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海棠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海棠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海棠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海棠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5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园区及业主简介 1三、编制内容 2四、编制依据 2五、编织原则 3六、简要结论 3第二章项目背景 5一、长寿区社会经济状况 5二、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 6三、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7四、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 10五、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思路 13六、我国乡镇卫生院背景简述 13七、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 16八、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机制改革和改革方向 17九、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议 19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一、是提高长寿区海棠镇医疗卫生条件的基本需要 21二、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21三、是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21四、是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22第四章项目选址 24一、选址原则 24二、项目选址 24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 25一、沿线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概况 25二、建设条件 27第六章建设方案 28一、设计依据 28二、设计主导思想 28三、总平面功能分区与设计原则 28四、建筑设计 29五、结构设计 30六、给水排水 31七、配电与照明 33第七章节能 35一、设计依据 35二、建筑节能设计 35三、节能管理节能措施 35第八章消防安全 37一、设计依据 37二、总图消防 37三、建筑消防 37四、电气消防 37五、消防给水 38第九章环境保护及绿化 39一、环境保护 39二、绿化 41第十章人力资源配置 42第十一章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43一、项目进度计划 43二、项目招投标 4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4一、投资估算范围 44二、投资估算依据 44三、项目投资 44四、资金筹措 45第十三章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48一、经济效益分析 48二、社会效益分析 48三、社会评价 48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50一、结论 50二、建议 50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二)项目业主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三)项目建设规模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建设用地2269平方米,净用地161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四)项目性质扩建(五)建设条件项目拟建地址交通方便,且环境较为安静,周边没有污染源、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加工及储藏区和强磁场干扰,无幼儿园及学校,公用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六)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585.0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25.0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0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财政拨款。(七)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期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建设期12个月。二、业主简介三、编制内容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四、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4、《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5、《卫生院建设项目管理办法》6、《长寿区“十一五”发展规划》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重庆市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建委、渝建发[1999]68号文颁布);9、《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重庆市建委、计委、财政局、物价局、渝建发[1999]98号文颁发);1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重庆长寿化工园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1、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2、《重庆市总体规划》;1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6、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要求等。五、编织原则1、贯彻国家关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项目地址选择应按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划要求选址。3、根据当地医疗卫生的现状,配套相关的医疗、检测设备。4、建筑方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六、简要结论随着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职业卫生和意外伤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加强乡镇区域卫生院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现有服务功能。本项目的建设正是解决当前长寿区海棠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人员结构等薄弱问题日渐凸显的有效途径,因此,希望政府予以本项目以大力支持,对运行资金和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和投入。第二章项目背景一、长寿区社会经济状况长寿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辖区南北长56.5公里,东西距57.5公里。总面积1423.62平方公里。地处重庆市中部,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邻水县相接。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公里,总人口874949人。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凤城街道办事处、晏家街道办事处),16个镇(江南镇、但渡镇、邻封镇、长寿湖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云台镇、石堰镇、葛兰镇、新市镇、渡舟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228个村,2512个村民小组,19个居委会,152个居民小组。今日的长寿英姿勃发,魅力十足,新建成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以柑橘、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长寿农业,正全力打造重庆都市城郊型农业基地。以凤城、桃花、渡舟、晏家、江南为核心的五大城市组团,将把长寿城建设成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长寿抓住撤县设区、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机遇,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重庆市工业高地、重庆市城郊农业基地、重庆市休闲胜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增长质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长寿区近3年的经济指标见下表。