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外教育集团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2024.1)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卷首语: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全世界只有中华文化圈讲君子,中华儿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凝聚成文质彬彬、厚德载物、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等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理想人格的一部分。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今天,让我们在此浅识君子。君子之风宋人痴迷梅花、雪、月等清寒幽静的意象,在诗词、绘画中也多有出现,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和人生意趣。1.请你完成古诗词中“雪月梅花”意象的整理,完成下列表格。(17分)画画面说明诗词对联雪燕肃《寒岩积雪图》画中积雪重岩,老树槎枒,雪帽小亭立于江(1)pàn_▲_,亭后小楼,两位高士煮茶叙谈,一童子在旁(2)shì_▲_立有“雪”意象的诗句(5)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6)大雪三日,_▲_。(张岱《湖心亭看雪》)(7)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梅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画中修竹三竿,梅枝绽放,(3)绢_▲_(A.juānB.juàn)地染墨,以示雪压枝头有“梅”意象的对联(8)请选出合适的下联。(3分)上联:半窗图画梅花月。下联:_▲_A.四围山色感兴亡B.四时烟雨半山云C.一枕波涛杨柳风D.一枝独秀万里香月夏圭《松溪泛月图》画中一轮明月高悬,烟波浩(4)miǎo_▲_,泛舟江上,水天一色。画面虽简洁,但意境却深远,富有浓浓诗意有“月”意象的诗句(9)人有悲欢离合,▲_。(苏轼《水调歌头》)(10)晓镜但愁云鬓改,_▲_。(李商隐《无题》)(11)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12)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君子之道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相应任务。(18分)梅雪图王伟峰1画师梅山石从一场纷纷扬扬的雪梦中猛然醒来,推窗望去,触目皆白。冬日寒凉,唯有墙角的蜡梅有几丝暖意。遂披衣下床,缓步踱过去。2凝寒锁香,黄灿灿的花朵在冰雪素裹之下,愈加晶莹剔透,仿若一盏盏倒挂的金钟。梅山石用力抽了抽鼻子,于清冽的空气中,捕捉到了淡淡的清香。这似有若无的清淡之气,令人无端地陶醉了。3蜡梅是梅山石的最爱。这株蜡梅,还是当初学画的时候,师父特意赠送并移栽于他院中的。而今,光阴漫漶,师父已逝去经年。师父因擅画雪中蜡梅,而被人们称为雪梅大师。师父对世人敬赠的尊号并不看重,每每告诫于他,画画的就是画画的,什么大师,什么名家,人家敬重的不过是你的名,而真正能够存世的是你的画。画师还得靠一支画笔兼济天下,靠自身实力和画工画作立世。名啊利呀的,都是虚妄。一旦画笔沾染上了名利之心,那画笔流淌着的,就会是滞浊之气。4那样的话,画作也就毁了。画作毁了,画师也就跟着完了。第1页共6页5偏是那时候,梅山石年轻,不服气。那次,江南一位富商,重金求师父画作而不得,转而求其次,约梅山石画一幅雪梅图,定金是两块沉甸甸的银锭。梅山石想,一幅画而已,何妨?况有重金作酬,师父真是越老越糊涂了。遂瞒了师父,用心作了画出来。6过后,梅山石才知道,富商竟将此画作了伪,冒名是师父之作,送进宫廷,官府不仅改判他家逼死人命无罪,更为可气的是,反而将那姓竹的苦主,送进牢房监押了起来。为此,师父盛怒,将他逐出师门,声明断绝师徒关系。7往事,不胜唏嘘。一念及此,梅山石禁不住老泪纵横,悔恨之情凝结成两粒硕大的泪珠,洒落雪地。后来,师父病重,弥留之际,将他找去。待他急慌慌远路赶到,师父已口不能言,只是指着院中苍劲古朴的老梅,用力向他摇了摇手。他已然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遂用力点了点头。8一场哑谜,看得众人莫名其妙。9回来,梅山石一把火烧了以往的画作。自此后,闭门思过,潜心作画,誓要将师父的衣钵传扬下去。师父赶他走之后,似有转悔之心,后来暗暗收了一关门弟子,方作罢。可惜,梅山石和师弟从未有缘谋面。10梅山石收住心,回到书房,铺开案头纸张,一番凝神沉思之后,勾画,点染,一幅雪中蜡梅图便跃然纸上,挥洒着淡淡的墨香。11新来的知县嘱他多次,作一幅梅雪图,参加县里的书画雅集,画好了,就将首届梅雪大师的牌匾赐予他。梅山石本不想参与,奈何心里又着实放之不下。百般思之,觉得自己沉寂多年,是该东山再起了。12梅山石仔细端详,这幅不满意,置之一旁。又接连画了数幅,看过,仍是不满意。今天这是怎么了?梅山石发觉,自己捉笔的手居然在微微颤抖。他叹一口气,重重地将画笔搁置下来。13书童忽然来报,说是大门口一个樵夫模样的人前来乞讨。奇怪的是,给吃的不要,给银钱不接偏要讨一枝墙角盛开的蜡梅。书童知道,那株蜡梅是梅山石的最爱,宁可自己折胳膊断腿,也休想折断他一枝蜡梅。梅山石不禁愣住,思忖片刻,亲自迎了出去。14那樵夫衣着破旧,不过,观其容貌言谈,倒也眉眼斯文,举止洒脱。樵夫深施一礼:“听闻梅画师以雪梅名动天下,在下斗胆,想与梅画师切磋一二。”“大胆,就凭你!”书童出言斥责。梅山石止住,吩咐书童,将樵夫让进书房。樵夫倒也不客气,昂然前行,在书房的案头,将一枝画笔舞弄得酣畅淋漓。15说也奇怪,那支画笔到了樵夫的手里,就好像全然变了样,不再滞浊凝咽,而是挥洒自如,纵情快意,无比畅达。