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课件_第1页
纪实摄影课件_第2页
纪实摄影课件_第3页
纪实摄影课件_第4页
纪实摄影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实摄影

JISHISHEYING课程的主要内容纪实摄影的概念纪实摄影的发展纪实摄影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主题确定图像语言叙事结构影像传播

纪实摄影的概念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纪实摄影,英文是Documentaryphotography是记录、文献的摄影。1940年,美国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rlange,1895-1965年)为英文“纪实摄影”概念确定了理论意涵。观点:纪实摄影反映现在,为将来作影像实证。纪实摄影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记录人的活动;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习俗等;揭示影响人类行为的生活方式;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eAmRlein)在《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无论是好是坏。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中文“纪实摄影”概念的创始人是王惠敏。1984年,该词初见于《国际摄影》,是当时的编辑王惠敏临时想出来为国外某一种摄影样式起名的。在流行拿来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对应为英文“Document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国内作为一个有特指而没有确切定义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开来。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美国《生活》杂志在1936年10月创刊时提出这样的宗旨:“观察生活,观察事件,目击伟大的事件,注视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观察新奇事物,相机,行动,丛林和月亮上的影子,观察男人的工作,他们的画卷,高层建筑,他们的创造,观察视窗之外的世界,隐藏在隔壁房间里的事物,危险而不可接近的事物,记录男人爱女人和他们的孩子,观察并从中得到乐趣,体验并得到教益。”美国《生活》杂志的这一段开场白,几乎涵盖了纪实摄影的主要内容。

纪实摄影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或具有历史意义事物所进行的记录性的拍摄。其价值就在于以客观真实地影像,记录下社会发展的当时状态,使之成为对后人具有文献价值的图像史料,同时渗入作者对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注,体现作者的价值观取向。

本课程对纪实摄影的定义:记录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活动的,并带有一定价值观取向的摄影创作方式。纪实摄影与其它摄影门类的关系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时效性、客观记录、不容许摆拍、对事物“点”的描述、不一定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纪实摄影:客观记录、为表达主题可以采用艺术摄影的手法(不违背事实的摆拍等)、对事物“面”的描述、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对人类活动的记录和报道包括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更注重是记录事物的客观性,同时强调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摄影实际上,新闻摄影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的纪实摄影,但纪实摄影并不都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和新闻报道摄影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记录时代瞬间和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成为关怀人类的重要方式,也正是纪实和新闻报道摄影作用于社会时产生的综合价值,使得它们成为影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类摄影。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可以构建事实、带有作者的个人思想和价值取向、纪实摄影:以客观事实为题材、作者的价值取向仅限于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能违背客观事物的基本事实、摄影的纪实性与纪实摄影的区分主题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区分1)专题报道比较注重时效性和新闻性,纪实摄影则不然。2)专题报道只注重一个“点”的拍摄,而纪实摄影关注的是一个“面”的表现。3)一般说,专题报道图片适用于报纸、杂志等媒体,纪实摄影图片更适合画册和展览。4)专题报道图片有很强的故事性,纪实摄影则不然。5)专题报道中,图片关系紧凑,顺序固定,纪实摄影则不然,单张照片可独立存在。6)专题报道操作过程有一定规则,包括8方面因素:故事的开头;全景;中景,一群人;近景,一个人印刷术与报道摄影一、报道摄影与印刷术没有印刷术就没有报道摄影1866年“伍德伯里”(WoodburyType)照片制版法诞生。这种制版法是先将底片的影像印在一层明胶上,然后将明胶片层压在铅版上,使其显出淡薄的影像,成为可供印刷的铅版,在铅上涂上油墨,即可在纸上印出全部影调。图像效果极好,但铅版易磨损,无法批量印刷。19世纪70年代末期感光金属版试制成功。人们将底片印在能够感光的金属版上,之后将其酸蚀,使之成为凹凸雕像。这样的金属版耐磨,但只能印出纯黑和纯白影像。1880年美国的《纽约画报》率先利用“细线网格摄影翻拍法”黑白灰三种色阶的照片,至此,照片制版印刷技术基本成熟,带有报刊传播属性的报道摄影才真正拉开序幕二、图片印刷术跨越的两个重要阶段从铅印到胶印铅印:是指铅字排版的活字印刷;图像则是用照相、显影的方法附着在锌版上,其像素便是清晰可见的像点,画面整体呈现网纹状,影调灰雾度大,影像清晰度差。胶印:胶印是借助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问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这种印刷方式得名。橡皮布可保承印物表面平整,使油墨充分转移,可以减小印版上的水向承印物上的传递。胶印是由三个滚筒(印版、橡皮布、压印)构成的平版印刷方式。胶印的图像比凸版印刷加清晰、明锐,层次丰富。从黑白到彩色黑白印刷:早期(19世纪70年代)的黑白印刷版面采用金属版感光酸蚀而成,只能呈现黑白两种色阶的图像;铅印用丝网制版可将过度色——灰色反在印刷图像中,使其具有黑白灰三种色阶图像,由于丝网的关系,该类图像便出现了灰雾度和颗粒状;而胶印,尤其进入电子化时代,电脑可将图像中的各种色彩进行电子分色,将其准确转化为黑白灰不同浓度的色阶,其黑白图像就能呈现明暗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而高度清晰的画面。彩色印刷:彩色印刷是用电子技术将图片的各种色彩转换到黄、品、青、黑四种分色胶片上,之后在印刷车间进行拼版合成用彩色印刷机和彩色油墨印刷制版的一种现代印刷方式/程序。采用该种印刷工艺印制的图像色彩丰富而还原准确,图像的分辨率高,画面的清晰度高。三、报道摄影作品印刷的纸张新闻纸新闻纸也叫白报纸,是报刊书籍的主要用纸。这种纸是以机械木浆(或其他化学浆)为原料生产的,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其他杂质。新闻纸的特点有:纸质松轻、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这种纸张柔软,略灰,印刷的图像柔和,清晰度稍差,印刷成本低。铜板纸铜版纸又称涂料纸,这种纸是在原纸上涂布一层白色浆料,经过压光而制成的。纸张表面光滑,白度高,纸质纤维分布均匀,弹性好。用这类纸印刷图片图像色泽鲜艳,明快,清爽。哑粉纸与铜板纸原料相同没有压光的白色纸张。这种纸印刷的图像柔和含蓄。四、报道摄影的纸质媒体及媒体拓展纸质媒体1、报纸(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图像印刷成本低;图像清晰度相对差)2、杂志(图文并举;图片印刷质量相对好;周期长)3、画报(以图为主;作品专业水准高;印刷纸张精良;图片印刷考究;周期长)报道摄影拓展的媒体1、电视(传递速度快捷;图像立体;在流动画面充斥的空间里可反衬静态影像的魅力)2、网络(使大众传播成为现实,人人是图像信息的接受者;人人可成为图像的发布传播者;图像传播的形式多样化)3,、手机(摄传收一体化;灵便;快速;图像分辨率相对低)纪实摄影起源与发展壹早期的摄影纪实

