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常见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改变B.硫在氧气中燃烧——分子种类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不停运动D.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分子变成原子2.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B.M中混有少量的N,可用蒸发结晶提纯MC.图中a、b两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5.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KNO3、HCl、CuCl2 B.Ba(OH)2、BaCl2、Na2SO4C.Na2CO3、NaCl、Ca(OH)2 D.NaOH、KCl、H2SO4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OH溶液

KCl

适量稀盐酸

C

NaCl溶液

Na2CO3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D

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7.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清可减轻毒性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量度水的体积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9.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10.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1.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A.KNO3是一种复合肥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12.KNO3、NaNO3、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B.0℃时,100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C.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1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a3(PO4)2 B.KCl C.NH4NO3 D.(NH4)2HPO414.健康饮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作用重大,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每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B.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C.使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腐D.夜盲症患者补充维生素A15.电解水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B.玻璃管a中的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C.玻璃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该实验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要将氯化钠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增加溶质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铜的冶炼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左右。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A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B前者属于酸,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C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D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①Cu2(OH)2CO32CuO+CO2↑+H2O②2CuO+C2Cu+CO2↑③CuO+COCu+CO2④CO2+C2CO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碱式碳酸铜由Na2CO3•10H2O与CuSO4•5H2O反应制备,原理: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称取14.0gCuSO4•5H2O、16.0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___。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___。组成测定: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和n的比值。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_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64g/L)实验序号样品质量/gCO2体积/mL10.54244.8220.54244.8030.54244.7818.(8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有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a名称:_____。以A为发生装置,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氢气,加入药品之前要_____;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把E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应在_____端(选填字母“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装置C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a.可用于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药品应为_____(填写名称)。请写出D中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可用于验证燃烧条件:在多孔铜隔板上面放置一小块白磷。打开活塞,向试管内注入50℃的温水并浸没白磷(白磷着火点约40℃),此时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若用注射器连接装置C的导管口,_____(填操作),当观察到_____,白磷开始燃烧。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1中的_____(填“A”、“B”或“C”)装置。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生活中的食品包装内常附带有一小包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可小明买回食品打开包装后却发现食品内的干燥剂结成了小块,对此他产生疑问:此干燥剂是否依然还能起到干燥作用?并对此做出猜想如下:猜想一:此干燥剂没有变质,仍能起到干燥作用。猜想二:此干燥剂变质已经失效;猜想三:此干燥剂可能部分变质;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此干燥剂加入_____,感觉温度变化_____说明此干燥剂中存在有生石灰取少量干燥剂,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_____说明此干燥剂中含有_____;由此小明可以做出如下结论: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部分变质;在此过程中生石灰变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分子大小不改变,只改变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选项正确;C.热胀冷缩,是温度变化时分子的间隔改变,选项错误;D.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错误。故选B。2、D【解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A错误;B、M、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M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的大,M中混有少量的N,应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错误;C、在溶解度曲线上以及曲线上方的点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D、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形成交点,表示在t°C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正确。故选D。【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曲线上以及曲线上内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溶液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溶液的不饱和溶液。3、A【解析】A、反应前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分子,故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生成的三个分子中,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分子,而另一个分子的构成与这两个分子不同,属于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故生成物为两种物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则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变,可确定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过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4、C【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的是CaO,不能除去碳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正确。故选C。点睛: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D【解析】

A、CuCl2是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Ba(OH)2会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到澄清溶液,不符合题意;C、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得到澄清溶液,不符合题意;D、虽然NaOH和H2SO4能反应,但没有沉淀生成,也没有有色物质生成,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稀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多余碳酸钙可以过滤除去。加入适量稀盐酸可以除去氯化钾中的氢氧化钾,不可以除去氢氧化钾中的氯化钾。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者过量稀盐酸,然后加热除去溶液中的氯化氢。加入硝酸钙随使碳酸根离子沉淀出去,但同时溶液中又引入了杂质硝酸根离子。除去氧气中的一氧化碳,先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变成二氧化碳,同时消耗掉部分氧气,然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即得纯净的氧气。7、D【解析】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适量摄入油脂,错误;B、亚硝酸钠致死量是3克,在香肠中加适量的亚硝酸纳,可保持肉制品鲜美,错误;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错误;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鸡蛋清含有蛋白质,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正确。故选D。8、C【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底部应放在铁架台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睛】浓硫酸稀释操作可简记为:酸入水,缓慢倒,并搅拌。9、A【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10、C【解析】A、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正确;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故选C。点睛: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11、C【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故选项说法正确。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磷矿粉呈灰白色,氯化钾为白色,可以将磷矿粉区分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12、D【解析】

A、20℃时,NaNO3的溶解度最大,故A错误;

B、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73g,所以173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升高温度,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为两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所以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所以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故D正确。

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3、D【解析】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NH4)2HPO4同时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14、C【解析】

A.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每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益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做法正确;B.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防止龋齿,做法正确;C.甲醛有毒,使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腐有害健康,做法错误;D.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能维持人的正常视力,夜盲症患者补充维生素A,做法正确。故选:C。15、A【解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玻璃管a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B不正确;C、玻璃管b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D、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蒸发结晶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11:10(或110:100)【解析】

(1)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故答案为=;(2)要将氯化钠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增加溶质还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4)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110g:100g=11:10;故答案为11:10(或110:100);【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DD③①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Fe+CuSO4=FeSO4+Cu反应中有CO2气体生成防止Cu2(OH)2CO3受热分解3:2偏大【解析】

四大基本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稀硫酸和孔雀石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碳和水。【详解】一、(1)“曾青”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属于盐,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属于盐,故选D。(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是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选D。(3)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反应②④均为置换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4)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稀硫酸和孔雀石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二、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反应中有CO2气体生成。②孔雀石受热易分解,故撤离热源的目的是防止Cu2(OH)2CO3受热分解。③根据三次平行实验数据,二氧化碳条件的平均值,物质的量为故该样品中,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二氧化碳溶于水,n值偏小,则m值偏大,故该测定值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