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掌握:营养不良主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分型分度。熟悉:营养不良的治疗要点。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原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较大儿的营养不良是婴儿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学校午餐摄入不足等引起。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病因】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病理生理一、新陈代谢异常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2、脂肪:由于患儿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3、碳水化合物:由于供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使糖原储存不足或消耗过多,常出现血糖偏低。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4、水、盐代谢:由于脂肪的大量消耗,造成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浮肿;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和低镁血症。5、体温调节能力:能量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较薄造成散热快、血糖降低以及氧耗量、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可能是造成体温偏低的因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2.各系统功能低下

消化系统→消化功能低下、腹泻循环系统→心收缩力↓心搏出量↓→BP↓P细弱泌尿系统→重吸收功能↓→低比重尿神经系统→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病理生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轻度营养不良5.临床分度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下型6.临床分型生长迟缓型消瘦型【护理评估】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1、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2、生长迟缓型:患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3、消瘦型:患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辅助检查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但由于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由于其不仅反应灵敏而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少,被认为是诊断PEM的较好指标。还有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不良并发证:①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②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③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④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三度(见表)。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上营养不良病情分三度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轻度中度重度体重低于均值15%~25%25%~40%>40%腹壁皮脂厚度0.8~0.4cm<0.4cm消失身长/高正常稍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肤色、弹性正常或苍白稍苍白、弹性差多皱纹、弹性消失肌张力肌肉基本正常降低、松弛明显降低、萎缩精神正常烦躁不安萎靡、反应低下、烦躁与抑制交替出现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标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治疗要点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和(或)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4.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有关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开始每日可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

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热能。待体重恢复,可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选择食物的原则:一是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牛奶开始,逐渐过渡到带有肉末的辅食。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则可先给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才能给带有肉末的辅食。二要符合营养需要,即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还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铁剂。

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护理措施(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互感染。

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四)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治疗和护理开始后应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察病情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睡眠;对住院治疗的患儿,鼓励父母陪伴:及时纠正先天畸形,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生长发育。

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护理措施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纠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先天畸形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做好生长发育监测。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小儿肥胖症

肥胖症是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小儿体重均值的20%即称肥胖。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1.遗传因素

2.能量摄入过多:最多见

3.活动量过少

4.其他:进食过快、精神创伤、心理因素等病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病因】1、能量摄入过多2、活动量过少3、遗传因素4、其他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病理生理肥胖患儿可发生下列代谢集内分泌改变:1、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应急能力降低,有低体温倾向。2、脂类代谢异常,常伴有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3、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4、内分泌改变,肥胖小儿较常见。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严重肥胖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体块指数:指体重/身高(长)的平方(kg/㎡),是判断肥胖的另一种指标。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辅助检查1.甘油三脂、胆固醇增高,严重者血清β白蛋白增高。

2.常有高胰岛素血症,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3.超声波检查:

常有脂肪肝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

1.症状(1)食欲旺盛,喜食甜食与高脂肪食物。(2)不爱运动,动作笨拙,常有疲劳感。(3)重度肥胖者可出现

“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4)身高最终低于正常小儿。【护理评估】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2.体征(1)皮下脂肪增多,分布均匀。严重者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2)少数患儿膝外翻和扁平足(3)男孩阴茎隐匿

【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

1.患儿:孤僻、胆怯、自卑、对抗等。

2.家长:缺乏认识。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五)治疗要点1.控制饮食:最主要措施2.加强运动:最主要措施3.消除心理障碍【护理评估】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2.体像紊乱【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维持营养平衡

1.调整饮食(1)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2)多吃体积大而能量低的蔬菜类食物;(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2.增加运动(1)选择喜欢、有效、易坚持的运动;(2)每日至少半小时、不感疲劳为宜。【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1.正确认识身体的改变

2.帮助建立信心,消除自卑鼓励社会交往。

3.避免经常指责患儿的饮食习惯;

4.避免家长对肥胖过分担扰给患儿带来的精神压力;

5.鼓励参与制定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护理措施】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饮食指导食品应以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为主,加适量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禽蛋、豆类及其制品,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护理措施】目录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四)健康指导

1.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

2.勿采用成人用的药物、禁食、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肥胖症。

3.引起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重视。

4.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增加活动量。

5.定期监测小儿的体重。【护理措施】目录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镁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的来源

