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1页
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2页
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3页
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4页
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专题07诗词鉴赏1.古诗阅读。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首句的“_____”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_____图。(2)诗歌结尾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体会文中“又”字的妙处。(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品味颔联中“钟”字的妙处。4.请赏析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约

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5.诗歌一、二两句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_________(地区)_________(季节)雨季的特别景致。6.品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的妙处。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也有______。8.请简要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9.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其二)[唐]王勃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注释】①碧砌:青石台阶。(1)这首诗末句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乱烟”,既形容黑夜里雾气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B.次句中“飞月”一词,既表明时间推移,也暗示诗人的聚散匆匆之感。C.第三句“寂寞离亭掩”,表现朋友离开后周围环境冷清及诗人内心孤寂。D.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有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10.阅读诗歌,完成题目。送李判官之润州①行营②(唐)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辇③,金陵④驿路楚⑤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市。②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③事鼓辇:从事军务。鼓辇,军用乐器。④金陵:一般指今江苏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涧州。⑤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1)西楚的云彩飘在金陵的“驿路”上,由此可见友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2)江畔迷人的春色“不肯”挽留行客,让你读到怎样的情势?(3)请分析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11.阅读王安石的《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其一)》,完成小题。与客东来欲试茶,倦投松石坐欹斜。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1)小泰同学不理解诗中“欹”的意思,小兴帮忙查了字典,其中契合本诗意思的一项是(

)A.倾斜,歪向一边。 B.容貌憔悴。C.通“倚”,靠着。 D.叹词,表示赞美。(2)赏析“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夏日南亭怀辛大①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②,中宵劳梦想。【注】①辛大:即辛谔,作者同乡,隐居西山。②故人:指辛大。12.“忽”“渐”二字运用之精妙,结合诗句赏析。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①。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①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14.诗歌一、二两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15.此诗的三、四句含蓄而深刻,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过显济庙前石矶①竹枝词二首(其一)(宋)杨万里石矶作意恼舟人,束起波涛遣怒奔。撑折万篙浑不枉②,石矶赢③得万余痕。【注释】①石矶:指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②枉:冤屈、冤枉。⑧赢:通“赢”,增加。16.赏析本许前两句中“恼”“遣”的表达效果。17.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早梅唐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末销②。注①迥:远。②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18.开篇描写早梅之娇美,有色,有形,也有神,令人仰慕,令人陶醉。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1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与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这两句语言质朴,但着无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0.【明意象】甲、乙两首诗分别选择了哪些意象?21.【析情感】对比甲、乙两首诗,根据内容说说情感上的不同点。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注释】①堂堂:形容水势盛大。22.下列对两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莫言下岭便无难”,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莫言”二字,像是自诚,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B.《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C.《桂源铺》这首诗是典型的写景之作,诗人看到那清纯的溪水从山的夹缝中潺潺流出,顿时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产生出无限的感慨。D.《桂源铺》中,作者寄予人生哲理: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只要像溪水一样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生活总会滚滚向前,无可阻挡。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中“拦”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4.诗歌鉴赏。野步(宋)周密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两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______”写出了春天_________的特点,后一则通过秋风、________来写秋天景象。(2)两首诗都是写郊野散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25.两首诗都写到花,各有怎样的作用?26.请赏析乙诗颔联的妙处。27.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乙】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①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①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谪。(1)两诗都写到了“春夜闻笛”,在抒发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乙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8.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甲】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C.【乙】诗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D.【乙】诗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2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浮云”指什么?试着理解。30.【甲】【乙】两诗都讲了怎样认识事物的问题,只是侧重点不同,试比较分析。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31.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结合第一、二两句,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海畔风吹冻泥裂湖边、寒风、裂开的冻泥②______表现边塞天气寒冷、条件艰苦的特点,衬托行军将士们③______梧桐叶落枝梢折①_________枝梢断裂声32.在拍摄第三、四句时,有同学选择笛声作为配乐,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凄凉哀婉的笛声,请问《从军行》中的横笛声是否也是这种感情基调?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33.此诗选用了“______”、“______”和柳花等景物来表现初夏时令特点。34.用自己的话描述“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所写的初夏之景。35.根据你的理解,具体说说“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的妙处。36.阅读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第后赋菊花唐代黄巢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②。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③。注:①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②杀:草木枯萎。③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1)“冲”“尽”二字运用精妙,请结合画线句作具体赏析。(2)两首诗都描绘了菊花的形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7.阅读王昌龄的《采莲曲》,完成小题。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①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这里指采莲女。②芙蓉:指荷花。(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画面。(2)周敦颐的《爱莲说》和王昌龄的《采莲曲》都对莲花有生动的描写,但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笼

秦淮烟月。(2)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笼”的意思是“笼罩”,极其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朦胧的水色夜景,绘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秦淮烟月图,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后庭花”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表现了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2.(1)示例:“疑无路”的“疑”字表明路疑无而实有,是虚写;“又一村”的“又”字表明在山环水复之下村村相连,是实写。“疑无路”和“又一村”相对,虚实相生,作者的心情也由迷茫变为喜悦。(2)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作者感受到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古朴的习俗的赞颂,表现他喜欢农村生活、向往农村生活、热爱农村生活的纯朴情感。3.①“钟”有聚集之意,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③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于赞美之情。

4.运用虚写、对比的手法。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看到其它的山都变得渺小,同时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伟,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诗人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详解】3.考查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能力。在答题时,首先分析字本身的意思,指出“钟”是“聚集”的意思;接着结合诗句分析字在诗句中的具体所指,即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若涉及修辞和写作手法,应当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4.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赏析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江南

