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一_第1页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一_第2页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一_第3页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一_第4页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职业平安与健康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病症,一直以感冒治疗,后来经医院检查告知他得了“尘肺〞,他就疑心是在工厂得了“尘肺病〞。从2007年8月开始,为了弄清病情,他常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取证难无法索赔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5时50分报道,今年三月,云南水富县的三个村庄爆发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在外打工的务工人员,经过体检发现,有三十多人被检出患有尘肺病中最严重的矽肺。而这之前已经有12人死亡。20世纪90年代初,宜兴东镇局部农民利用山上的石英石和简陋的加工设备,把石英石轧成大小不等的石英砂销售,由于工业需求量不断增长,石英砂价格也一路飙升,小砂厂开始雇用外来工。由于砂厂的工资几乎比别处高1倍,河南省商城县四顾墩、苏仙石等乡的农民先后有200余人来到东镇打工。他们打工的私人石英砂厂的厂房里,未配备任何防尘装置,更无防尘面罩,机器一响粉尘漫天飘扬,3米内不能见人。在这种条件下,民工每天作业15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鼻孔一捏就是一团粉球,嘴里也是浓稠的黄痰。据专家介绍,这种粉尘为二氧化硅,长期吸入会引发职业病——矽肺病。患了此病,肺孔堵死,肺叶僵硬。病人感到气短、胸闷、咳嗽和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并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全世界也没有能治愈矽肺病的特效药。患了矽肺病,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

煤矿职业病种类一尘肺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二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三噪声聋四井下滑囊炎五高温病第一章概论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和使用的国家。我国的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仅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开采量就已超过10亿吨,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国家,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5%左右。我国的煤炭生产企业,既包括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也包括众多小煤矿。煤炭行业包括煤炭的地质勘探、煤炭开采及选煤。煤炭地质勘探是以地质勘探为根底,找寻和探明煤炭资源。煤田地质勘探属野外流动作业,职业性有害因素比较复杂,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是不良环境与职业危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既受到不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温湿度、大风、霜冻、雨雪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又接触不同类型的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放射线、化学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第二章煤矿粉尘的危害及预防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如机采、综采、炮采、回采、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是采矿业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人长期在高煤岩尘浓度的环境中作业,吸入呼吸性粉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第一节粉尘的一般概念粉尘——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矿尘——煤矿生产过程中从掘进、采矿、运输、和提升等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细小矿物颗粒。粉尘按煤岩性质可分为:煤尘和岩尘尘粒直径小于1mm的煤炭颗粒叫做煤尘粉尘按存在状态可分为:浮尘和落尘尘粒直径小于5µm的岩石颗粒叫做岩尘粉尘按可见程度可分为:可见〔大于10µm〕显见〔0.1-10µm)超显三种。

第三节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按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粉尘①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②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2)有机粉尘①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木、等。②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丝等。③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3)混合性粉尘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这种粉尘最常见。2、煤矿生产性粉尘分类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1)粉尘按煤岩性质可分为:煤尘和岩尘(2)粉尘按存在状态可分为:浮尘和落尘(3)粉尘按可见程度可分为:可见〔大于10µm〕显见〔0.1-10µm)超显三种(4)粉尘按其爆炸性可分为:爆炸性煤尘和非爆炸性煤尘尘粒直径小于1mm的煤炭颗粒叫做煤尘尘粒直径小于5µm的岩石颗粒叫做岩尘3、煤矿粉尘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原生矿尘——由于煤〔岩〕受地质构造或采场支撑压力的作用被破裂造成的。次生矿尘——由于开采生产、运输造成煤〔岩〕体的破碎或飞扬而产生的。煤矿井下的矿尘绝大多数来源于次生矿尘。

第四节煤矿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煤矿粉尘的理化特性既与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生物学作用有关,亦与生产工作面采用的防尘、降尘措施关系密切,因此,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组成这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煤矿井下的粉尘是成分很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有煤炭或岩石的尘粒,有炮烟和油雾,有钎头、钢轨磨损后的金属微粒等,其中主要是煤岩尘粒。煤岩尘粒本身又有复杂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成分是游离的二氧化硅,它是使矿工患矽肺病的主要物质。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矿工患矽肺病危险越高。其中掘进工作面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高于10%,采煤工作面含量多低于5%。