摄影的纪实,开始于摄影术诞生不久,欧美一些摄影家对风光旅游、考古遗址、城市建设、工业文明或战争情况进行了记录新的拍摄。

MaximeDuCamp杜坎法国人1849年至1850年在中东旅游对考古遗址的拍摄。表面上的主題和所用的攝影手段同樣吸引著他的注意力,DuCamp力求做到記錄詳盡,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拍攝重要的場所。他所拍攝和記錄的那些歷史遺存的古代建築,成為後世研究者的重要資料。

杜坎在考古遗址现场总把真人用于场景事物的对比和参照A·勒贺尔(AloisLocherer)德国纪录的巴伐利亚巨人像从巴伐利亚铸造厂运往慕尼黑的一组途中景象。罗博特·豪利特(RobertHowlett)英国拍摄“东方号”汽船在装配过程的系列照片。查尔斯·马维尔(CharlesMarville)法国对巴黎旧城区内即将让位给新辟大道的年久失修正待拆除的部分街道房屋进行公务性摄影调查。

托马斯·安楠(ThomasAnnan)苏格兰于1868-1877年间拍摄的城市建筑,街道贫民区的纪实照片,并制作成《格拉斯市旧宅院和街道照片集》。它展示了那些居住着贫困无告的下层人民的狭窄、紊乱、肮脏的街道实况。安楠的作品尽管并非预定要制作成为批评社会的舆论手段,但是,像这样的摄影作品事实必然会用来提供关于指摘社会弊端的触目例证,以引起观者的醒悟。

