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3页
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化市2023年下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A。解析:B强加因果。C“只要……就”不妥,绝对化。D原文是“使全球化传播成为可能”。2.D。解析:“能强调视觉效果”的主语是短视频。3.D。解析: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中国农历虎年》邮票不能体现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文艺“走出去”,而且“虎嗅蔷薇”来源于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4.材料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说明。(4分)4.①举例论证。如举“李子柒”的例子,证明了数字化时代个人化的传播方式可以使得中国艺术更有灵活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封神三部曲》电影编剧冉平的话,来论证“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找好题材,更需要选择和应用好叙事策略。(答案要点: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论证方法各1分,分析各1分。)5.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现实,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走出去”?(6分)5.⑴专家学者出谋划策。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⑶中外融通,突出中国元素。⑷找好题材,选好叙事策略。⑸搭建平台,加强合作。⑹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任答一点得2分,答满3点得6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6.D。解析:错在文中对“有热心肠”并未着墨,应邀来清华演讲为青年人做文学启蒙就是热心肠的体现。7.D。解析:错在“语言柔婉”,本文的语言风格可表述为“简洁”、“简练”而非“柔婉”。8.①突出梁任公形象:学识广博,演讲生动。②借渡夫形象,表达梁任公和作者“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选择。③表达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怀念之情。④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9.⑴正面刻画: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如“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描写先生外貌形体,“肥大的长袍”表现其民国时期文人学者身份,“风神潇洒,左右顾盼”,表现其表现其精神饱满,从容自若。②动作描写,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表现了梁任公演讲时的投入,与诗中人物同喜同悲。③语言描写,除了演讲内容本身外,尤其是先生的独具个性的开场白,刻画出其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⑵侧面烘托:文中还大量运用侧面烘托,如通过我等青年学生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背诵卡壳时我们屏息以待,表现先生的博闻强记和气质魅力;通过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表现先生演讲对我影响的深远。(正面刻画(4分),侧面烘托(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EG。11.D。解析:含义相同,求学的人。12.A。解析:“当读完《礼》之后就可以不学习了”错误。13.⑴所以学到《礼经》才算结束,这才算达到了道德顶峰。(“止”“极”、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1分)(2)⑵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自己的志向没有确立(建立)。(“患”“赡”“立”各1分,句意1分)14.①胸怀大志,坚持不懈。②择好途径,淡泊名利。③亲近良师,知行合一。译文:材料一: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我的回答是,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学到《礼经》才算结束,这才算达到了道德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君子对知识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像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学习的途径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规定了法度典章,但没有详细阐明其道理;《诗经》《尚书》记载的都是古时的事情,不切近现实;《春秋》简约而晦涩,其道理难以让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说,就可以养成崇高的品德,得到全面的知识,通达世理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材料二:君子对于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即使有好的天赋才华,却没有远大的志向,也不能够建立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资质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丰富、充裕),而担心自己的志向没有确立(建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但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志向。大凡学习的人,总是将大义放在首位,而将物质利益和名声放在次要的位置,大义确立了,物质利益和名声随后就跟来了。然而见识浅陋的儒生虽也广泛学习,但是却致力于追求物质利益和名声,他们详尽于文字技巧,谨慎于训诂,孜孜不倦的寻章摘句,却不能概括领悟到圣人经典中所阐述的大义所达到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从而获得先王思想的精髓。这与宫内掌管王后礼仪的女官给王后诵读《诗经》、宫内小臣传达皇帝的命令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让许多学习的人苦苦思索,辛劳不辍,却不能明白先王所讲的道理;耗费了大量时间而最终不能成功,因此君子必须要选择老师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15.C。解析:本词写景重在白描。16.①真景:本词描绘了有美堂前温婉静谧的夜景。②真情:表达出对志同道合的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情,表现二人的友情深厚真挚。③寓情于景,融真情于真景,不同于一般的应酬之作。(一点2分,三点满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⑶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18.耳濡目染精益求精娓娓道来。(意合即可)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①“不仅”调到“经常组织”前面(2分)②在“当地的豆腐”前加“为”(2分)20.C。解析:原文为直接引用。ABD也是直接引用,C表着重强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21~22题。21.⑴等着乘凉⑵待业啄木鸟(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2.参考示例一:漫画⑴好:⑴画讽刺了当今社会企图不劳而获的人。⑵运用了象征手法。图中的小树苗象征着还只是处于开始,没有最后得到的收获或取得成功的事业;拿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