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_第1页
高三二轮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_第2页
高三二轮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_第3页
高三二轮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_第4页
高三二轮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的形成.学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高考解密】高考考查内容考点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核心价值:增强保护水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水和谐观。学科素养1.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水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利用措施。3.区域认知:结合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分布图等,描述特定区域水体运动的特征。水循环(2022·湖南地理)14.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15.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海水(2023·山东地理)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陆地水体(2022·山东地理)18(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4分)关键能力:结合图像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必备知识1.水循环和水平衡。2.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3.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文、水系特征。4.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5.流域内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流域内协调发展(2016·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6)(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冲淤平衡、河流阶地【高考真题研析】(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4.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5.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7.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8.(2023·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9.(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1)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2)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核心知识点精讲】1.三种基本侵蚀类型和地貌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2.河流的堆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山前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山谷出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河漫滩平原分布河流中下游形成机制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3).三角洲平原分布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3.冲淤平衡(1).概念: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引起的。(2).冲淤平衡原理4.河流阶地(1)概念: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其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2).河流阶地形态要素阶地面通常向河流下方倾斜,有一定的连续性;阶地面和下部斜坡交接的地方是阶地前缘,常受后期侵蚀变得不明显,阶地后缘往往被坡积物覆盖;阶地高度是从河流水面算起;阶地宽度指阶地前缘到阶地后缘间的距离;阶地级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40分钟▫▪▫定时对点精炼】(2023·山东济南模拟)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形成冲(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发育了三期冲(洪)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气候作用等的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据此完成1~2题。1.与Ⅰ、Ⅱ期相比,Ⅲ期冲(洪)积扇()A.面积仍将扩大B.规模最大C.沉积年代最早D.连接成冲积扇群2.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其主要原因是()A.山地降水减少B.大青山抬升幅度减小C.全球气候变暖D.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2022上·广东河源·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黄河以高输沙量著称,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图示意1999~201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实测水沙通量,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3.据图判断,以下年份未实施调水调沙的是(

)A.2003年 B.2009年 C.2013年 D.2016年4.若调水调沙中断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

)A.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 B.下游河道冲淤平衡C.陆上三角洲向海淤进 D.下游河道变宽变浅(2023·河南信阳·信阳高中校考模拟预测)三峡水库采用"迅期排浑,汛后蓄清"的运作方式。监测发现,水库运行后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20042018年,水库下游某河段四个时期不同粒径组泥沙冲淤量的变化(淤积量大于冲刷量为正值,冲刷量大于淤积量为负值)。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5.正常年份,三峡水库平均水位最低的时段(

)A.12月至次年2月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9月至11月6.20042018年,该河段河床沉积物的平均粒径(

)先变大,后变小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变小7.20042018年,该河段的河床(

)A.蓄水期降低 B.消落期抬高 C.汛期降低 D.枯水期降低(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越江河全长2.3km,位于四川东部丘陵地区,年降水量1000~1300mm,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泥岩岩性较软。该河中游河谷近似“U形”,谷坡250米处有众多岩洞。下图示意越江河中游某段河谷剖面。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8.河床两侧的堆积物棱角分明、大小不一,该堆积物可能来源于(

)A.河流堆积物 B.砂岩崩塌物 C.冰川堆积物 D.泥岩风化物9.该河流上游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牛轭湖 B.江心洲 C.瀑布 D.溶洞(2023上·河南漯河·高三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金沙江自攀枝花三堆子转向南流后,在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龙街乡处又折向东流。研究人员对金沙江龙街乡附近的河流阶地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发现该段河谷中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该河流阶地形成于数万年前,其中,T3以灰岩为基座,T4—T1均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下图为龙街乡附近金沙江的河谷横断面及阶地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1012小题。10.阶地之上普遍覆盖的一层黄土最可能来自(

)A.河流搬运堆积 B.枯枝落叶腐化 C.风力挟带堆积 D.岩石冻融风化11.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构造运动②人类活动③气候变化④岩浆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阶地T1—T3基座为湖泊沉积物,最可能是因为该处曾经经历过(

)A.河流被袭夺,流向改道 B.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C.内海逐渐演变成湖泊 D.沉积物颗粒不断变细(2023上·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中)河流发生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被夺改道,称为改向河,其下游称为断头河。左图示意发源于某山地两侧的甲河与乙河,其中,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右图示意两条河流距河源不同距离测量点的水位高程。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13.若甲乙两河最终相连,则图中流量显著增加的河段是(