约翰·汤普森(JohnThomson)苏格兰人,《伦敦街道生活》制作一系列反映伦敦劳动阶层和小商贩日常生活的生动照片这种对“危险阶层”深表同情的照片展示。

约翰·汤普森(JohnThomson)所拍摄的《中国和她的人们》显示出纪实摄影的较成熟意识。

Arnold·Genthe安若德·金瑟,美国人,拍摄的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托马斯·安楠ThomasAnnan约翰·汤普森JohnThomson安若德·金瑟Arnold·Genthe

三位摄影家的摄影实践以逐渐地显现出纪实摄影的成熟意思,只不过摄影者还都未自觉理性去实践。用摄影进行社会纪实,直到20世纪初期并不具有优越地位,在当年没有像艺术摄影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许多独立的摄影人来说,纪实摄影只是一种个人的本分或社会职责。纳达尔(Nadar,1820—1910)人物报道摄影的开始

纳达尔(Nadar,1820—1910),法国作家、漫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像摄影家。1886年,法国化学家米歇尔·谢佛勒尔百岁生日之际,纳达尔对他进行摄影专访,挑选出13张图片,配合文章“百岁长寿诀窍”刊发。EugeneAtget尤金·阿杰特对纪实摄影的影响EugeneAtget尤金·阿杰特EugeneAtget尤金·阿杰特

奠定了纪实摄影的手法应当是朴实、直面客观的理念。A·亚当斯“阿杰特的魅力本不在于他能娴熟地使用当时的底版和相纸,也不在于他的照片说显示出来的漂亮服装、建筑物和人性,而在于他公正的和亲切的观点他的作品是他对周围最简单的事物外貌的简明的揭示。他没有添加上象征性的主旨,也没有苦思冥想的设计,也没有另有所指。阿杰特的照片是将不常发生的和微妙的感性认识,直接地并带着自己的感情简明地记录下来。”贰

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纪实摄影报道的开始尽管当时的拍摄动机都是以商业型为主,但有组织、有规模地拍摄过程,已构成完整、严格的纪实摄影,代表着摄影的纪实与报道上升到理性阶段。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杰·芬顿RogerFenton布雷迪MathewBrady芬顿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了纪录,这也是摄影史上首次对战争进行纪录。由于那使用的是火棉胶“湿板”,他和他的助手M·斯帕林雇用了一辆大马车,带了5台摄影机,数百块玻璃板,一大批化学药品和暗室帐篷等笨重器材,与1855年4月到达克里米亚,拍摄了3个月,共拍摄了300多块底板,后来因病,于7月返回英国。当时,由于感光材料的速度慢,不可能拍摄战争的动态场面,只能拍摄些军官们的武装人像,各种战争物资,以及战前和战后的战地情景。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拍摄战争的照片,所以,当他们在伦敦和巴黎展出时,仍得到人们的赞赏。

克里米亚战争

罗杰·芬顿RogerFenton

克里米亚战争

罗杰·芬顿RogerFenton

克里米亚战争

罗杰·芬顿RogerFenton

美国南北战争

布雷迪MathewBrady

马修·布雷迪(MathewBrady<BR>组织美国南北战争的摄影纪实。南北战争期间,他组织了近20人的摄影师队伍,从1861-1865年耗时四载,对南北战争做了广泛的摄影纪实,拍下了近万张底片,而今已成为美国国家最为宝贵的文献性图像史料。美国南北战争

布雷迪MathewBrady

美国南北战争

布雷迪MathewBrady

美国南北战争

布雷迪MathewBrady

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加入美国南北战争的摄影师还有A·加德纳(AlexanderGardner)G·N·巴纳德(GeorgeN·Barnard)T·H·奥沙利文(TimothyH·O‘sullivan也是记录南北战争的主要骨干。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全国开始了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更多的摄影师参与到摄影纪实中去。著名的摄影师有

T·H·奥沙利文(TimothyH·O‘sullivan威廉·亨利·杰克逊(WillianHenryJackson卡尔顿·E·沃特金斯(Carleton·E·Watkins

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美国地理勘探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叁

