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管理方案_第1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管理方案_第2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管理方案_第3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管理方案_第4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

工程管理方案

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3

二、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3

三、必要性分析.....................................................7

四、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规定..............................8

五、工程项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含义...........................27

六、绿色施工.......................................................30

七、绿色设计.......................................................34

八、合同价款调整..................................................37

九、合同价款支付..................................................52

十、工程量清单编制................................................57

H-一、招标控制价的编制............................................74

十二、公司简介....................................................78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7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9

十四、经济收益分析................................................8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2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9

十五、投资方案....................................................90

建设投资估算表.....................................................92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3

流动资金估算表.....................................................95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

一、产业环境分析

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实现当前时期发展

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

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

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二、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物流是工业4.0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智能物流系统

的发展必不可少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版工业4.0的来临。工业

4.0时代,客户需求高度个性化、碎片化,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

这不仅是智能生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对支撑生产的物流体系提出了

巨大挑战。智能物流装备是智能物流的基础,其在标准化、自动化的

基础上,集成传感器、互联网、物联网进行信息化,实现物与物、物

与人的互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提高物流效

率,使供给方及时获取信息、迅速做出反应,需求方快速获得所需产

品与服务。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生产和客户的纽带,是工业4.0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必不可少。

2、经济新常态、产业升级及社会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智能物流系

统未来市场规模具有持续增长空间

(1)降低物流费用、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推动智能物流系统行业

规模持续扩大

虽然我国物流体系持续优化,但物流运行成本相对偏高、整体效

率相对偏低。2019-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分别为14.6万亿元、

14.9万亿元以及16.7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我国GDP的比率分别

为14.7%、14.7%以及14.6%,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8%-9%相比仍有较

大的优化空间。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偏高有产业结构、流通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

出,到2025年,要“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至12%左

右”。采用智能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升物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

智能化水平是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

强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凸显智能物流系

统成本优势

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长期具有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

自主创新能力弱、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等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

加深,人口数量红利将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

计局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6,500万、占总

人口比例5.57%迅速增长到2021年的20,056万、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4.2%,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显著加快。同时,我国劳动力单位成

本也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09年的3.5万元/年上涨至2021年的

11.0万元/年,增长了2.14倍,复合增长率达10%。另一方面,近年

来,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整体呈下降

趋势,就业人数的减少进一步抬升企业的用人成本。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对于下游行

业,依靠降低成本或扩大销售难以提升利润,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带

来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将使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战略地位凸显,

这将促进智能物流系统市场进一步扩大。

3、下游快递物流、电商平台等细分领域的持续发展及个性化需求

是智能物流技术持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广泛应用的驱动力

智能物流系统下游行业包括快递物流、电商平台等领域,细分行

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拓展的个性化需求将推动智能物流技术持续升

级、智能物流系统广泛应用。

(1)快递物流行业

当前,快递行业持续高景气度,物流设备需求旺盛。“十三五”

以来,我国快递行业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

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

示,2021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快递业务件量的快速增长

推动我国快递企业收入快速增长,对于智能物流设备的需求旺盛,固

定资产规模快速提升。顺丰、中通等快递领域内龙头企业最近三年的

营收复合增速基本都在10%以上,并频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智能物流系

统,固定资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新经济行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

长态势。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0)》,2011-2020年,我国电

子商务交易规模从6.09万亿元增长到37.2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到22.28%,远超我国GDP增长水平。电子商务交易闭环的完成依赖于

线下物流配送,物流配送的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高效、准确的物

流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提升市

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自建物流体系,带动了对智能物流系

统的需求,促进了智能物流技术不断优化。

4、新兴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行业持续升级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制造业设备及产品的升级。新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促进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也使得产品的功

能更加多样、使用更加便捷、应用更加广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5G网络以及IOT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将应用