不同可吸入颗粒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沉积2.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也是决定其对人体危害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剂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各生产环节的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相差很大。3.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颗,粒粒径大小不一,较小粒径的颗粒所占百分比大,那么粉尘分散度高,反之分散度低。分散度越高,越难捕捉,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我国将矿尘粒度分为:小于2µm、2~5µm、5~10µm、大于10µm。4.粉尘的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其对人体危害有关。毒性粉尘对人体的作用(如铅、砷)随其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强。有些粉型(如面粉、糖)在体内容易溶解吸收或排出,对人体危害不大。有些粉型(如石英、石棉)溶解度不大,但对人体危害却较严重。

5.粉尘的硬度和形状

坚硬的粉尘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损伤,但进入肺泡内的微细尘粒,日于其质量小,加之环境湿润,其机械损伤不严重。粉尘的形状在一定程压上也影响其危害程度,越接近球形,稳定性越好,尘降速度也越慢。

6.粉尘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而带上电荷,粉尘也可在空气中吸附带电离子而带电。从而不易降落。7.爆炸性爆炸性是高分散度的煤、糖、面粉、亚麻、硫磺、铝、锌等可燃性粉尘所特有的。第五节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煤尘爆炸的危害性,二是粉尘本身对机体的损害。1.煤尘爆炸的危害性煤尘爆炸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煤尘爆炸时的破坏性很大,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能引起人的中毒死亡。(1)煤尘爆炸的发生条件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时可发生煤尘爆炸:第一,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一般说来,无烟煤除个别情况外大多属无爆炸性煤尘,而其余的各类煤炭如烟煤、褐煤等均属爆炸性煤尘。煤的碳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就越强。