雅各布·里斯和路易斯·海因的社会纪实报道

19世纪末期,欧美各国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另一方面,1880年的网版法工艺使照片和文字得以同时印刷,加之更快速的感光软片配以镁粉闪光器的相继问世,使新闻报道也迅速地发展起来。纪实报道则从萌芽发展到它在社会问题的作用,而伴随着新闻摄影的出现也更多地被用于关注社会。20世纪前,限于摄影技术的制约和传统文化观念,新闻以摄影的形式见之于报刊并不多。雅各布·里斯(JacobAugustRiis)作为《纽约论坛报》的文字记者,里斯曾多次报道到美国东区的贫民窟的情况,呼吁社会给与应有的关心,并设法加以改善。但是,人们不相信,以为他言过其实。为了证实他的报道,他拿起相机,把那里的情况如实的拍摄下来。他利用这些照片在各处公开演讲;还配合这些图片写了几本有关贫民情况的书,其中较著名的是《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HowTheOtherHalfLivers).在里斯的宣传和鼓舞下,纽约的贫民区得到了一些改善。雅各布·里斯(JacobAugustRiis)雅各布·里斯(JacobAugustRiis)雅各布·里斯(JacobAugustRiis)路易斯·维克斯·海因(LewisWickesHine)是另一个利用纪实摄影作为武器的社会改革家。是本世纪初用纪实摄影对社会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个例,最重要的纪实业绩有两个,其一是对美国各地童工的苦难生活的纪实报道使美国政府通过法案,废止了童工制度;其二,对工人在工作和施工环境的纪录,有力的表现了劳动者的形象,使人们感受到,正是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他的著名作品《劳动中的人们》(MenOfWork)。海因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言——揭露那些应予以纠正的,反映那些应予以表扬的。而他的图像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他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心与他对被摄者的关心。“我要揭露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路易斯·维克斯·海因(LewisWickesHine)路易斯·维克斯·海因(LewisWickesHine)肆20世纪初期新闻报道摄影业的形成20世纪后,1912年为记者们设计的新闻摄影相机“斯皮德·谢拉菲克”问世,20年代网点网线印刷工艺广泛普及,更快的金色软片淘汰了笨重的慢速干板,镁粉闪光、小型相机厄尔玛诺克斯(Ermanox)、莱卡,以全新概念和灵巧快捷先后登场,都极大方便了现场抓拍。1924年,电子传真也是影像的传递轻而易举,促使了20世纪20年代全球各类摄影画刊、报刊的兴起和新闻摄影的真正形成。尤其以当时印刷和相机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新闻业发达。同时,产生和造就了许多天才般的报刊编辑和鼻祖是的新闻报道摄影大师。埃里奇·萨洛蒙(ErichSalomon)

德国犹太人,“堪的”派的先驱者。(堪的,英语Candid的音译,即抓拍.)喜欢用小型相机凭借现场光结合抓拍的技巧,对重大的国际会议、政治家和达官权贵做毫无设防的拍摄。长期以来,萨洛蒙的抓拍方式和纪实风格一直影响这新闻报道摄影,成为纪实和新闻报道摄影的重要手法。埃里奇·萨洛蒙(ErichSalomon)埃里奇·萨洛蒙(ErichSalomon)

马丁·芒卡西(MartinMunkacsi),匈牙利人,现代摄影报道之父,尤其在体育摄影。1934后,把体育动态进行时装摄影而闻名。伍

20世纪30年代后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报摄影全面发展

美国农业安全局FSA的及时运动

所谓的FSA纪实运动是指农业局属下的历史处在1935年—1943年期间为对全美农业的艰难岁月进行调研的应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纪实摄影活动。30年代是美国灾难性的年代,从1932年—1937年的5年中,美国中部的广大农业地区,连年干旱,造成中部几个州的严重灾荒。数以万计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面逃荒。更不幸的是,城市里此时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银行破产、商店关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不景气差不多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这种情况无意加深了农业灾荒的严重性。农业局进行的在这次活动,前后历时8年,拍摄了25万张底片,是摄影史上著名的一次摄影纪实实践。农业局历史处的罗伊·斯特雷克(RoyEStryker)组织这次活动。FSA严谨而生动的工作经验和纪实摄影的表现形式,成为纪实摄影广泛效仿的模式。从《国家地理》、《生活》等用人和运作方式以及尤金·史密斯的纪实报道手法,都可看到FSA的痕迹。FSA纪实运动的主要摄影家及代表作品: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Lange)1895—19651895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努扎霍1914年,阿诺德·金瑟送给她一生中第一台照相机1917—1918年,随画意派摄影家可拉伦斯·怀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35—1942年间,主要在美国南部和西部22个州拍摄季节工,用谷物交租的佃农,租地自行经营的农民,以及大萧条时期的其他受害者“这个饥饿绝望的母亲,就如同磁铁般地吸引着我向她走去,我已记不得是如何向她说明来意,但却永远记得她连一句话也没问我。当时;我从同一个方向按了5次快门,且一张比一张靠近她。记得当时,我还来不及询问她的姓名与家庭状况,她就先告知她今年32岁。她说,他们一直依靠附近野地里的蔬菜和孩子们抓回来的野鸟裹腹为生,她也曾经卖掉车子的轮胎,以换得数天的食物。她坐在有点倾料的帐篷边,孩子正倚偎在她身边;她觉得我的照片可能可以帮助她们,所以她也帮我、协助我拍摄。”以上这段话是美国传奇女摄影记者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aLange)1895-1965)在晚年,回忆起当年的拍摄经历时所说。此张她最著名的作品《移居的母亲》(MigrantMother),除了让她跃登国际摄影舞台,跻进美国杰出知名摄影家行列之外,也是美国农业安定局为期七年、憾恸人心的摄影计划中,所拍摄27万2千多张照片里,最引以为傲的精典代表作品之一。照片中的母亲表情坚毅又复杂,眼神望向远方又不知未来在何处。残破粗劣的衣服,沧桑的皮肤布满皱纹。这张照片在当时社会上影响强烈,深刻的揭示了失业移民的贫困生活和他们孩子们的痛苦童年。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Lange)

