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_第1页
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_第2页
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_第3页
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_第4页
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应用护理一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动学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第五节用药护理第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绪言一、药物和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1、药物→机体: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2、机体→药物: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第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药物(drug):

影响人体功能,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预防用药:避孕药、疫苗…治疗用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诊断用药:I131、钡餐…第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药物的来源①天然药物:中草药提取动物牛黄、熊胆、虎骨矿物朱砂、甲壳质②人工合成:利用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合成第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药物、毒物和食物药物和毒物两者之间无截然的界限,任何一种药物量大都有毒性。中毒量致死量食物如山楂、蜂蜜、大蒜等也可起治疗作用。第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物应用护理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作用及用药护理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医嘱正确给药及做好用药护理的能力和技能”第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应用护理的学习目的

1、培养主动执行医嘱的能力“三查、八对、一注意”

2、培养观察及评价药效的能力

3、培养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4、培养药物信息咨询服务的能力第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药物应用护理的学习方法

1、联系基础知识

2、联系临床实践

3、学会分析归纳

4、加强实际应用第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的效应和作用作用(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始作用;效应(effect):由于药物作用引起的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变化。第1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药物的作用及类型(一)药物的基本作用①兴奋:机体原有功能的增强,如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②抑制:机体原有功能的减弱,如阿托品使腺体分泌减少。第1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作用的类型①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②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③选择作用与普通细胞作用第1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选择性:

ⅰ、药物只对某些器官或系统产生作用,只影响少数或某种功能;

ⅱ、药物的选择性取决于药物的结构,靶器官的结合部位,特殊受点,使之亲和力大,反应性高。第1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防治作用⑴对因治疗如抗菌药物⑵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药⑶补充疗法(代替疗法)第1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于病人可能带来不舒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多半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第1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是可预知的,危害较大,应加以避免。三致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第1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反应停事件: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第1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与剂量无关,不易预知,危害轻重不一。第1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特异质反应:少数先天性遗传异常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正常人不同。(5)继发反应:是在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继发反应,也称为治疗矛盾。(6)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的药理反应。第1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停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时突然停药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复发的现象,又称反跳现象。第2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并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反应1)要向病人介绍药物的疗效,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增强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使其成为用药护理的主动合作者。2)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对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应通过皮肤试验等方法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该药物。3)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剂量、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第2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二者间的规律性变化就叫量效关系;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效应为纵坐标作图表示,即为量效关系。

第2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量效关系)示意图第2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图解说明:

a、无效量:用药剂量过小,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尚未出现治疗作用的量;

b、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c、最大治疗量(极量):用药剂量继续增加,至出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量;第2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治疗量:最小有效量-----极量

e、最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f、最小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

g、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剂量小些的剂量第2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安全性评价

药效---半数有效量(ED50):能使群体中有半数(50%)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毒效---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群体中有半数(50%)个体出现死亡的剂量。

第2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TD5~ED95)

2、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第2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与受体结合

a、受体的概念与配体

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引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第2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受体的类型

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第2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c、内在活性(α):0≤α≤100%药物作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第3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受体激动剂:完全激动药:为既具有亲和力又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α=100%)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α≤100%)

2、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拮抗药):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α=0)第3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其他机制

1、影响酶的活性阿司匹林---环氧酶奥美拉唑---胃黏膜H+-K+-ATP酶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铁剂---缺铁性贫血

3、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氢氯噻嗪---Na+第3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影响核酸的代谢喹诺酮类---DNA的合成

5、影响免疫的功能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

6、改变理化环境甘露醇---血浆渗透压抗酸药---中和胃酸第3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体内过程,就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吸收(absorption)------drug’s转运

分布(distribution)------drug’s转运

代谢(metabolism)-----drug’s转化

排泄(excretion)---------drug’s转运

ADME系统-----全部和膜的转运有关第3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述四个过程,也就是药物的转运和转化。随着用药后时间的推移,药物在体内的量尤其是在血浆中的浓度会发生改变----时量(浓)关系,研究时间浓度的变化就是药动学的内容,主要用数学公式、图表来解释,是一门新兴学科。第3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