于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集成、日常使用等全流程,实现整

个智能物流系统产业经营运作的高度柔性化,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自

动化,充分满足下游市场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提升运行效率和行

业规模。

三、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

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

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

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

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

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

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

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

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

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

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于2003年11月12日经国务院

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安全

生产管理条例》的发布与施行,对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

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

为主体,规定了各主体在安全生产中的安全管理责任与义务,并对监

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做了相应

的规定。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建设单位的主要安全责任

包括:

(1)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地下管线

及其他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资料。

(2)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

符合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

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3)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确定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环境

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4)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提供工程项目有关安

全施工措施的资料。在规定期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工程项

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

门备案。

(5)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应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有关资料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

关部门备案。

2.勘容、设计、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1)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勘察单位的主要安全责任

是:

①勘察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文件。

②勘察单位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

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2)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设计单位的主要安全责任

是:

①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

②设计单位应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

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③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对其设计负责。

(3)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的主要安全

责任是:

①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

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②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

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

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

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③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

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3.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0条至第38条的规定,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主要包括:

(1)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施工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

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

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有关安全的制度和制定有关安全的规章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

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进行定

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3)施工单位应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

施工单位应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对列入工程项

目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

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

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4)施工单位应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

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工程项目实行施工总承包的,

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5)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

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

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基坑

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

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6)施工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

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

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

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

操作的危害;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

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

强令冒险作业。

(7)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

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施工

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人员,不得上岗。

(二)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自196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

定》中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制度以来,我国逐步

充实和完善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同时”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伤亡事故与

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含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一个组织的

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的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管生产

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

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

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①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

方针的要求并要适时修订。

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安

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必须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

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③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

情况,明确具本地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不能停留

在条条框框上。避免不系统、不配套、不科学,致使发生事故要进行

责任追究时,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

④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俣障。绝

不能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追求形式主义,要真正地把

安全生产责任制变成各级干部、各个岗位的实际行动。

形成规范性的工作机制,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

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

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到位。

“三同时”制度

(1)“三同时”制度的含义

“三同时”制度是指凡在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

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符

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主要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健康的设

施、生产辅助性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

工作的决定》及原劳动部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

察规定》,对“三同时”制度做了具体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初步设计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

产管理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和工会的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工

程项目完成后,必须经过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卫生部

门和工会的竣工验收,方可投产和使用。

(2)“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

①工程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的

论证,明确项目可能对职工造成危害的防范措施,并将论证结果载入

可行性论证文件。

②设计单位在编制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同时编制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职业健康安全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

者行业标准。

③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

改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的设计,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④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

验收规定进行,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不得验

收和投产使用。

工程项目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行后,不得将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闲置不用,生产设施和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同时使用。

3.安全教育制度

(1)安全教育制度的含义

安全教育也叫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

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

要内容,与消除事故隐患、创造良好劳动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安全教育制度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技术

知识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

①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包括思想认识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思想认识教育主要

是通过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

工的政策水平,正确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严肃认真地执行职业健

康安全法规,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劳动纪律教育主要是使

管理人员和职工懂得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

高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保障安全生产。

②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基本职业健康安

全技术知识和专业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生产技术知识是指企业的

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产品的结构性

能,所使用的各种机具设备的性能和知识,以及装配、包装、运输、

检验等知识。基本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是指企业内特别危险的设备

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器设备的基本安

全知识,有毒、有害的作业防护;一般消防规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

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的报告办法等。

专业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是指某一特殊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

专业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知识,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气、焊接、起

重机械、防爆、防尘、防毒、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等专业的安全

技术及工业卫生技术知识。

③典型事故教育

典型事故教育是结合本企业或外企业的事故教训进行教育。通过

典型事故教育可以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看到违章行为、违章指挥给人民

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安全意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

止类似事故发生。

4.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检查制度的含义

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可

以发现企业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

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

和查事故处理。查思想主要是检查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

认识;查管理是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正常工作;查

隐患是检查生产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查整

改是检查单位对过去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查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

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安全生产检查时要深入现场、班组,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

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健康设施和工人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