)A.a B.b C.c D.d14.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主要是(

)①岩性②高程③流速④流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5.(2021·福建·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16.(2021·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地貌参考答案及解析【高考真题研析】【答案】1.A2.B3.A【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说明注入①②③的河流原来与南侧高地南边的河流连在一起,后地层抬升而在地表分开,但①②③的湖泊水可能通过地下水与南侧河流相连,通过下渗方式输出湖水和湖水中所含盐份,因此盐份不会在湖泊中积累,从而形成淡水湖,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3.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答案】4.A5.C【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5.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错误;故答案选C。【答案】6.D7.B【解析】6.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7.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答案】(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三角洲的形成、聚落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0.【解析】(1)从大空间尺度看,地垒抬升,水系一分为二;从小空间尺度看,西侧形成古河道和新水系、东侧形成湖泊和新水系(2)沿水源补给的时空过程,从补给区和水源来源的特征进行分析;水源来源的特征可以从补给量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时间变化可以从年际或季节等尺度进行分析【答案】(1)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2)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或者变化大【40分钟▫▪▫定时对点精炼】【答案】1.A2.B解析第1题,读题可知,材料中Ⅲ期冲(洪)积扇对应的是全新世晚期,且其上的河流为现今存在的河流,因此河流的沉积作用仍在继续,冲(洪)积扇的面积仍将扩大,A正确;Ⅲ期冲(洪)积扇沉积年代最晚,规模较小,B、C错误;读图可知,Ⅲ期冲(洪)积扇是独立存在的,未在山前相互连接,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影响更大,该地冲(洪)积扇的规模依次减小,意味着构造活动减弱,即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率减小,河床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度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造成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规模较小,B正确。【答案】3.D4.A【解析】3.由材料“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分析可知,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而调水调沙为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冲刷的同时河流入海口输沙量会变大,读图可知2016年基本没有输沙,推断未实施调水调沙,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从而能够减少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积,从而使下游河床降低,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多发。调水调沙中断后,输沙量变少,造陆功能减弱,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A正确,C错误;“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阻止河床上涨,如果调水调沙中断,下游河道不会达到冲淤平衡,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道变深,BD错误,故选A。【答案】5.C6.B7.D【解析】5.正常年份,三峡水库平均水位最低的时段是6月至8月,原因是为了在汛期来临之前,5~6月将水库水腾空,56月为水库消落期,为汛期蓄洪留出充足的库容;C正确。ABD错误。故选C。6.20042018年,该河段累计冲淤量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淤积量总体大于冲刷量,图中显示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变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7.20042018年,该河段的河床枯水期总体冲刷量大于淤积量,河床会降低,D正确。蓄水期总体淤积量大于冲刷量,以淤积作用为主,河床会抬高,A错误。消落期总体冲刷量大于淤积量,以冲刷作用为主,河床会降低,C错误。汛期总体冲刷量大于淤积量,以淤积作用为主,河床会抬高,C错误。故选D。【答案】8.B9.C【解析】8.根据材料,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当受到流水侵蚀时,易发生崩塌,B正确;如果是河流堆积物,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A错误;泥岩岩性较软,风化后棱角不会分明,D错误;根据材料,越江河全长2.3km,位于四川东部丘陵地区,不可能有冰川堆积物,C错误,所以选B。9.牛轭湖通常形成于中下平原地区,A错误,江心洲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B错误;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地区,D错误;根据材料,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砂岩与泥岩,砂岩坚硬且垂直节理发育,泥岩岩性较软。由于岩性的差异,导致差异侵蚀,易形成瀑布,C正确,所以选C。【答案】10.C11.A12.B【解析】10.河流阶地因河流下切侵蚀及地质运动而形成,但构成阶地的物质却不—定是河流搬运而来的。读图可知,T1阶地表层被黄土覆盖,推测其黄土层不是河流搬运堆积而成,A项错误;枯枝落叶腐化多为黑色物质,且二者的成分不同,自然颜色不—,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黄土可能是因为局地环流(如山谷风)挟带的岩土及河流沉积物等较为轻质的黄土物质在此堆积,C项正确;当地海拔较低,岩石冻融风化概率不大,D项错误。故选C。11.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地貌,主要由地壳抬升及河流(下切)侵蚀等共同作用而成。地壳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强,易形成阶地,①正确;该河流阶地形成年代较早,受人类活动影响小,②错误;因气候变化,流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会发生变化,继而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和含沙量,最终使得阶地构成物质有所不同,③正确;岩浆活动对该河流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12.湖相沉积物形成于湖泊环境中,由此可见,当地应经历过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进而形成湖相沉积物,B项正确;河流袭夺与该阶地湖相沉积物关系不大,A项错误;T1,阶地形成年代较早且形成于陆上,该地由内海逐渐演变成湖泊的可能性较小,C项错误;沉积物颗粒不断变细,是湖相沉积的—个过程,并非出现湖相沉积物的原因,D项错误。故选B。【答案】13.B14.D【解析】13.结合题干材料“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分析,甲河下蚀、溯源侵蚀强,会袭夺乙河上游,甲乙两河相连后,乙河的c、d河段流量减小,甲河上游的a河段水量不变,b河段流量显著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14.结合题干材料“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分析,甲河下蚀、溯源侵蚀强,会袭夺乙河上游,所以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包括岩性,故①正确;右图示意两条河流距河源不同距离测量点的水位高程,读图可知,甲河水位高程差大于乙河,流速快,下蚀、溯源侵蚀强;所以与河流高程差有关,故②错误;结合②分析可知,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包括流速,故③正确;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与流速、岩性有关,与流量关系不大,故④错误。故D①③正确,ABC错误。15.【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