近三年长寿区经济指标表单位:万元年度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地区GDP100051812526401438173工业GDP464479365469698822预算内财政收入6275394983172774产业结构13.46:55.28:31.2611.81:47.43:40.7613.03:57.21:29.76长寿是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境内有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17家,中小企业600多家,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正在建设中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重庆市晏家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累计引进企业11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跨国公司17家,重庆50强企业4家。协议引资370亿元。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工业增加值46.4亿元,工业利润12亿元。2009年达600亿元,计划工业产值2012年达1000亿元,2015年达1500亿元,2020年达2000亿元。二、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本项目所在地海棠镇位于长寿区北部三区县交界之地,与云台镇、垫江县澄溪镇、四川邻水县八耳镇相邻,是长寿最北的边关镇,距城区46公里,属浅丘平坝。全镇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532亩,林地16515亩。辖9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8503户,299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1人),地区生产总值10994万元,财政总收入7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8348人。海棠镇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境内交通便捷,渝巫路、渝万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与村级公路相联,形成了两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场镇距渝万高速公路云台出口、澄溪出口各5公里,距重庆市中心90公里,距长寿深水港码头50公里,距渝怀铁路川维站80公里;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安装到村庄院落;建有变电站1个,电力充足供应;水利设施完善。海棠镇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环境良好。镇内天然气储量大,价格低,有净化厂一个、配气站一座、增压站一个,年产硫磺2万吨以上,煤矿4家,年出煤10万吨;规模碎石厂2家,年产砖1000万匹的页岩砖厂2个;对企业实行重点挂牌、全程服务。三、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自非典过后,中共中央带领全党认真总结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及时提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共卫生体制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医疗服务体制建设,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国家的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如今,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最先进的疫情信息网络报告机制。此外,中国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参加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近9亿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翻了一番还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到1.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万分之四,低于世界平均孕产妇万分之四十的死亡率。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77岁,比中国高4岁。但美国的人均卫生投入比中国的人均水平高80倍。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十七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高强说:“这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和中国发展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胡锦涛主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的话,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实现得到这样的服务;二是“有”,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也表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此,我们首先将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责任。加强宏观调节,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建设的范围,为国民健康水平提供保障,创造条件。二是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纵横贯通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有效地应对各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非典、艾滋病、鼠疫、霍乱、肝炎、血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艾滋病问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四免费一关怀”的政策。政府为农民和城市贫困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为怀孕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母婴阻断治疗,为重点疫区的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血液检测,为艾滋病患者的孤儿提供义务教育费用。四是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政府财政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中央财政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中西部农村改善卫生条件。中国政府制定规划,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办法,为农村每一个乡镇建设一所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卫生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集资,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是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改善保险基金管理,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关注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卫生交流与合作。四、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在中央、省、市、县四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约20万。但不少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损失。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应对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能否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6、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以上几条因素导致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一个国家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从我国国情出发,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需要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但必须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国务院一直强调加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地方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统筹各地卫生资源,规划建设卫生医疗体系,但这项工作一直做得不好。有的规划难以制订,有的制订了规划也难以落实。