那画上的朵朵寒梅,好像是在纸上立了起来似的,一朵朵傲立枝头,似乎还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幽香。樵夫画罢,掷笔,大笑而去。16梅山石捧着画作,心里波涛汹涌。这樵夫的笔墨,深得师父真味啊,分明就是师父再世。不,跳出了师父的框架,更胜一筹。他想起了师父的关门弟子。除了师父,只有他知道,那弟子名叫竹一叟。莫非?梅山石不敢再想下去。17他立时追出门,哪里还有樵夫的影子。门前曲曲折折的冰雪小道上,唯有一行竹叶样的瘦脚印,指引着樵夫远去的方向。于是,书童惊讶地看到,梅山石立住踉踉跄跄的步子,默然肃立,冲着樵夫远去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去。许久,没有直起身来。18一乘棉布小轿停在门前的雪路上。新知县一眼就相中了那幅花朵立起来的蜡梅画作。转天,将梅雪大师的牌匾敲锣打鼓地送了过来,却发现梅画师早已人去院空了。唯有墙角抖落冰雪裹挟的蜡梅,自在地散发着清冽扑鼻的幽香。19新知县不明白,梅画师不肯接受梅雪大师的牌匾也就罢了,他很想当面问一问,为何要在画上落款为竹一叟。20莫非,梅画师志趣转移,躲进山里改画竹子去了?(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18期,有删改)2.阅读文章,完成下表。阅读策略内容思考梳理故事线(1)梳理故事情节(3分)跟随雪梅大师学画一①_▲_一被师父逐出师门一②_▲_一应知县之邀,准备参加书画雅集一③_▲_一不接受牌匾,人去院空关注人物动作第7段:师父已口不能言,只是指着院中苍劲古朴的老梅,用力向他摇了摇手。(2)以师父的口吻(第一人称),揣摩师父要对梅山石说的话。(3分)第12段:今天这是怎么了?梅山石发觉,自己捉笔的手居然在微微颤抖。(3)为什么捉笔的手在“微微颤抖”?(3分)关注名字含义第16段:他想起了师父的关门弟子。除了师父,只有他知道,那弟子名叫竹一叟。(4)作者为其取名“竹一叟”有什么作用?(4分)第2页共6页(5)探究:请分析文中的梅花象征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画师梅山石是不是梅花这样的人呢?请说明理由。(5分)名著阅读(7分)《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937年春)《鱼化石》(节选)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978年)3.艾青诗歌风格随着时代而变化。借助思维导图,结合《煤的对话》和《鱼化石》,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4分)4.班级举办“名著大家谈”活动,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你任选一个话题加入。(3分)(1)金圣叹评点梁山一百单八将时,划分为上上、上中、中下、下下四等。宋江被金圣叹评价为下下人物。你同意吗?(2)《世说新语》中的“酒”描写大都篇幅短小,虽着墨不多,但多点睛之笔,可见人物风神。请你结合内容进行评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学习九年级诗歌单元时,有些同学认为学诗没有价值。老师让小南写一篇议论文,说服同学们多读诗,小南该怎么说理呢?以下内容为写作支架,请认真阅读,总结经验。【教练支招】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议论之所以成立,是由于判断的彼此有冲突。如果对于某一判断彼此之间都认为真理,那就并无异议可生,根本无所用其议论了。(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有删改)许多论述文的“摆事实”,其实质是一味地举大量的同类、同层面的素材来“印证”观点,其所谓的“说理”不过是选择跟论点一致的材料来证明命题者观点的“正确性”。殊不知,理性思辨的策略之一恰恰是不固守己见,反而要关注反面意见,需要广纳“他言”,要尊重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敌论者。黄金三问第3页共6页“really?”(真的吗?)“why?”(为什么)“how?”(怎么办)论述文写作中,面对一个“已然”的观点,一味地举例不能“证明”。写作时可以借助“黄金三问”,要试问“really?”(真的吗?)“why?”(为什么)“how?”(怎么办)。这样才能推进思维的层次,使议论有层次有张力。(《思辨写作策略与教学支架创设》有删改)【名家范例】【甲】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张春义①文学作品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若按实用主义者的划分,应归于务虚一类;而诗歌更是文学里的文学,由于其形式、表达内容的限制,更由于经济大潮的冲击,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诗词在我们的阅读视野里渐渐消退,写诗的人越来越少,读诗的人好像更少。大家在报摊上买杂志的时候,像《诗刊》或是《中华诗词》等这样的杂志是很难看到的。我们发现,诗正一点点地远离我们,而且正一点点地步出我们的生活之外。②我们不需要诗歌了吗?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呢?③首先,诗歌是高尚的。弗朗西斯培根把人类知识活动分成三个部分,记忆、想像和理性,于是把它们分成三大知识门类,历史、诗歌和哲学。杜威把历史、诗歌和哲学进一步化为十大门类,其中诗歌演绎为艺术和文学两大类。可见,诗歌是想象的艺术表达,也是艺术的精华所在。④其次,诗人是伟大的。在社会如此浮躁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读书已经了不起了,更不用说写诗了。