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本试卷共6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B.江南市镇经济繁荣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D.隋朝大运河的开凿3.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4.“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宋璟5.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A.布局严整对称B.街道宽阔整齐C.建筑规模宏伟D.商业繁荣发达6.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A.隋朝经济繁荣B.唐朝社会开放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D.明清对外交往7.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A.推动了经济繁荣B.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C.促进了民族交融D.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8.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的长安城相比,“安史之乱”后()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官府逐渐失去对长安城的有效管理9.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对外关系D.社会风气10.《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柄,三衙管诸军,率臣兵柄,各有分富士康,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肿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11.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12.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缓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13.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都市生活的繁华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D.冶铸工艺的进步14.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5.下图所示为政权并立的示意简图。偏安江南的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战。据此判断下列史实正确的是()A.宋夏发生澶州之战B.宋金分界线是长江C.宋向金朝皇帝称臣D.辽宋对峙局面形成16.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17.下表为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表可知,唐代()现象一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现象二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现象三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现象四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B.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C.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D.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18.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19.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0.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1.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建国是诏》,取《易经》“大哉干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据此推知,他()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建立蒙古政权C.学习中原先进文化D.开创行省制度2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C.《资治通鉴》译注本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2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有谚语道:“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沉重B.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已是全国经济重心D.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24.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2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26.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27.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A.民族交融的加强B.冶铁技术的进步C.抑商政策的演变D.征税方式的变化28.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时间项目动用劳动力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百余万大业四年(608年)筑长城百余万大业八年(612年)伐高丽发四海兵A.实行暴政B.自然灾害C.宦官专权D.外敌入侵29.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黄巢起义D.玄奘西行30.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下列符合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①从分裂走向统一②南北经济均衡发展③多民族交融加强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唐朝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延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既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材料三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4分)(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分)3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材料二材料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3分)(2)材料二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举两个唐朝民族关系友好的例子。(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4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材料三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1)材料一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什么内容?(4分)(3)材料三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6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BCDBDBCCBDBD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CCDCDCABCAA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1)科举制(2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任意一点即可,2分)(2)盛唐气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4分)(3)特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兼容并包、中外相互学习等)(1分)史实并说明:遣唐使。(2分)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2分)鉴真东渡。(2分)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