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综(历史)_第1页
高一文综(历史)_第2页
高一文综(历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文科综合(历史)命题人:黄戈何生浩校对人:张友(2018.05)第I卷(选择题,共计3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4761位置)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47.英国殖民者罗得斯在1877年说:“可惜我们不能到达夜间在我的头顶闪烁的星星那里,如果可能,我就要吞并那星星。我经常想到这件事,我看到它们那样亮却又那么远,只觉得心中难受”。这句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世界已经被西方国家瓜分完毕B.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空前的灾难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市场需求的狂热48.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49.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50.1876年,美国为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的是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了: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品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D.中国的生产工艺落后51.阅读下表: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52.《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53.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威信的降低B.人们认识不断提高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革命派的大力宣传54.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55.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56.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前后变化,对这一变化反映的内容认识不正确的是: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配合了国家工业的进行C.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D.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57.“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58.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关税法《崔利一一斯穆特法》,对890种商品增加了税率,把关税平均提高了34%以上。美国的自私行为招来了各国的纷纷报复,大幅度提高了各自的税率。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最大后果是:A.各国竞相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B.美国的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C.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得以重建D.人类开始面临着新的大战威胁5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60.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A.全面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B.摆脱了思想僵化的斯大林模式C.人民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D.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61.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20分)二、综合题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材料三:“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这一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