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参考_第1页
《巴西》教学参考_第2页
《巴西》教学参考_第3页
《巴西》教学参考_第4页
《巴西》教学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巴西》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位置、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典型地形特征及主要的地形单元2.了解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认识亚马孙河丰富的水利资源3.了解亚马孙平原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丰富的热带资源,认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4.了解巴西高原的特点和巴西高原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认识巴西工业和主要农业区的分布5.了解巴西经济结构的变化,知道巴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6.了解巴西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了解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的主要城市职能过程与方法1.利用世界国家和地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范围和自然环境2.利用地图和图片,说明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学会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3.利用教科书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对巴西如何保护热带阐明自己的看法4.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5.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种族构成的复杂性6.借助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巴西迁都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亚马孙流域资源的重要性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内容分析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南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所以说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了解的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也间接了解了南美洲。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极具特色,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科书首先介绍巴西的概况,引导学生读“巴西地形”图,解读巴西国旗,认识巴西的位置、面积、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理解巴西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为后面了解亚马孙流域的自然环境作准备。接着讲述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关于亚马孙河,讲述了它的水文特征,重点强调它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并且航运便利;对于亚马孙平原,一是说明它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发生大汛时,当地居民采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二是讲述了巴西人民开发亚马孙平原地区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剐强调了巴西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开发中存在的破坏现象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要让学生通过文字去理解应该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知道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对于巴西另一个地形单元巴西高原,教科书将其放在迅速发展的经济部分讲述。关于迅速发展的经济部分,一方面讲述了巴西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农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产品能满足国内需要并且有的还出口国外;另一方面分析了巴西发展工农业的条件。巴西资源丰富,特别是优质铁矿。巴西重工业和农业集中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那里铁矿等资源丰富,人口和城市密集,说明了工农业分布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密切关系。最后讲述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教科书第91页的“阅读”资料介绍了巴两人种复杂,巴西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城市主要讲解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要职能。本节重点:巴西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巴西工农业结构变化和目前的经济结构特点。本节难点:亚马孙平原开发的得与失;巴西利亚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三、过程指导本节教学建议使用的教具:(1)“巴西地形”图、“巴西工农业分布”图、有关图表和景观图片等资料。(2)多媒体课件。导入方案一:通过“探索”活动导入。导入方案二:在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上夺得冠军、成为首个五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队是哪一个?(巴西国家足球队)了解这个国家在它所处的大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虽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世界面积第五大国。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5页正文第一段和图B,复习第四章“地域发展差异”第一节“国家和地区”中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了解巴西自然环境概况。指导学生了解巴西国旗和阅读教科书第86页图C.对学生的读图技能进行巩固。提问:(1)国旗中的色彩、图案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国旗中的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绿色代表广阔的雨林,蓝色球体代表地球,白色飘带象征赤道,分布在两侧的星象征州。国旗的主体颜色为什么是绿色?(热带雨林在巴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热带雨林面积大?(与巴西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2)为什么国旗中的“星”绝大部分在白色飘带的南部?(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有哪两条特别的纬线穿过巴西?(赤道和南回归线。)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怎样的?(大部分位于热带;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3)说出巴西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归纳:巴西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就是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势北低南高,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指导学生读教科书第86页图C,说出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分析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分析亚马孙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可以按下列步骤分析:1.亚马孙平原的特点和成因了解亚马孙平原形成的原因,从对地形单元的了解引出对亚马孙河的学习。亚马孙平原的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教师指出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平原的大部分位于巴西。该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2.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6页图C上描出亚马孙河的干流,知道亚马孙河在世界大河中的地位。3.亚马孙河成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亚马孙河流域的地形、气候特点入手,分析亚马孙河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原因。(1)读图C,对照图例,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主要地形是什么,平均海拔有多少。