2.粉尘本身对机体的损害

煤矿工人在生产活动中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健康损害,较常见的病损有尘肺、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等。(1)尘肺。尘肺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因煤矿各工种接触的粉尘性质不同,煤工尘肺又分为三种类型:岩石掘进工,接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40%~80%不等,一般多在25%~50%,所患尘肺为矽肺;采煤工主要接触煤尘,我国煤矿多数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5%以下,所患尘肺为煤肺;混合工种,既接触岩尘又接触煤尘,所患尘肺称煤矽肺。煤矽肺为混合性尘肺,其患病人数在我国煤矿尘肺中最多。①矽肺。矽肺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通常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岩石掘进等作业。a.矽肺病的病因和影响矽肺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矽尘进入肺部后,矽尘中的二氧化硅使肺部抵抗粉尘侵害的吞噬细胞受到破坏,引起肺脏纤维性硬化而失去正常功能。矽肺的发病与矽尘作业的工龄、防护措施、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和分散度密切相关。此外,个体因素如健康和营养状况等,在矽肺的发生和开展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结核患者,能加速矽肺的发生频率和加重病情。b.矽肺的临床表现。矽肺病情进展快,危害严重,发病工龄为10~15年,但持续吸入高浓度的矽尘,有的1~2年内即可发病,称之为“速发型矽肺〞。有的矽尘作业工人吸入矽尘浓度高、时间短,接尘期间未见发病,但在脱离矽尘作业假设干年后却发现矽肺,称之为“晚发型矽肺〞。因此对调离矽尘作业的工人,还应进行追踪体检。发生临床矽肺以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矽肺仍可继续进展。但脱离粉尘作业以后,进展明显减慢甚至停止。矽肺的开展可分为三期:一期矽肺往往无病症,有的在紧张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稍有干咳、胸痛;二期矽肺只是在中等劳动时才感到呼吸困难和干咳、胸痛;三期矽肺在一般工作或休息时都感到呼吸困难,咳嗽带痰和胸痛,重者出现全身衰竭,容易并发肺结核,这是矽肺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矽肺的并发症。矽肺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一旦出现并发症,那么往往促进病情进展,使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②煤肺和煤矽肺。煤肺是长期吸入煤尘(含5%以下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肺组织的纤维化,多见采煤工、选煤工、煤炭装卸工等,主要接触单纯性煤尘。但矿工的作业调动频繁,真正仅接触煤尘的矿工并不多,大局部岩煤工接触的是煤矽混合尘,长期吸入大量煤矽尘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煤矽肺。煤肺的发病工龄在20~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煤矽肺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点,发病工龄在15~20年,病程经过可视接触粉尘情况而定,偏重煤尘者较轻,偏重矽尘者那么重。③尘肺的治疗与处理。尽管尘肺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是还要积极预防并发症和对症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一般采用综合疗法。a.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患者的抗病意志。坚持健身体育运动和呼吸锻炼,特别注意呼吸道感染。适当安排劳动和休息,生活规律化。b.对症疗法。按一般内科治疗方法对气短、胸痛、咳嗽及并发症进行治疗。C.药物疗法。克矽平(P204)。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认为它可以阻止矽尘对次级溶媒体的破环作用,从而阻止和延缓肺部纤维化的开展。雾化吸入,每次用4%克矽平4~8mL,每周6次。抗矽14号(磷酸喹哌)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能具有抑制胶原蛋白增生的作用。对晚期矽肺患者有效果。此外,还有磷酸喹哌、汉防己甲素、柠檬酸铝及中药。(2)上呼吸道炎症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分泌黏液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但久之那么形成肥大性病变,黏膜上皮细胞营养缺乏,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黏液腺分泌增加,阻留更多粉尘,久之造成肥大性病变,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因此,接尘工人鼻炎、咽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增加,或使其病情加重。(3)皮肤疾患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和毛囊,从而导致阻塞性皮脂腺、毛囊炎和皮肤化脓性感染。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矿尘浓度测定分质量〔重量〕法和计数法两类,我国采用质量法,即测定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毫克数〔单位为mg/m3〕。第三章煤炭行业噪声危害及其预防第一节根本概念1.声音(Sound)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导入耳引起的音响感觉称为声音。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波: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次声:频率<20Hz的声波。超声:频率>20000Hz的声波。2.噪声(Noise)卫生学概念: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物理学概念: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声音。3.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4.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以符号P表示,单位为帕(Pa)。5.声压级为计算方便,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取对数值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以符号却表示,单位分贝(dB)。Lp=20lgP/Po(dB)。6.响度级人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以1000Hz的声压级为基准,其它频率的声音强度均通过与基准音等响度比较,被测声音响度级的方值就等于与之等响的基准音的声压级值。7.A声级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国际上评价生产性噪声多用A声级。以dB(A)表示,正常人的听阈声级是0~10dB(A),平时交谈的声级一般在60~70dB(A)。第二节煤炭行业的主要噪声源及根本特点煤炭行业是高噪声行业之一,噪声污染相当严重,不仅声压级高且声源分布面广,从井下的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到露天矿的开采、地面选煤厂煤的分选加工,以及机电设备的装配维修等,噪声源无处不在。煤矿噪声具有强度大、声级高、连续噪声多、频带宽等特点,对作业环境影向特别严重,常常会对职工的听觉器官造成损伤。根据噪声源地理位置分为:1、地面固定设备提升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选煤机械、运输机械等。噪声强度大、声级大、连续噪声多、频带宽等,如轴流式主扇可达110~125dB,电锯达102~109dB,振动筛达11~117dB。

