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1页
【鲁教版】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2页
【鲁教版】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3页
【鲁教版】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4页
【鲁教版】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城市开展与城市化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青岛五四广场济南泉城广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风光——上海城市风光——上海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产业有什么根本不同?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乡村聚落[讨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城市起源的根本条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概括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化的表现和特点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根本前提)〔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分工及商业出现〕--集市(促进作用)〔3〕各种社会组织出现探究活动1:

城市的起源需要具备哪些根本条件?〔乡村--集市--城市〕一、城市的起源与开展阶段时间特点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产业革命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主要以政治只能为主。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有,“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一、城市的起源与开展世界城市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三角洲〕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规律: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读图2-1-2,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中美洲探究活动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开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自主探究》P40二、1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探究活动:城市在开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什么是城市化?年份世界城市人口(亿)城市人口比重(%)19507.3429.2196010.3234.2197013.7137.1198017.6439.6199022.3442.6200028.5446.6图表:世界城市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1950—2000年〕1、城市化概念:

①.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②.农村地区→城市地区

③.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最本质的转变〕2、城市化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3、城市化的特点:①.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想一想,说一说:世界六大城市带内都有哪些特大城市?3、城市化的特点:1020305040175018001900195019802010(年)2.1%5.1%13.3%29%40%51.8%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②.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②.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探究活动:开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兴旺国家当前西方兴旺国家一般处于成熟阶段(三〕而开展中国家那么一般处于加速阶段〔二〕城市化起步城市化水平速度(目前)城市化表现(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晚早低高快慢乡村→城市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郊区化和逆城市化〕③、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探究活动:1、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是什么?2、兴旺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有哪些?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过程。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郊区化是城市化过程中起步阶段的时候由于人口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的一局部。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周边城镇人口和规模增大,卫星城的出现属于逆城市化〕

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发生的原因不同。郊区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开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开展而出现的现象。而逆城市化由于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何关系?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开始最早的国家1、在逆城市化现象的城市中,市民居住的根本规律是:高中收入者住在郊区,低收入者住在城内;这种规律的形成原因是:城内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1、在逆城市化现象的城市中,市民居住的根本规律是:高中收入者住在郊区,低收入者住在城内;这种规律的形成原因是:城内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2、年轻专业人员向城市中心流动的原因是:城市中心区就业时机多。2、年轻专业人员向城市中心流动的原因是:城市中心区就业时机多。3、资本向郊区流动的原因是:郊区低价廉价。这种流动产生的结果是:使郊区得以快速开展,促进了郊区化的进程。3、资本向郊区流动的原因是:郊区地价廉价。这种流动产生的结果是:使郊区得以快速开展,促进了郊区化的进程。探究活动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交通、通信的开展②城市地价上涨③大城市就业困难、环境恶化④乡村和小城镇根底设施日趋完善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说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郊区的别墅群图2-1-7世界城市化水平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水平高一般70%以上较低差异大人口流动流向城市中心人口向外流动,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原因特大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开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①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①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雾霾天气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光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②社会问题居住问题②社会问题③因水资源短缺而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1〕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开发新区。〔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扩大绿地面积。具体见《非常学案》P19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资源生态问题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社会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治理措施巩固练习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开展一般规律的是〔

〕2、以下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根底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3、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C.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聚集速度减慢ADA《自主探究》P373、5、114、目前,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首要的任务是应该是:A.改善交通条件B.改善居住条件C.加强绿化建设D.治理环境污染D以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2题。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聚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自主探究》P373、5、11DC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答复。7.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吸人颗粒物的数量8.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污染了地下水,以下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BD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答复

9.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异拉大

10.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较合理的处在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红色的是答案。AB谢谢

作业

《自主探究》P37图16〔1〕A城市属于国家,城市化处于图16中的阶段,B城市属于国家,城市化处于图2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