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208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1208期)

主题: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摩西奶奶75岁以后才开始作画,80岁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她的画清新质朴,充满童趣,没有过多的修饰,也不为时代艺术潮流所左右,能给迷茫、不安的现代人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抚慰。她说:“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哪怕你已经80岁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摩西奶奶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王德顺。王德顺早年为生活而奔波,50岁才开始健身,之后30年从未间断,80岁时成为了健身模特,开始走T台,秀肌肉,一夜之间火遍了网络,被誉为“最帅大爷”“最老男神"。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人佩服不已。

佩服过后,不由反思。王德顺和摩西奶奶都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追梦,年龄不是问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换言之,我们的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因为现在最适合开始!

对一个真正追梦者而言,我们当下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剩余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此时,正是开始行动的好时候。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把握现在,迈出第一步,相当关键。俗语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从现在开始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再出发,其实就是不拖沓,有执行力,相当于有了好的开始,某种程度上也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当姜淑梅60岁开始认字读书时,她已经在文字的花园中绽放出了半朵“苦菜花";当杨佩莲75岁开始学画画时,她已经在彩色画布上放飞了“最初的梦想”!行动吧,只要还能呼吸,现在就为时不晚,反而是刚刚好!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因为总会有新的开始!

人生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可以分成很多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开头,都是开始。譬如,上学第一天,是开始;工作第一天,也是开始。每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譬如,走出校园,是走进社会的开始;走出社会,是回归家庭的开始……既然有这么多开始,只要你愿意行动,随时都可以抓住,然后开启新征途。就算征途受挫了也没关系。毕竟,人生就像一个闹钟,可以不断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又是重新开始……总之,不管你处在什么年纪,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开启一扇窗,总能找到新方向,开启新征程!

当然,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盲目开始。如摩西奶奶所言:“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志向,找到正确的方向,再去行动。这样能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升效率。此外,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也不意味着要盲目等待。不是说非要等到老了才开始,而是有梦就去闯,不管你正值风华正茂,还是已经雪满白头,既然选择远方,便大胆出发,风雨兼程吧!

吴文俊六十岁开始学计算机编程,丘吉尔七十岁开始转型成作家,姜子牙八十岁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追求的后面没有句号,人生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我们听从内心的召唤,从现在开始行动,然后坚持不懈,驰而不息,就可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阅读拓展】

(一)说“叶”

春天,是从一片叶子的萌芽开始的。

叶往往先于花,而宣告春天的来临。诗人们常常热衷于赞美春花,却较少歌颂令人惊喜的新叶。中国唐代诗人贺知章,把春天的柳叶,视为春风剪裁而成的杰作。美国现代大诗人弗罗斯特,则把自然的新绿看作是纯金,并认为这些纯金般的嫩叶,转瞬就会长大成叶片。他在《纯金难留》一诗中写道:

自然的新绿是纯金,

她这种色彩最难保存。

她的新叶像一朵花;

但只能持续一刹那。

当我们为叶叫好的时候,请不要忽略这样的一个事实:其实,汉字中的“叶"字,本来和草木的叶子并没有什么关系,它纯粹是一个“冒牌货”。

在《说文解字》中,叶字被视为表示齐心协力的“协(協)"字的古老写法。叶读作xié,由十、口会意,表示十口同声,有众人一起、协作、和谐、配合得当的意思。叶还有另一种写法:旪。旪篆字作,由表示说的“曰”和“十"会意,造字法和叶是相同的。

古人为了让古代的诗文读起来押韵,而揣摩字的读音,把诗文中某些字临时改读其他读音,称为叶韵。比如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里的“斜"字,通常读作xié,为了与后面的“家”“花"押韵,有人就将其读作xiá。

后来,人们把写作韵文时,讲求句末的用韵,也称为叶韵。

“叶”是“协"的古字,古代并不当植物的叶子讲。而且,通常情况下,除了表示叶韵、叶句,在表示共同、协作、和谐的意思时,也总是用“协”而不用“叶"。

那么,为什么用一个和叶子八竿子打不着的字,来表示叶子呢?古代又是用什么字来表示植物叶子的呢?

古代用“葉”来表示植物的叶子。仅仅由于“叶"与“葉”在某些地区的读音相同,加上“叶"写起来比较简便,人们为了图省事儿,就把“葉”写成了“叶"。时间长了,“叶”这个冒牌字,就逐渐代替了“葉”,而表示叶子了。

葉,本来写作枼。枼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写作,金文简化为、、。不难发现,枼表示树木枝条上的叶子。

其实,“世”字才是真正表示树叶的字。世只不过是枼去掉了下面的木。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葉,世也。葉与世音义俱相通。"

草木叶子的一荣一枯,便是一年。世在古文中常表示一年。叶一萌一落,便是一世,所以,世又表示一生、一辈子。在此基础上,世又生发出时代、朝代、天下等意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为了简便,把葉写成叶,逐渐积非成是,于是后来就把叶确定为表示植物叶子的规范字,葉就简化成了叶。

