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作业_第3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作业_第4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4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四十一)一、选择题1.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答案:D解析: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相似。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C项错误。2.[2018·滨州模拟]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B.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C.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D.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答案:B解析:据材料“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相当尖锐……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1921年初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公有和私有的共存、计划和市场的共存,这些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1929年,斯大林还是终止了新经济政策,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的特点,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从当时俄国的国情出发,没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有改变社会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没有加剧国家政权颠覆,斯大林时期终止了新经济政策,实行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3.[2018·成都九校联考]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也存在经济上的浮夸风现象B.农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牺牲C.优先保障城市居民供给D.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支持工业化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的“上市量”实际上是利用集体化的形式,带有强制对农民粮食低价收购的特点,即牺牲农民的利益保证工业化发展,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不符。4.下表是1913~1928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年1922年1928年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亿普特)865673马(百万头)362434牛(百万头)614666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谷物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答案:C解析:1921~1928年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项。A项是对表格内容的直接表述,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B项错误;全面推行集体农庄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表格时间不符,D项错误。5.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8.2%,从1933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1940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1925~1927年期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为7360万吨,“二五”期间为7290万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不利于技术转化B.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化C.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尽管苏联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但苏联的粮食生产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6.[2018·佛山模拟]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经济危机期间苏联的对外贸易并未受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故C项正确;从表中可知,苏联的对外贸易额有升有降,并不稳定,故D项错误。7.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不可能()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绝对领导B.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C.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D.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论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该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8.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说明该措施是为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从而为工业化建设尤其是重工业提供粮食等原材料,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答案:(1)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任答三点即可)(2)含义:国家干预经济(或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