产的要求。为保证检查的效果,必须成立一个适应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需要的检查组,配备适当的力量。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可根据

检查的目的和内容来确定。

5.安全预评价制度

预评价制度是根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

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工程项目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科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

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的制度。它是该工程项目初步设

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和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供

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下列项

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1)属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财政部关于

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中规定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2)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

甲类的工程项目。

(3)属于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中规定的爆炸

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工程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

规定的1级、1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工程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

料的工程项目。

(6)其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确认的危险、危害因素大

的工程项目。

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安全措施计划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

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

施之一。这种制度对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

和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1)安全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单位或工作场所;

措施名称;

措施内容和目的;

经费预算及其来源;

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

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2)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

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包含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

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各

项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

②职业健康措施,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环境的必要措施,

包括防尘、防毒、防噪声、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措施。

③辅助用室及设施,即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的所必须的

用室及一切措施,包括更衣室、沐浴室、消毒室、妇女卫生室、厕所

等。

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即为宣传普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基本知识所需要的措施

(3)编制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的主要依据

①国家发布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②在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中发现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③造成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和所应采取的措施;

④生产发展需要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革新项目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7.伤亡事故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伤亡事故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一

项重要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第三条规定,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

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等级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

数.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

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

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

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

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

和依法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

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

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

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

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

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

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

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

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

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

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

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

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

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职业病报告必须是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内所列举的病种,2005年

n月原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

知》,就职业病报告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此通知,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报告统计管理工作,并指定同级的

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承办常规职业病报告统计工

作。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切企业、事业

单位发生的职业病,都应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由卫生监督机构统

一汇总上报。有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地区,职业病诊断机构将诊断的职

业病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没有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地区,职业病诊

断机构将诊断的职业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职业病防治机构或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后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报上一级职

业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在汇总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

有关职业病的处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

及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患者的劳保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

康复等工作,目前可按2013年12月修订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

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根据此规定,职工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根据职业

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

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自确认之日起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

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

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变动工

作单位时,其职业病待遇应由原单位负责或两个单位协调处理,双方

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职业病诊断证明及职业

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情况报告

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生的

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

五、工程项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含义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简

称“HSE管理”,是指对健康、安全与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管理,由于三

者多与职业行为相关因此又被称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其中,

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

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

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拔失、人民生

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

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

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

三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般对健康、安全

和环境实行综合管理。

HSE管理源于石油、石化等高风险的行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开端期、开创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

1985年,壳牌石油公司首次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提出了强化安全

管理的构想和方法。1986年,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手册以

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HSE管理体系初现端倪。

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几次重大事故对安全工作的深化发展与完

善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1987年的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国

北海油田的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的EXXON公司

VALDEZ泄油等引起了国际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大家都深刻认识到,石

油石化作业是高风险的作业,必须进一步采取更有效更完善的HSE管

理系统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1991年,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一届油

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安全、环保国际会议,HSE这一概念逐步为大家

所接受。许多大石油公司相继提出了自己的HSE管理体系。如壳牌公

司在1990年制定出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SMS);1991年,壳牌公司

委员会颁布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方针指南;1992年,正式出版安

全管理体系标准EP92—01100;1994年,正式颁布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体系导则。

1994年油气开发的安全、环保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

开,由于这次会议由SPE发起,并得到IPIECA(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

协会)和AAPG的支持,影响面很大,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和服务厂商积

极参与,HSE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1996年1月,IS0/TC67

的SC6分委会发布IS0/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体系》,成为HSE管理体系在国际石油业普遍推行的里程碑,HSE

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工程项目HSE管理是指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的各阶段中,通过采

取组织、计划、控制、领导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实现项目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目标,从而减少由项目所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

境污染,使工程活动与人类自身以及生态环境相协调。工程项目HSE

管理目标一般包括意外事故发生率,对人员和环境产生危害的影响程

度等。工程项目HSE管理的任务包括建立完善的HSE管理体系,并保

持其持续有效性;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对项目进行持续的HSE管理;

