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 - 副本_第1页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 - 副本_第2页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 - 副本_第3页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 - 副本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疾病,我国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并继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等病症,严重威胁养殖正常发展,因此,本文就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进行简述,以期提高养殖者对该病的重视和防控。关键词:猪圆环病毒;仔猪;接种;防控猪圆环病毒病于1991年首次在加拿大被发现,此后迅速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流行。特别是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呈蔓延态势,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结构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属于单股环状DNA病毒,有PCV1和PCV2两个血清型,其中PCV1是非致病性的病毒,对猪没有致命性。而PCV2是致病性的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主要对仔猪造成危害。并且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对氯仿不敏感,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而不被灭活。该病的易感动物是猪,且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较易感,多见于6~8周龄的猪群,极少感染乳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50%和8%~35%,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经由呼吸道、口腔水平传播、胎盘垂直传播、精液传播、被污染的衣服和设备、病猪的移动等多种途径传播。在急性发病的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而且耐过猪后期的发育明显受阻,并且经常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该病的淘汰死亡率,也增加了鉴别和防治难度。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差、受环境应激、饲养密度大、免疫效果差等。2临床表现2.1新生仔猪的先天性颤抖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有这种症状,颤抖程度由轻微到严重不等,如果颤抖严重的病猪常在出生7d左右因吃乳困难而被饿死。如果仔猪耐过1周,则在3周龄内出现两侧性、持续性地颤抖,只在躺卧或睡眠时颤抖停止,3周龄后逐渐康复,但有的终生不断发生震颤。通常来说,外部刺激如突然声响或寒冷等能引发或增强颤抖。2.2断奶后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该症状出现在断奶后的仔猪,开始表现为食欲不振,甚至厌食、体重减轻、身体消瘦、生长停滞、体温升高、皮肤苍白、被毛蓬乱等。而后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则导致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淋巴病变(体表浅淋巴结肿大、可触摸到腹股沟浅淋巴结)、严重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此类型的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2.3种母猪、种公猪的繁殖障碍患病母猪的临床表现为:体表温度升高、食欲不振、出现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流产、所产仔猪先生性震颤等,病后治愈的母猪的受胎率低或不孕。发病公猪的性欲低下、精液质量和体质变差、失去种用能力等,只能淘汰。2.4皮炎肾病综合症常发生在保育猪和育肥猪,感染率和死亡率低。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呈红色或黄色、中央黑色的坏死灶的斑点状丘疹,而后逐渐破溃,融合成条状和斑块的结痂,逐渐遍及全身。此病症一般可自行康复,但是严重的病猪会出现发热、跛行、厌食、生长缓慢等症状。3防控策略3.1健全生物安全体系该病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猪群发病严重,损害猪场利益。因此,一定要健全严格、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避免病原的继发感染。首先,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特别在产房和保育阶段一定不要将不同日龄的猪群混群,以免因接触机会增加而增加感染率。其次,要严格引种。禁止从疫区购买或引进病猪,如果需要引种,要做严格的检疫、监测、隔离等措施,避免将病毒带入场内。然后,做好灭鼠杀虫工作,减少传播途径。最后,要做好消毒管理,定期进行卫生和消毒,一方面清除粪污、污染用品、垫料后,可交叉使用烧碱、抗毒威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消灭多种病原,要将清洁和消毒工作贯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另一方面可对粪污等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3.2加强饲养管理饲养方式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用途的猪群进行灵活选择,符合其生长规律。比如日粮的营养配比要科学而全面,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均衡,不饲喂霉变、受病毒污染的饲料,以增强整体猪群的体质,进而增强抵抗力。此外,还要减少转群、换料、混群、疫苗接种等不良应激。同时,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饲养密度过大而增加感染疫病的几率。最后,提供温度、湿度、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其正常生长。3.3疫苗接种当前我国常用的疫苗有PCV2重组杆状病毒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以提高免疫效果。不同类型猪群的接种日龄、次数、使用剂量等存在差异,比如能繁母猪在产前5~6周接种2mL/头,3周后加强免疫1次;仔猪2~5周龄接种1次,2mL/头。而且在疫苗接种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可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因为该病容易与其他猪疫病混合感染,因此,还要对猪群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的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3.4使用药物,避免继发感染如果猪圆环病毒病受到其他病菌的继发感染,会大大增加防控难度,因此可用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减少并发感染。此外,对仔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添加金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也能增强其抗病力,提高防控效果。4小结如果在猪场中发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