(以平原为主,海拔一般在150米以下,地势低平,面积广阔;而且周围临海,地形利于湿润气流进入。)(2)分析亚马孙平原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亚马孙河的影响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为亚马孙河提供了巨大的水源。(3)从图C观察亚马孙河支流数目,可以看到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能汇集大量的水。4.亚马孙河巨大的航运价值。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课文和第87页图E,了解亚马孙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落差小;支流从北、西、南三面向干流汇集,干、支流构成了庞大的内河航运网:干流河宽水深。对亚马孙平原的学习,前面已经认识了是世界最大的平原,现在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那儿的热带雨林环境有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价值、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按下列步骤进行:1.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第一步:创设情景。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雨林的录像或景观图片(最好能展示巴西热带雨林植被和动物及土著居民日常生活景观图片):没有条件的学校电教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87页图D、图E,用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解说词:在巴西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它是阴森恐怖的的蛮荒之地,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又是最美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巨树和藤蔓互相交织,遮天蔽日,阴沉昏暗,空气潮湿。森林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植物种类多达20万种,植物和鸟类品种各占世界的一半;不但有巴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獭、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鸟等,这里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森林中间流淌着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它的入海处,只见汪洋一片,已分不清是海是河,它被称为“河海”。河里生活着2000多种淡水鱼,为世界淡水观赏鱼的主要产地……这里人口很稀疏,主要是土著居民,是黄色人种。第二步:提问讨论。提问:刚才我们一起游历的地方是哪里?(亚马孙热带雨林。)它有哪些特有动物?(美洲豹、树懒。)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是谁?(印第安人。)亚马孙河大汛时,河水淹没沿岸低地,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居民在大汛时迁往高地,洪水退后再回来种地、捕鱼。当地的人们大多生活在船上,便于迁徙,说明人类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第三步:归纳总结。(1)热带雨林的作用: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2)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巴西和世界的价值:亚马孙热带雨林给巴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它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森林分布区,有“地球之肺”“绿色心脏”的美誉。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现状后,让他们为巴西开发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出谋划策。阅读教科书第87页课文,结合配套地理图册“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图,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开发方式破坏了森林?这些破坏引起了什么严重的后果?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片森林?迅速发展的经济1.了解巴西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工业、农业为支柱产业。了解巴西以服务业、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特点。强调服务业的比重最高,说明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2.通过教科书第88页图H的读图活动了解巴西工农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提示:由于图H上铁矿的分布与工业城市的分布关联性不明显,可以同时参照配套地理图册“巴西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图,告诉学生,图上里约热内卢东北角的铁矿符号代表伊塔比拉铁矿,世界闻名,铁矿产量占巴西的2/3。结合教科书第89页的“阅读”材料和图J,回答教科书第88页图H的“读图,,问题。梳理出知识点:(1)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锰、铝土、镍、锡、金、煤和石油等.(2)巴西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部,重要工业中心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集中了巴西大部分工业。因为大多数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南沿海除了靠近矿产产地外,还具备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水力资源丰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等有利条件。(学生可能只总结:,“矿产资源方面的原因,其他原因的总结需要教师的引导。)(3)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咖啡、甘蔗、橡胶、可可、棉花、玉米和大豆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4)巴西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亚马孙河沿岸。)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巴西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总结:东部沿海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亚马孙河沿岸地形平坦,雨、热充足,利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归纳: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区工农业都很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3.了解巴西工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和措施对其经济结构的影响;重点了解巴西工业发展的特点。(1)分析教科书第89页图I,找出巴西工农业结构的变化及原因:从农业产值比重大发展到工业产值占优势,巴西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农业国家。这种变化与巴西实行大力扶植民族工业的政策有关。(2)读教科书第89页课文,归纳巴西工业的特点:巴西轻、重工业都较发达,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巴西工业产品自给程度高,出口的工业产品主要有汽车、钢扳、电子和军工产品。在学习完巴西的经济后,可以让学生把巴西与中国、印度进行比较,同样是发展中大国,有些问题很相似,经济发展有哪些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人口和城市1.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提问:巴西入口总数多少?巴西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哪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小?为什么东南部人口最密集?归纳:巴西人口分布不均衡,90%的人口集中于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因为沿海具有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和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2.通过教科书第91页“阅读”材料,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复杂”的特点反其形成过程。教师指出,目前巴西白色人种占一半以上,黑白混血人种约占40%。3.阅读教科书第91页课文,学生自主总结出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三大著名城市的主要职能。可结合收集的城市图片加深对这些职能的印象。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最大旅游中心、全国第二大城市、上商业和金融中心。圣保罗——最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南美第一大城市。巴西利亚——政治中心。4.结台教科书第91页的“阅读”材料,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