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件 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件 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件 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件 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件 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项目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系,并能够说出各个目标的涵义和内容;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4.能够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5.学会撰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6.树立正确教师观,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任

0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0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0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0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

0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任务1

任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有五个,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的,这五个目标也是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遵循。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2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5任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从年龄阶段看:划分为3~4岁、4~5岁、

5~6岁三个年龄段从教育实践看:划分为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情景导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每逢重阳节,幼儿园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学唱《中华孝道》,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爱等。

幼儿园为什么要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呢?其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任务分析】

幼儿园开展重阳节等系列活动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有五个,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的,这五个目标也是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遵循。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制定其它目标的重要依据。《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的总目标,目标主要表明了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以下为《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的五条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请查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比较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我的发现: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年11月9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强调,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学前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应达到的教育效果的期望描述,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确立、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反映了各年龄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从年龄阶段看,学前儿童一般划分为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三个年龄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人际交往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年龄阶段目标。这些目标是对各个年龄段末期学前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指明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系尊重他人。在社会适应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活动请查阅教材附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部分,选择一个目标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谈一谈这个目标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的。我的发现: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

单元目标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某一主题或某一项目的目标。它是在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教育效果。

活动目标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某一个具体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要达成的目标,是对单元目标的落实。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的确立可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呈现的各个年龄段的关键经验加以确立,如3~4岁儿童在“愿意与人交往”方面的关键经验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实践训练】绘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思维导图。一、实训目标能够牢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体系。二、实训过程(一)回顾已学知识。(二)采用合适的形式在下面的绘画框中绘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思维导图。(三)交流分享。三、实训要求(一)按照“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模板。(三)交流分享时语言表述清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思维导图

对接幼儿园工作岗位——我来撰写活动目标

某幼儿园中班正在开展“了不起的我”主题活动,次主题包括“我有一双小巧手”“妈妈的小帮手”“好朋友手拉手”。在次主题“我有一双小巧手”中,包括“能干的小手”这一教学活动。请结合学前儿童社会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为“能干的小手”这一教学活动撰写目标。能够说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能够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年龄段的目标能够撰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任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任务2

任务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设计与实施的原则既是相对的,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幼儿教师必须从理论上掌握各项原则的精神实质,在幼教实际工作中,灵活掌握、互相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效果。1、目标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渗透性原则任务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4、实践性原则5、强化性原则6、一致性原则【情景导入】

幼儿园里,范老师给幼儿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幼儿要学会谦让。活动开展后范老师发现,幼儿在班里谦让的集体现象有所提高,尤其是欢欢,每次拿水果时都是最后一个拿,说要把好吃的留给其他小朋友。范老师把这个现象告诉了欢欢妈妈,可欢欢的妈妈却告诉范老师:“欢欢在家里,每天都霸占着电视机遥控器,全家人都必须得跟他一起看动画片。如果想换台看别的,欢欢就会大哭大闹。”范老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欢欢会出现在幼儿园和在家中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任务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和家庭中表现不一致的现象。如果我们不重视家园合作,一致性地要求学前儿童,就很可能出现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场域表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原则”要求的。除“一致性原则”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还需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强化性原则”。【知识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设计与实施的原则既是相对的,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幼儿教师必须从理论上掌握各项原则的精神实质,在幼教实际工作中,灵活掌握、互相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效果。一、目标性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方面,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都需要紧紧围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展开。在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做到“心中有目标,处处体现目标”。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制定具体且合理的目标。如“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这样的目标就比较空洞,很难落到实处,不具有操作性,可调整为“知道应该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二、主体性原则

学前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尽可能把教育内容设计成各种自主性活动。

教师要为学前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如提供活动的材料、布置环境等;给学前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主动体验、观察、操作以获得社会认知,形成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还要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当的指导以提高儿童的活动水平,如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还可以根据儿童的水平,再给部分学前儿童提出一些更高的社会活动要求,激发他们产生更高、更多的社会活动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主动活动水平。三、渗透性原则

社会领域的教育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学前儿童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四、实践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如当我们要引导学前儿童记住“红灯停、绿灯行”的社会规则时,必须要让学前儿童自己过过马路,体验红、绿灯亮时自己应该出现的行为。

贯彻实践性原则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帮助并教给学前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二是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五、强化性原则

强化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通过言语、动作或表情等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之增强巩固或削弱、消除,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当学前儿童出现良好的社会行为时,幼儿教师要对他们明确地表示肯定、赞同;当学前儿童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教师要对其明确地表示不满,甚至批评,但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使儿童易于接受。(二)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强化不是为了让学前儿童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而是重在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如对儿童进行肯定时,老师不宜经常采用物质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如小玩具等),这容易使儿童为了获得某种物质奖励而去做某种特定的行为。