关于树叶,古代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桐叶封弟”的故事。古代帝王分封爵位、授予土地时,要赏赐玉圭作为凭信。西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闲居时,成王捡起一片梧桐叶,假装是玉圭,授给叔虞说:“我用这个来封你。"这本是一个游戏,但叔虞很高兴,告诉了他们的叔叔、摄政的大臣周公。周公提醒成王说:“天子无戏言。”成王就把叔虞封到了晋。书中用這个故事来说明,君主们说话,不能不慎重。

唐代是一个思想自由、情感丰沛、精神焕发的时代。唐宋笔记小说中,记录了许多发生在唐代的“红叶题诗"故事。

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种版本:唐宣宗时,卢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偶然有一天,在从皇宫流出的御沟水中,捡到一片红叶,上面写了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诗表达了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空虚寂寞的宫女对于年华老去的担忧,和对民间自由生活的向往。“谢”,乃是辞别。宫女把诗写在红叶上,希望红叶能够脱离这个地方,随着流水漂向人间。后来,宣宗放出宫女,许配给百官司吏。卢渥所得到的,恰恰是在红叶上题诗的那位宫女。

这则故事,表现了爱情的奇妙和缘分的偶然。深秋时节脱离了枝柯,飘落大地的红叶,恰成了这种奇妙与偶然的象征。

1936年4月18日,陈寅恪先生在读了沈兼士的文章后,写给沈的回信中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这样一篇小文章,虽然无法承载如此厚重的责任,然而,一个“叶”字里,所蕴含的无穷诗意,定然是可以引起人无穷回味的吧?

(二)“静"中藏了个“争”字

汉字很奇妙也很有趣,充满生活气息,亦不乏哲学意味,可见先人造字之煞费苦心,独具匠心,让我们受益至今,玩味无穷。譬如,“静"中藏了个“争”字,“稳"中藏了个“急”字,“忙"中藏了个“亡”字,“忍"中藏了个“刀”字。个个都寓意很深,别具情怀,充满了相辅相成的辩证法,亦正亦奇的大智慧。

就说这个“静"字吧,在我们的理解中,静和争是无法并存的两件事,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人既然求静,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寄情田园,那就不要去争了。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还怎么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理解,静还有另外一种不同诠释:争中有静,静中有争,要想静,须先争,越想争,心越要静。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到底都在争什么呢?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是争名争利,那确实也静不下来,每天争得不亦乐乎,争得昏天黑地,争得头破血流,受困于名缰利锁,教他如何能静下来?但还有另外内容的争,争境界,争格局,争水平。这些争则大都是在静态中进行的。可以通过静静地学习、读书,默默地内省、觉悟,悄悄地磨炼、升华,来达到争的目的。三国大将吕蒙被嘲有勇无谋,就发愤读书,焚膏继晷,手不释卷,后来学问大增,被人刮目相看。民国时,沈尹默的字曾被陈独秀嘲笑为“其俗在骨”,他也没有争辩,而是回去静心反思,苦练多年,废寝忘食,苦心孤诣,终成一代书法巨擘,也给自己争了一口气。

争有两态,即“闹中争"与“静中争”。赤壁鏖兵,长平大战,是闹中争,结果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是静中争,不声不响间就奠定胜局,不露声色就稳操胜券。静中争是养精蓄锐,集聚实力,苦练内功;闹中争是刀枪相对,唇枪舌剑,擂台较劲。闹中争是百米跑,比拼的是爆发力,静中争是持久战,需要耐心与韧劲,沉得住气,不求一时之高下。善争者皆是静中争的高人,平时不显山露水,不喧嚣浮躁,表面平静,但心中可能有万丈波澜,气势如虹;而一个骄狂闹腾的人,看似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实则腹中空空,胸无点墨。

静是相对的,争是绝对的。争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之争,其实也就是静中之争。要想静,须先争。心静,就是不去想那些柴米油盐琐事,但你要把这些东西先争来,才能不去想;心静,就得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窗明几净,远离闹市,这也靠自己去争来的。越想争,心越要静。争,就要全力以赴,排除各种杂念,心无旁骛,聚精会神,这时,心静如水,不受干扰,才可能一击而中,一争而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在世,只静不争是懦夫,只争不静是莽汉,皆不可取,还是争中有静、静中有争的好,可以争得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而且,当以静中争者为上。事实证明,喜欢闹中争的,多是浅薄粗俗之辈,固可以获小胜,但不足以成大事;善于静中争者,能忍辱負重,肯卧薪尝胆,早晚会拨云见日,一飞冲天!

