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1页
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2页
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3页
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4页
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察和赞美诗(苏教短篇小说选读)1/25

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开篇絮语知能优化演练第6课2/25开篇絮语为何有些人会愿意到监狱里去呢?为何警察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呢?又为何当一个人想要重新开始生活时,他人无情地毁灭了这么一份美好想法呢?在可笑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个大问号。今天,我们走进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来领会“含泪笑”艺术魅力:可笑东西只是浮在它表面,沉淀在它更深处是一个悲伤。3/25基础自主学案字音辨识zhéshùchóuhuái

yìlǘdǎn

niǎnnièzhǐcǔnxiánluó

chānzhào

jiū

nào4/25sùxiùxiǔ

bǎi

bòfènfēnjiāqié5/25shuài

dàidǎi6/25贴帖砧蛰蜇跫搀馋谗皎佼佼狡7/25词语辨析干涉·干预“干涉”,动词,过问或阻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例:“整个拍摄过程,我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位中国政府高层官员,也没受到官方任何形式干涉。”7月24日,毕业于牛津大学、旅居英国21年华人书云接收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干预”,动词,过问(他人事)。例:7月29日,“7·5”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教授组来到昌乐园小区,对受伤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8/25轻率·草率“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例:在搞清事情真相前,作为泱泱大国总统,奥巴马轻率批评涉事警官“愚蠢”做法,显然并没有聪明到哪里去。“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例:梁咏琪认可男友曾“提过”结婚,但她认为不宜草率,要多加考虑。9/25熟语积累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艰辛生活。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原委追问到底。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比喻高兴到极点。10/25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生活。他作品构思新奇,语言诙谐,结局经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警察和赞美诗》《带家俱出租房间》《麦琪礼品》《最终一片树叶》等,这些作品使他取得了世界声誉。11/2512/252.写作背景一位作家说过:“艺术打击力量要放到最终。”处理小说结尾,是欧·亨利最具创造性贡献,也使他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受盛名。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最终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13/25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小说是怎样经过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自主解答】即使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苏比性格也有显著发展轨迹。小说开始时,苏比只不过想按“通例”去监狱过冬,能在监狱过冬是他“美满事”。按正常逻辑,像苏比这么流浪者应该考虑接收慈善机构帮助,可是他却宁可选择监狱过冬,他认为慈善机构还不如监狱。这说明苏比已经没有正常道德观,大段内心独白表明他14/25玩世不恭,也流露出一

点自尊自傲。接着他连续六次为非作歹,而一连串捣乱,苏比并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罪行,并没有对社会形成危害。这说明他只是个为了生存而挣扎小人物,并没有坠入罪恶深渊。15/252.小说在语言利用上有怎样特点?【自主解答】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个语气轻松但却包含了深刻意义讽刺,它不一样于普通俏皮话,而是为内容服务,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情感倾向和事件态度。小说经过夸大、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到达幽默艺术效果。如“一片枯叶飘落到苏比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名片”。“弗罗斯特”即“霜冻”意思。“杰克·弗罗斯特”是对“霜冻”拟人称呼。这句话利用了比拟修辞16/25方法,同时把“枯叶”比作“名片”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如“多年来,好客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他冬季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轻松幽默,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感人民悲惨生活境遇,蕴涵着无家可归流浪汉无限辛酸。17/253.在听赞美诗音乐时,苏比情感为何会发生那样大改变?【自主解答】

教堂赞美诗是故事突转,苏比性格另一面在此凸现。一连串碰壁让疲惫苏比走投无路,在城市宁静夜晚,赞美诗乐曲唤起他心灵深处良知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他灵魂清醒了,他想到“生活中还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纯洁思想和体面衣着这类事物”,他开始憎恶自己在这一天所作所为,认为那是“堕18/25落生活,卑劣欲望”。这个改变符合苏比性格。人堕落现有个人性格原因(有些是偶然原因),也有社会影响,病态社会有可能加速人堕落。苏比本是有劳动能力良民,即使他一天中六次作乱,但良知未泯。作品这么塑造人物,表达了作家人道主义精神和悲悯情怀。19/254.小说是怎样设计情节?【自主解答】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在大波澜下,还有许多小波澜。

苏比为了进监狱,做了一系列违法事,但作者对人物六次胡作非为设下了违法底线,苏比并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危害他人安全,定位恰当,并不伤害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接收。苏比企图吃白食不给钱,却连门也进不去;砸商店玻璃,警察却不相信;在小饭馆混饭吃,老板只是揍他一顿,并不报警;打算调戏妇女,却遇上了妓女;喧哗闹事,却被当做庆贺20/25球赛大学生;偷人家伞,偏偏对方也是“拣”来……苏比做每件事都够格进监狱三个月(对此他有经验),可是命运像是在和他开玩笑,警察偏偏不抓他。在他走投无路,听到赞美诗,受到感化,准备开始新生之际,警察却莫名其妙地抓走他,毁灭了他梦想。结局出人意料,作品正是要以荒谬结局表现社会不合理与命运捉弄。21/25名师·点拨【温馨提醒】

1~4题为同学们自主探究题,一定要在自主解答之后再看答案哦。22/255.小说既反应社会现实又超出社会现实,你认为本篇小说结局合理吗?你有什么看法?【师生互动】

(1)巧妙结局,令人回味。《警察与赞美诗》花大量笔墨描写苏比想尽种种方法进监狱,结果六次恶作剧都不能如愿以偿。而当他在教堂赞美诗中受到感化,灵魂开始复苏时,作者笔锋一转,只简简单单一句“那么跟我来”,让苏比轻松地进了监狱。从构思方面看,作者匠心独运,使情节波折多变,扑朔迷离,引人爱读;从主题上看,反应苏比愿望与现实矛盾,揭示社会不合理。23/25(2)有悖现实写法。赞美诗在小说中被着意描写,反应了作者美化宗教、寄希望于宗教思想,有其社会不足。苏比在走投无路时,受了宗教感化,决心重新做人。这突出地美化了宗教,而且写得很不现实。

苏比当初正处于痛苦之中,赞美诗怎能轻易唤醒他?实在显得突然。当然,作者希望宗教给世间带来公正、幸福愿望是美好。24/25(3)赞美诗利与弊。小说最终一个部分,相关教堂环境和赞美诗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