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史-魏晋隋唐2(完整版)3_第1页
中美史-魏晋隋唐2(完整版)3_第2页
中美史-魏晋隋唐2(完整版)3_第3页
中美史-魏晋隋唐2(完整版)3_第4页
中美史-魏晋隋唐2(完整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美术佛教传入山水画独立画家和绘画理论出现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0102030405绘画画学论著石窟艺术书法建筑魏晋南北朝—绘画曹不兴-东吴NO.1;吴国八绝之一;落墨为蝇;佛画之祖卫协-西晋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渡“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魏晋南北朝—绘画·顾恺之1)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2)以巧密与精思开创南朝至唐初人物风格画模式,属于“笔迹周密”的密体,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般,并把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3)绘画理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魏晋南北朝—绘画·顾恺之《洛神赋》根据的曹植名篇《洛神赋》所作用笔:高古游丝描特点:“人大于山,水不容泛1)作品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纯洁的爱情故事。从洛水之滨遥望、继而洛神与曹植相遇、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渐去。2)笔法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称为“高古游丝描”。体现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山水画特点。人物形象描绘运用佛教中飞天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体现出佛教艺术对传统卷轴画的影响。3)此图卷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魏晋南北朝—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魏晋南北朝—绘画·顾恺之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列女传·仁智图》魏晋南北朝—绘画·顾恺之汉代刘向《列女传》一书而画魏晋南北朝—绘画

陆探微-南朝创造了一种以容貌瘦削为特征的人物形象,被称之为“秀骨清像”、密体、第一品第一人张僧繇-南朝丰腴饱满、作画“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属于线条舒朗、笔意洒脱的“疏体”、张家样、凹凸画法魏晋南北朝—绘画

曹仲达-北齐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魏晋南北朝—绘画曹不兴-东吴卫协-西晋张僧繇-南朝绘画顾恺之-东晋陆探微-南朝曹仲达-北齐NO.1、落墨为蝇古画皆略,至协始精三绝、传神写照秀骨清像张家样曹家样、曹衣出水《地主庄园图》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本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魏晋南北朝0102030405绘画画学论著石窟艺术书法建筑魏晋南北朝—画学论著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传神”,重视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以形写神”指名画家在反映客观事实时,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深本质的酷似。“迁想妙得”即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魏晋南北朝—画学论著谢赫《画品》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最高准则);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魏晋南北朝—画学论著宗炳《画山水序》“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并提出“畅神”之说,即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大自然形象以抒写自身心境的过程。王微《叙画》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至”和“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反映了当时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0102030405绘画画学论著石窟艺术书法建筑甘肃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中原云冈、龙门最早、地理位置最西;东汉;位于新疆拜城;龟兹风格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时间: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地点:甘肃敦煌洞窟:492个特点: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鹿王本生图》—北魏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麦积山石窟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北魏—昙曜五窟龙门石窟北魏魏碑体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始平公造像铭魏晋南北朝0102030405绘画画学论著石窟艺术书法建筑魏晋南北朝—书法钟繇“正书之祖”《宣示表》皇象“悬针体”《天发神谶chen碑》魏晋南北朝—书法魏晋南北朝—书法《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圣”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魏晋南北朝—书法《鸭头丸帖》《中秋帖》王献之魏晋南北朝0102030405绘画画学论著石窟艺术书法建筑魏晋南北朝—建筑河南嵩岳寺—现存最早的砖塔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建筑兴盛,形成石窟、寺院、佛塔三种建筑形态。第五节隋代美术《游春图》展子虔隋代美术—绘画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隋代美术—绘画1)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画面阳光和煦,花树繁密,碧波荡漾,轻舟漫游。2)作品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确实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3)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桥隋代美术—建筑

李春《赵州桥》/《安济桥》第六节唐代美术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石窟壁画与雕塑陵墓雕塑陶瓷山水画绘画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王维、张璪、大小李将军花鸟畜兽薛稷、边鸾、韩幹、韩滉唐代美术—绘画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成熟期,绘画出现了明显的分科。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历代帝王图》阎立本两汉至隋代13位帝王形象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步辇图》阎立本题跋:篆书1)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家通过服饰举止、容貌和神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主要人物的精神气质。2)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设色浓重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3)作品具有历史价值,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吴道子:“画圣”“吴家样”笔技: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吴带当风”: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送子天王图》仕女画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一些描绘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它们不再以对女子进行道德教化为目的,而是专门描绘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仕女画家著名的有张萱与周昉。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张萱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笔下人物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所创造的女性形象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1)表现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照制丝生产顺序分为捣练、织线、熨烫三个过程。2)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动作表情各个不一,皆生动传神,刻画惟妙惟肖,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线条工细流畅,设色艳而不俗,服饰、神态尽得唐人风致。3)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张萱《捣练图》周昉笔下仕女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丰厚的特点。流露出一种郁闷寂寥、百无聊赖的情绪。擅长佛教绘画,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其仕女画被赞是“古今冠绝”。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挥扇仕女图》周昉唐代美术—绘画·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唐代美术—绘画·山水画王维破墨法称号:文人画之祖水墨山水之祖南宗之祖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干雪霁图卷》唐代美术—绘画·山水画

中晚唐时期的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概括了绘画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主观感受与学习自然同等重要。唐代美术—绘画·山水画《江帆楼阁图》李思训北宗青绿山水唐代美术—绘画·山水画《明皇幸蜀图》李昭道唐代美术—绘画·花鸟画《花鸟立轴》边鸾花鸟画之祖唐代美术—绘画·花鸟画《牧马图》韩幹《照夜白图》《五牛图》韩滉传世最早的纸本作品唐代美术—绘画·花鸟画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石窟壁画与雕塑陵墓雕塑陶瓷《勤礼碑》《多宝塔碑》唐代美术—书法篆刻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唐代美术—书法篆刻唐代美术—书法篆刻《玄秘塔碑》柳公权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石窟壁画与雕塑陵墓雕塑陶瓷唐代美术—画学史论著作中晚唐之际,中国古代画学史论著述体例皆备,史论兼善的画学体系渐以确立。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石窟壁画与雕塑陵墓雕塑陶瓷唐代美术—石窟壁画与雕塑保圣寺罗汉像杨惠之“塑圣”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唐代美术—石窟壁画与雕塑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石窟壁画与雕塑陵墓雕塑陶瓷唐代美术—陵墓雕塑《昭陵六骏》唐太宗拳毛騧[guā]、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唐代美术010203040506绘画书法篆刻画学史论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