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合肥市瑶海区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3.2018年7月14日,在法国国庆日阅兵仪式上,飞机喷出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蓝、白、红三色国旗的彩烟。与“自由、平等、博爱”相关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4.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20﹣﹣﹣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生产情况项目年份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67112种植业(%)64107畜牧业(%)72121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5.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A.重文轻武 B.改革科举制度C.削弱相权 D.实行“推恩令”6.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C.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移动支付方式的风靡主要得益于A.航天技术的进步B.生物技术的突破C.信息技术的发展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8.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5岁的幼童、一名男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A.1票 B.2票 C.3票 D.4票9.下图为1927~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美元)其中影响A段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罗斯福新政10.下列两段文字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11.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告同胞书》的发表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C.“九二共识”的达成D.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1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D.青铜立人像1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对应的推论表述错误的是史实A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B三角贸易使美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C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D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A.A B.B C.C D.D14.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1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了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6.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7.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18.“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这描述了发生在古代潍北大地上的著名战役是A.潍水之战B.少康复国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19.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2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21.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22.“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C.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D.废除了科举制度23.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比较下列同学们收集的三幅图片,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24.“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_____.26.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_____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地点B.日本实施“五三、五四”大轰炸地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染指中国的协议。美国……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世界历史》材料二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材料三材料一中的“协议”指的是哪一条约?并指出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维护我们的共同愿望,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方针?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在外交领域的哪些成就?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趋势。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1年12月22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双方再次确定“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会议拟定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二在1944年7月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组织。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卡迪亚”会议召开的背景,并说明“阿卡迪亚”会议的召开为战后哪一重要国际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过程及其建立的目的。综上所述,说说重大国际组织建立的背景及意义。30.(7分)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破釜沉舟草木皆兵以上成语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如上图文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个方面的成就?有什么共同作用?文献名称内容摘要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表中的文献及内容摘要分别体现了什么政体?除了文献资料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了解历史?请谈谈你参加历史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根据“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可知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有关,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D【解析】①影片《谭嗣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898年戊戌变法;②影片《火烧圆明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影片《林则徐》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839年虎门销烟;④影片《甲午风云》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因此题干中四部影片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③②④①,故D正确。3、C【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法国国庆日、自由、平等、博爱”可知,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提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故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4、B【解析】

依据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知,从1920年到1925年农业总产值、种植业、畜牧业均呈上升趋势。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经济,缓解了危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取得胜利,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不合题意;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时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两个五年计划。C项不合题意;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图表首先看表格的标题,注意表格的标题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确定相关史实;然后分析表格中数字数字变化,总结规律。本题依据表格的时间:1920——1925年,表格中数字变化: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呈上升趋势。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重视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题干的“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体现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故A符合题意;改革科举制度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的体现,削弱相权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实行“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市民阶级,孕育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移动支付方式的风靡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购物移动支付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A【解析】

古希腊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但是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排斥在外,因此这个家庭只有男主人才能参加公民大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注意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或局限。9、B【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A段所处时间是在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两段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当局开始被迫调整的“三不”政策,两岸隔绝近40年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告同胞书》的发表是1979年,A项不符合题意;“九二共识”的达成是1992年,C项不符合题意;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是2008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鼎,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反映了我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中,把黑人从非洲运往美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故B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4、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1783年,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D【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表述分析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外国轮船业遭受损失,湖北织布局的创办使洋布的进口大幅减少。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外国企业抢占市场,减缓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6、D【解析】

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D符合题意;十月革命胜利时期的领导人是列宁,A排除;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不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B排除;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1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电灯泡成功,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是照亮世界的人。1931年美国全国熄灭电灯一分钟就是为了哀悼这位“照亮世界的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结合所学知识:少康,夏朝第六代国王,生活于公元前19世纪,他曾率军在今湖北大地与寒浞军进行大战,打败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9、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表格中的内容是对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比较,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产量提高幅度不大,而煤、钢等重工业产品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2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1、D【解析】

依据题干“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际组织是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22、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故B符合题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贡献,故A不合题意;戊戌变法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故C不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立新、首创之举”是解题的关键,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23、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三幅图片计划所学知识,西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宋代的制瓷业发达,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瓷器畅销海内外,因此宋代的海外贸易之路也称为“宋代海上陶瓷之路”,它促进了宋代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由此可知,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丝绸之路、宋代海上陶瓷之路、郑和下西洋。这三件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盛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政策,它们都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充分说明中国自古以来是热爱友好、和平的国家。2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因此“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新航路的开辟【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整个世界来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文明的交流开始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26、古田政治建军【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因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也称为古田会议。27、【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淞沪会战后,日军占领南京。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0万重庆市民夹道欢迎,然而灾难也随之而来。日本为了动摇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5年半的狂轰滥炸,尤其以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的大轰炸最为惨烈,被称为五三五四大轰炸,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故左框为B日本实施“五三、五四”大轰炸地点;右框为A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地点。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九国公约》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局面(2)求同存异(3)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半殖民地的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外交、大国外交【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我国迎来了又一次建交高潮。(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九国公约》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外交的屈辱,万隆会议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求同存异方针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大国外交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29、(1)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反法西斯国家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2)经历了由设想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到关贸总协定再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变化;推进贸易自由化。(3)旧的制度、组织不能适应、协调世界发展的局势;合理的国际组织的建立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

(1)据材料一“1941年12月22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卡迪亚”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反法西斯国家需要加强合作。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