诗歌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一场卑微生命里所彰显出的莫大张力与能量,甚至是纠结于一场悲苦的反抗与斗争,却能就此探索出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认同。⑤诗的社会功用是多方面的,古人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中华民族许多思想美德的形成,与诗词温柔敦厚的教化不无关系。像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篇名句,不知激励过多少人去为祖国富强、为民族兴旺而努力奋斗。当然,诗词不能和自然科学一样,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她的教化作用是无形的,长期的,它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⑥有人说疼痛最能让一个人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上的疼痛,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还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我们还需要诗歌的原因。【乙】唤醒心中的诗意于丹①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唤醒心中的诗意呢?③其实,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汉代的人曾经说过:“诗者,天地之心。”汉代人眼中的“诗”主要是指《诗经》。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人生的细微动静,共同合力,凝聚成诗。在天地和时间之中,唯独人是“有灵”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观的天地和辽远的时间,一起涌进人的心灵,此刻,我们的那种感动就是诗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④然而,在诗思澎湃,心灵像春水一样丰盈、润泽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把所思所感说出来、写出来?我们还是缺少一种表达方式。这时,中国的诗人们像林语堂所说的,向自然去“借”:“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春花,夏蝉,秋叶,冬雪,分别只是一种风景吗?不,在诗人笔下,它们转变成为一个个意象,成为诗人感情的寄托。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本是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⑤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什么是意境呢?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先生特别推崇这个“真”字。这里的“真”,是一种性情。我们的眼睛看见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第4页共6页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和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一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⑥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5.甲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6.小南想通过以上资料的学习,结合九上诗歌单元的阅读体验,整理新的写作提纲,请你帮他补全提纲。(九上诗歌单元:《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5分)7.【甲】【乙】两文借“黄金三问”说理,从而推进了思维的层次。请参考【甲】文示例,概述【乙】文的说理过程。(4分)示例:诗歌正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真的吗?”,接着作者从“为什么”的角度指出我们仍需要诗歌的三个原因:首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艺术的表达。其次诗歌能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的张力与能量。再次诗歌能激励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最后得出我们依旧需要诗歌的结论。遇古之君子古诗文阅读。(17分)◎材料一雪[明]罗隐天工翦水①,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②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嶒③,深林窈窕④;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⑤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jiǎn)灵诗;小酌清淡,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⑥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⑦;披鹤氅⑧,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眉千尺?