步骤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中存在的无效、效果不佳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培训、实践观摩研讨等活动解决问题,最终达到促进的目的!(一)针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策略,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观念和信息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老师的水平不足成为了阻碍发展的障碍。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我园通过“了解需要,把握方向——顺应需要,增添动力——针对需要,给予支持——满足需要,促进发展”这四个环节,采取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培养的策略,针对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需要对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养。1、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多样性原则”。我们不拘泥于单一的讲座式培训,而是尽量拓展培训手段的多元化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期在生动、活泼的现场中实现效绩的最大化。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多种培训方式:送出去——送负责电教、音像的老师去广播电视局参加专业培训请进来——请教育学院李镗院长、信息中心苑老师等专家进行讲座,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自我培训:教师不仅有自学笔记本,还有电子自学记录包,使教师的自学充分发挥作用。特色教师专项培训——发挥特色教师的作用,进行专项培训。例如:普通图片怎样制作成生动的gif图片的培训大大解决了老师课件制作中的难题互助小组一帮一——有的老教师以前很少接触电脑,能力较弱。我们年轻教师就与他们组成一帮一互助小组,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亮点展示交流会——每学期一次举行的亮点展示为教师们的特色做法提供了展示交流空间。幼儿的博客的创意利用等“电脑高手碰碰吧”个性学习沙龙——是爱好信息技术的教师们的共同探讨技术难题、相互培训的乐园,有效地解决了动画制作等技术难点。教研中的“问题版”——是教师们针对难题提问、解决的好地方,教师可以随时贴出问题,在教研时,集体讨论进行解决。家长的技术支持——家长们不乏IT精英,巧妙利用家长的资源也为我们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以上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2、在培养策略上采取“多角度原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增强需要多角度的培养。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多种培养角度。日常教学规定——课题初始时,规定每周必须有两节活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现在教师们已自觉主动的爱上了信息技术,几乎每天的活动中都会使用信息技术。班级总结PPT——每学期以PPT的形式进行班组总结,这既是教师们展示的好机会,也是他们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好途径。课件制作大赛——园里每年举行课件制作大赛,为教师搭建平台。教师们从最初的重视课件制作的数量——重视课件画面的生动、美观——重视不同技术的应用——重视课件的互动性、实用性——重视环节、游戏、教师引导的巧妙结合,不断发展,不断成熟。有情趣的“电子相册DIY”——这是年轻教师最喜欢的交流展示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丰富了生活情趣。“会声会影剪辑大师”擂台赛——每学期一次,每人递交视频时间3分钟,比赛谁制作精致、声音、图像处理得当。对于这个软件,从集体学习——举办比赛,教师从不会——擅长,整体提高了教师们的视频编辑能力。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培养的策略顺应了教师的需要,为教师实际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针对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建立起两个资源信息库,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提供丰富资源。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获得的发展。1、建立教师用资源库,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理论和素材的基础。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资源不足”。但仅靠园内现有的资料以及老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对大限度的筹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开始了筹备资源信息库的工作,在筹备的过程中我们成立了策划小组,制定资料搜集的框架,并分工负责各块内容的搜集。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建成了资源信息库。资源库的资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学习的资料,一类是教学实践的应用资料,整个资源库共搜集期刊相关文章110余篇,书籍80余本,下载理论文献150余篇,活动案例300多个,各领域课件500余个、声音文件1000余个,以及外出参观将近50余所幼儿园的观摩资料。资料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为研究、学习、实践提供了支持。该资源库信息量大,这些资源全部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精选、编制,是老师们平常备课、授课中难得的素材,因而实用性非常强,使得教师能够经验共享,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2、建立幼儿用资源库,为幼儿感知操作提供物质支持。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方便、充足的信息资源,我们创建了幼儿用的资源信息库。幼儿资源库分为“快乐游戏”“图片欣赏”“学习课件”“视频”等内容。因为年龄的限制,幼儿不识字,我们将普通的图标更换成形象的图片,非常适合幼儿使用。例如:从欣赏集锦|——知识图片——动物——小狗——图片,层层深入,非常方便。幼儿资源库不仅是形象化目录,便于使用,还是由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收集、丰富资源。教师通过每天引导幼儿使用,使应用成为常规性,培养了使用习惯,也增强了幼儿的信息素养。(三)针对课件设计不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的问题,总结出信息教学课件设计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提供适宜素材。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贴切的反应教学内容,音量大小适中、配音的声音要富于感情,悦耳动听。另外,我们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原则:1、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课件设计要遵循真实性与卡通化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课件必须真实反映教学内容,给幼儿以科学、正确的概念。但幼儿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具有“泛灵”的特点,认为一切都有生命。较之生硬死板的说教性课件,生动的卡通形象更易于吸引幼儿,使幼儿喜欢观察、喜欢参与。也符合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念!例如:在认识蔬菜的过程中,面对着西红柿、黄瓜、油菜┅┅幼儿一直没有兴趣。教师在个案观察中是这样记录的:刚播放一会,几个孩子就相继去上厕所。陈际如小声说:“又是这些蔬菜,妈妈在家就总让我吃蔬菜,真没劲!”教师调整了课件,将蔬菜装扮成一个个蔬菜宝宝。孩子们一看可高兴了,自然而然的沟通起来。