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_第1页
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_第2页
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_第3页
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_第4页
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溶栓不同方法在临床疗效中的对比开题内容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方案及技术路线研究创新点工作基础及支撑条件进度及经费预算第2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按形成部位分为:混合型、中央型和周围型。DVT临床分期:急性期:发病后14d以内亚急性期:发病15~30d慢性期:发病>30d第3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背景治疗目的:抑制血栓蔓延、清除血栓、恢复静脉血流通畅、保护静脉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预防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后综合症的发生。治疗方法:早期有手术取栓术、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技术成为DVT治疗的新趋势。第4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背景DVT常用的腔内治疗技术:(1)腔内置管溶栓术(2)消融器消融术(3)腔内超声消融术(4)经导管吸栓术(5)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6)球囊扩张术(7)腔内支架成形术第5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背景

腔内治疗的优点:

(1)药物直接渗入血栓,提高血栓的溶解率(2)腔内吸栓治疗可直接开通深静脉主干血流(3)迅速缓解下肢胀痛和水肿等症状(4)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

第6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目的通过综合评估比较药物治疗与腔内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获益情况。

探讨腔内成形术治疗髂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第7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内容(1)本课题选择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急性期DVT患者

90例,药物抗凝治疗30例,腔内治疗60例。

(1)比较药物治疗与腔内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2)评价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

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治疗性研究样本量估计n=[π1(100%-π1)+π2(100%-π2)]/(π2-π1)2×f(α,β)第8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内容(2)腔内溶栓或吸栓治疗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

>50%者采用支架植入治疗。

评价腔内成形术治疗髂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第9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研究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

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DVT且为中央型或混合型者3.无禁忌症情况下在我科行药物抗凝治疗或腔内治疗者4.出院后仍坚持抗凝治疗6个月以上者

5.患者知情并配合随访者第10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排除标准:1.有活动性出血、脑出血、血小板较少症等抗凝禁忌者

2.在院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自动终止治疗者

3.临床资料不全者

4.失访者第11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治疗方案抗凝治疗:①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并监测INR,

当INR延长并稳定于2.0-2.5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并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6个月,②使用利伐沙班15mg.bid抗凝3周后改为20mg.qd治疗6个月,无需监测凝血功能。

置管溶栓治疗:采用经胫后静脉置管,持续交替泵入尿激酶和肝素,溶栓结束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直接口服利伐沙班抗凝6个月。第12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腔内吸栓联合置管溶栓治疗:利用Angiojet导管进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若吸栓治疗后造影显示管腔多处狭窄,再通率<50%者,同期行置管溶栓治疗,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直接口服利伐沙班抗凝6个月。第13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

髂静脉腔内成形术:溶栓或吸栓治疗清除深静脉主干血栓后,对造影显示髂静脉狭窄或部分闭塞病变,使用球

囊扩张后,即时造影评估球囊扩张效果,若狭窄段仍>50%且对比剂流动缓慢或滞留,则行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抗凝6-12个月。第14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观察指标:

1.患肢(髌骨上下缘各15cm处)周径变化及肌张力。

2.下肢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观察血管通畅情况。

3.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FIB、PT、APTT、INR、WBC、RBC、PLT、Hb、CRP等。

第15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疗效评估(1)

1.疗效分级:

治愈率=优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优+中+良)例数/总例数×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2001)第16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

2.肢体消肿率%=(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治疗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周径差×100%

3.溶栓再通率=(溶栓前总评分-溶栓后总评分)/溶栓前总评分×100%血栓清除率分级:Ⅰ级<50%,Ⅱ级50%~95%Ⅲ级>95%4.并发症:出血事件、PE发生率、DVT复发率等

参照Porter等的方法,将患肢深静脉分为7段分别评分: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近端股浅静脉、远端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静脉;静脉完全通畅0分、部分通畅1分、完全阻塞2分,7段评分相加为溶栓总评分。第17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疗效评估(2)支架成形术疗效判定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支架移位、扭曲、再狭窄等张希全,王义平,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腔内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6):785-790.第18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方案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关系釆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19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技术路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符合纳入标准90例)

腔内治疗(60例)

药物治疗(30例)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实验室检查,B超、静脉造影,下肢周径、肌张力等

随访所有患者,记录复查时的各项数据和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置管溶栓

吸栓联合溶栓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50%者,行腔内成形术第20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创新点本课题是疆内首次应用药物治疗与腔内技术治疗DVT临床效果对比的实验性研究。探讨综合性腔内治疗技术在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第21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工作基础我科自2014年初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治疗技术,老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避免了用药及手术技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本人掌握了本课题研究工作有关的理论知识,熟悉临床操作技术。

目前已收集部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病例资料。

中国VTE患者信息管理平台(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第22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支撑条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并掌握了资料分析所需的统计方法。根据目前我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疗情况估算大约有160例/年,保证了课题所需病例数。我们血管外科指导老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第23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设计的缺点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导致实验在设计分组时未采用随机性原则,组间匹配存在一定的偏倚。无论药物抗凝还是腔内溶栓,不同患者临床应用的药量均不相同,不同药量对DVT患者的疗效,尚待研究。第24页,共2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研究工作阶段主要研究内容起止日期

调查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选题,撰写综述2015/08-2015/10

开题报告填写开题报告审批表及制作PPT2015/10-2015/11

研究分析收集病例,随访,整理资料2015/11-2016/08

论文撰写统计分析数据并论文撰写及投稿2016/08-2016/12

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与发表2016/12-2017/04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2017/04-2017/06第25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