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Lange)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Lange)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1903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他对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纪录性摄影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对美国人民和美国生活中的人工制品精细地、细致入微的正面描述(赛满货物的商店内景、橱窗、广告栏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摄影者。他已开始就对施蒂格利茨这样的艺术摄影家的“华而不实”,斯泰肯等人的“商业主义”表示谴责。他方其了早年写作、绘画的野心,转而从事摄影,并形成一种不加渲染的、简洁、质朴的风格,试图将最真实的事实赤裸裸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阿瑟·罗斯坦(ArthurRothstein)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BR>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一位重要的新闻摄影记者。1935—1940年间,在“迁居管理局”和“农业安全局”工作,在风格上他受沃克伊文思和本沙恩的影响。他的作品《干旱风暴图》和气他一些美国农村照片是最著名的。1971—1972年,他担任“美国杂志摄影家学会”《无限远》杂志编辑和“美国环境保护局”以及“美国钢铁学会”摄影教育顾问。同时担任《游行》杂志摄影主任。卡尔·迈登斯(CarlMydans)1907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931年,得到一台35毫米照相机,进入新闻摄影界。1935年,参加FSA活动后,斯特赖克派他去拍摄南部的棉花工业。除了拍摄棉花工业和客观事实外,他还拍摄了那些被剥削的人民的苦难生活,创立了一种被FSA其他摄影师所效仿的拍摄方式。1936年,协助创立《生活。1944年,他担任《时代与生活》驻东京新闻处处长,长达四年。2004年去世.其他著名的FSA摄影师

罗塞尔·李(RussellLee)本·沙恩(BenShahn)杰克·德拉诺(JackDelano)马恩·波恩特·沃尔科特(MarionPostWaleott)约翰·瓦尚(JohnVachon);约翰·克利尔(JohnCollier)戈登·帕克斯(GordornParks)本·沙翰(BenShahn)《生活》(Life)杂志《生活》杂志:亨利·鲁滨逊·卢斯于1936年在美国创办,(72年第一次停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道杂志,代表着新闻报道摄影史上的一代辉煌。《生活》杂志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办刊风格上,重视编辑的作用,强调整体概念。而采用组照的报道形式(PhotoEssay“摄影文章”)是《生活》的特色,也成为至今摄影报道的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对德国新闻报道摄影经验和FSA纪实手法的综合借鉴。二是《生活》杂志拥有众多最优秀的新闻报道摄影家,《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天地,他们也以各自的智慧和才华,摄取下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而使《生活》成为举世闻名的摄影杂志。《生活》杂志的优秀摄影师: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BourkeWhite艾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AlfredEisensteadt卡尔·迈登斯(Carl&Mydans)尤金·史密斯(WEugeneSmith)安德列·费宁格(AndreasFeininger)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BourkeWhite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BourkeWhite),30—50年代享誉世界的著名新闻摄影记者,1936年进入《生活》并一直合作到50年代,她作为一名记者,一生中多次对苏联进行采访。41年德国进攻莫斯科时,她是唯一在场的西方摄影记者,1942年在埃及北非战场进行采访,46年对印度采访,记录下印度独立建国,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时期的暴乱和48年遇刺前的圣雄甘地,50年采访南北的种族骚乱和劳工暴动以至于南非当局禁止《生活》在国内发售,52年采访朝鲜战争。由此可见这位摄影记者一直辗转与个战场之中。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BourkeWhite)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BourkeWhite)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Eisenstaedt),德国人,“新闻摄影之父”,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从事过多次重大的摄影采访,并在《德国画报》刊登作品。30年代移居美国致力于《生活》杂志的创建和发展,对美国新闻报道摄影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促进和推广摄影报道的少数先驱之一,善于使用35毫米小型相机,专门利用现场光抓拍人物自然生动的神态。“寻找和抓取最生动的一瞬间。”这句话刻画了其作品的特征,也是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座右铭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Eisenstaedt)尤金·史密斯(WEugeneSmith)史密斯以他具有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精湛的拍摄技艺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著名摄影记者。除了《生活》杂志以外许多世界著名的图片组织也留有他的身影,如美国的《新闻周刊》、《大众摄影》、《黑星新闻社》和“玛格南”图片社。他特别擅长使用组照报道的表现形式,也正是现今所时尚的系列专题摄影。如《乡村医生》、《西班牙村庄》、《助产士》等都是他的力作。战后在日本拍摄的关于汞中毒的《智子出浴》等系列照片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向天堂之路AWalktoParadiseGarden

