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高级中学高一(上)开学历史试卷选择题(30*2=60分)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匹糖、烟草、玉米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3.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4.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B.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C.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5.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B.导致法国政教分离 C.推动了法国的宗教改革 D.为法国革命起到了思想动员作用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7.《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8.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9.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10.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11.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B.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C.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向衰落12.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13.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14.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华约D.北约15.十月革命的目击者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我们所理解的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C.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D.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16.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B.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7.1947年,丘吉尔曾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这反映出()A.美国控制了西欧 B.欧洲在二战中遭到巨大破坏C.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D.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18.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这指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A.福利开支压力巨大 B.财政赤字巨大C.大力发展私有企业 D.减少国家干预2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这说明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到来C.信息化全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信息化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21.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 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 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22.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选。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A.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B.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C.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D.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23.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文明开化的程度 B.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C.经济形态的影响 D.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24.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25.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26.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27.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28.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29.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3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这种情形,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段炳麟《世界当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下半年,日本在中国哪一地区策动了一系列侵略活动?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针对时局提出的革命策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的共同经验。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5.3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最远可达地图最西端的印度卡利卡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后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