教师应多采用身体动作、语言的方式强化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如点头、微笑、抚摸等,更能打动儿童的内心,可使儿童为了得到某种行为的愉快体验而再次出现该行为。(三)做到及时强化

研究结果表明:倘若儿童的行为与教师反应间隔的时间太长,强化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对儿童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及时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如活动室的地板上有一片小纸屑,幼儿主动地把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内。这时幼儿老师就可以及时对这一良好的社会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你的卫生意识真好!小朋友们都看到啦,你主动地把地上的纸屑扔到垃圾桶里了,表扬你!”六、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按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要想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其他工作者,还有父母、亲友、同伴等多种影响者,必须统一地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给儿童一致的影响,达到一致的目标。贯彻一致性原则应做到:(一)幼儿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性1.教育态度前后要一致。幼儿教师的要求假若前后不能保持一致,此一时彼一时,会使学前儿童无所适从。同时,学前儿童的正确行为得不到强化,消极行为得不到抑制,儿童可能会觉得教师的要求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这样,他们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2.言行要一致。假若幼儿教师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会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比如,当幼儿教师表扬某一儿童时脸上没有带出一点喜爱的感情色彩,当教师批评某一儿童的时候自己却忍不住笑了,等等,这些都会使教育的效果降低,甚至抵消。再如,教师要求儿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相互谦让等,但当儿童表现出这些行为时却视而不见,不给予任何表扬、肯定、赞扬等的评价,这也是教师言行不一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言教,又要身教,更要言行一致,才能促进儿童的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统一幼儿园、幼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幼教机构的领导、教师及其他一切服务人员,应组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按照统一的目标,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步调一致地确保社会性教育工作顺利进行。这是因为,在幼教机构工作的所有人员,他们形成一个小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假若有些成人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培养,而另一些则不重视或不积极配合,甚至有些在与儿童交往、教育中给予儿童消极的、相反的影响,这就会严重影响学前儿童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需要强调的是,幼教机构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确定目标、工作重心时,应与各年龄班幼儿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上下一致。(三)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家庭、幼教机构和社会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时,要步调一致、互相协调。如果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学前儿童的要求各有差异,甚至矛盾,那么教育作用就会相互抵消,造成儿童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矛盾,致使儿童是非不清、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更严重时会形成双重人格。【实践训练】我来贯彻落实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设计与实施原则一、实训目标通过模拟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加深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的认识。二、实训过程(一)巩固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二)结合幼儿园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任选其一),设计可以开展的次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社会领域)、区域活动,同时,提出“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家园共育”建议。任务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能够说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能够贯彻落实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能够通过幼教案例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任务3

任务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时时有社会教育,处处有社会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建议,结合社会现实和学前儿童社会发展水平,可以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五方面。这五方面内容各自有自身的教育侧重点,各项内容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1、自我意识教育2、人际交往教育3、社会环境教育任务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4、社会规范教育5、多元文化教育【情景导入】

2022年6月6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幼儿园张老师带领小朋友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看一看什么是芒种,说一说芒种的习俗,读一读有关芒种的诗词,唱一唱有关芒种的歌曲,找一找芒种节气的小美好,玩一玩芒种的小手工……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这是一个种下希望的节气,也是一个收获幸福的节气。张老师开展的“芒种”系列活动,是为了给幼儿传递哪些社会认知信息,培养幼儿的哪些社会情感?【任务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爱国情感。这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社会环境教育,除社会环境教育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社会规范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一、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肌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结合学前儿童特点,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的教育内容。二、人际交往教育

人际交往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结合学前儿童活动范围,可以开展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等方面的教育。三、社会环境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及学前儿童与周围社会环境中不同人和物的接触,使学前儿童获得社会环境的基本认识,体验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进而能够与社会环境进行良好互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懂得环境各部分存在的规则,并能够按这些规则行事。结合学前儿童所处环境,可以开展认知和体验家庭、幼儿园、社区、家乡、祖国、世界环境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四、社会规范教育

社会规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功能在于保障社会生活的有条不紊和协调一致,社会规范的习得是“人”成为“社会人”的前提条件,社会规范的习得是终身的过程。学前儿童社会规范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习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的过程。结合学前儿童生活实际,可以开展的社会规范教育包括道德规范、合群性规范、集体规范、安全健康规范、谨慎规范

五、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反映人类不同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结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可以开展的多元文化教育包括民族文化教育和世界文化教育。

【实践训练】我来分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素材。一、实训目标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整理并分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素材。二、实训过程(一)重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二)选择某一个教育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查询、收集、整理素材,如绘本、课件、幼儿故事、游戏等。(三)交流分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素材。任务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能够说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育内容能够查阅、收集、整理和分享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素材能够根据任务情境,设计相关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任务4

任务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会受到多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任务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情景导入】

