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有用"与“无用”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无用之用"的独特魅力。要围绕“有用”和“无用"的关系,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

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方可肩挑复兴使命,奏响时代乐章。

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才有用”的观点,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立意参考】

①道似无用,实为大用;

②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③抛下功利,放眼长远/关注有用之事,也应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

④正确地看待“有用"和“无用”,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

【佳作赏析】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

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的作用不言而喻,众所知之;而常常被忽略的无用之物的价值,更值得深入发掘、重新定义。山河岁月,沧桑巨变,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我坚信:以有用促发展,以无用筑根基,二者相融相交,才能迸发出建设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有用”一词,见字知义,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认为具有重要能动作用的事物。经济、科技、军事皆为有用之事物。而无用之事物则常常被忽视,表现在文化、精神等方面,看似柔弱无力,并不能给事物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正是那毫不起眼的无用之用,为有用之用发挥价值创造了条件,使有用之用的力量充分展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千百年来,“无用"在推动历史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史哲作为精神范畴,看似无用,但在信仰形成、经济文明建设与社会风貌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忆往昔,马克思洞察历史规律,分析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看似消极避世,却在人们厌倦世俗功利之时,送上一份心灵良药,给予失意的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一贫如洗,百废待兴,正是有了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了人民的干劲,才有了今天繁荣强大的中国。“思想之锋胜于剑”,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之地,便会照耀时代的星空,汇聚起强大的动力。由此观之,无用之用,实为大用。

无用之用,意义非凡,但在这个需要逆势而上的时代,我们更要发扬有用之用,促进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无论是支援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是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英雄儿女,无论是叶光富、王亚平等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还是默默训练的“超级替补”邓清明,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直冲霄汉的英雄浩气。“支前模范"马毛姐、百战老兵王占山、医者仁心吴天一、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将有用之用发挥到了极致,用青春、生命和热血铸就了强大的中国。我们不应辜负国家期望,当锐意拼搏,弘扬有用之大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有用无用融合共进,我们必能移山填海,攻坚克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阅读拓展】

(一)二战中的“鬼魅部队”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几天后,两个法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美国陆军司令部第23特别部队的警戒线,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深感震惊——他们看见4个美国士兵抬起了一台约4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其中一个美国士兵亚瑟·希尔斯顿说:“法国人有些目瞪口呆,显然是等着我们的说法,我告诉他‘美国军队很强大’。"

这支特别部队的士兵除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其他超人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坦克是充气坦克。这支部队被称为“鬼魅部队”,士兵都是艺术家,包括歌手、插画家、电台播音员和音效师等。1944年1月,这些人从纽约和费城的艺术院校应征入伍,任务是愚弄德军。他们的作战方法包括布置充气坦克,使用500磅重的扩音器播放军队集结时的声音,以及发一些假的无线电报。

从1944年初加入战斗到二战结束,他们总共演出了20次“瞒天过海"的好戏,挽救了1.5万到3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他们从未露出过“庐山真面目”,甚至参战的其他士兵对此都一无所知。

在保密了40年后,这支“鬼魅部队"的故事在1985年首次见诸报端,画家希尔斯顿公开了自己的从军经历。2013年,希尔斯顿与其他18名第23特别部队的士兵,在美国公共电视台的纪录片《鬼魅部队》中,讲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奇特经历。

里克·贝尔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他也感到非常惊奇,“刚听到这个故事时人们会觉得自己理解错了,或者这种事情可能就发生了一次”。这也是很多民众的感受。有一次,当里克·贝尔为老年人讲述“鬼魅部队"的故事时,一位老人提出了质疑。这位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曾经在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战斗过。在里克·贝尔准备演讲的时候,他指出贝尔的故事纯属胡说八道,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什么“鬼魅部队”。但是当贝尔耐心地将各种图片播放给观众看后,这位老人最终走到他身边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惊人的故事!"

贝尔说:“这个故事说明,虽然二战结束已经将近70年,但仍有很多惊人甚至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

兵不厌诈,障眼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战争史的一部分,特洛伊木马也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鬼魅部队将这种伪装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进行声光电的“巡回表演”,在战场上“演戏”,设计声音,创建布景。而且,在第一天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将所有的表演道具打包,第二天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演同样的好戏。

从诺曼底登陆到阿登战役,这支鬼魅部队进行了多场逼真的“军事演出"。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战结束前不久进行的。当时德军已经退守国内,凭借莱茵河顽强抵抗。美国第9集团军准备渡过莱茵河,深入德国作战。第23部队的任务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23部队需要伪装成第30师和第79师,这两个师总共约有3万人的兵力。

第23部队将真坦克和充气坦克混在一起,制造了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他们制作的假冒侦察机甚至骗过了自己人:一些美国飞行员试图把飞机停在这些假飞机旁边。他们的逼真演出帮助盟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莱茵河,几乎没有遇到德军的抵抗。德军拱手让出了莱茵河的桥头堡,“鬼魅部队”也因此受到嘉奖。