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当地卫生部门把主要精力只放在本级所属的几个医院,而且是重扶持、轻监管,难以对全行业实施有效监管。五、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思路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卫生事业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六、我国乡镇卫生院背景简述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并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点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医疗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务,是直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一关。建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逐渐形成了按行政村建村诊所、行政乡镇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县建立县医院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使得卫生院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中居于中枢地位,与县级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上联下接、密切配合,组成有效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并与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大法宝”;其经验为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影响。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十数亿农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乡村公共卫生管理。卫生院在控制传染病、提高农民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农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机构背景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县级财政与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支撑。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进入转型时期,特别是1992年卫生院“三权”(人事权、财权、管理权)下放到乡镇,由于集体经济支撑的缺失、传统合作医疗的式微、乡级财政困难与投入的不足,致使乡镇卫生院出现“三三制”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示范效应,乡镇卫生院为了自救,也融入改革的洪流中,全国有许多卫生院都采取了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企业改革”的经营模式,在改革的进程中,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功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倒退和异化:预防保健功能削弱、基本医疗服务追求市场效益、基本放弃对村卫生室(所)的管理职能;这样,乡镇卫生院几乎变成单纯提供医疗服务的竞争性机构,作为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综合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乡镇卫生院,已被异化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的“乡镇卫生院”自然是以营利为目的,走上了依靠市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的道路,与同样失去任何财政补偿渠道、基本为私人举办的村级卫生所,都成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者。这样,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在“网底”和“中枢”的割裂、分散中倒退了。从而成为农民预防保健滑坡、“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背景。2、系统剖析(1)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中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对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政策所形成的“软法”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乡镇卫生院改革中政策与法律的全方位调整设计了制度框架。一、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政策与卫生院的体制沿革。考察了中国乡镇卫生院体制的沿革与政策的演变,明确了现行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政策规定。(2)乡镇卫生院改革与政府责任定位。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是认识乡镇卫生院改革的起点问题,在对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对比基础上,深刻论述了政府主导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客观必然性,进而对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机制做了战略构想。(3)法律视野下的卫生院法人机制重构。我们将乡镇卫生院的法律性质定位为公益性、非营利性的财团法人,以此为基点,对卫生院作为独立法人的内、外部治理机构进行了法律理论分析和构建。(4)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法律适用。对卫生院相关的基本法律关系及其改制中的调整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卫生院资源重组或改制、卫生院上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所适用的政策、法规,设计了卫生院改制的法律适用与操作程序。(5)对乡镇卫生院改革政策再完善的论证。乡镇卫生院属于“政事合一”单位,对乡镇卫生院所提供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与受委托进行卫生行政管理的三大功能的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卫生院“医防一体”改革的矛盾与症结分析,从政府购买预防保健模式的构建和宏观调控角度,对现行卫生院改革的政策与法规提出了完善建议。(6)乡镇卫生院改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对卫生院在传统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定位进行分析,试图对试点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性质予以探讨和定位;并对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监管参与权、医患双方法律关系性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法律规制等进行创新研究。七、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还不容乐观。虽然大力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院容院貌有了较大变化,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大部分卫生院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本身没有能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房屋改造,仅仅依靠项目资金,盖了房子,买不起设备,有的县(市)区级配套资金还没有到位。乡镇卫生院还有危房,大部分卫生院仍然缺乏设备,彻底改变乡镇卫生院面貌和设备落后状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夹缝中生寸技术设备不如上级县级以上医院,灵活性不如村卫生所,比如价格、赊欠、熟悉度等。机制不活,管理不善。一些卫生院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方式,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疏于对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人员过剩,真正有能力的又太缺了。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管理不彻底和财政补助政策、解决离退休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措施不够得力,积极性还不高。有的县(市)区对乡镇卫生院的农村医疗卫生预算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了下降,属于财政确保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社会公共卫生经费仍然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各地标准不一,这里是一分钱拨款都没有的,说是上划到县管,还不如原来乡管呢,弄来弄去,可以说卫生院是没有人管的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少,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的还要应付各种考试、表格、继续教育等。