1、概念:从高浓度→低浓度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作为动力

2、特点:a、高→低浓度

b、不耗能

c、不需要载体

d、无饱和限速

e、无竞争抑制药物大多数是以此方式进行转运

第3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被动转运的3种方式: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大多数药物通过此方式转运。膜孔滤过:又称水溶扩散,是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借助膜两侧的压力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又称载体转运(载体扩散),是药物借助于膜上的载体或离子通道蛋白跨膜转运的方式。

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及竞争抑制等特点。如:铁剂---转铁蛋白第3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a、脂溶性:脂溶性大易通过细胞膜

b、分子量:小分子药物易通过细胞膜

c、解离度:药物的极性高,则解离度大,脂溶性小,离子化的形式不易通过细胞膜。第3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主动转运

1、概念:借助载体、耗能的、逆浓度差的转运。

2、特点:a、逆浓度差

b、消耗能量

c、需要载体

d、饱和限速

e、竞争抑制主动转运可使药物集中在某一器官或组织

第3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吸收

1、概念: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大多数药是以被动方式吸收静脉注射不存在吸收相吸收快-----------显效快吸收多-----------作用强第4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a、给药途径和吸收部位

ⅰ口服:方便但有明显的首关效应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然后进入肝门静脉,到肝脏后有些药物被代谢、灭活,再进入血循环,此时血药浓度下降,称为首关消除。

ⅱ舌下、直肠

ⅲ吸入:起效迅速

第4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Ⅳ注射肌内注射(im)----可应用较大剂量静脉注射(iv)-----起效迅速腹膜内注射(ip)----起效快但常用于实验动物

Ⅴ局部用药:皮肤、点眼给药途径与吸收速度的快→慢吸入→舌下、直肠→肌肉→皮下→口服→皮肤第4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理化性质如脂溶性、分子量

c、机体方面(吸收环境)口服时与胃排空速度、蠕动快慢有关注射时与注射部位血管多少有关改变吸收环境的pH第4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生物利用度(F)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第4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的分布概念:药物吸收入血后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特点:a、是药物消除的方式之一,大多为被动转运方式;

b、药物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c、如果是主动转运方式则药物可集中在某一特定器官。

第4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理化特性:脂溶性、分子大小、体液的pH值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特点:1)结合型和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中;

2)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不被代谢,成为药物在体内的储存库,所以作用持续时间长

3)有饱和现象

4)有竞争抑制第4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5、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第4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1、概念:药物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药物代谢。

2、转化的结果:

1)失活:使药理活性下降或消失,使极性增加易于排出,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方法。

2)活化:

a、前体药物激活:L-左旋多巴→多巴胺

b、代谢激活:母体和转化物均有活性从此角度看,把生物转化称为“解毒”是不确切的。第4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转化的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转化的酶

a、专一性酶:MAO(单胺氧化酶)

AchE(胆碱酯酶)

b、非专一性酶: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为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该系统中主要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第4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点:

1)专一性差

2)活性较低,单位时间内代谢底物量少

3)个体差异大

4)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药酶活性或促进其合成的药物如利福平

5)药酶抑制剂:能降低肝药酶活性或减少其合成的药物如异烟肼第5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药物的排泄概念: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大多数以被动转运方式排泄。排泄途径:

1、肾脏----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第5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某些药以原形或活性代谢产物排泄,在泌尿系统浓度较高,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如链霉素

3)肾功能低下时使排泄变慢,易引起蓄积中毒,所以要改变给药间隔时间或剂量2、胆汁排泄某些药物经胆汁分泌可治疗胆道感染,如红霉素、利福平第5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再随胆汁进入肠中,进入肠中的药物可部分地被重吸收,称为肝肠循环。进入肝肠循环的药排泄变慢,作用时间延长。第5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乳汁排泄

4、其他排泄途径

1)唾液腺、汗腺

2)肺:挥发性药物,如乙醚第5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药物的消除与蓄积(一)药物的消除概念: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和排泄后,活性逐渐消失、血药浓度不断降低的过程。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第5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特点:

a、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消除的量不恒定;

b、有恒定的t1/2,为等比消除,即消除速率不变;第5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纵坐标取对数时,时量关系消除呈直线;

d、大多数药物属此类型消除。

一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转运的能力非常大,大于药物浓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用量增至中毒也不会超过其消除能力。第5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特点:

a、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恒定,不变,与血药浓度无关,为定量转运,以最大消除量进行消除;

b、t1/2不恒定,可以随着给药量而改变;

c、消除曲线是直线,当纵坐标取对数浓度时则变为曲线。

零级动力学消除能力有限,药物浓度超过了消除能力,属主动转运,需能量和载体,少数药物属零级动力学消除。

第5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的蓄积蓄积是指由于反复多次给药,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大于消除速率,体内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血药浓度逐渐升高的现象。如洋地黄等意义:

