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食源性疾病概念指人体通过摄食食品中致病因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畸性、致癌性?)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第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第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相关概念食源性疾病监测:指对可能源于食品的疾病及其致病因素的调查和检测,识别和明确食品污染来源,从而进行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的过程。监测形式包括特定病原体监测、症候群监测和报告/投诉系统等。哨点医院: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需要而指定的医院,该医院将按照统一的要求开展特定疾病的监测,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结果。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为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而建立的报告系统,用来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确定疾病趋势。第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注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FAO)报告,仅1980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80例,其中肉毒中毒死亡30例。第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第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192人,死亡35人。1997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6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27人死亡。第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的婴儿患儿100多名,死亡十数例。2006年北京暴发因生食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人数达70余人。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数十万婴幼儿进行体检筛查。第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际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2011年4月以来,德国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EHECO104:H4)感染暴发疫情,目前已波及部分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患者以急性腹泻、腹痛起病,少数病例还可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导致多器官受损,甚至死亡。第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际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2011年9月,日本长野196人集体食物中毒。检测出肠毒素大肠杆菌O148,认为食物中毒原因是葱末。2012年12月,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如病毒而引起的集体食品中毒事件,人数达1381人。第1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际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2011年10月,美国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死亡的人数15人,另有84人感染。第1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暴发性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小时);非微生物性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第1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散发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等。第1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地区性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甘肃地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第1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季节性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月份。第1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分类按致病因子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2、食源性病毒感染3、食源性寄生虫感染4、食源性化学性中毒5、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6、动物性毒素中毒7、植物性毒素中毒第1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按发病机制分类1、食源性感染2、食源性中毒第1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管理从1953年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以来,相继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历年来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以肠道传染病为首,随着城市自来水和农村改水的发展,近年来肠道传染病的水型暴发已不多见,主要经食物传播。《食品安全法》颁布后,我国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系统。第1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卫生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第2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病例和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第三章监测 第四章信息通报与预警 第五章信息管理第六章医疗救治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八章附则 第2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章总则本办法适用于食源性疾病报告、监测、信息核实与通报、预警、医疗救治等工作的管理。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中,发现属于食源性疾病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外,还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第2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章病例与事件信息报告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颁布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名录,并适时对该目录进行调整。第2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条医疗机构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当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主动向医疗机构收集相关信息。发现散发的食源性疾病,应当每日报告;怀疑为聚集性或严重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应当在确诊首诊病例后的两小时内报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报告工作。第2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六条

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信息,或者通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疾病监测报告网络报告。紧急情况或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可以通过电话报告。通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疾病监测报告网络报告的疾病信息,各级疾控机构应当实时推送至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和数据管理。第2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七条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对报告的聚集性和(或)严重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进行信息核实,分析可能相关的病因性食品或食品生产经营者。必要时,可通过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商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核实。核实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第2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八条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每日或定期对报告的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本辖区发生的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现跨市、县发生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示相关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报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分析后及时报告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第2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九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当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每日或定期对全国报告的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跨省发生的聚集性食源性疾病,应当指示相关地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报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汇总分析后及时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第2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条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其他部门完成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后,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逐级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第2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一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全国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提出预警草案和其他相关建议,定期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第3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章

监测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和地方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哨点医院,对特定的食源性疾病病种以及特定的食源性疾病影响因素开展监测。第3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和实施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结合实际制订和实施地方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研究提出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草案。第3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四条承担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哨点医院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由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第3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五条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任务的哨点医院和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的要求,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报告监测结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和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提出预警建议,并及时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第3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六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相关要求,对监测结果进行核实分析,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第3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四章

信息通报与预警

第十七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报告和分析发现的的食源性疾病,应当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报告的聚集性或严重危害生命的食源性疾病,应当及时通报,必要时应当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中,发现食源性疾病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第3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八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通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发现有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向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通报的同时,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家卫生计生委。第3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十九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分析辖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状况,并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公布工作,向社会公告辖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以及预防知识。发生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时,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第3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章信息管理

第二十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规划和构建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应当与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地方区域性公共卫生平台互联互通。第3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应用地方食源性疾病溯源平台,管理辖区的食源性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