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_第1页
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_第2页
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_第3页
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_第4页
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浅析

【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情绪异常的疗效。方法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情绪异常具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围绝经期情绪异常;归脾汤;二仙汤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往往出现潮热、激动、易怒、抑郁或情绪低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国外报道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发病率为20%,北京市调查45~58岁妇女抑郁的发病率为46.1%[1]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本人采用治疗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73例,普遍存在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及心悸、烦躁、多疑等症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49.0±3.8(42~53)岁,病程9.30±6.77(2~24)个月;对照组33例,年龄48.2±3.8(40~53)岁,病程10.1±8.74(4~28)个月。两组的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在用药前3个月均未使用过雌激素类药物。同时排除生殖器官肿瘤、乳腺疾患及心血管疾患。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妇产科学》[3]确定的诊断标准为:(1)年龄在38~55岁之间的女性;(2)临床表现除月经失调外,具有潮热汗出典型症状,或伴有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骨关节肌肉疼痛、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血压波动等,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冠心病等疾病。(3)内分泌激素检测:雌二醇(E2)水平下降(E2<20pg/m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上升(FSH>40mIU/ml,LH>40mIU/ml)。1.3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物组成:黄芪、党参、酸枣仁各30g,白术、茯苓各20g,远志、龙眼肉、木香、当归、山茱萸、何首乌各15g,柴胡10g,甘草6g,仙茅9g,仙灵脾12g,巴戟天10g,知母12g,黄柏10g,旱莲草15g,熟地12g。辨证加减:记忆力减退加石菖蒲12g;头痛、头晕加夏枯草10g,钩藤12g(后下);反复泌尿系感染加肉苁蓉12g,车前子20g(包煎);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20g,浮小麦30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利维爱1.25mg,口服每日1次,谷维素10mg和维生素B110mg口服,每日3次,治疗1个月。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定。显效:症状部分消失;好转:症状部分消失,部分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结果两组患者情绪异常者均有所改善,但以中药治疗最显著,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90.0%,其中效果满意为30例(75%),好转为6例(15%),无效为4例(1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其中效果满意14例(42.4%),好转为8例(24.2%),无效为11例(33.3%)。两组比较χ2值为23.68,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进行HRT的部分患者,担心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没有按时或者没有在症状改善后私自减少药物剂量,导致临床效果不满意者。表1两组疗效比较3典型病例患者,女,54岁,2010年10月15日,6年前因“宫颈原位癌”行子宫附件切除术,2个月前因父亲去世出现严重心慌、疲乏,焦虑,情绪难以控制,喜悲伤欲哭。自觉全身在发抖,自诉发抖时“像蜻蜓的翅膀一样,上下抖动”、怕冷。靠服用安眠药勉强每晚入睡2~3h,就诊时出现肢体蜷缩,发抖。无法正常工作,曾多方求治。口服利维爱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血两虚、脾肾不足。治以益气养心、滋肾养肝。方用归脾汤和二仙汤加减治疗2个疗程,自觉情绪开朗、入睡较好,可以正常上班。继服1个疗程诸症消失,嘱其进行经常性的轻负重运动,参加适度文娱活动,随访1年未见复发。4讨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临床特征上内分泌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40岁左右),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5]。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症状[6]。中医将其称为“脏躁”,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诸多临床证候。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枯竭,冲任衰退,精血不足,无以济心、养肝、健髓、营脑,可致心肾不交、冲任失调、心神失养等,从而出现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精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脾,常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心悸,严重时常常出现精神抑郁等,甚至有自杀倾向。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出现情绪异常与体内激素水平有关,为体内低雌激素状态导致。Schmidt和Avis等[7,8]的研究提示激素(血清中E2、FSH、LH三种激素)水平检测暂不能判断情绪障碍存在与否。但是Hammar等[9]的观点认为焦虑与围绝经期女性体内的FSH水平增高有关,激素与抑郁的关系分析表明,处于围绝经期抑郁者的FSH水平高于非抑郁者,文献报道[10],某些内分泌改变可以使女性对心理和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及生理因素更加敏感,易产生抑郁或情绪障碍。唐俊等[11]研究还发现,E2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无特异性关联,提示雌激素变化不是导致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的直接原因,为此,有学者[12,13]提出,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不仅需要使用雌激素及药物,而且需要辅以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及适当的有氧运动。祖国医学根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立滋养肝肾、平调阴阳、养心安神为治则,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阳偏亢,虚火上扰,魂不守舍而致失眠;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致失眠;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致失眠;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肝血不充,肝主藏血,血舍魂,魂不能藏致失眠;本方法以内服归脾汤为主,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益脾;当归养肝生血,茯苓、枣仁、桂圆肉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定志宁心;木香醒脾除滞,疏理气机的功效;二仙汤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当归、熟地、何首乌益精养血;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诸药合用共奏补血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之功,故对围绝经期出现情绪异常患者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仙汤有延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衰老和增进该轴功能的双重功效,可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GnRH,尤其通过卵巢内调节使“垂死”的卵泡复苏,延缓卵巢的老化,其功能是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所不能比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对于围绝经期出现情绪异常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日常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首先要关注、同情和理解患者,然后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让患者共同参与治疗[15]。具体地说就是帮助患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再根据每个人个性、特点和生活环境,共同探讨并寻找其稳定情绪和自我控制的方法,学会有意识地放松自己,消除紧张。所以,对于围绝经期出现情绪异常的患者,以补血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为主,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主张多运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注意自己心境的颐养是非常重要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1.3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45.6卫爱武.心络泰浓煎液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陕西中医,2005,26(10):995-996.7SchmidtPJ,NiemanL,DanaceauMA,etal.Estrogenreplacementinperimenopause-relateddepression:apreliminaryreport.AmJobstetGyneco,2000,183:414-420.8AvisNE,CrawfordS,StellatoR,etal.Longitudinalstudyofhormonelevelsanddepressionamongwomentransitioningthroughmenopause.Climacteric,2001,4:243-249.9HammarM,BergG,FahraeusL,etal.ClimactericsymptomsinanunselectedsampleofSwedishwomen.Maturitas,1984,6:354-350.10RohrUD.Theimpactoftestosteroneimbalanceondepressionandwomen’shealth.Matuntas,2002,41:25-46.11唐俊,吴磊,刘勤勤,等.激素水平与农村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流行病学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17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