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浦区2024年高中学业等级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2024年4月(完成试卷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科举与状元(22分)材料一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大事记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①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建进士科,以文辞取士,科举制度形成②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九品中正制③627年,唐太宗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④689年,武则天载初元年,亲策天下贡士,被视作“殿试”之始⑤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下诏之后的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⑥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进行科举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⑦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分成左右榜,左榜供汉人南人,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⑧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起,开始实行南北卷以及之后的南北中卷制度⑨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八股文定型⑩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进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至此中国科举制结束材料二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时期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合计北方40628061181110120南方181024370027769237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北方: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辽宁南方: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科举史话》(李树)和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整理1.材料一大事记前面四条所述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恢复—再废除,从中可知:(单选,2分)A.世家大族逐渐没落 B.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日益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以延续2.材料一大事记第⑥条所述的科举改革,应与下列哪一变法或改革有关?(单选,2分)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3.材料一大事记第⑦条所述的左右榜,应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单选,2分)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行省制度 D.四等人制4.结合材料二表格和所学,五代、辽、金、元这几个时期状元比较少的原因是什么?(4分)5.材料二表格中状元籍贯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6.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科举制度能够延续约1300年的原因是什么?(5分)二、改变世界进程的文件(28分)文件是历史的指示牌,为我们搭建起与过去联系的桥梁。英国一位名叫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的历史学家,用近一年的时间将散落各地的文件原稿收集整理,最终写成这本《文件中的历史——改变世界进程的100份文件》,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错误、每一场欢欣鼓舞、每一回悲伤哀恸,都凝结在一份份无声的文件中。不论是现在或是未来,文件都展现出某种力量,推动一些事情的发生,让世界成为当下的模样。以下是选自本书的48份文件的目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为阅读排版方便去除了书引号):1易经2汉谟拉比法典3荷马史诗4孙子兵法5论语7摩柯婆罗多9柏拉图理想国11大宪章15谷登堡圣经16达•芬奇手稿集18哥伦布书信20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22麦哲伦航行日记27第一部对开本莎士比亚作品集28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31牛顿著作集33权利法案35社会契约论36独立宣言38美国宪法39人权宣言43拿破仑民法典45第一幅照片47物种起源原始手稿48第一封电报49共产党宣言5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7留声机专利证书63十四点和平原则65凡尔赛条约70第一张电视节目单71慕尼黑协定73美国对日宣战演讲稿74曼哈顿计划手稿集76安妮日记77德国无条件投降书78联合国宪章80马歇尔计划81世界人权宣言84DNA发现者的亲笔信85罗马条约88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90“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91苹果公司成立文件92因特网协议94第一个网站97第一条推特100斯诺登文件7.请根据提示将以上文件做大致的归类。(填写文件前面的序号,每项4个,不要重复填写,16分)(1)与科学技术发明或进步直接相关的有:(2)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相关的有:(3)与人权直接相关的有:(4)与影响大众文化和现代传媒直接相关的有:8.书中收录的文件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它们在材料和形态上的变迁。根据提示请将下列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件原稿与其载体相匹配(8分)①石柱②竹简③羊皮纸④莎草纸A.《易经》 B.《汉谟拉比法典》C.《荷马史诗之奥德赛》 D.《大宪章》9.《文件中的历史》一书中提及中国的文件只有三个:《易经》《孙子兵法》《论语》。请另外推荐一份你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件,并说明理由。(4分)三、千古罪人还是守护功臣?(20分)暑假,小明同学来到敦煌莫高窟旅游,在欣赏完众多美轮美奂的壁画和佛像之后,发现了矗立在景区里保存完好的王道士塔,他不禁产生了疑惑:按照道家戒律,道士逝后不会建塔,舍利塔是佛家的专利,为何这里竟然有如此气派的为道士修建的佛塔?为此,小明同学开启了探寻之旅。图一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图二王道士佛塔 图三外国探险家拍摄的王道士(一)了解王道士的发现和当地官员的态度材料一 王圆箓(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出生陕西农村。青年从军为清军河西兵勇,退伍后当了道士,1897年左右来到莫高窟。当时的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他以修窟补佛的名义,每天扫窟或是外出化缘,公然以“莫高窟主持”的身份自居。后雇人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就花费了近两年时间。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第16窟流沙时发现了轰动世界的藏经洞。材料二在藏经洞发现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王道士多次逐级上报,求助官方予以重视,也为他们送去了珍贵的经卷,小到敦煌县令大到甘肃省学台等官员多有得到,文人老爷们只是把玩欣赏,没有任何保护的建议和举措。10.结合所学,为什么当时当地的官员对于藏经洞的发现如此漠视?(4分)(二)梳理被外国探险家盗取的文物以及敦煌学的产生材料三 1907年,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把自己标榜成唐玄奘的信奉者)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写本8082卷,木版印刷20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古书、佛教经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精华写本6000余卷。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盗走文书约600卷。1914年,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600多卷,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1914年至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1924年,在藏经洞已经空空如也的情况下,美国人华尔纳盗剥了大面积的敦煌壁画,并掠走唐代彩塑。材料四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多达五万余件,年代涵盖公元4-11世纪。敦煌遗书的发现,推动了与中世纪中亚、中国有关的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的研究,并成为一门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学问——敦煌学。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材料五 斯坦因将藏经洞的珍宝公诸于世界,全世界为之发疯时,清廷才认识到敦煌文物的价值,1910年清廷下令将藏经洞剩余的经卷运至北京保存,但是沿途大部分官员只是想方设法将其据为己有,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丢失一批,以至于当代中国学者研究敦煌学时,必须要到国外相关的文化机构实地学习或者购买微缩胶卷回来进行研究。11.根据以上材料,敦煌学的形成与王道士的发现有什么关系?(4分)(三)审视世人对王道士的评价材料六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一书在开篇《道士塔》一文中,把王道士定为“敦煌石窟的罪人”、民族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材料七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美丽的敦煌》一书中,专文介绍了王圆箓其人其事,认为他“苦守莫高窟30多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本不属于他的圣地”,“但愿我们正视那段历史”。12.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和甘肃人民出版社对于王道士的评价为何如此截然相反?(4分)(四)汇总13.综合上述所有图片和文字材料,你认为王道士究竟是千古罪人还是守护功臣?(8分)四、“人人尽说江南好”(30分)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如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等。而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地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其中属江南的名气最大,几乎所有与江南相似的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足见国人对江南的情有独钟。江南,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概念,而主要是文化经济上的地理概念。中国历代所指范围多有变化。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至今不衰?事实上,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即江、河、湖、海,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依次把江南的五个城市(南京、扬州、杭州、苏州、上海)分别推向历史的巅峰,也推动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江南的山水、人文、都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有机串联,形成一个文化整体,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人对“江南”的向往,反映的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认同。明清以后,“江南”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立足点,发挥着持续的文化影响力。以下是根据网上相关文章整理而成的江南五大时代的表格:名称时间(年)核心成因诗句或俗语长江时代317-589南京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运河时代605-907扬州大运河的开凿江南好风景烟花三月下扬州钱塘江时代1138-1276杭州南宋的定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太湖时代1368-1840苏州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衣被天下诗意栖居海洋时代1843-至今上海鸦片战争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