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_第1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_第2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_第3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_第4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内能一、多选题1.(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在滚摆实验中,关于如图所示的滚摆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滚摆转动的速度不变B.滚摆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滚摆的机械能总量逐渐减少D.滚摆运动到最低点就会立即停下来3.(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活塞与玻璃筒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因为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气体的温度升高,所以点燃了硝化棉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4.(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二、单选题5.(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0℃的冰比0℃的水含有的内能少D.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6.(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7.(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8.(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三、综合题9.(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请阅读《返回舱的“刹车”》一文并回答问题。返回舱的“刹车”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时左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船是如何返回地面的呢?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运行在接近400km高的轨道上。飞船具有极大的势能和动能,要想稳稳落地就需要把这些能量耗散掉。耗散能量的办法就是不断进行各种“刹车”。第一次刹车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首先,神舟十三号飞船转体90度丢弃掉轨道舱,然后再继续转90度让推进舱的发动机向前。然后发动机点火及推,让飞船脱离运行轨道,进入返回地球轨道,飞船已无动力状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在距离地面约140km的时候,飞船在丢弃掉推进舱,此时飞船只剩返回舱了。第二次刹车在距离地面约100km的时候,返回舱开始进入大气层。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后,这时候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造成返回舱温度急剧升高,温度可达2000℃左右,这时候返回舱被一层高温的等离子体包围着,等离子体能够屏蔽电磁波,形成所谓的“黑障”区,这就造成了返回舱与地面控制人员无法进行通讯,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分钟。在距离地面约40km的时候,黑障消失,返回舱与地面重新恢复联系。第三次刹车在距离地面约10km的时候,依次打开减速伞与主降落伞,减速伞能够让返回舱的速度降低到60m/s,主降落伞能够让返回舱速度降低到3m/s。第四次刹车当距离地面约1m的时候,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进行最后一次减速,最终飞船以约2m/s的速度接地,返回舱成功返回地面。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______构成;(2)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后,造成返回舱温度急剧升高的原因______;(3)返回舱第三次刹车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距离地面约1m的时候,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返回舱最后一次减速。请你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一条力学知识:______。10.(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请阅读《北京冬奥火炬的科技“外衣”》并回答题。北京冬奥火炬的科技“外衣”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奥运火炬再次在“鸟巢”点燃,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它银红相间的颜色、旋转上升的外形象征着“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火炬“飞扬”不仅造型优美飘逸,它的“外衣”还蕴含着新科技。它是中国研发团队利用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研制出的一种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这堪称世界首创。由于碳纤维质量约为同体积钢质量的四分之一,但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这使得火炬不仅手感轻,而且还很坚固。另外,为了使火炬“飞扬”不仅环保,还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飞扬”采用氢作燃料,但氢的燃烧温度能达到800℃,一般的复合材料都经不住500℃的考验。于是中国研发团队利用一种耐高温树脂材料—聚硅氮烷树脂,经过测试与工艺调整,这种新材料可以经受1200℃的高温。它作为第三代树脂材料,兼具了有机物超强附着力与无机物耐高温的特点,同时集耐腐蚀、耐磨损、防污防水等优势于一身,达到了奥运火炬的设计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炬“飞扬”的外壳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碳纤维的密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钢的密度;(2)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氢,已知氢的热值为1.4×108J/kg,若完全燃烧10g的氢,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四、实验题11.(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在第12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min时的内能。五、填空题12.(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实施2次轨道修正、2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组合体分离、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于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分离并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2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12月17日与轨道器分离并重返地球。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规避机动。凌晨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负责搜索回收任务的测控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目标,有序开展回收工作。根据以上资料,请完成填空:(1)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着陆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以打开降落伞的方式完成最后减速;(2)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的原因是因速度太快,所以利用延长________减速;(3)从图中可看出,返回器被高温烧蚀成黑色,高温是因为由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这一过程是通过__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

参考答案1.AB【详解】A.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故B正确;C.海绵内有空隙,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了,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B。2.BC【详解】ABC.滚摆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滚摆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滚摆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滚摆的动能变大,滚摆转动的速度变大,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滚摆的机械能总量逐渐减小,故A错误,BC正确;D.滚摆运动到最低点,由于具有惯性,所以还会继续转动,然后就会缠绕绳子上升,不会立即停下来,故D错误。故选BC。3.ABC【详解】A.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气体体积减小,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故A正确;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压力逐渐增大,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故B正确;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因为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气体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所以点燃了硝化棉,故C正确;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BC。4.AC【详解】ABC.迅速压下活塞,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空气和棉花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棉花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故AC正确,B错误;D.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C。5.D【详解】A.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到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不仅仅是气体分子,也包括液体、固体分子,故B错误;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只根据温度、状态不能判定物体内能的大小,所以0℃的冰含有的内能不一定比0℃的水小,故C错误;D.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D。6.B【详解】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大,故B符合题意;C.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烧水时火的内能转移到水上,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C.锯木头时机械能会转化为锯条的内能,使锯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磨菜刀时通过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菜刀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8.D【分析】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详解】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是手对铁丝做了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9.

推进舱

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变小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详解】(1)[1]由原文可知,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三舱结构,这三个舱分别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2)[2]飞船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后,克服空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船舱外表面内能增大,温度急剧升高。(3)[3]由原文可知,第三次刹车过程中,返回舱的速度减小,质量不变,动能减小;高度一直降低,重力势能减小;未发生弹性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