经过长时间从战争的伤病中恢复,史密斯在1947至1954年间继续为《生活》杂志工作。他受伤后的第一张照片是《通向天堂之路AWalktoParadiseGarden》,这是他最著名的照片之一,这张照片被选作1955年在纽约当代艺术馆举办的“人类一家(TheFamilyofMan)”展览的压轴作品。

CountryDoctor-LifeMagazine1948

WEugeneSmith《乡村医生》

SpanishVillage-LIFE-1951

WEugeneSmith《西班牙乡村》

WEugeneSmith'sphotoessay'SpanishVillage'wasadeparturefromthestrictnarrativeconstraintsofhispreviouswork.SmithdocumentslifeinDeleitosa,asmallruraltownwithanancienttraditionalwayoflife.Nothingappearstohavechangedforcenturies.TheinclusionoftheportraitofthethreeGuardiaCivilmilitiamenhintsatthecontrastsbetweentheoldandnewSpain.Themagazineisingoodcondition.Ithasarubandtwosmallholesatthebottonmofthespine.Therearetwosmalledgetearstothepagesthroughoutthemagazine.ManofMercy

-LIFE1954

《慈善家》WEugeneSmithWEugeneSmith'sphotoessayentitled'ManofMercy'documentedtheworkofAlbertSchweitzeratLamberneinFrenchEquatorialAfrica(nowGabon).Schweitzerwonthenobelprizein1952andusedthemoneyfromthistofundthefoundationofanewhospital.Lifemagazinepublished25ofSmith'simagesover12pages.WEugeneSmith的照片的文章题为“慈悲的人的记录,艾伯特史`怀哲工作在法属赤道非洲的lamberne(今加蓬)。史怀哲在1952获得了诺贝尔奖,用这些钱建立了这一新的医疗基金。。LIFE-Minamata-Japan-1972

WEugeneSmith《水俣事件》

NurseMidwife

WEugeneSmithdocumentstheworkofnursemidwifeMaudeCalleninPineville,SouthCarolina.Maudecoveredover4,000milesamonthcaringforthiscommunity,availabledayandnight.Smith'sdedicationtohissubjectevenledhimtogivebloodtoadesperatelyillchild.Theimpactofthephoto-essayledLifemagazine'sreadershiptodonate$29,000towardsthebuildingofaclinicin1953史密斯关于助产士默德·卡伦(MaudeCallen)故事的照片感动了美国读者的神经,人们纷纷捐款帮助她在南卡罗来纳建立了诊所。摄影师们感到史密斯做出了对摄影记者个人创作的最完美的诠释。.WEugeneSmith《助产师》

1951玛格南图片社(MagnumPhotos)

玛格南图片社是国际性的新闻图片社。194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杰等人。由于他的成员的作品质量非常之高,“玛格南”成了一个极出色的图片社。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马格南是一个国际性的图片社,其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自己选题、自己拍摄、自己编辑,也自己决定作品的销售情况来分配利润。玛格南的主要成员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Cartier-Bresson)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戴维·西摩(DaivdSaymour)沃纳·比肖夫(WernerBischof)乔治·罗杰(GeorgeRogder)马克·里布(MarcRiboud)恩斯特·哈斯(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