非处方药在药店随便卖,未取得医师资格却可以开处方。行政管理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卫生院的院长是选出来的,大部分是卫生局任命的。乡镇卫生院定位于“赚钱自养”的一所医疗机构,而不是承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以及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职能的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同时,有的职能部门总是把乡镇卫生院建设确定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而丧失了乡镇卫生院应有的公共卫生职能。这种方向的错失,带来了错误的信息,即“乡镇卫生院是赚钱的,之所以搞不好,是因为缺少赚钱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的忽视,加大了乡镇卫生院摆脱困境的难度。八、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机制改革和改革方向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工作涉及到的利益群体非常广泛,而且又集中在农村的特定范围内,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农村原有集体经济模式的解体,财政体制的改革,乡镇合并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医疗问题、预防保健问题等等,诸多重要复杂的社会问题均需要以卫生院的改革作为切入口予以解决。这种“转型”时期的大背景,无疑增加了乡镇卫生院改革的难度。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实质上是对乡镇卫生院传统体制的改革。体制是由政策与法规组成的一个系统,乡镇卫生院无法自主选择。卫生院的改革同样是对社会资源、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要影响到既有的利益群体;同时,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背景、瞬息万变的情势,卫生院改革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囿于风险、囿于利益损失,许多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革采取了观望、拖延的态度,一些地方卫生院的改革被停滞在美好的方案中无法实施。因而,如何推动乡镇卫生院改革的顺利进行。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因而,乡镇卫生院已是国家新的农村卫生政策惠及农民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当下的乡镇卫生院改革事关农村卫生改革的全局。改革总是多维的,需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联手解决问题。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方向为:每个乡镇至少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就要求各级政府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这种重视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既要对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考核,也要千方百计提高医生素质;既有制度方面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既要从政治上关心,同时也要从财力方面加大投入等等。其实,保留至少一所公立卫生院,就是要把乡镇卫生院办成农民自己的卫生院,让农民有病能放心进入卫生院疗治,让卫生院成为农民“病有所医”的场所。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乡镇卫生院也自然而言进入改革范围。乡镇卫生院如何改革,成了众目所注。围绕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不少地方热衷于参照乡镇小企改制办法,摆出“放开”的姿态。如何进行“拯救”也就是要实行“资产转移”,由全民所有变成民营。乡镇卫生院的“民营化”就将卫生院卖给私人。从经济角度而言,这种“一卖了之”符合经济规律,也比较省事。这种省事显然只从转制工作角度而言,但是,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不能只图省事,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转制后的卫生院能为乡镇农民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假若后一条不能保障,那么乡镇卫生院的改制不能说是成功。人们看到,在所谓已“改制”的某些乡镇卫生院,尽管比过去讲求经济核算,但在为农民提供方便医疗服务方面却是十分欠缺的。有的随意涨价,有的管理混乱,农民意见颇多。国务院重申每个乡镇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就是要求人们在改制中不能偏离为农民服务的方向。每个乡镇都要保留至少一所公立卫生院的决策是深得人心的。九、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议1、逐步配强配齐卫生技术人员,保证老百姓“中病不出镇”。每年通过向社会上招考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高学历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2、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自食其力以药养医转到政府养医。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落实省委[2007]9号文精神,“从2007年起,对全省乡镇卫生院按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与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事业费主要由县(市、区)级财政负责,省和市级财政给予支持。”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逐步购置、更新设备设施。3、逐步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规范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严格准入条件,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对不符合执业资格人员,要逐步分流、清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提高长寿区海棠镇医疗卫生条件的基本需要现阶段,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低且不规范,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条件简陋,装备缺乏,结构性、功能性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与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的任务不相适应。海棠镇卫生院的扩建,将改善农村医疗防疫,保健服务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海棠镇医疗卫生条件的需要。二、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随着城乡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职业卫生和意外伤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加强乡镇区域卫生院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现有服务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三、是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2007年5月卫生部制定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肩负着繁重的任务。但是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和地方病患者,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基础条件差,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中西部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专业人才匮乏。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8.5%,无专业学历者高达21.6%。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预防保健工作存在隐患。