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二中高一月考分析-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江永二中高一月考分析-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江永二中高一月考分析-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江永二中高一月考分析-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江永二中高一月考分析-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永二中届高一月考(三)分析

语文第1页成绩统计第2页试题说明第3页答题分析第4页试题解析第5页一、阅读(53分)第6页(一)当代文阅读(28分)第7页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12分)①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我也像超出了日常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沧茫月下,什么都能够想,什么都能够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白天里一定要做事,一定要说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荷香月色好了。②曲波折折荷塘上面,弥望是田田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星星,又如刚出浴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好像远处高楼上渺茫歌声似。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③月光如流水普通,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梦。即使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高处丛生灌木,落下参差斑驳黑影,峭楞楞如鬼普通;弯弯杨柳稀疏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友好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第8页1.文中“自由人”指是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人。B.摆脱了沉重精神压迫人。C.从“颇不宁静”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人。D.享受到月夜美景人。[解析]C。第9页2.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一项是A.朦朦胧胧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向往心情吻合。B.与他当初淡淡喜悦和淡淡忧愁心情吻合。C.在这淡淡月色下,能给人丰富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世界”似。D.朦胧月色能赋于景物新奇甜美、温和韵味,令人神往。[解析]B。第10页3.第②段描写主要内容是A.月下荷塘B.月光和影C.荷塘月色D.月下荷塘及月色[解析]A。第11页4.第③段主要采取写景手法是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比喻。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拟人。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衬托。[解析]A。第12页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16分)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①在南国时候,我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草地。春天日子降临,它便会生长许多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游戏。这么日子总是很温馨,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漂亮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不过在五月时节,就会有一场场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绿,而且注满整个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雪白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小小梦想。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突然有不知来于何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好像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终究,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生命中离不去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蛙声,让我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深处。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日子长长,我窗前,纵是也有这么一块草地,一簇绿柳,甚至在春天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不过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时节了。北京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么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普通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地方。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弥漫着槐花芬芳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白,有一群天使般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好啊。我经常在雨后北京夜里出走,我认为我是能够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赤足脚印。可是,我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我想终究是有这么一个地方,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⑤居京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梦,情至深处,会突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春宵里那天真烂漫蛙鸣,初是浅浅低低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窗,好像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时光,一颗羁旅中心,突然一热,为之深深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觉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细小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此时我,这才感到深深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幻听了。⑥春天今夜,便又是这么。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亲切,如许温馨。它拂动着春夜暖风,沿了情感脉络缕缕入心。待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觉,那暖暖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注]古清生,湖北大冶人。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1994年,辞去公职到北京从事写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汇报文学集二十余部。第13页5.文章为何要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请结合全文作简明分析。(4分)[答案]①“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一个难以忘记声音,“总有”又突出强调了我一直铭记南国蛙声。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揭示了文章游子思乡主题。(2分)②全文围绕“蛙声”来写,标题“总有那一片蛙声”是文章线索;作者既写了故乡“蛙声”,又写了羁旅北京时所想象、期望“蛙声”。(2分)第14页6.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4分)[答案]①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端详”“跌跌撞撞”形象写出了小蛙调皮可爱样子,“唱歌”表现了蛙鸣动听;这些描写也表示了作者对青蛙喜爱和内心愉快之情。(2分)②以动写静,用蛙跳跃和鸣声衬托月夜宁静,表示了我对故乡宁静生活眷恋。(2分)第15页7.本文第⑤段写到居京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梦”。这里“梦”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并联络生活实际谈谈给你启示。(8分)第16页[解析]考查对文本情感探究。[答案](1)①梦是作者用来寄托思念故乡之情。(1分)身居京城,到了月夜,作者就会遥想起故乡月儿和着蛙鸣温馨漂亮池塘画面,勾起他对故乡过往时光回想,作者只能用键盘写文章敲出怀想文字来表示他浓浓思乡之情。(2分)②梦是作者追求文学梦。(1分)作者远离故乡,羁旅京城,是为了实现自己文学梦想,在孤独寂寞之时,键盘回响才能消弭他思乡之痛。(2分)(2)一个人,不论身处何地,都应该有梦想。而漂泊异乡人,更应该有执着梦想。梦想给漂泊者以心灵慰藉,给奋斗者以强大精神支撑,使他们感到生活温暖和希望。(2分)第17页(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第18页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8题。(10分)昔者,齐王①使淳于髡②献鹄③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注释]①齐王,指齐宣王。②淳于髡(kūn),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③鹄(hú),鸟名,即天鹅。第19页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1)出而饮之,去而飞亡。(4分)(2)是不信而欺吾王也。(3分)(3)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3分)[答案](1)(我)把它放出来让它喝水,它(却)离开我而逃走了。(饮、去、亡、省略句)(2)这是不老实而坑骗了大王(做法)呀。(是、信、判断句)(3)很好,齐王竟有像这么忠信人。(信、若、定语后置)第20页[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往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它出来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他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东西,相同很多,我想买一个相同来代替,这是不老实而且坑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么忠信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第21页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1题。(9分)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第22页9.第①节利用民歌惯用一个什么样手法来营造悲剧气氛?A.赋写法B.比兴写法C.动作描写D.景物描写[解析]B。第23页10.第②节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以下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一项是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微妙心理。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抗议与示威。C.写出兰芝漂亮,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性格。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准备。[解析]D。第24页11.第③节表现了刘兰芝和焦母各自什么性格特点?A.刘兰芝优柔寡断,焦母嫉恶如仇。B.刘兰芝明礼周到,焦母蛮横无理。C.刘兰芝缺乏教养,焦母独断专行。D.刘兰芝逆来顺受,焦母敢作敢当。[解析]B。第25页1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歌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呢?(2分)(2)这首诗尾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明分析。(4分)第26页[答案](1)抒发了思念故乡深情。(2)采取了对写手法来抒发诗人思乡之情。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感情,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这种技法,使情感抒发得含蓄婉曲、深挚浓郁。第27页古代诗歌中“对写”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有一些这么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怎样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构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苦苦相思写得真切感人,也就反应了自己思念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波折表意,把深挚情思表示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手法叫“对写法”。这种写法也叫主客移位(侧面虚写)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波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1)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弟兄等家人或友人)思念之情。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回想或构想与对方相聚时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相思之苦。月夜杜甫今夜鄜[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放雨时。第28页[译文]乘船远行,途经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如同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第29页[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标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步改变,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原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特有景色:山逐步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低平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步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山岭摹状出活动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飞跃直泻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好像流入荒漠辽远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充分表示了诗人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心情和青春蓬勃朝气。颔联这两句不但因为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因为动态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当然是流动,而山脉却原来是凝固,“随、尽”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地理改变。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一样角度描绘长江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日间,仰视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辽阔平原高空中和平静江面上所观赏到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极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平静,以天上云彩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辽阔,天空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人,首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李白在观赏荆门一带风光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故乡,首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思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格调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佳句。假如说优异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五律也能够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景色,含有高度集中艺术概括力。第30页二、语言知识与利用(48分)第31页13.以下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一项是A.垝(wēi)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袅娜(nuó)荫庇(yìn)渐(jiàn)车蓊(wěng)蓊郁郁C.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á)袄D.愆(qiān)期呦(āo)呦吞噬(shì)靡(mǐ)有朝矣[解析]C。A垝(guǐ)垣,B渐(jiān)车,D呦(yōu)呦。第32页14.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A.斑驳