(选自《明文精选·闲赏》)【注】①翦(jiǎn)水:指下雪。“翦水花”是雪的别称。②高下:高处和低处。③(léngcéng):高耸突兀,形容山势高峻。④窈窕:深远,幽深。⑤古刹:古老的寺庙。⑥黛眉:青黑色的眉,代指女子。⑦枰(píng):棋盘。⑧披鹤氅(chǎng):穿着鸟羽制成的外套。◎材料二寒淡如孤梅冷月,寒冰傲骨。(选自张岱散文《王月生》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久坐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颌之,竟不得醉。(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雪》)【注】①王月生,明代歌妓,身处勾栏,然卓然傲立,冰清玉洁,“不喜与俗子交接”,故张岱书之。张岱虽为官宦子弟,但其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市井人物,并以平等开明的态度与他们交往。②《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为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明亡后张岱不愿过清朝生活,披发入山,安贫著书。清朝官员派人请他出山做官,他却坚决拒绝。◎材料三第5页共6页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注】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是在目睹了官场的黑暗混浊之后,他开始厌恶官场,到了晚年他更是不满当时蒙古贵族腐败落后的统治,不愿与统治者合流,选择了退隐的生活,此诗正写于此时。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文言词语方法解释沾衣不染课内迁移法: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1)▲_骚人跨蹇(jiǎn)灵诗查字典法:①跛;②艰难,困苦;③迟钝;④指驴,也指驽马。(2)_▲_(填序号)明月薄之成语推断法:日薄西山(3)▲_御貂裘语境推断法: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4)▲_9.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B.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C.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D.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10.本文的题目是《雪》,可材料一的画线句却并未直接提及“雪”,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11.马致远的作品意境之高妙主要体现在“曲中有画”上,请你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来赏析《寿阳曲·江天暮雪》中的这一高妙之处。(4分)12.张岱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冰”“雪”。请从材料一“雪的四美”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材料二,探究张岱对冰雪情有独钟的原因。(4分)君子之行13.伊索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大家都很熟悉,仔细观察右图,你有何发现?请结合卷首语,从你的思考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此为中心论点,运用比喻或对比论证方法写一段150字以内的话,进行论证。(8分)14.写作(40分)品美食、赏民俗、看大戏……12月29日,绍兴市首届山阴城隍庙会在绍兴市越城区府横街开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赶集,300米长的府横街人头攒动。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黄夏峰介绍:“围绕打造‘世界级古城’这一目标,绍兴将全力推进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举办山阴城隍庙会,旨在进一步挖掘绍兴古城传统文化,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培育绍兴特色的节会品牌。”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你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完成写作。任务一:古人的市井生活充满烟火气,那不是一种平凡,而是把平凡日子过得生动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人和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任务二:对于古韵文化,当今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怎样传承,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性文章。第6页共6页鲁外教育集团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参考答案(2024.1)1.