加强对HSE管理必需资源的管理等。上级组织(公司)的健康、安全

与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建设是工程项目HSE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施工承包商的HSE体系建设和运行效果是关键,

也是业主方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六、绿色施工

(一)绿色施工的含义

施工过程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3年,英国拉

夫堡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创建了c—SanD计划,即

关于可持续性施工体系的建立、维持和宣传工具、方法和艺术。其中

指出,绿色施工到目前为止做得还比较少,而且也需要更全面更深入

地掌握绿色施工知识。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

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从而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

护。

(二)绿色施工的原则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

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

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工地四周裁花、种草,实施定

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他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绿色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基地环境,减少施工干扰

工程施工过程会严重扰乱场地环境,如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

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在建和场地废物处理等均会对场地现场的动

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还会给场地内现存的文

物、地方特色资源等带来破坏,影响当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因此,

施工中建设场地干扰、注重现场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

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施工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

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

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是减少这种干扰的有效措施。

2.注重环境品质,减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不

仅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

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3.结合气侯、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

地时应尽量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这不仅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

因而带来施工措施、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还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和

因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造成的干扰。

承包商要能做到施工结合气候、气象条件,首先要了解现场所在

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主要包括降雨、降雪资料,如全年降雨量、

降雪量、雨季起止日期、一日最大降雨量等;气温资料,如年平均气

温、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时间等;风的资料,如风速、风向和风的

频率等。

4.关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

工程项目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和能源,而减少资源的消耗,

节约能源,保户水资源,提高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因此,

在施工中应尽量做到节约利用水资源、电能,减少材料损害和其他资

源的节约利用。

(三)绿色施工的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

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

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要求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节材

措施、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等。

3.实施管理

(1)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各个阶段的管理和监

督。(2)有针对性地宣传绿色施工,营造良好的氛围。

4.评价管理

(1)对照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采用的新技术、

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和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直至项目竣工,

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

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

影响。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

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

膳食、饮用水等生活环境卫生等进行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

条件。

七、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

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是指针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以减轻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

资源的利用为目的,所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绿色设计的

原则是“3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

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绿色设计

的目的是要克服传统设计的不足,使所设计的产品满足绿色产品的要

求。

(二)绿色设计的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回收

性设计;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1.绿色材料选择与管理

在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

有害和辐射特性的材料。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

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尽量减少材料

的种类,以便减少产品废弃后的回收成本。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产品报废后回收

和再利用的问题。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

收的处理方法等。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为了降低产品的装配和拆卸成本,设计师在满足功能要求和使用

要求的前提下,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

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三)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

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

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方案,从而满足不同的需

求。模块化设计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质量、便于后期维护,同时还有

利于废弃后的拆解与回收。

2.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也称回收设计,即在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部件及

材料的可回收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

艺等与回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是实现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

3.并行工程设计

并行工程是以集成、并行的方式进行设计,力求在设计阶段就考

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

要求等。要实施并行工程,首先需要设计人员组成绿色工作小组模式

进行分工合作,其次要进行相关信息和技术的集成,同时需要一定的

支撑环境,从而实现绿色设计。

(四)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产品的组合设计、循环设计以及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设计已成

为“绿色设计”的一种趋势,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节能与环保。

“绿色设计”的主题和发展趋势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

和织物中得到运用。直接使用天然材料在产品中的设计不但节省了能

源,而且缩短了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

2.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

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同时,在简洁中精心融入“高科

技”、“高情感”的因素。在使用产品时使人感受到时尚、亲近和温

暖。

3.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可以使用增加乐趣的设计方法,避免因

厌烦而替换的需求。这种产品还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

其他材料来更新换代,以便达到实用且节能的目的。

4.利用回收材料的产品设计。我们不可以简单地认为采用可回收

材料的产品就一定是绿色产品,因为产品可回收性有可能加快产品废

弃速度;人们对可回收材料的外观认可程度也可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

生影响。

八、合同价款调整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规定了建设工程

合同价款的调整因素与调整原则,本文以此为例进行介绍。

(-)合同价款应当调整的事项

以下事项发生,发承包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

(1)法律法规变化;

