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陈光标式慈善_第1页
探讨陈光标式慈善_第2页
探讨陈光标式慈善_第3页
探讨陈光标式慈善_第4页
探讨陈光标式慈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討陳光標式慈善2011年的春节将临,在一片欢声笑语的祥和气氛中,有关于“内地首善陈光标率领50余家陆企赴台捐款5亿新台币”的消息不绝于耳。而国内外各媒体对于他的此项举动也是褒贬不一。陈光标,何许人物,男,汉族,1968年7月生,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在此之前,他最受关注的就是“5·12”抗震救灾的善举,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陈光标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且因在经济建设和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陈光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四年荣获“中华慈善奖”,2008年12月更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等,他给所有人送去了温暖,不仅是他挽救了生命、捐赠了财务,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重要经历陈光标出生于安徽五河,那是一个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在陈光标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锇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家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陈光标挑着水桶沿街卖水的情形。当时,靠卖水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能挣个2-3毛钱,这大概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了。童年的陈光标背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不甘于向贫穷低头的陈光标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年少的他开始不断找寻致富的途径。十三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5、6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1991年,22岁的陈光标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到省城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未找到创业的捷径,握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陈光标站在南京的街头,紧咬牙关,每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舌头都咬破了,鲜血直流,陈光标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否则,死也要死在外头”。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也由此掘得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一次,陈光标来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在反复询问,他立即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陈光标灵机一动,他想:这个疾病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要干。第二天,陈光标手里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请合肥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一番创新之后,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大慈善家(独一无二的陈光标)在众多的民营企业家之中,他喜欢喝战酱酒,格外引人注目。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亿万富豪,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成长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他以捐资过亿的慈善之举,在众多民营企业家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并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就是2006年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一个拥有9项国家专利的儒商,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17个市县的高级经济顾问。支援汶川向灾区进发“中国首善”率首支民间自发大型抗灾队伍抵达灾区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首善”陈光标再出惊人之举:12日的强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他亲自率领由60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救灾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四川抗震救灾!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他的手机,他正在北川中学现场指挥救援,这里有1000多名学生被埋。在时断时续的通话中,记者眼前浮现出紧张忙碌的救援现场:挖掘机的“轰隆隆”声、喇叭里急促的喊话声,还有令人揪心的遇难者遗体……12日下午,陈光标获悉汶川强震后,马上作出决定:去现场救灾!当时他的公司正好有30辆工程车准备从南京江宁开往北京去做一个工程,这批车辆当即调整任务改去灾区;同时陈光标又将正在安徽施工的30辆工程车调配过来,60辆工程车每辆配两位操作人员,120多人的队伍合力向灾区进发!当陈光标下达出发命令时是下午4点半左右,离汶川灾情发生仅2个小时!安徽、武汉……一路上车轮滚滚,昼夜前行。14日凌晨3点,车队到达第一站都江堰并立即投入救灾工作。“相对而言都江堰的灾情要稍好于北川和汶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中国人而言,“高调”、“好名”、“作秀”是一种非常惹眼、易招反感的“缺点”。那么,非楷模人物甚至是有明显缺点的人,行善就该一律否定吗?如果是这样,还有几人有资格行善?水至清则无鱼,在严苛的道德标准下,慈善的“池”中还能幸存几条“鱼”?疑惑二,“高调行善”,是否比“低调不行善”更该受到质疑?在中国,靠税收来调节二次分配的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显未普及。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当盖茨、巴菲特携手来华劝捐,陈光标大声回应死后裸捐,曾让不少退避三舍的中国企业家被动而尴尬。两者相比,谁更该受到质疑?疑惑三,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是否应该由个人“买单”?毫无疑问,中国慈善的收支制度、监管制度有诸多不够科学、不够透明之处。救灾时大张旗鼓募得大笔善款,捐后如何使用却一直鲜有公开。陈光标陷入“诈捐门”,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一些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披露不够。我们在要求陈光标“自证清白”的同时,是否更应要求相关慈善机构对“诈捐”争议及时评判?陈光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是否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是否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这种种被质疑的行为,如果一定要算作不足,那也是个人选择,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这和有的地方、专业慈善机构的“挪用”、“滥用”善款,性质判然有别。作为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确有可以改进之处。但于起步较晚、阻力很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而言,公众特别是企业,还远未形成乐捐善助的社会习惯。当此之际,在严格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同时,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后来者望而生畏……对陈氏高调慈善的几句话1.大家能够质疑社会现象,特别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问题,表明大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大大地增强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这是好事。但是若仅仅是意气之争,或不是基于客观事实上的质疑,没从各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那就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2.现代社会讲究言论自由和个性解放,更注重理解和宽容。社会赋予你言论表达权力,但是也要求你具有为此负责的义务,所以我们不能针对陈先生有人身攻击的言行,“就事论事,以事为主”,冀期挖出其潜在的内涵。再者,我们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我们或许不赞同他的一些作法,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他的慈善精神鼓掌,毕竟十年如一日的做“慈善”,还是在风头浪尖上,确实不易啊!3.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体现了现代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正是中国大部分富翁和企业家所缺少的。君不见,国内许多企业家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显未普及。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难道我们就不佩服他非凡的勇气和大公的慈善精神?!4.就其慈善方式和形式而言,陈氏慈善是一种“输血”式的慈善,主要是通过现金,物品等实物形式捐赠,“造血”功能低下,钱物总有用完的一天,若靠这些,不能根治问题。虽可缓解一时之需,但是对长远的慈善事业不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算是一种困境和尴尬吧!5.此事件凸显慈善事业一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慈善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慈善捐赠是富人们的事情,慈善价值观难以形成,必然然影响到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两大主要问题: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第二,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由于监管不力,透明度不高,使得我国慈善善款流向不明,公信力出现危机。[对策措施]第一,加强慈善立法,提供法制依据。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