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倡导大众化、适用化的发展路线,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长寿区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规模较小,医疗设备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解决项目所在区域人们就医需求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是推动乡镇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四、是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重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移民地区、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集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这些决定了重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贯彻“314”总体部署,最关键、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城乡统筹,并以此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搞好城乡统筹重点在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在农民。当前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体系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这些现状不利于搞好城乡统筹。因此,必须把农村作为提高医疗卫生体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才能搞好城乡统筹工作。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的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项目选址一、选址原则1、要求交通方便,同时要求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2、服务站应有足够的清洁用水源,并有城市下水管网的配合。二、项目选址根据长寿区十一五规划及长寿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状,项目选址于长寿区海棠镇卫生院原址旁。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一、沿线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概况(一)气候长寿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即冬暖,春旱、初夏多雨,盛夏炎热伏旱频繁,秋多阴雨,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99.8mm,降水量多年1532.3mm,最少年495.3mm。95%的年份在1000mm米以上。常年年际变化较小,月际变化较大。夏季(4—9月)雨量集中,多雷阵雨,并多为大雨或暴雨,季平均降水量446.2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9.00%;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68.00mm,仅占平均量的6%。5月到7月上旬,为初夏雨季和梅雨天气过程,5到9月汛期内的一日降水量,可达100—200mm。日照时数周年变化显著,盛夏7、8两月光照最充足,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多年平均值238.2时;初春和秋冬二季日照均偏少,10月到次年3月,各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时以下。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最高为8月75%,其变化幅度为30—79%;最低为12月13%,其变化幅度为1—32%。(二)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川东陷褶束主要构造形迹以华莹山背斜为主体,各背斜由北向南西撒开呈帚状,盆地内丘陵连绵不断。测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盆缘地带,地形地貌为丘陵。地貌基本上属于剥蚀地貌。其基本特征是以构造盆地为主的穹状褶皱丘陵。(三)地质构造该区西北部地质构造简单,构造运动微弱;褶皱形态类型为由构造盆地和穹窿构成的穹状褶皱,而以构造盆地为主;穹状褶皱由中、上侏罗统陆相沉积地层组成;褶皱时代为燕山期(侏罗纪末);构造断裂特别是断层不发育。区内岩层以沉积岩为主,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和第四系。(四)不良地质现象由侏罗系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和自流井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的中厚层砂岩组成,砂岩坚硬,力学强度高,节理裂隙较发育,第四系坡积物覆盖一般在0.10—1.50m左右。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岩石风化:砂岩在裸露地表后,大气降水入渗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的整体性好,其风化深度在0.50m左右。(五)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空隙性,该区地下水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即:石灰岩岩溶水、砂岩强裂隙承压水、粘土岩与薄层砂岩互层弱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六)地震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重庆化工园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设防烈度属Ⅵ度区。具震级小、破坏程度低、发生地震的次数少等特点。二、建设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项目所在地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280<6~8°,勘察区附近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L1产状为70—85°<25—55°,呈闭合状,延伸1—5m,间距1.5—5m;L2产状为215—235°<43°—63°,呈闭合状,延伸2—3m,间距2.5—5m。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较粗糙。2、不良地质作用经工程地质测绘,结合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断层通过,无滑坡、危崖、坍塌等不良地质作用:1、灰岩出露范围小,表面形成溶槽、溶沟等现象。2、沿岩层层面及裂隙形成大小不规则,宽1—20mm的溶隙。(二)交通及配套条件本项目地址均位于海棠镇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水、电、通讯也十分畅通,周边没有污染源、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加工及储藏区和强磁场干扰,是建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的理想之地。第六章建设方案一、设计依据1、海棠镇1:500的现状地形图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3、《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管理条例》4、国家对农村卫生院的具体要求5、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二、设计主导思想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并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点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医疗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务,是直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一关。设计理念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为之服务的人群在卫生院感到轻松、温馨、亲切。安全、实用、经济、美观。三、总平面功能分区与设计原则(一)功能分区本项目按功能分为:服务区、手术区、办公区和附属用房。按各项功能,用房分为宣传教育(包括服务大厅等)、咨询培训(包括男女咨询室、培训教室等)、技术服务(包括问诊、检查、手术、护理等用房)、药具管理(包括药具展示、管理及库房等)和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及配电、锅炉、备餐等附属用房)。(二)设计原则1、总平面设计规划,其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楚,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2、宣传教育、咨询应置于卫生院的入口处。3、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设备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四、建筑设计(一)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想贯穿每个设计环节,坚持对人的终极关怀。2、满足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三种类型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在环境设计中力求富有创造、新意的场所。