(17分)(1)畔(2)侍(3)B(4)渺(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6)湖中人鸟声俱绝(7)雪拥蓝关马不前(8)C(选B可得2分,选D可得1分,选A不得分)(9)月有阴晴圆缺(10)夜吟应觉月光寒(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18分)(1)(3分)①应富商之约偷偷画了一幅雪梅图②在师父死后醒悟,潜心作画③被樵夫的画折服(或与樵夫切磋画技认输)(2)(3分)示例:你要像这株梅花一样,不能被名利所沾染,这样才能画出真正好的画作,继承我的衣钵。(点出院中的梅花,与师父对梅山石的期望即可)(3)(3分)因为梅山石重新被“首届梅雪大师”这一虚名所吸引,就像师父说的“一旦画笔沾染上了名利之心,那画笔流淌着的,就会是滞浊之气”,梅山石被名利之心所累,难以下笔。(4)(4分)①与上文因为画反被下狱的姓竹的人相呼应(或回收上文一个姓竹的人因画获罪的伏笔);②竹象征着高洁的君子之风,体现樵夫的画技和品质;③最后梅山石在画作上署名竹一叟,体现了梅山石最后放下名利之心的蜕变,如果没有署这一名字,而只是没有参加,表现效果就略差了一点。(答出两点即可)(5)(5分)梅花象征的意志坚定、不追名逐利的高洁之士。示例一:梅山石不是像梅花这样的人,因为他年轻时被重金所诱,被逐出师门;后来改过自新后又被虚名所吸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意志不坚定,容易被名利沾染的人,虽然他最后因为樵夫醒悟,但他之后可能还是会再被名利吸引,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梅”。示例二:梅山石是一个像梅花这样的人,他虽然两次被金钱和名声所诱惑,但是他都能够幡然醒悟,就像被冰雪所裹挟的梅花,当它抖落身上的冰雪时,自会散发出幽香,最后,他将那幅画作署名“竹一叟”,说明他已经抛下名利,成为真正的“梅”了。3.(2)《煤的对话》创作于1937年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采用对话形式,一问一答,平易朴实,却深沉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前期作品以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为主,深沉、激越、奔放,追求散文美。《鱼化石》是艾青在文革后写的一首哲理诗,诗歌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句式整齐,注重押韵。与《煤的对话》相比,诗情深沉,诗意警策。通过对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蕴含哲理。【评分细则:共4分。结合两首诗歌,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阐述其发展变化,内容2分,形式2分,意符即可。】4.选(1)同意。示例:因为宋江虚伪、道貌岸然。比如卢俊义,本在大名府过着富足的日子,因为宋江需要他,就设计逼他梁山;比如李逵本就反对招安,宋江认为如果自己死了,李逵必反,到时如果闹出什么大事来,那他招安的英明决策就毁了,于是骗李逵喝下了毒酒。不同意。示例:宋江有疏财仪义的英雄情怀,济弱扶贫的善良情意,孝亲敬友的温柔敦厚,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比如宋江对宋老太公非常孝顺,即使明知有可能被骗,也毅然回去,因此被抓。后来,宋江上来梁山,第一时间便是将宋老太公接上梁山享清福;比如三1

打祝家庄,利用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骗得祝家相信,最后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选(2)酒中见才华如文学篇称赞阮籍醉后下笔如有神:这里记载了阮籍的酒后写文的轶事。当时魏朝封司马昭为晋公,备好了九锡之礼,但是司马昭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司空郑冲飞速派人找阮籍写劝进文。阮籍当时在袁准家,宿醉未醒,被人扶起来,在木札上写了草稿,一气呵成,一处都没改,就抄好交给了来人。所以人们称他为“神笔”。这样的记述不仅表现阮籍的才华横溢,更凸显其醉而能文的风流神韵。酒中见品性比如周伯仁在酒宴中正直不妄言:“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意思是说晋明帝司马绍有一次在皇宫大宴群臣,快要大醉的时候,皇上问道:“今天有名的大臣同聚一堂,跟尧、舜两个时代比怎么样?”当时周伯仁官职为仆射,就大声答道:“今天的聚会虽然同样是大臣主公,又怎么能等同于圣人治国的时代呢!”这里生动地刻画了酒宴中正直不阿的臣子形象。酒中见雅量在雅量篇中,多有酒宴中魏晋士人气量的描绘。如庾子嵩不鄙吝,有视钱财如粪土的君子之量:刘舆在太傅司马越府上任职期间,陷害了很多人士,只有庾子嵩不关心世事,与世无争,刘舆没机会抓小辫子。后来他发现了庾子嵩为人节俭而家境富裕,就建议太傅向庾借钱千万试试,心想他肯定会小气不愿意借钱,然后就能找到陷害的机会了。后来太傅就在大庭广众中问庾子嵩借钱,这时庾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头巾掉落在小桌上,他低头把头伸进了头巾里,不紧不慢地回应说:“下官家中差不多有两三千万,您想借钱的话随您取多少。”刘舆这才真的心服口服了。后来有人向庾子嵩谈起这件事,庾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5.(4分)对比论证。通过与自然科学的对比,突出了诗歌在教化方面的作用,肯定了诗歌的价值,论证有力。6.(5分)示例:①诗歌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盈。②《乡愁》中,诗人借“邮票”“船票”等意象表达游子对故乡、对祖国深沉的爱,能激发我们深沉的爱国之情。③《我看》中,诗人借“春风”“青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