婴幼儿维生素D来源有以下3种途径:母体-胎儿的转运: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25-(OH)D3的贮存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食物中的维生素D:天然食物及母乳中含维生素D量少,但婴幼儿可从配方奶粉.米粉等这些强化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来源(1)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2)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3)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紫外线照射合成是主要来源维生素D的代谢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转化25-羟化酶VitD肝25-OHD1-α羟化酶肾1,25-(OH)2D1,25二羟胆骨化醇才能发挥活性无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的代谢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VitD的生理与代谢】

肝肾

25-羟化酶1-α羟化酶1、VitD的活化麦角骨化醇VitD2胆骨化醇VitD325-OHD1,25(0H)2D1,25二羟胆骨化醇(生物活性强)(第一次羟化)

(第二次羟化)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功能(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3)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使钙盐沉积在骨质生长部位。维生素D维生素D的代谢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在北方,因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短,小儿户外活动少,紫外线量明显不足,可使内源性维生D生成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生长过速早产儿或双胎体内储存维生素D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所需维生素D多,若未及时补充,极易发生佝偻病。

佝偻病的病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胃肠道、肝胆或肾脏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致钙磷代谢障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如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增加肝脏氧化酶的活性,促进VitD降解。病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5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母亲妊娠期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以及早产.双胎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病因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代偿调节性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加,从而加速旧骨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以维持血钙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尿磷排出增加,使血磷降低,导致钙磷乘积降低,骨样组织钙化不良,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骺端骨样组织堆积,形成方颅、肋骨串珠、“手镯”、“足镯”骨骼畸形。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等。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分期:一、初期1、骨骼改变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三、恢复期四、后遗症期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初期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激期

初期患儿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此期出现典型的骨骼病变

1.骨骼改变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或凹陷。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0”形腿或“X”形腿。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因汗液刺激头部,常摇头擦枕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夜哭郎”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①颅骨软化:3~6月出现

(感觉颅骨内陷,按乒乓球样)②方颅:7~8月出现(对称性隆起)③前囟过大或延迟闭合④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约1岁出现)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③鸡胸、漏斗胸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①“手镯”或“脚镯”征②“O”形或“X”形腿(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肋骨串珠

Rachiticrosary

漏斗胸

Funnelbreast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鸡胸Chickenbreast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鸡胸赫氏沟O型腿(膝内翻)X型腿(膝外翻)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肋骨串珠手镯、脚镯方颅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赫氏沟(肋膈沟)Harrisongrooves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脊柱弯曲Spinalcolumn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运动功能发育延迟,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脾下移,大关节过度伸展等。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上肢长骨X线佝偻病上肢长骨X线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干骺软骨盘增宽(>2mm)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下肢长骨X线佝偻病下肢长骨X线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膝外翻畸形

膝内翻畸形一般是指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踝部能接触,两膝不能靠拢的畸形,在两腿间形成一个近似字母“O”形的空隙。膝外翻畸形是指小腿自膝关节以下向外偏斜,两足内踝异相分离而不能靠拢的畸形,如字母“X”状。所以,又俗称膝内、外翻畸形为“O”、“X”形腿。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骺畸形。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分四期主要是骨骼的改变各项表现逐渐好转仅留有骨骼的畸形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临床分期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四、辅助检查

初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

激期:患儿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检查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密度减低,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恢复期:血清钙、磷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开始下降,约1~2月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骺干骺端病变消失。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X线表现无明显骨骼改变长骨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骨骺软骨带逐渐恢复正常。仅见骨骼畸形表现。辅助检查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治疗要点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坚持每日户外活动。膳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应适当补充钙剂。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六、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护理措施1、户外活动2、补充维生素D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4、加强体格锻炼5、预防感染6、健康教育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注意事项①剂量大时宜使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②在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前2‾3日先服用钙剂;③若注射给药,宜选择较粗的针头,做深部肌内注射。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生后2~3周后即可带婴儿户外活动,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补充维生素D(

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中毒表现,如遇过量立即停服维生素D。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四)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0”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五)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互感染。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健康教育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宣传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在预防用药的同时,告知家长过量服用可造成中毒。2)以示范和指导练习的方式教授户外活动、日光浴、服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矫正畸形的方法。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步练习题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维生素D摄入不足B.生长发育过快C.肝肾功能不全