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严格控制指标,创造大量绿色空间。(二)平面设计服务站各功能用房由走廊连接组成有分有合的整体。各部分既能联系方便,又能根据不同功能有相对的独立性。入口设于服务站的中心位置,为服务大厅。一层设咨询室、诊室、检查室、治疗室、乳检室、B超、X光室、药具库房、开水间等。二层设检查治疗室、诊室、检验室、视听室、医生办、站长室、财务室等。三层设药房、护士站、康复室、手术室、手术器械室、手术准备室、消毒室等。(三)立面及造型建筑形体上力求做到简洁大方、注意细部、营造氛围、竖立标志等几方面,在色彩上尽量采用浅色调,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建筑风格上以简洁的现代风格为主,力求创造一个清晰明朗的建筑形象。(四)剖面设计剖面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要求,一层净高为3.6m,二层和三层均为3.3m五、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二)结构设计1、场地特征及适宜性:拟建场地无不良现象,适宜建筑。2、基本风载:风载0.4KN/m23、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6度设防烈度:6度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5、人防设置及等级:无6、结构特征及选型:建筑采用砖混结构,降低造价,且便于建造。7、主要结构材料因地制宜,选用地方建材。六、给水排水(一)设计依据1、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方案审查意见书。(二)设计范围建筑红线范围内的给水排水设计。(三)给水设计1、给水水源拟建建筑生活及消防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给水引入两根管径为DN150mmR2、用水标准按:40L/人·天3、给水系统根据服务站内供水压力情况采取直接供水。给水采用生活与消防分流制,管网呈环状形敷设,管径为100mm。(四)排水设计1、排水制度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制。2、排水量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雨水量: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升/秒·公顷]其中P=3年,地面径流系统取0.8。雨水量为400L/S。3、雨污水均采用暗管(沟)组织排放:门诊和病房的污水单独收集处理,经灭活消毒二级生化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雨水则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污水管管径为d100——d200mm,雨水管管径为d100~d200mm。(五)消防给水1、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于规范》GB50140-2005(2)有关部门对本方案的审查意见书;2、消防用水量(1)设计范围:建筑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消防。(2)消防水源:消防水源同生活水源为城市自来水。(3)按有关消防设计规范,拟建建筑物属多层建筑。室内设置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Q=5L/S,室外消防用水Q=10L/S,使用时间2小时。3、消防给水系统:室外设置外消火栓;设置消火栓的楼内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楼外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火栓连通。4、管材:消火栓给水管直径小于等于100毫米,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大于100毫米时应采用焊接钢管、镀锌二次安装。七、配电与照明(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电源资料及设计要求;2、国家现行的电气、消防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定:(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二)设计范围1、规划红线范围内建筑物的配电、照明设计。2、防雷接地系统。(三)供配电设计1、电源电压由市政电网提供一路380V专线电源,在服务站内部设置400KW柴油发电机一台,在市电停电后提供备用电源。2、负荷指标及负荷估算服务站内建筑形态为三类建筑,为三级负荷。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电力安装容量指标为:按20W/m2考虑计算。(四)照明设计1、均采用吸顶荧光灯(自带容补偿)照度为300LX。2、公共通道:节能灯为主。3、应急照明:在门厅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照明,应急、疏散指示灯采用自带蓄电池型,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五)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1、防雷接地防雷等级:三级防直击雷措施:屋面设20M*20M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服务站防雷电波入侵:进出建筑物电缆外皮,金属管道可靠接地。接地: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即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电阻一年四季≤1欧。2、电气安全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所有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及金属构架,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高出建筑物屋面的金属管道及金属构架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第七章节能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J50-0520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二、建筑节能设计1、本项目建筑按建筑节能50%设计。2、总体布局建筑以南北向为主,建筑物外围护墙采用页岩空心砖,聚苯颗粒保温浆料、PVC塑料普通中空玻璃窗,屋顶采用坡屋顶保温隔热构造,平屋顶种植绿化以充分体现建筑节能的设计思想。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1)设计中执行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具体体现为:其额定制冷工况下的性能系数(COP)不低于2.6W/W,符合GB50189-2005的规定;(2)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及系统设计均满足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3)设计选用的暖通设备均满足国家相关节能标准要求;(4)照明设计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灯具。三、节能管理节能措施1、所有新增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2、灯具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低压配电室采用静电电容集中补偿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3、选用性能系数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空调机。4、加强能源管理,对各种能源和含能介质至各用能部门的入口处,分别配置计量器具,加强对各部门进行能耗考核,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第八章消防安全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4、地方各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消防法规、法令。二、总图消防建筑物周围留有足够的消防间距,消防车可以到达直接进行补救。三、建筑消防本项目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内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装修材料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除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不宜用水扑救的场所外的所有场所均设置自动喷水喷头。其中手术室洁净和清洁走廊采用隐蔽型喷头;贵重药房和建筑面积小于80m2医院的贵重设备房设置七氟丙烷、一碘三氟甲烷和惰性气体等自动灭火系统。四、电气消防1、在疏散通道等处设疏散指标灯。2、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有明显标志。3、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隔热型并穿钢管保护。五、消防给水1、室外消防给水采用消防、生活全一制,管网呈环状布置,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用水量由市政管道提供。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5L/S,灭火时间按2小时计,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0L/S,灭火时间按2小时计。