(2)工程变更;

(3)项目特征不符;

(4)工程量清单缺项;

(5)工程量偏差;

(6)计日工;

(7)市场价格波动;

(8)暂估价;

(9)不可抗力;

(10)提前竣工(赶工补偿);

(11)误期赔偿;

(12)索赔;

(13)现场签证;

(14)暂列金额;

(15)发承包双方约定的其他调整事项。

(二)法律法规变化

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法律法规变化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

问题。

招标工程以投标截止日前28天,非招标工程以合同签订前28天

为基准日。基准日期后,法律变化导致承包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需

要的费用发生“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调整”条款约定以外的增加时,

由发包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减少时,应从合同价格中予以扣减。

基准日期后,因法律变化造成工期延误时,工期应予以顺延。

因法律变化引起的合同价格和工期调整,合同当事人无法达成一

致的,由总监理工程师按“商定或确定”条款的约定处理。

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在工期延误期间出现法律变化的,

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由承包人承担。

但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且上述规定的调整时间在合同

工程原定竣工时间之后,合同价款调增的不予调整,合同价款调减的

予以调整。

(三)项目特征不符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规定:

(1)发包人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对项目特征的描述,应被认为是

准确的和全面的,并且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合。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

提供的招标工程量清单,根据其项目特征描述的内容及有关要求实施

合同工程,直到项目被改变为止。

(2)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实施工程合同,若在合

同履行期间出现设计图纸(含设计变更)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任一项目

的特征描述不符,且该变化引起该项目工程造价增减变化的,应按照

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按规范中工程变更相关条款的规定重新确定相

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并调整合同价款。

其中第一条规定了项目特征描述的要求。项目特征是构成清单项

目价值的本质特征,单价的高低与其具有必然联系。因此,发包人在

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对项目特征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准确的和全面的,并

且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合,否则,承包人无法报价。

而当项目特征变化后,发承包双方应按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重新

确定综合单价。例如:招标时,某现浇混凝土构件项目特征描述中描

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但施工图纸本来就表明(或在施工过程中发

包人变更)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很显然,这时应该重新确定综合单

价,因为C25与C30的混凝土,其价格是不一样的。

(四)工程量清单缺项

施工过程中,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增减变化必然带来合同价款的增

减变化。而导致工程量清单缺项的原因,一是设计变更,二是施工条

件改变,三是工程量清单编制错误。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对这部分的规定

如下:

(1)合同履行期间,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中缺项,新增分部分项

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应按照规范中工程变更相关条款确定单价,并调

整合同价款。

(2)新增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后,引起措施项目发生变化的,

应按照规范中工程变更相关规定,在承包人提交的实施方案被发包人

批准后调整合同价款。

(3)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措施项目缺项,承包人应将新增措施

项目实施方案提交发包人批准后,按照规范相关规定调整合同价款。

(五)工程量偏差

施工合同履行期间,若应予计算的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清单

列出的工程量出现偏差,或者因工程变更等非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量

偏差,该偏差对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将产生影响,是否调整综

合单价以及如何调整,发承包双方应当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如果合同

中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按以下原则办理:

(1)综合单价的调整原则。当应予计算的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

量清单出现偏差(包括因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的工程量偏差)超过15%

时,对综合单价的调整原则为: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其增加部分

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

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2)如果工程量出现超过15%的变化,且该变化引起相关措施项

目相应发生变化时,按系数或单一总价方式计价的,工程量增加的措

施项目费调增,工程量减少的措施项目费调减。

(六)计日工

计日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完成发包人提出的工程合同范

围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按合同中约定的综合单价计价。发包人通

知承包人以计日工方式实施的零星工作,承包人应予执行。

需要采用计日工方式的,经发包人同意后,由监理人通知承包人

以计日工计价方式实施相应的工作,其价款按列入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或预算书中的计日工计价项目及其单价进行计算;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或预算书中无相应的计日工单价的,按照合理的成本与利润构成的原