合理的药物蓄积可使药物达到有效的治疗水平,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药物过分蓄积时,则会引起药物的蓄积性中毒。第5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药浓度的时间过程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时量关系是指时间与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的关系,也就是随时间的变化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变化的动态过程。 时效关系是指时间与作用强度(疗效)的关系,即药物的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过程。第6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静脉给药的时量(效)关系曲线第6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上图可见,药物的吸收分布相给药后,血药浓度逐渐上升形成曲线的上升部分。潜伏期在出现疗效前的一段时间。达峰时间从给药时至峰浓度的时间。药物的消除相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而形成曲线的下降部分。持续期从疗效出现到作用基本消失这段时间,是维持有效浓度或基本疗效的时间。残留期而将体内药物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又未从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第6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药物半衰期概念: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即药物消除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是药动学的又一重要参数。

第6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对于符合恒比消除的药物来说,其半衰期是恒定的,不随血药浓度的高低和给药途径的变化而改变。但肝、肾功能不良时,药物的半衰期可能延长,病人易发生蓄积中毒。第6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半衰期的意义①是药物分类的依据。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将药物分为短效类、中效类和长效类。②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半衰期短,给药间隔时间短。③可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停药4~5个半衰期,即可认为药物基本消除(见表1-1)。④可预测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分次恒量给药,约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态浓度。第6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表1-1恒比消除药物的消除和积累半衰期数一次给药连续恒速恒量给药后体消除药量(%)体存药量(%)内蓄积药量(%)

15050502752575387.512.587.5493.86.293.8596.93.196.9698.41.698.4799.20.899.2第6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稳态血药浓度概念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后,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经4~5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基本达稳定水平。将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又称坪浓度或坪值。特点 达坪值时药物吸收量和消除量达平衡,药物在体内不再蓄积。 稳态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恒量给药时连续给药的剂量,剂量大则稳态浓度高,剂量小则稳态浓度低。 如每日给药总量相等,改变给药次数,坪值不变。 如病情需要立即达坪值时,可采取首次剂量加倍,然后改为常用量的方法,在一个半衰期内即能达坪值。第6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剂量D,间隔时间t1/2B.首次剂量2D,后改D,间隔时间t1/2

连续恒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A.剂量D,间隔时间t1/2B.首次剂量2D,后改D,间隔时间t1/2

连续恒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6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1)儿童儿童特别是早产儿和新生儿,因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比较敏感,有时与成人有巨大差别。儿童用药必须谨慎遵守儿科用药原则,同时要加强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对儿童身体发育可产生影响、可发生不可逆损害、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必须引起重视,要慎重使用。对儿童禁忌使用的药物应严格遵守规定,谨慎用药。第6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老年人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变化,对许多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甚至出现严重反应。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的消除速度减慢,血浆半衰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长期用药易致蓄积中毒。老年人用药应慎重,其给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3/4。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用药依从性较差,在用药护理中,应详细向老年病人讲解服药方法,并进行监护,防止错误使用造成药物无效或产生毒性。第7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性别一般情况下,男性与女性对药物的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性别差异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差异,如一般男性对阿司匹林的清除率高于女性60%。妇女的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反应较一般情况有所不同,用药时应适当考虑。如在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剧泻药和抗凝血药,妊娠早期禁用抗代谢药和激素类药物等已知的致畸胎药物。第7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心理因素病人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的疗效关系密切。病人情绪乐观,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病人对药物的信任、依赖程度也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安慰剂对于头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能获得30%~50%甚至更高比率的“疗效”,显然这种“疗效”是心理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医护人员的任何医疗或护理活动,包括言谈举止都可以发挥安慰剂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利用这一效应作心理治疗或心理护理。第7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遗传因素多数药物的异常反应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影响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遗传变异可使部分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发生变化,如病人体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时,当其接触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阿司匹林、伯氨喹、磺胺类、维生素K)时,可发生溶血反应。异烟肼等在体内的乙酰化代谢呈多态性,根据乙酰化表型实验将人群分为三类:慢乙酰化代谢型、快乙酰化代谢型和中间乙酰化代谢型。慢乙酰化代谢型病人用药后药效维持时间长,易发生外周神经炎;而快乙酰化代谢型病人用药后药效下降,维持时间短,肝损害较严重。第7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病理因素病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如阿司匹林可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病理因素也能改变机体处理药物的能力,如肝、肾功能低下时,药物的清除率降低,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效应增强以及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如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和糖尿病等。第7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药物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致敏反应:药物进入机体后,可诱发所有Ⅰ—Ⅳ型的变态反应。(2)耐受性:是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或无效。第7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快速耐受性:如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出现药效下降或消失慢速或慢性耐受性:如耐受性发生的比较缓慢,在长期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但增加药物剂量还可维持原有的药效耐药性或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受性或耐药性一旦产生后,常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有效,有时甚至需要改用其他药物,是严重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7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有些药物应用一段时间后停药,病人在精神上有主观的不适感觉而没有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乱,但有反复连续用药的要求,此为习惯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如病人在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精神和生理功能的紊乱,称为成瘾性,又称生理依赖性。具有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药品。由于习惯性和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的要求,故统称为药物依赖性。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滥用。第7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受体数量或敏感性的变化