在一个小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赵老师为了引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克服入园焦虑,先为幼儿讲述《汤姆上幼儿园》的绘本故事,接着以汤姆在幼儿园获得新的朋友和新的本领作为切入点,组织幼儿分享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新本领,然后按照一日生活先后顺序,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编排成了一个个情境游戏。最后,组织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幼儿园生活。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赵老师组织幼儿进入各个区域,体验区域活动的乐趣,并与幼儿家长沟通,引导幼儿多与他们交流幼儿园有趣的事情。【任务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途径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赵老师只要采用了专门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等,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等,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本班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形式。(一)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幼儿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活动。(二)游戏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学前儿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最能发挥学前儿童主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学前儿童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且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都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不仅可以独立作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也可以和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使用,如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游戏方式进行。(三)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是幼儿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二、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

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一)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随机教育往往是随机发生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场景中,幼儿教师对之没有事先的设计与准备,只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具体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灵活给予引导的教育活动。(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只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五个领域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各领域的内容也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幼儿园健康、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中,无不渗透着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一方面,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其“不仅是养育者,也是教育者”的意识,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帮助家长解决疑难问题,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例如,为更好地聆听家长的声音,共同分享育儿经验,某幼儿园在其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家长有约”专栏。

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家长资源,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吸纳学前儿童家长参与其中。例如,在开展“我从哪里来”等活动时,邀请某幼儿家长——产科医生来为幼儿进行讲解。(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具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幼儿园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可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社区的各种活动和幼儿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让社区文化、社区的精神文明成果成为幼儿园培养幼儿德育的沃土。对点案例

为美化净化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幼儿养成分类习惯,某幼儿园带领幼儿开展了“垃圾分类进社区,绿色生活入人心”活动。

首先,小朋友们跳了舞蹈《垃圾“四分法”》,通过欢乐的歌声和动感的舞蹈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方法,让大家能基本了解垃圾的种类,知道什么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哪种垃圾桶里。随后,老师和孩子们给社区的居民们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单页,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互动四色垃圾桶应如何分装并向居民指导如何正确投放垃圾。【实践训练】分组情景表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一、实训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二、实训过程(一)选择某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二)采用某一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途径。(三)情景表演。任务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能够说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能够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途径如何具体实施能够有意识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实施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任务5

任务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和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三类方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具体的社会教育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任务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以情感体验为主: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以观察、实践为主:参观法、实践法、行为练习法。以语言引导为主:谈话法、讲述法、谈论法和行为评价法。【情景导入】

杨老师发现幼儿在玩区域游戏时,有的“爸爸妈妈”手摸“宝宝”的额头,问:“宝宝是不是生病了?爸爸妈妈带你去医院看病吧!”在“医院”里,大家抢着让“大夫”看病,抢着去“药房”拿药。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杨老师提议开展“看医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有的幼儿扮演医生,有的幼儿扮演患者,有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杨老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看病流程,懂得排队等候,运用礼貌用语等游戏规则。角色游戏“娃娃家”这一途径对学前儿童掌握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任务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特别多,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除此以外,还包括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一、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一)陶冶法陶

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冶性”,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二)共情训练法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情感支持是共情训练法的主要特点。(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角色承担是角色扮演法的重要标志。二、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法、实践法、行为练习法。(一)参观法参观法是指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二)实践法

实践法指幼儿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学前儿童亲自参与某项活动,感知、体验或学习某种社会实践技能。(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三、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述法、谈论法和行为评价法。(一)谈话法谈

话法是指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二)讲述法讲述法是指幼儿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幼儿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四)行为评价法行为评价法是指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恰当的行为评价能引导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

【实践训练】以“我爱我家(中班)”为主题,学生分组,每组各自行选择一种或几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活动内容,并模拟实施。一、实训目标能够灵活使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二、实训过程(一)回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问题。(二)以“我爱我家(中班)”为主题,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三)模拟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任务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能够说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能够理解各方法如何具体实施能够有意识结合实际内容,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任务6

任务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板有些不同,但大致都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这五个部分。在说课活动中,一般还会呈现设计意图和活动重难点。活动名称:某一次具体社会活动的名字,应突出反映此次活动的内容。活动目标: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预期的结果,是社会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活动目标的设计应包括情感、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任务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活动准备:一份完整的活动设计方案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来说,活动准备分为两个部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活动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环节: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任务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活动延伸:在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继续设计一些与活动相关的课后活动,使教育活动能够持续到课堂以外,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促进活动目标能更充分地实现。任务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情景导入】

幼儿园张老师和王老师正在讨论,她们看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教案包括的内容不一样,有的包括设计意图、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有的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有的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经验、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到底一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教案包括哪些部分呢?有没有统一的模板可以借鉴?【任务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教案的撰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板有些不同,但大致都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经验)、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这五个部分。在说课活动中,一般还会呈现设计意图和活动重难点。【知识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步骤包括设计活动名称、设计活动目标、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