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_第1页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_第2页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_第3页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_第4页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histoplasmosisduboisii类别皮肤科/真菌性皮肤病/深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ICD号B39.5概述流行病学杜波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多有在非洲中部和马达加斯加岛屿居住史。在亚洲,1957年日本报道1例,近年来我国亦有报告而且非外来人员。患者年龄2~70岁,多见于2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或更高。病因发病机制由于吸入带菌的尘埃,可以引起急性感染,局限型:可单个皮损、皮下肉芽肿或单个骨损害,无发热、贫血或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慢性病程,可无症状或反复发作,可自愈。播散型:即在皮肤、淋巴结、骨、肠及腹腔脏器播散发病,此型可急性进展致死,波及肝、脾,甚至全身,尤其是骨骼,颅骨病变可类似多发骨髓瘤,掌和趾骨病变可如结节病,腹股沟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甚著,有如副球孢子菌病。皮肤及血中可找到本菌,白细胞数常无改变。临床表现

1.局限型可单个皮损、皮下肉芽肿或单个骨损害,无发热、贫血或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慢性病程,可无症状或反复发作,可自愈。

2.播散型即在皮肤、淋巴结、骨、肠及腹腔脏器播散发病,此型可急性进展致死,波及肝、脾,甚至全身,尤其是骨骼,颅骨病变可类似多发骨髓瘤,掌和趾骨病变可如结节病,腹股沟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甚著,有如副球孢子菌病。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乏力及严重贫血等,皮肤及血中可找到本菌,白细胞数常无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取皮损、脓液、骨损害、窦道或活检材料时,常可找到许多菌体。真菌培养:取材培养于含抗生素的沙堡琼脂上,25℃,生长缓慢,有时要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有如荚膜组织胞浆菌。镜检亦可见到小分生孢子及带棘刺的大分生孢子。生化反应:本菌尿素试验阴性,在24~96h内即可液化明胶,而荚膜型组织胞浆菌则否。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常可见到成堆巨细胞,可达200m或更大,内含许多卵形酵母细胞,直径约12~15m,有时4~5个成链状,如皮炎芽生菌病的酵母细胞,但无宽的芽颈,亦可见其他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在干酪样变区可见细胞外变性酵母,呈小粒或大的球形空泡细胞,一般HE染色即可见到,GMS、GF及PAS染色更为清楚。在愈合的纤维化损害中菌体较少。诊断主要依据真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取皮损、脓液、骨损害、窦道或活检材料时,常可找到许多菌体。KOH涂片可见12~15μm直径的厚壁酵母细胞,细胞内可见脂肪小滴,少数情况亦可见宽底出芽,有如皮炎芽生菌,故应培养鉴别。

2.真菌培养取材培养于含抗生素的沙堡琼脂上,25℃,生长缓慢,有时要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有如荚膜组织胞浆菌。镜检亦可见到小分生孢子及带棘刺的大分生孢子。诊断当传种至血琼脂37℃培养时,很快即转成酵母相,常为小的酵母型,有时可见12~15μm直径的厚壁细胞。当转成这种大的杜波型酵母细胞,则小的荚膜型细胞就不能再被发现。

3.生化反应本菌尿素试验阴性,在24~96h内即可液化明胶,而荚膜型组浆菌则否。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治疗可用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或口服唑类药,如酮康唑及伊曲康唑。本病疗程很长,两性霉素B的总量至少要达2g,唑类药如酮康唑要用200mg,2次/d,持续1年,但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应定期做临床及真菌随访。最好在治疗前和治疗中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