受体的调节概念在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受体的数量、分布、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变化,此为受体的调节。分类受体脱敏(向下调节)受体增敏(向上调节)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或受体拮抗药后,机体受体的数量或敏感性可能发生变化,出现受体上调或受体下调,影响药物的防治作用。第7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其他因素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文化背景、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惯等,对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作用靶点的敏感性都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一些药物的代谢和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或种族差异。给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如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为减小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常采取每日晨或隔日晨给药法,即每日早7~8时给药一次或每隔一日早7~8时给药一次。第7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物剂型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生物利用度往往不同,而致血药浓度出现较大差异,影响药物的疗效。注射剂比口服剂型吸收的快。口服给药,溶液剂吸收最快,散剂次之,片剂和胶囊剂较慢。吸收快的剂型,血药浓度达峰时较快,故起效快,吸收慢的剂型,因其潜伏期长,故起效慢,维持时间长。第8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同剂型的药物常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作用产生的速度和维持时间。不同的给药途径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物作用。硫酸镁溶液口服可产生导泻作用,而硫酸镁注射液肌内注射可致骨骼肌松弛,呈现抗惊厥作用。利多卡因局部给药可产生局部麻醉作用,而其静脉注射给药则可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第8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给药时间、次数和疗程阿莫西林---饭前口服阿司匹林---饭后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清晨顿服第8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概念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称为联合用药或配伍用药。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同时达到多种治疗目的,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耐受性或耐药性的发生。合理的联合用药是依据药理学知识合理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或解救药物中毒。不合理的多药联用也常导致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加重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第8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也可使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重。(1)配伍禁忌(2)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影响药动学的相互作用第8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影响药物的使用,此为配伍禁忌。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认真审核药物的配伍禁忌表,避免发生配伍禁忌的差错或事故,注射剂在混合使用或大量稀释时易产生化学或物理改变。因此,静脉滴注时应特别注意配伍禁忌,避免发生严重后果。第8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时,药物在不同的药效学作用机制上产生相同或相反的生理功能调节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增强(即协同作用)或药物效应减弱(即拮抗作用)。吗啡与阿托品合用治疗胆绞痛,前者具有镇痛作用,后者可解除胆道痉挛,两药合用可使疗效增强,为协同作用。沙丁胺醇的扩张支气管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所拮抗,若两药合用,可使前者的作用减弱。第8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影响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时,一种药物通过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而使另一种药物的作用或效应发生变化。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后者可使前者排泄减慢而使前者作用增强。苯巴比妥能诱导肝药酶,当其与保泰松合用时,可使保泰松代谢加快,药效降低。第8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用药护理方面的因素

1、外观检查

2、正确配药

3、准确发药

4、用药后护理第8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节用药护理相关知识一、药品的名称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第8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药品的分类与特殊管理药品(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非处方药:指经国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即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品,又称“柜台药”(OTC)第90页,共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