2.井下机电设备的噪声主要噪声源有局部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提升机、水泵、刮板输送机、装岩机、风动凿岩机、风高、局扇、皮带机、煤电钻、乳化液机、采蕻机、掘进机等。井下噪声的特点是强度大、声级高、声源多、干扰时间长、反射能力强、衰减慢等。如风动凿岩机噪声强度可达105~117dB(A),气动凿岩机可达120dB(A)以上,刮板机可达902~95dB(A)。3.露天开采机械噪声主要噪声源有钻机、挖掘机、电铲、电镐、吊斗铲、载重自卸车、高强度胶带输送机、推土机、破碎机等。露天煤矿噪声的特点是噪声强度较低,以中低频为主。如链条式推土机噪声强度可达92~95dB(A),电镐噪声达68~80dB(A)。破碎机达68~72dB。第二节煤炭行业噪声的危害根据作用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听觉系统(特异性)危害和听觉外(非特异性)系统危害。1.听觉系统危害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听觉系统首先受损,听力的损伤有一个从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噪声主要损伤来源与2000Hz以上的声音。噪声导致的听觉系统危害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因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原来水平。根据变化程度不同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①听觉适应。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A),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②听觉疲劳指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A),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①听力损伤(Hearingimpairment)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②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deafness)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朗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随着损伤程度加重,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同时语言频率(500~2000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语言交谈能力出现障碍。(3)爆震性耳聋(Explosivedeafness)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同时伴有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2.听觉外系统危害噪声还可引起听觉外系统的损害。(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病症。(2)心血管系统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消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病症。(4)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噪声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免疫功能降低。(5)工作效率噪声对日常谈话、听播送、打、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响迟钝,影响工作效率容易发生各种事故。第四节煤矿噪声危害的控制1.制定煤矿噪声卫生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煤矿作业噪声的卫生标准,根据1980年我国公布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A声级),以语言听力损伤为主要依据,参考其他系统的改变制订的。此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每天8小时暴露),对暂时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可以放宽到90dB(A)。根据等能量原那么,如果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可放宽3dB(A),但最高不能高于115dB(A)。2.控制煤矿噪声的原那么只有声源、声传播途径和接收者同时存在时才构成噪声污染,因此煤矿噪声的控制必须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1)消除、控制噪声源。这是噪声危害控制最积极、最彻底、最有效的根本措施。通过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改变加工工艺方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提高装配质量,使强噪声变为弱噪声。(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声波传播途径上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断和屏蔽噪声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而衰减。(3)个人防护。对生产现场的噪声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仍达不到预期结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如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dB~40dB。(4)健康监护。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症,如听觉系统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等。对在岗职工那么进行定期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隔音屏障的处理方式〔2〕巷道掘进噪声的控制附图:使用风钻打眼(3)采煤工作面噪声的控制采煤工作面的主要噪声源是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刮板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传动齿轮箱,在输送机中部,噪声来源于溜槽衔接头与刮板的碰撞。通常刮板输送机运煤时,碰撞大为缓解,空载时噪声随运行部件重量和速度的增加以溜槽结合的不正和不平的增加而增加。要想减弱噪声,板输送机应尽量防止空载运行;在保持一定的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应选用双边链条。采煤机噪声是采矿机械防噪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实验研究说明,噪声强度随截齿速度和截深增加而增加,而且与功率有关;长壁工作面的大型面冲击刃型截齿的噪声强度最小;具备宽齿距、大截齿和滚筒转速慢的条件下,有助于采煤、降低噪声。第四章振动的危害及预防一、定义振动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二、振动的分类1、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开工具,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2、全身振动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全身。常见于交通工具。三、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危害

振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机械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应。人体接受振动后,振动波在组织内的传播,由于各组织的结构不同,传导的程度也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组织和脑组织,40Hz以上的振动波易为组织吸收,不易向远处传播;而低频振动波在人体内传播得较远。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能通过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引起一系列病变。人体是一个弹性体,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人体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引起共振,因而对那个器官的影响也最大。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为3~14Hz,在这种条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①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皮肤感觉、痛觉、温度功能下降,血压及心率不稳,脑电图改变等。②周围毛细血管末梢血管痉挛、心动过缓等。③肌肉系统肌肉萎缩、疼痛、肌纤维颤抖等。④骨组织骨关节变形、坏死、骨质疏松、骨刺等。⑤听觉器官听力下降。⑥其他如胃痛、食欲不振等。四、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振动本身的特性(1)频率。人体能够感受得到的振动频率在1~1000Hz,20Hz以下大振幅的振动全身作用时,主要影响前庭和内脏器官;而当局部受振时骨关节和局部肌肉组织受损较明显。高频率(40~300Hz)振动对末梢循环和神经功能损害明显,发生白指。(2)振幅。频率一定时,振幅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大。(3)加速度。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发生频率越高,从接触到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2.接振时间3.体位和操作方式4.其他气温、冲击力及紧张。