则,由合同当事人确定计日工的单价。

采用计日工计价的任何一项工作,承包人应在该项工作实施过程

中,每天提交以下报表和有关凭证报送监理人审查:

(1)工作名称、内容和数量;

(2)投入该工作的所有人员的姓名、专业、工种、级别和耗用工

时;

(3)投入该工作的材料类别和数量;

(4)投入该工作的施工设备型号、台数和耗用台时;

(5)其他有关资料和凭证

计日工由承包人汇总后,列入最近一期进度付款申请单,由监理

人审查并经发包人批准后列入进度付款,

(七)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调整

施工合同履行时间往往较长,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工、材

料、工程设备和机械台班等市场价格起伏引起价格波动的现象,该种

变化一般会造成承包人施工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合同价格

调整,最终影响到合同当事人的权益。

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市场价格波动超过合同当事人约定

的范围,合同价格应当调整。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

选择以下一种方式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

第1种方式:采用价格指数进行价格调整。

(1)价格调整公式

因人工、材料和设备等价格波动影响合同价格时,根据专用合同

条款中约定的数据调整合同价格。价格指数应首先采用工程造价管理

机构发布的价格指数,无前述价格指数时,可采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发布的价格代替。

(2)暂时确定调整差额

在计算调整差额时无现行价格指数的,合同当事人同意暂用前次

价格指数计算。实际价格指数有调整的,合同当事人进行相应调整。

(3)权重的调整

因变更导致合同约定的权重不合理时,按照“商定或确定”条款

约定执行。

(4)因承包人原因工期延误后的价格调整

因承包人原因未按期竣工的,对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后继续施工

的工程,在使用价格调整公式时,应采用计划竣工日期与实际竣工日

期的两个价格指数中较低的一个作为现行价格指数。

第2种方式:采用造价信息进行价格调整

合同履行期间,因人工、材料、工程设备和机械台班价格波动影

响合同价格时,人工、机械使用费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建

设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建设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

布的人工、机械使用费系数进行调整;需要进行价格调整的材料,其

单价和采购数量应由发包人审批,发包人确认需调整的材料单价及数

量,作为调整合同价格的依据。

(1)人工单价发生变化且符合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人

工费调整规定,合同当事人应按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人工费等文件调整合同价格,但承包人对人

工费或人工单价的报价高于发布价格的除外。

(2)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的价款调整按照发包人提供的基准

价格,按以下风险范围规定执行:

①承包人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中载明材料单价低于基准

价格的: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合同履行期间材料单价涨幅以

基准价格为基础超过5%时,或材料单价跌幅以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

预算书中载明材料单价为基础超过5%时其超过部分据实调整。

②承包人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中载明材料单价高于基准

价格的: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合同履行期间材料单价跌幅以

基准价格为基础超过5%时材料单价涨幅以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

书中载明材料单价为基础超过5%时,其超过部分据实调整。

③承包人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中载明材料单价等于基准

价格的: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合同履行期间材料单价涨跌幅

以基准价格为基础超过上下浮动5%时,其超过部分据实调整。

④承包人应在采购材料前将采购数量和新的材料单价报发包人核

对,发包人确认用于工程时,发包人应确认采购材料的数量和单价。

发包人在收到承包人报送的确认资料后5天内不予答复的视为认可,

作为调整合同价格的依据。未经发包人事先核对,承包人自行采购材

料的,发包人有权不予调整合同价格。发包人同意的,可以调整合同

价格。

前述基准价格是指由发包人在招标文件或专用合同条款中给定的

材料、工程设备的价格,该价格原则上应当按照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

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编制。

(3)施工机械台班单价或施工机械使用费发生变化超过省级或行

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规定的范围时,按规定

调整合同价格。

第3种方式: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其他方式。

投标单价等于基准价,按基准价算,未超过约定的风险系数,不

予调整。

(A)暂估价

暂估价专业分包工程、服务、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明细由合同当事

人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

L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

对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采取以下第1种方式确定。合

同当事人也可以在专用合同条款中选择其他招标方式。

第1种方式:对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由承包人招标,

对该暂估价项目的确认和批准按照以下约定执行:

(1)承包人应当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招标工作启动前14天将

招标方案通过监理人报送发包人审查,发包人应当在收到承包人报送

的招标方案后7天内批准或提出修改意见。承包人应当按照经过发包

人批准的招标方案开展招标工作。

(2)承包人应当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14天将招标文件通过

监理人报送发包人审批,发包人应当在收到承包人报送的相关文件后7

天内完成审批或提出修改意见;发包人有权确定招标控制价并按照法

律规定参加评标。

(3)承包人与供应商、分包人在签订暂估价合同前,应当提前7

天将确定的中标候选供应商或中标候选分包人的资料报送发包人,发

包人应在收到资料后3天内与承包人共同确定中标人;承包人应当在

签订合同后7天内,将暂估价合同副本报送发包人留存。

第2种方式:对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由发包人和承包

人共同招标确定暂估价供应商或分包人的,承包人应按照施工进度计

划,在招标工作启动前14天通知发包人,并提交暂估价招标方案和工

作分工。发包人应在收到后7天内确认。确定中标人后,由发包人、

承包人与中标人共同签订暂估价合同。

2.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

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对于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

项目,采取以下第1种方式确定:

第1种方式:对于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按本项约

定确认和批准:

(1)承包人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签订暂估价项目的采购合同、

分包合同前28天向监理人提出书面申请。监理人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

天内报送发包人,发包人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4天内给予批准或提出修

改意见,发包人逾期未予批准或提出修改意见的,视为该书面申请已

获得同意。

(2)发包人认为承包人确定的供应商、分包人无法满足工程质量

或合同要求的,发包人可以要求承包人重新确定暂估价项目的供应商、

分包人。

(3)承包人应当在签订暂估价合同后7天内,将暂估价合同副本

报送发包人留存。

第2种方式:承包人按照“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约定的

第1种方式确定暂估价项目。

第3种方式:承包人直接实施的暂估价项目。

承包人具备实施暂估价项目的资格和条件的,经发包人和承包人

协商一致后,可由承包人自行实施暂估价项目,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专

用合同条款约定具体事项。

因发包人原因导致暂估价合同订立和履行迟延的,由此增加的费

用和(或)延误的工期由发包人承担,并支付承包人合理的利润。因

承包人原因导致暂估价合同订立和履行迟延的,由此增加的费用和

(或)延误的工期由承包人承担。

暂估材料或工程设备的单价确定后,在综合单价中只应取代原暂

估单价,不应再在综合单价中涉及企业管理费或利润等其他费的变动。

(九)不可抗力

1.不可抗力的确认

不可抗力是指承包人和发包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工程施

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

地震、海啸、瘟疫、水灾、骚乱、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

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发生后,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及时认真统计所造成的损失,

收集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证据。合同双方对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或其损

失的意见不一致的,由监理人商定或确定。

2.不可抗力的通知

合同一方当事人遇到不可抗力事件,使其履行合同义务受到阻碍

时,应立即通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和监理人,书面说明不可抗力和受

阻碍的详细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

如不可抗力持续发生,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及时向合同另一方当事

人和监理人提交中间报告,说明不可抗力和履行合同受阻的情况,并

于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28天内提交最终报告及有关资料。

3.不可抗力后黑及其处理

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不可抗力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费用增加和(或)工期延误等后果,由合同双方按以下原则承担:

(1)永久工程,包括已运至施工场地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损害,

以及因工程损害造成的第三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2)承包人设备的损坏由承包人承担。

(3)发包人和承包人各自承担其人员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及其相

关费用。

(4)承包人的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