由于这支军队必须秘密行事,因此他们经常伪装成其他部队。在城里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坦克上会被画上假番号,或者缝上假的徽章,从而躲避间谍的刺探。

任务的保密性使他们与其他部队分离,这也为人们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视角。行军途中,他们在法国北部特雷维耶尔小城发现了一座被炸弹炸毁的教堂,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停了下来,试图把教堂的结构画下来。在巴黎和卢森堡,这些艺术兵用画笔记录下了他们看到的一切:骑着自行车经过的迷人妇女、屋顶构成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街景。贝尔在为拍摄纪录片奔波的8年中,收集了500多幅这种素描画,而这些画也将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在纽约的爱德华·霍普艺术中心展出。

“一讲到战争,"贝尔说,“人们可能都会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指挥部里运筹帷幄的将军。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体验似乎从来都被忽略了。”

“不管是画下被炸毁的教堂,还是在阿登战役之后度过一个令人沮丧的圣诞节,或是在凡尔登的难民营里安慰波兰的遗孤,这些都是那场战争的一部分。我想把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战争故事讲给大家听。"

1945年7月,鬼魅部队返回国内。在日本投降之后,这支部队也于1945年9月15日结束使命,就地解散。

这支特殊部队中的很多人后来都从事艺术工作,包括画家兼雕塑家埃尔斯沃斯·凯利、时装设计师比尔·布拉斯。在文件解密前,不允许他们将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告知妻子、家人和朋友,二战的官方历史中也没有关于这支部队的记录。贝尔说这里还藏着很多东西等着大家去发现。

贝尔想通过这部纪录片纠正一些美国人的看法,对于二战这段历史,美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英国部队在玩弄对手方面的“优雅”,而美国部队似乎显得有勇无谋,只会大炮机枪往前冲,而“鬼魅部队的历史告诉我们,美国的伪装部队也非常有创意,充满想象力"。

北约退休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也非常认同纪录片中的说法,他说:“在战争中获胜的核心就是打败敌人的计划。”而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鬼魅部队正是此中高手。

(二)不分人羹

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与太平军的战争,基本已尘埃落定。除了曾国荃围困的金陵尚未攻破,其他地方的太平军都被消灭。

为了早日攻下金陵,朝廷下旨,让那些拥兵的巡抚发兵助剿。左宗棠接到圣旨后,立即将水兵营调过去,还把炮队也派到金陵;李鸿章却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诿,不但不派兵增援,还索性请假回老家成亲。

这让众人很是不解,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因为恩师举荐,他才做了江苏巡抚,而曾国荃既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曾国藩的属下,帮曾国荃就是帮恩师啊,为何他却如此忘恩负义?

几个月后,金陵被攻破,曾国藩兄弟领了头功,分别被封为侯爵和伯爵,荣耀无人能比。让人费解的是,第一时间出兵相助的左宗棠不仅毫无功劳,还惹得曾国藩老大不高兴,主将曾国荃也非常不满,就连士兵们都非常抵触。而未出一兵一卒的李鸿章却得到曾国藩夸奖,经曾国藩奏请,他被朝廷加了头等顶戴,并被封为一等伯爵。

原来,曾国荃围困金陵已长达两年之久,城内所存粮草早已用尽,太平军先是挖野菜充饥,到最后野菜都挖光了,只能喝雨水和河水,而且天王洪秀全已染重病,生命垂危。大家都知道,太平军气数已尽,克复金陵只是早晚的事。

这么大的功劳,岂能让曾氏兄弟独享?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向朝廷奏请发兵相助,朝廷也想早日克复金陵,便下旨让各路人马增援。

湘军吃了那么多的苦,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工作,眼看胜利在握,却凭空跑出来一帮人要抢功劳,心里当然不乐意。李鸿章只供粮饷却不派兵,就是不想分别人锅里的羹,不想抢别人的功劳,正因如此,曾国藩才对他特别感激,也愈加器重。

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利益受损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最终赢得更长久的发展。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11)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12)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13)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妻子在家强势"错误,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虽然提到夫妻不止一次吵架,提到老头气得离家出走,但这些不足以说明妻子强势,而且老头最后回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老头和妻子一样都想通了,都宽容理解了对方。故选A。

2.(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考生可以先找到设题的区域,然后筛选出直接体现老婆子心理的词语,接着圈出老婆子的具体表现,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情绪的变化。如吵架后,老头儿“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由此可知,此时的老婆子是愤怒的;如老头子“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老婆子想到自己的遭遇,此时的内心是“伤心和委屈”;如老头子两个小时还没有回来,老婆子“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从老婆子的心理和出去寻找的举动可以看出,此时的老婆子是担心的;如找老头子的路上,看到雪景引发回忆,并想到邻居的不幸,老婆子“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时的老婆子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老头子是可爱的;如最后回到家中看到老头子已经在家里了,而且“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