第五章高温高湿作业对健康的影响生产环境中的气候条件可来自自然界的大气环境和人为的生产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的综合效应。不良气候条件下的劳动对人体健康和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1、温度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生产上的热源和人体散热的影响。对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15~20℃。2、湿度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即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之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对人体最适宜的湿度一般在50%~60%。3、气流生产环境的气流受外界风力的影响外,主要与生产环境中的热源有关。4、辐射太阳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辐射。一、煤炭行业高温高湿气候的成因我国目前卫生标准中高温的含义:〔1〕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8KJ/m3;〔2〕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3〕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12.56J/cm2.min;〔4〕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1、矿井高温高湿环境产生的原因(1)矿井中高温产生的原因造成矿井气温升高的热源很多,主要有相对热源和绝对热源。相对热源的散热量与其周围气温差值有关,如高温岩层和热水散热;绝对绝源的散热量受气温影响较小,如机电设备、化学反响和空气压缩等热源散热。高温岩层散热是影响矿井空气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它主要通过井巷岩壁和冒落、运输中的矿岩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造成矿井空气温度升高;另外当矿井中有高温热水涌出时,也将影响整个矿井的微气候,而使矿井空气温度略有升高。矿井高温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矿井开采深度大,岩石温度高;二、地下热水涌出,地下热水由于易于流动,且热容量大三、通风不良,风量偏低,是我国目前造成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的普遍性因素。(2)矿井中高湿产生的原因矿井的湿度通常采用相对湿度表示,矿井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60%。而矿井下空气的相对湿度大多为80%~90%左右,总回风巷道和回风井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100%。造成矿井下空气湿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井巷壁面的散湿和矿井水的蒸毖另外矿井开采过程的生产用水也是造成矿井下空气湿度过大的一个不可无视的重要因素。矿井热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见图。矿井热害矿井高湿矿井高温井巷壁面散热矿井水蒸发矿井开采过程生产用水地热其他因素矿物氧化放热矿井内高温水涌出风流下流时自压缩放热采掘机电设备运转放热二、煤炭行业高温高湿作业的危害矿井热害不仅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地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严重地影响矿山的平安。1、矿井中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所谓矿井高温是指矿井下气温超过30℃。人们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使人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的改变。(1)体温调节发生障碍,表现在体温和皮温升高。高温使人体热平衡失调,导致体内热蓄积,出现疲劳、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恶心反胃等病症,从而可产生错误动作或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诱发事故的发生。(2)盐、水代谢出现紊乱,造成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机体的机能受到影响。(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胃液酸度降低,造成消化不良。另外,高温使人体血液重新分配,多集中在体表,引起消化道缺血,形成胃肠道疾病。口渴引起饮水中枢兴奋也会抑制食欲。(5)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条件下人体的水分经汗腺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下降,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导致肾功能不全。(6)神经系统。长期在高温环境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响速度降低;还易造成人精神恍惚、疲劳、四肢无力、昏昏沉沉,这是诱发矿山事故的重要原因。5、中暑中暑是在高温、高湿或强辐射气象条件下发生的,以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中暑根据病症的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①先兆中暑在高温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的出汗、头昏、耳鸣、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病症,体温正常或略高。如及时离开,经休息短时间内病症可消失。②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病症外,尚有以下病症: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血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脱离环境后,可在4~5小时内恢复。③重症中暑除上述病症外,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或皮肤枯燥无汗、体温40℃以上。“头晕〞是中暑最明显的病症,还有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全身无力、心悸等都是中暑的先兆。三、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我国生产场所气象条件卫生标准以工作环境内外温差规定了夏季工作环境的容许温度: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22及以下23~2829~3233及以上<10<9~4<3<24、中暑的急救对于轻症患者,应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擦去汗液,给予适量的清凉含盐饮料,如有循环衰竭倾向,需立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