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野县2024初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考试(一)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出土的金覆面,为探寻西南地区三星堆的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下列图片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A.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B.体现了原始人类的爱美意识C.都是研究夏朝历史的重要文物 D.商朝时期是冶金技术的开端2.河南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有“中医药文化之根”的赞誉。下列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A.扁鹊总结出“四诊法” B.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C.神医华佗的“麻沸散” D.李时珍和《本草纲目》3.“他的理论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武器。”材料描述的“他”是指()A.法家的韩非 B.道家的庄子 C.儒家的孟子 D.墨家的墨子4.华夏民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某历史课代表在办历史黑板报时,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标题。请据此判断,黑板报的内容涉及()A.夏、商、周 B.秦、汉 C.三国、两晋 D.隋、唐5.小李同学在学校图书室找到了一页残存的图书资料,资料上显示以下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强调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此页资料有关的是()A.《九章算术》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6.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7.唐朝时期,人们在7.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最符合唐朝当时社会风气的词是()A.闭关锁国 B.传承保守 C.文明开放 D.兼容并包8.他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体现了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该英雄人物是()A.屈原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9.直到明治维新,日本人都把中国视为“圣人君子之国”,称甲午中日战争是场“文明之战”。但在日本取得这场“文明之战”的胜利后,日本人在自诩是文明人的同时,开始轻视中国,认为中国代表的是野蛮落后。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C.促进了中华民族全面的觉醒 D.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10.一次革命的价值不能仅从它的短期效果来衡量。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结束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导致的动乱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1.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推动转折的神来之笔,为中华民族画出了一个明亮的晨曦——中国古老的身躯中骤然迸发出复兴的精神,青春的地火喷涌成革命洪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12.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一百年前使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3.1954年9月,“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下列关于此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为了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出席会议的人中工人占多数C.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D.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14.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西方人的认识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5.某班级的同学们开展了历史思维导图设计大赛,历史课代表小张同学展示了下面这个思维导图。下列给这个思维导图拟定的主题,最合理的是()A.文明的创新性 B.文明的继承性C.文明的多样性 D.文明的统一性16.罗马产生以前,整个古代世界都有一个视觉盲区,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后来罗马人由于需要面对商品经济中过于活跃的私人交往,不得已,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分为“公法”与“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虽然当时谁也没有在意。材料中“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指的是()A.罗马的宗教影响世界 B.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善C.罗马的文化深入人心 D.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17.这场革命导致整个欧洲封建势力陷入恐慌,他们和英国迅速走近,组建了一个同盟共同反对这场革命。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拿破仑这个救星出现并最终拯救了这场革命。这段话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B.法国大革命因帝国的覆灭而宣告失败C.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 D.拿破仑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18.一个学生的小论文里相继引用了出自某名著的“暴力革命”“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词汇或语句。据此可判断,该小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巴黎公社的失败C.资本主义制度的衰亡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在海岸大规模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的“此次军事行动”()A.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20.近代画家梵高成就突出,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其代表作《向日葵》(见下图)运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A.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B.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对人文主义的赞美和追求 D.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仇恨和蔑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材料二古罗马的货币分为奥里斯金币(Aureus)、第纳尔银币(Denarius)、塞斯特斯铜币(Sestertius)和阿斯铜币(As)四种。其中,金币主要是为了庆祝凯旋和纪念其他重要时刻而专门打造的纪念币,很少在市场上流通。银币流通最广,甚至可以称为“银本位”。恺撒首先从元老院手中取得了制造金币和银币的权力,并设立了国家造币机构。恺撒还固定了金银货币的兑换率,统一了各行省的地方货币,有力促进了罗马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毕竟悦《大国兴替:国家发展的秘密》(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特点。(2分)(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货币演变与政治环境的关系。(2分)(3)综上所述,请你从社会和文化层面谈谈你对货币发展的认识。(2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主要刊物的比较名称《申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劳动界》创刊时间1872年1896年1905年1915年创刊者【英】美查等黄遵宪、梁启超等中国同盟会陈独秀材料二总的来看,在清末的政治变革进程中,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也在完成知识的更新,以适应中国政治社会所发生的大变局。……作为政治宣传的副产品,报纸逐渐成为知识分子了解和议论时政必不可少的媒介,新闻也开始成为一种获取日常生活知识的途径。知识精英的新闻观念也逐渐明确:报纸是改良变法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功能主要是“去塞求通”——通上下、通内外,它扮演了“耳目喉舌”的角色。维新变法时期兴起的政论报刊,是这一新闻观念的代表。——摘编自涂凌波《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变化和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报纸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2分)(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历史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摘编自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奴制改革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因农奴制改革而无地的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19世纪末,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000万……——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二分册)》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铁路热”兴起:1857年的铁路共计979俄里,1881年,俄国共有21900俄里的铁路。俄国的电报网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覆盖了2000俄里;1880年就达到了74863俄里。……和西方国家相比,这些成功都很有限。但对俄国而言,对经济的推动却相当巨大。这就是人们所谓的20世纪经济现代化发轫之初的情况,那是国家体制现代化的直接结果。——摘编自【法】米歇尔·埃莱尔《俄罗斯帝国史:从留里克到尼古拉二世》材料二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取得重大成效的原因。(2分)(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组织与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演变材料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变革快速演进。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摘编自徐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示意图的形式举例说明国际组织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关系。(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2分)

新野县2024初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1.A2.B3.A4.B5.C6.B7.D8.C9.A10.D11.A12.D13.D14.A15.C16.B17.D18.D19.C20.B21.(6分)(1)由币制混乱到货币统一;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质货币。(2分)(2)货币的演变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政治动乱、国家分裂则货币混乱;货币的统一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巩固国家政权。(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社会层面: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文化层面:货币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2.(6分)(1)变化:由外国人办报到由中国人办报;由宣传社会生活到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的觉醒,开启了自由思想的大门;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推进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先进思想的需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3.(6分)【示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了与会国家代表的一致赞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先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访华,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这些措施既促进了自身发展,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4.(6分)(1)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