第九章环境保护及绿化一、环境保护(一)设计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623—90)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其它规范、规定(二)设计原则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本次设计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三)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方、运输等作业是产生含有CO、NO2的废气;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散装水泥作业、汽车运输作业等产生的扬尘。2、施工期主要地表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间,由于进行各种土石方开挖、平整等工作,致使土地表面松散,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形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期间,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大雨或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堆积物流失产生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对地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附近水沟中夹带的泥砂量增多,悬浮物浓度增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将会对施工场地环境及其附近的水沟产生污染,环境卫生状况下降。3、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噪声来自施工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重型碾压机、起重及卷场设备等的使用。施工期噪声可造成施工区域局部超标。(四)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执行重庆市建筑施工管理有关法规。2、合理布置施工方案,严格组织,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杜绝野蛮施工。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重点针对施工的噪声、污水排放、建筑弃渣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4、所有建筑材料都应该符合环保要求,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建筑施工措施的落实到位。(五)项目建成后的环保措施1、污水处理医疗污废水与非医疗污废水分流排放,非医疗污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道。而医疗污废水需分类单独处理,其中:门诊和病房的污水单独收集处理,经灭活消毒二级生化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检验科等处分析化验采用的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单独收集综合处理再排入污水管道或回收利用。2、对垃圾的处理手术中产生的医疗污物集中处理;手术室、治疗室等场所含细菌和病毒的废弃污物需由专业人士集中收集并进行焚烧处理。其它生活垃圾,根据医院规划每层设置1-2个垃圾桶,全站设置1个垃圾点,每天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二、绿化赏心悦目的环境与轻松的氛围,能够消除紧张情绪,缓解郁闷与恐惧,使之获得安慰与信心。最大限度争取绿化空间和绿色体量;最大限度将建筑物绿化。以草坪、低、矮灌木、花木种植,点缀些高大乔木,形成丰富的绿色风景。植物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种植易栽、易活、易保养、绿化效果好的经济植物。第十章人力资源配置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主持领导全站全面工作,确保全站正常工作,各自行使职责,但又相互配合原则。在确保工作安全、正常和高效进行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和非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力求做到符合国家劳动管理制度,做到劳逸结合。劳动人员暂按现有配置现状,不新增人员。工作制度: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周7天轮班休息,做到节假日都能保证病人医疗。人员培训:定期分批派送服务站技术人员前往主城区的生殖健康医院及相关医科院校参加培训,以便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科学的医院管理方法。第十一章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一、项目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即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二、项目招投标(一)招标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原国家计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及重庆市有关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本项目拟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重要设备及材料供货单位。(二)投标单位资质要求勘察单位资质:乙级设计单位资质:乙级施工单位资质:建筑安装二级监理单位资质:乙级(三)招标信息发布招标公告及其他需要公告的信息,按照规定在政府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上公开发布。(四)招投标组织形式由业主自行招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中介机构组织实施本项目的招标工作。招标时须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完成编标、公告、资审、评标等工作。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范围项目为海棠镇卫生院扩建项目的建设。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卫生院从筹建至投入正常使用时所需的全部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二、投资估算依据工程量根据方案设计估算。定额及指标:《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重庆市基价表》(1999年颁发)、《重庆市市政工程预算定额》(1999年颁发)、《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估价表》(2000年颁发),以及与上述定额配套使用的费用定额。材料价格:材料价格采用市场价格,不足部分采用2007年《重庆市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指导价格。相关税费按国家及重庆市有关规定计算。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三、项目投资(一)建设投资静态部分经计算,项目建设投资静态部分为525.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9.75%,其中土建工程费229.61万元,设备购置费130.00万元,安装工程费49.6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5.41万元,基本预备费20.46万元。(二)建设投资动态部分1、涨价预备费根据当前物价变化趋势、项目特点和原国家计委有关规定,本项目涨价预备费计算指数按零考虑,价差预备费为0。2、建设期利息该项目不向银行贷款,因此,项目建设期利息为0。3、建设投资动态部分金额项目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为涨价预备费与建设期利息之和,合计为0。(三)项目总投资金额建设投资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经上述计算,项目建设投资为525.0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0万元,项目总投资585.08万元。项目总投资构成详见附表12-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详见附表12-2。四、资金筹措项目投资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财政拨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筹集。附表12-1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估算价值(万元)占总投资估算说明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比例一建设投资229.61130.0049.60115.87525.0889.75%(一)建设投资静态部分229.61130.0049.60115.87525.0889.75%1工程费用229.61130.0049.600.00409.2169.94%1.1建筑工程190.8049.60240.4041.09%1.2医疗设备130.00130.0022.22%1.3公用工程及场区工程38.8138.816.63%2工程建设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