朗照

弥望

没精打彩B.公寓

卢沟桥

责无旁代

烽烟四起C.风致

点缀

友好

迷迷糊糊D.安置

长青藤

急不遐择

当仁不让[解析]C。A采,B贷,D暇。第33页15.以下文学常识表述错误一项是A.朱自清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等都脍炙人口。郁达夫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等。B.《诗经》是我国最早诗歌总集。搜集了春秋和战国时期诗歌305篇,按照内容能够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奠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诗经》里《国风》与《楚辞》中《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离骚》是屈原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一首抒情诗。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选编《文选》。[解析]B。从西周到春秋第34页16.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B.进不入以离尤兮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D.蒲苇纫如丝[解析]C。A“匪”通“非”,B“离”通“罹”,D“纫”通“韧”。第35页17.以下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女也不爽爽:过失B.忍尤而攘诟攘:排斥C.逆以煎我怀逆:料想D.少无适俗韵韵:本性[解析]B。攘:忍受。第36页18.以下各组加点词使用方法相同一项是A.言既遂矣君君既若见录B.且暂还家去年且九十C.会不相从许誓天不相负D.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体解吾尤未变兮[解析]C。A已经∕既然。B暂且∕快要。C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指向一方。D即使∕即使。第37页1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偏义复词一项是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③沛公则置车骑④便可白公姥⑤昼夜勤作息⑥我有亲父兄⑦进退无颜仪⑧否泰如天地⑨我有亲父母⑩强迫兼弟兄

A.①③④⑧B.②④⑧⑩C.⑤⑥⑨⑩D.③④⑤⑦[解析]C。⑦⑧非偏义复词。第38页20.以下各句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一项是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③宁溘死以流亡兮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⑤汝岂得自由⑥可怜体无比⑦千万不复全⑧叶叶相交通A.①③B.②⑥C.④⑧D.⑤⑦[解析]D。第39页21.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一项是①这些作品带着荷清香、雨气息、山雄姿、水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

大自然和人生多彩多恣。②北国槐树,也是一个能使人联想起秋来

。像花又不是花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③假如,这时你能够在两种太阳光之间,批判地

湖面,它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波平如镜”了。④它们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皱纹来,分出两条界限,

有着很显著漪澜。A.领会衬托考查期间B.领会点缀考查其间C.领会点缀考查其间D.领会衬托考查期间[解析]B。“领会”多搭配“内容”或“意思”,“领会”多指认识意义或区分滋味;“衬托”以次衬主,“点缀”加以装饰或衬托;“考查”重在“看”,“考查”用一定标准来衡量;“期间”用于时间,“其间”除用于指一段时间外,还可指空间。第40页2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A.忧心忡忡却又坚毅温情总理在前方争分夺秒地指挥救援,更激起了后方人们大爱和无私。B.鲁迅先生写《中国小说历史变迁》叙述了我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我国小说历史做了言简意赅总结。C.吃月饼是中秋节习俗之一,但吃月饼也是有考究,最好是浅尝辄止,不能超量使用,那些怕胖朋友,更要“口下留情”。D.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民主政治新路,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倍加珍惜。[解析]C。A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样子。B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D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第41页23.以下各句没有语病一项是A.这秋蝉鸣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家虫。B.三十年前那个冬天,关闭长达十年之久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了。那年高考,如同中国大地上一声春雷,改变了整整一代人命运。C.足见有感觉动物,有情趣人类,关于秋,总是一样能尤其地引发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感触来。D.梭罗创作了《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经典散文作品之一。[解析]B。A主宾不搭配,C“关于”改成“对于”,D“了”改成“”。第42页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组是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高尚野草魂。

最可贵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①在雪下面,已出现了“冷绿叶草”,在初春寒风中,勃发着盎然春意。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④③②①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解析]C。按时间次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第43页25.名句默写。(12分)(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氓》)(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