D.日光照射不足E胃肠道疾病

『正确答案』D2.患儿,女,4个月,医生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此期主要症状是

A.颅骨软化B.肋骨串珠C.肌肉松弛D.佝偻病手镯E.神经精神症状

『正确答案』E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3.患儿,女,3个月,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枕秃。查体:颅骨软化(+),

护士判断此患儿是A.可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

C.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D.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恢复期

E.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遗症期

『正确答案』C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4.患儿,女,4岁,体检发现“X”形腿,血钙2.5mmol/L,护士正确的判断是

A.可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

C.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D.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恢复期

E.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遗症期

『正确答案』C5.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生理剂量是

A.50IUB.100IUC.200IUD.300IUE.400IU

『正确答案』E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6.患儿,男,1岁,坐、站、行走均落后于同龄儿,出牙2枚,当地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士正确的护理是

A.多练走B.多练站C.多练坐D.避免久站E.用矫正器

『正确答案』D7.患儿,女,10个月,多汗,睡眠不安。查体:可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士采取的护理措施哪项错误

A.护理操作要轻柔B.勤洗澡、勤换内衣C.多到户外晒太阳

D.添加富含维生素D食物E.进行站立、行走锻炼

『正确答案』E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8~11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1岁,多汗,睡眠不安。查体:见枕秃、方颅和肋缘外翻。X线检查: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改变,骨密度减低。

8.护士判断此患儿最可能的是

A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

C.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D.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恢复期

E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遗症期

『正确答案』C9.属于本病后遗症的是

A.方颅B.蛙状腹C.X型腿D.语言发育迟缓E.肌肉韧带松弛

『正确答案』C10.本病的主要护理问题是

A.营养失调B.体液不足C.活动无耐力D.气体交换受损

E.低效性呼吸形态

『正确答案』A11.治疗本病时,口服维生素D的剂量是

A.400IUB.600IUC.800IUD.1000IUE.2000IU

『正确答案』E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或婴儿手足搐搦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目前由于维生素D缺乏预防工作普及,该病发病率已逐年降低。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病因

血清钙离子降低是引起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直接原因。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而甲状旁腺分泌不足,不能促进骨钙动员和增加尿磷排泄,致血钙进一步下降。血钙的正常值2.1~2.6mmol/L,当血钙低于1.75~1.88mmol/L或血清钙离子浓度在1mmol/L时即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等症状。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1、惊厥:以无热惊厥最常见。2、手足抽搐3、喉痉挛隐匿型:1、面神经征2、陶瑟征3、腓反射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并有不同程度的激期佝偻病的表现。

(一)惊厥

惊厥发作多见于婴儿,特别是佝偻病患儿,常于户外活动后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间持续久者可有发绀。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至1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一般不发热,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二)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幼儿和年长儿童。表现为突然发生手足肌肉痉挛成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向下,发作停止后活动自如。二、临床表现①“助产士手”②“芭蕾舞足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喉痉挛

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严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四)特殊性的体征

在不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下列体征:

1.面神经征以手指或叩诊锤轻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可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

2.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打气后,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为阳性。

3.腓反射用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处,可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二、临床表现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三、辅助检查

血钙低于1.75~1.88mmol/L(7.0~7.5mg/dl),血磷正常或偏高。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四、治疗原则

1.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可应用镇静止痉剂,首选安定,每次0.1~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每次5~7mg/kg,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喉痉挛时应先将舌头拉出口外,作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2.钙剂治疗

对惊厥或喉痉挛发作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5~l0ml(或lml/kg)加10%葡萄糖溶液10~20ml静脉点滴,或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若注射过快,可引起血钙骤升发生心跳骤停。重症者每日可重复2~3次,直到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轻症,或惊厥、喉痉挛控制后先口服10%氯化钙,每次5~l0ml,稀释于3~5倍糖水内口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一日3次。氯化钙有酸化血的作用,使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但不宜久服,以防高氯血症,故3~5天后改为活性钙,盖天力或葡萄糖酸钙等口服。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3.维生素D治疗

应用钙剂后同时给予维生素D,每日50ug~125ug(2000~5000IU)口服。重症病例可采用维生素D,或维生素D3肌内注射,用法同佝偻病,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五、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喉痉挛发作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3.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相关知识

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治疗要点1、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2、钙剂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以10%~25%葡萄糖液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3、维生素D治疗:症状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第八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六、护理措施1.控制惊厥、喉痉挛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钙剂。静脉注射钙剂时需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以免因血钙骤升,发生呕吐甚至心脏停搏;避免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2.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惊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