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2.本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组成,答题卡另页。3.答题卡的填写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在本卷上作答无效。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上,试卷由考生保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材料反映了影响“中原”名称的因素,主要来自于()A.社会制度 B.军事需要 C.历史文化 D.地理环境2.考古学者发现,二里头都邑(夏王朝都城遗址)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不同规格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人群。这反映出夏王朝()A.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B.国家机构设置渐趋完善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宗族观念影响政治制度3.战国时农业工具如挑(音姚yáo)、镰、褥(音耨nòu)、铚等,木工工具如斧、锯、钻、凿等,女工工具如刀、锥、针等,都用铁制造。这表明,当时铁器()A.分布范围广 B.用途广泛 C.生产规模大 D.制作精美4.如表对应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株)。据此可知()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文帝五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建元元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A.秦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 B.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 D.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5.考古工作者在古晋阳地区(今山西太原)发掘整理了大批北齐墓葬中的陶俑和壁画。……不仅穿戴有三棱风帽等鲜卑传统胡帽,亦出现了笼冠、头巾等中原汉族常戴之首服。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经济繁荣 B.服饰华丽 C.民族交融 D.战争频发6.自古国人常用传统动植物组合的吉祥图式来作画,在画中暗含有“话”。如,一只喜鹊落于莲蓬上啄其颗粒果实,就是“喜得连科”:一只喜鹊和三个桂圆构成“喜报三元”。这些画作暗含的“话”为()A.科举高中 B.岁岁平安 C.幸福美满 D.多福多寿7.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闾阖(闾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社会风气 D.对外关系8.宋初,南方地区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现象侧重反映宋朝()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C.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D.经济重心南移9.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期间,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B.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C.具有浓厚的边疆危机意识 D.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10.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魏源、徐继畲、梁廷相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指尧、舜、禹时期)之遗意”。这反映出他们()A.超越了主流政治思想认识 B.对晚清政府有了本质的认识C.过于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 D.为戊戌亦决奠定了理论基础11.在面对近代嬗变的思辨问题上,有学者认为:“曾国藩、李鸿章诸辈并非未认识到时势和对外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处于身为人臣的角度,难免会做出更为谨慎的选择。”与此观点对应的是,洋务运动()A.客观引导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B.开启近代化,造成社会嬗变C.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由“自强”向“求富”过渡12.据统计,民国初期以“民主”“国民”等命名的政党达200多个,报纸达500余家。这一现象说明()A.封建制度完全废除 B.民主思想得到传播 C.文学革命蓬勃发展 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13.在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救,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新文化运动引思想,使中国逐渐融入近代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A.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 B.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C.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14.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产党人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连续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致力于培养“冲锋陷阵之战斗员”“农民运动之推进机”。全国近800名学员,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进行军事训练。此举措()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C.为北伐战争打下坚实基础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5.1938年10月《申报》在上海复刊,一些在抗战前盛大推出的专刊如《电影专刊》等逐渐停刊,新创了《战时青年》《社会动态漫画》等专刊,且原有的《电信专刊》《儿童专刊》等。内容上都转变为抗日救亡主题。材料体现了《申报》()A.覆盖面广、报道及时 B.报道内容真实可靠C.是近代主要传播工具 D.关注社会时局变化16.近代中国有中医、西医之分,中医又分为儒医与郎中:西医又分为教会医生与学医的归国留学生,不同群体看病有了多样选择。这种现象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A.管理混乱、杂乱无章 B.新旧并呈、多元发展C.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医学领先、文化繁荣17.《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和香港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1947年周刊连续刊登了《全体农民起来平分上地》《把农民队伍组织好》等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配合宣传()A.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B.《天朝田亩制》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减租减息政策18.“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上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A.人民民主政权取得了巩固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C.土地改革创新了生产关系 D.基层管理权力严重削弱19.“一五计划”要求,到195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4.7%的增速增加至535.6亿元。手工业总产值以年均9.9%的增速增加为117.7亿元,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以年均4.3%的增速增加到596.6亿元。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已恢复发展 B.迫切要求改变社会落后状况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20.观察下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改革开放的实行21.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A.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B.古典文化不断复兴C.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D.文明成就极其相似22.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A.施行专制政治 B.重视人的发展 C.发展小农经济 D.关注建筑技艺23.相关研究表明,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们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这反映出在当时()A.人们宗教信仰淡薄 B.商人阶层掌握政权 C.学校课程体系完备 D.人文主义观念盛行24.如下为1859年、1910年美国部分粮食作物产量比较(重量单位:千蒲氏尔)表。据此推知,当时的美国()年份小麦玉米燕麦大麦1859年173105838793172643158261910年625476285279411061621424A.种植园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B.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C.东部农业发展速度超过西部 D.国家统一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5.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且几乎遍布每个工业部门;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管理。这表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英国政体的转型 B.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C.推动妇女社会角色转变 D.改变了英国经济制度26.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已基本上达到一战前水平,财政预算抹去了赤字,工人的实际工资已达到了战前水平的134%,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说明当时苏联()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一定程度摆脱了马歇尔计划 D.逐步消灭了贫富分化27.如图是1949年美国的一幅漫画《他终于上道了》。漫画内容()A.描绘了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 B.表明了美国援欧参战的决心C.显示欧洲经济发展积重难返 D.符合冷战格局下的欧美利益28.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推行()A.在工业复兴中为劳工立法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以国家补贴促成农民减产 D.以工代赈实现社会救济2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A.欧洲一体化发展 B.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C.欧盟的建立 D.美国军事订货刺激30.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A.打破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C.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相关案例案例民族关系相关图片说明案例1汉武帝开通通往西域国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征讨匈奴,开拓汉朝疆域。但战争结束了,被张骞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却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宝、黄金,也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西汉首都长安。丝绸之路,一条由开拓者张骞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案例2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材料二历史上的“中国”,不是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王朝的中国,而是我国各民族的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为什么能够长期团聚在一起?首先,虽然我国境内民族众多,但追本溯源,大多数民族都是炎黄之胄,共祖同源。其次,我国人数最多的汉族的文明程度较高,它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兄弟民族。兄弟民族进行社会变革,实行封建化,反映了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是有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再次,儒家思想起了维系民族团结的……作用,成为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摘编自张海鹏《论“中国”——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之一》(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形成的原因,并概括中国维系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6分)(3)选择一个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民族关系典例,说明其历史意义。(4分)32.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2年、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重变化情况时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12年60.20%39.80%1921年17.80%82.20%材料二1979—2007年,我国三资企业(有外资成分的企业)数目增长速度惊人,从1979年的少数几家增加到1998年的26442家,到2007年更是猛增到了64541家。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摘编自吴彦艳、赵国杰、丁志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与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外资在华企业发展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6分)(3)史料的使用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史料?(2分)33.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斗转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31年,达尔文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船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材料二近现代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17-18世纪启蒙运动1787年1787年宪法颁布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19年国联成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1945年联合国成立2002年欧盟开始使用统一货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环球考察的时代背景,他考察后得出的“相反的结论”是什么?(4分)(2)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DCAD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CDBCC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DCBDA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1)案例1信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关系紧张;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汉朝的对外交流等。案例2信息:唐太宗时期维系民族关系的方式之一就是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维系了唐蕃长期和平交流;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倡导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了吐蕃的发展等。(4分。任选一个案例,要求提取两点信息)(2)原因:中国是我国各民族的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分)因素:各族同源;汉族文明发达;推行儒家思想等。(4分。要求两点)(3)典例: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分)意义:有力地巩固了我国对西北地区的统治。(2分)32.(1)变化:由占比高到占比显著降低。(2分)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