教师在对比观察中是这样记录的: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际如马上就把小手伸了出来,指指这个、指指那个,还不是的笑出了声。他大声地说:“老师,我还知道许多蔬菜都有维生素!”由这样一个对比就能看出,信息资源既要真实,还要适当的结合幼儿兴趣加以拟人,以卡通形象吸引幼儿,使幼儿积极参与。2、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课件设计要遵循知识性与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中班幼儿更喜欢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许多教学内容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出示与操作,幼儿不会有兴趣。因此,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更能激发幼儿兴趣。例如:排序的教学活动,教师仅仅是简单的要求,幼儿一点也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去理解了。教师进行了调整,将生活中熟悉的装饰相框活动与排序相结合。孩子们很喜欢,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排序的知识点。3、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课件设计要遵循科学性与形象化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教学课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识点难以让处于3——6岁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理解。受生活经验的制约,孩子们对轻重的理解困难,需要在理解上以幼儿熟知的物象去解释幼儿不理解的事物,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例如:科学活动中,幼儿对恐龙到底有多重发生了兴趣。但是,公斤、吨这些词汇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我们就要找寻一种幼儿平时经常见到的、明确知道是很沉重的东西来说明、表现。因此,选用了大卡车来当参照物。将四辆大卡车与恐龙同时出示,使幼儿在形象的对比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资源的科学性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结合幼儿特点以形象、清楚、易于理解的形式进行展示,更符合学龄前期的幼儿特点。(四)针对课件应用中教师不能有效指导的问题,总结出三个策略,使信息课件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有效性不断增强。一:巧妙设计环节、游戏,充分发挥信息课件作用。信息技术活动如果枯燥无味,幼儿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结合媒体、课件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一些小游戏与媒体共同作用,使教学内容在玩中轻松完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小班:信息课件融合在游戏情节中,内容以小动物为主,情节适宜重复性,身份以游戏中角色为主;中大班:以挑战性游戏为主,要以信息课件给予幼儿激励。例如:在“将信息课件与音乐游戏紧密结合培养幼儿音乐听觉能力”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巧妙的将信息技术资源与游戏设计在一起,使幼儿发挥多种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尤其是“在游戏中发挥电脑课件的交互性、动态性,培养幼儿听辨乐音高低”时,针对幼儿特点设计的“小鸭子与小公鸡比赛唱歌”的游戏,形象生动,幼儿感兴趣,易理解。课件的第一部分展示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叫声的视频,丰富了幼儿的感知经验。第二部分的游戏中,一只“小鸭子”与一只“小公鸡”比赛谁唱得声音高。“小鸭子”唱111(嘎嘎嘎),“小公鸡”唱5i7(喔喔喔)。请小朋友听,说出谁的声音高,进行点击或是拖动图标的操作,如点击“小公鸡”图标,则出现语音提示“答对了,我们一起唱吧!”幼儿根据自己的倾听判断出乐音高低,并将图标拖到相应位置,电脑又以声音和图像来响应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如果错误便会提示幼儿再操作一次,这种有声有色、轻松活泼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以往我们对幼儿倾听结果的判断形式,使幼儿充满了新奇感。游戏之后再单听琴声进行分辨。最后全体幼儿都当鸭子、公鸡,跟琴声和老师一起唱出高低不同的叫声,亲身体验控制音的高低。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兴致勃勃地唱,连最腼腆的小朋友都兴奋得学起小鸭子走路的动作。有的孩子在游戏后还自发地用粗哑的声音唱低声,用尖细的声音唱高音。并且,可爱的小家伙们还学着小鸭子和小公鸡的样子在唱低声时低头,高声时抬头,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音的高低。因此,只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就能使信息技术课充满趣味,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幼儿既玩了游戏,也增强了能力。二巧:巧妙掌握信息课件运用时机,有效启发幼儿思考。信息课件虽好,却并不是整个活动都要从头用到尾的,需要针对幼儿特点巧妙掌握运用的时机,才能发挥作用,启发幼儿思考。经过实践,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方法:针对小班幼儿观察注意发展特点在活动开始时以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兴趣针对中班幼儿具有一定观察、对比能力的特点观看课件后回答问题时边观察边发表自己见解针对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喜欢挑战的特点活动的开始、中间、结尾等处不断设立思考点例如:针对幼儿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的特点,在观察时,可以先看静态的图片,再看动态的视频;还可以在平时环节时播放将要学习的歌曲,使幼儿逐渐有所感知。针对幼儿形象记忆为主的特点,在讲述课件中的角色时,在比较两段视频的区别时,不要让幼儿用现有的物象与回忆中的物象对比,而是利用截图及ppt文稿中同时出现两幅图的形式进行对比,更易于幼儿的观察。三巧:结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巧妙运用信息课件的视听功能进行评价。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单一的感官对所学内容的感知记忆程度远远低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所学内容的感知记忆程度。因此,对于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信息技术就发挥出了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通过相片的记载、观察,还体现在对于视频的慢速观察、分析。尤其是幼儿自主的利用班级配备相机进行照相记下自己成果,利用摄像头录下自己的精彩舞蹈,再上传到班级电脑个性文件夹中与大家分享,请大家评判,那种快乐、自主对于幼儿来说是由衷的!通过教学活动中的“三巧“策略,不仅实实在在的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还积累了大量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案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八、研究成果1、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科研能力获得发展,提高了整体保教队伍的水平。经过几年的研究,教师们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从开始的几位教师参与,发展成为全园共同参与;从开始的仅仅是在每月的研究课中重点实施,发展成为每天的活动中都有意识的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在老师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