直如弦与曲如钩(外一则)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汉末童谣,说的是东汉末年直道而行的太尉李固丢官罢职,暴尸路旁;而那些善于曲意逢迎的大臣们,却封侯拜将,一路春风。这种奇怪的现象,既是对黑白颠倒的无情讽刺,也是历史的遗憾与无奈。

可是却偏偏有不信这个邪的“犟”人,商朝末年那个渭水垂钓的老人,就坚持“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北宋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大个,就終生不改“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本色。明代也有这样一个“性直敢言"的老吏——刘牢,一辈子不会说一句违心的话。

都督山云初掌总帅衙门,就将他这个老资格请了来,问询说:“世谓为将者不计贪,我亦可贪否?”常言说对于将军不用顾及他是否贪污,只看他能不能打仗,我是不是也可以贪污呢?显然,上官希望得到他的首肯,那样贪起来不仅可以心安理得,而且似乎也有了某种“合法性”,别人都这样,我为何不可呢?想不到,郑牢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这样回答:“公初到,如一新洁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不可湔(洗)也。”大人呢!您初来乍到,就像一袭崭新的白袍,可是一旦被黑墨所污,那就是永远也洗不掉啊!山云又问:“人云土夷馈送,却之则疑且忿,奈何?"听人们说当地人送来的东西,如果不接受,他们必然怀疑而且怨恨我,这该怎么办?郑牢回答说:“居官黩货,则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蛮子邪?”当官的贪污财物,朝廷有严酷的刑法,你竟然不惧怕朝廷,怎么反而害怕当地人呢?总之一句话,就是你不能贪,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犯糊涂。

相比之下,战国时魏国人许绾则艺术得多,魏襄王打算搞一项“伟大"工程,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名之曰“中天台”,为防止有人阻止,遂令曰:“敢谏者死。"许绾听说此事后,扛着把铁锹径直来到王宫,表示愿助大王一臂之力,魏襄王十分高兴,让他说说如何尽快才能心想事成。许绾遂给他“画”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而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即便拿出全部国土,也远远不够,因此,首先就得出兵消灭所有诸侯国,将他们的土地全部吞并建台才有谱。魏襄王默然良久,罢造此台。

许绾的曲径通幽确实令人赞赏,而郑牢的刚直和方正,无疑更加难得,因为它是磊落、坦荡、忠诚、胆识,操守、勇气、担当、无私等优秀品质的自然流露。直与曲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常常表现为冰与炭的相斥模式,但也有不少殊途同归的相融结果,关键在于初心是什么。耿直的郑牢虽是个“炮筒子”,但其肺腑之言包裹着的却是一片忠心,作为人中龙凤的都督山云岂会不知,因而不仅“笑而纳之”,而且坐镇广西超过十年,廉洁的操守始终没有改变。老吏郑牢的一句直言,竟能让顶头上司如此一以贯之地坚守,这难道不是对俯仰不愧、正道高行的宝贵品质的最高褒奖吗?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父亲跟人炫耀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一说,肯定就要唱。天晓得父亲是哪个年代开到过天路的。别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好像他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还时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视镜都看不见的拐弯处。

父亲常说,他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

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簿上。可是,父亲却为我们的求知欲付出过沉重代价。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读到的地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既然父亲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仅仅是那样的一个个点,父亲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可我们还是不甘心,钻进父亲的驾驶位上,吵闹着,让父亲带我们到公路上,到这个小城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去。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母亲恐吓我们说,别老缠着爸爸和他的卡车,要是爸爸饭碗丢了,我们这台拖拉机就报废了,到那个时候,拆掉你们这两只轮子,卖钱去。我们就再不钻进父亲的驾驶室闹了。

有一天,吃过晚饭,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我们一看,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数是公路牌。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怀集、白沙、乐从、溧阳……也有我们知道的:桂林、长沙、武昌,天啊,竟然还有贺兰山。哥哥显摆地背起了那首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过后,我从书里找哥哥背的那首《满江红》,心里一阵郁闷,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那么,父亲算不算到过这些地方?

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看公路牌,我们吵着父亲要看风景。父亲只好拍些沿途的风景回来。一座奇怪的石头山,一排飒爽的钻天杨,一道有趣的倒淌河,以及一轮即将沉入群山的落日…….父亲的拍摄技术不怎么样,他的取景器总是装不完那些美丽的瞬间,这时,父亲就会在旁边用话语补充给我们听,有照片为指示牌,父亲说得生动些了。

父亲拍回来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他被路上的风景迷住了。因为这些照片,我们觉得自己就坐在父亲的副驾驶位上,到了父亲所到的地方,看到了父亲所看到的风景,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

我们开始记挂在路上的父亲,会看着街上任何一辆车,想,不知道这次,父亲又会拍回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这样记挂着,觉得时间慢得像蜗牛。那天,父亲回来了,脸色沉重,二话不说,只顾喝水。气氛严肃,我和哥哥便没敢吵着父亲要看照片。母亲更伤心,她只是一直重复着那句话:“就是不能停啊,以后千万别停了!”父亲没作任何申辩,他垂着头,乖乖地重复着母亲的话:“是啊,就是不该停的啊,以后千万不能停了……"原来,父亲这次开到贵州六盘水盘山公路,那地方刚下过雨,山与山之间正骑着一道彩虹,像年画里看到的那么美。父亲生怕这彩虹消失了,连忙停下车,抓起相机,跑到路边拍起来。没想到,父亲停车的地方是盘山路一个转弯口,迎面一辆货车看到父亲的卡车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两相对撞,货车翻了,父亲卡车上的货物也被撞得七零八落。万幸的是,人没事。父亲被厂里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货物损失。

父亲再也没有停下来拍照。那些地图一样的照片,一段时间被我夹在课外书里,当书签。

(有删改《钟山》2014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