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生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生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生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生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观念基于对种群特征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了解,阐明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社会责任基于对生物学过程中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的认识,尝试从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两个方面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种群及环境的影响。1.概述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讨论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种群特征的。2.简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在保护频危物种、防治有害生物等方面的应用。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春季的原野秋季的原野1.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2.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春夏时节,草木繁茂,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秋冬时节则相反。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资源空间天敌食物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传染病…指的是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比较右侧两幅图表示的“郁闭度”的大小。甲乙甲>乙其大小对林下的生物有什么影响?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变化的调查数据。郁闭度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刺儿菜00.20.40.60.81.015.313.510.87.44.32.410.49.56.15.63.01.23.74.38.54.42.21.0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阳光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除光照条件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报告阐述:在黄骅市蝗区内,东亚飞蝗(夏蝗)孵化后期土壤水分含量越低,飞蝗发生灾害的程度越高,即土壤水分含量偏低的地方更能为东亚飞蝗的发生提供适宜的生境。结论:水分对东亚飞蝗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大雁南飞和南橘北枳体现了

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大雁南飞南橘北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对于动物而言食物的充足与缺乏是导致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种群外部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斗争关系合作关系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然后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俐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下:1.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猞猁和雪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2.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3.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1.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猞猁和雪兔之间是捕食关系。作为猎物的雪兔在种群数量上升时,由于猞猁的食物充足,其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数量会随之上升。反之,雪兔种群数量下降,使猞猁因食物匮乏,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数量随之下降。2.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猞猁种群数量上升,导致雪兔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下降。雪兔减少使猞猁食物匮乏,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下降。猞猁种群数量下降时,雪兔种群数量得以恢复,雪兔种群数量上升,猞猁食物充足,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数量上升···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关系。循环因果关系思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循环因果关系吗?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反馈调节机制这种调节机制被称为:3.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有。所以通常也说,生物因素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型的。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通常也说,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型的。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濒危生物的保护01.有害生物的防治02.经济生物的高产03.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应用。渔网的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影响鱼塘的持续高产。这是为什么?请小组成员讨论,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控制网目大小,实际上是在控制捕捞种群的年龄结构。中等强度的捕捞(网眼不能过小,捕捞量在K/2左右)原因:剩余鱼的种群数量接近K/2,此时鱼种群的增长速率较高。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更为有效?鼠害蝗灾鼠害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农林害虫防治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会伤及害虫的天敌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濒危物种保护

2.渔业生产

3.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因素(密度制约因素)非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阳光空气水温度…种群数量特征影响影响用于1.下列关于降水量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雨水多时,蝗虫虫卵都会因水淹或因霉菌感染而大量死亡,不易形成蝗灾B.气候干旱的环境条件能使蝗虫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容易形成蝗灾C.降水量对于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降水量对于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C2.有些动物在白天活动,如大多数鸟类,哺乳动物中的大部分灵长类、有蹄类,昆虫中的蝶类、蝇类等;有些动物则在夜晚或晨昏时活动,如夜猴、蝙蝠、家鼠和夜鹰等。下列不属于影响动物活动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照 B.温度C.水

D.食物D食物属于生物因素解释:3.受季节温度的变化,丹顶鹤每年春季从越冬地迁徙到繁殖地,秋季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温度对越冬地丹顶鹤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下列哪些因素实现的?(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