夏季

6.通过“闲敲”这一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因约客久候不到焦躁烦闷(意对即可)、怅惘无奈的心情(意对即可)。【详解】5.考查诗句赏析。前两句句意为: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夏天的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6.考查词句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意为: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本句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因此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闲敲”二字,是对诗人动作的描写,这一动作细节,既写出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流露出诗人久等客人未至的怅惘无奈之情。7.解甲归田的惆怅

离别友人的悲伤、回归故里的喜悦、继续报国的信念

8.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现作者虽然辞官,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详解】7.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浩荡离愁白日斜”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首句中“白日斜”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喻指当时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藏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远离官场,解甲归田的忧愁;“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相距甚远,诗人因与友人分别而忧伤;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碾作尘”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暗写作者自己也是这样,即使远离官场,虽但是仍然要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仍然要报效家国,表现了诗人回归故里的喜悦、继续报国的信念。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诗人通过对落花的赞美,抒发了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爱国)精神。9.(1)寒(2)A【详解】(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诗歌大意: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多年好友,心中一片愁苦,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寒”字为本诗的诗眼。因心情悲苦,所以就觉得夜晚寒冷,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情之寒。(2)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A.“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惶恐不安”有误,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故选A。10.(1)西边的楚地(2)军令严肃,赴任者行色匆匆。(3)一是欲留却不能留的不舍、惜别,二是万里迢迢的担心、牵挂。【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金陵驿路楚云西”意思是: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据此可知,李判官所去之地是西边的楚地。(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赏析。“江春不肯留行客”意思是: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结合“万里辞家事鼓辇”可知,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执行军务活动,以江春不愿意挽留远行客来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留不住”写出军令严肃以及赴任者的行色匆匆。(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的意思是: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万里”强调了行人路途的遥远,“事鼓鼙”说明是要去执行军务,朋友要去万里之外执行军务,诗人自然表示担忧,即将分别也感到不舍;“辞家”是说李判官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这是需要勇气的,值得赞美,“事鼓鼙”是说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表现了李判官的才能,包含对李判官辞家勇气和军事才能的赞颂;“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的意思是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好像在为你送行。运用拟人的修辞,写江畔绿草青青,春色迷人,李判官骑马离去的情景,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1.(1)A(2)虚实结合(联想),由闻到花香联想到旁边深涧里有花开,由眼前景想到未见景,让人有神思飘飞之感,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同时也暗有深意:蔷薇花无人看顾,却也默默开放,放出幽香,来安慰行旅的客人。【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倦投松石坐欹斜”的意思是“疲惫了就歪斜地坐在松石上休息”,由此可知,“欹”在这里是“倾斜,歪向一边”的意思,故选A。(2)此题考查赏析诗句。“暗香一阵连风起”是眼前的实景,“知有蔷薇涧底花”是作者的联想,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由身边的花香联想到涧底开放的蔷薇花,表现了诗人此刻悠闲、惬意、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也告诉我们,蔷薇花虽然生长在涧底,不容易被游人发现,但它依然静静地开放,用清幽的花香带给游人慰藉。12.“忽”有忽然,快速的意思,“渐”有渐渐、速度慢,二字一快一慢,生动写出了夕阳忽然西下与素月慢升起的情态,流露出诗人纳凉时看到山光、池月的愉悦心情。(意对即可)

13.诗人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悦耳清心的夏夜,流露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同时,也写出诗人“恨无知音赏”并在梦中与友人会见,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以及没有知音的惆怅与感慨。(意对即可)【分析】1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首先要找出这两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两个字“忽”和“渐”,然后围绕其对景物描写和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来具体分析。“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才有了三四两句中散发乘凉和开轩闲卧的闲适。13.本题考查品味作者的情感。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14.写出了雨的雨量大,雨势猛(或雨势急)

15.运用对比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暗示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而生命力顽强(或艳丽如桃李的事物易凋谢,朴素如青草的生命力更长久)。【详解】14.考查对景物特点的分析理解。一、二两句的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与堤齐平,远处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描写“雨”,抓住“横”“满”可知雨水大、迅猛的特点。15.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三、四句的意思是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16.“恼”“遣”两字使用拟人手法,将石矶人格化,“恼”是惹恼的意思,“遣”是派遣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矶想要为难舟人,故意掀起波涛,给舟人制造麻烦的景象,体现出河中礁石之多,浪势之大,行船之险。表现了作者对石矶阻路的烦扰之意。

17.本诗通过写河中礁石故起波澜,行船间波涌连天的艰难境况,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持不懈以及迎难而上,“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积极进取精神。【详解】16.本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因为被舟人苦恼,于是故意掀起波涛,愤怒地奔跑。“恼”为苦恼,“遣”为派遣。这两词把石矶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江边波涛汹涌,舟人危险重重的画面。从而表现了河中礁石之多,浪头之大,行船之险。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这两句诗表现除者对于江中巨石拦路的困扰之情。17.本诗前两句写景,写江上波涛翻涌,行船危险,表现了作者的困扰之意。后两句议论抒情,即使船篙折断也没有什么冤屈的,你看那江中巨石之上,痕迹万余。从而表现了作者在人生路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8.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19.这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详解】18.本题考查画面描述。示例:一树梅花不畏风雪,凌寒早开,她的枝条洁白晶莹,宛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只在临近溪水桥边默默盛开。1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还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伴随这一发现的,还暗含了诗人探寻后的喜悦之情。联系前面两句诗人所写寒梅凌寒早开、似玉如雪的姿态,这后两句也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20.【甲】诗选用“白日”“天涯”“落红”的客观自然意象;【乙】诗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的主观想象意象。(意对即可)

21.不同点:【甲】诗以“落花”自喻,甘愿化作春泥,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乙】诗借“万马齐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借“风雷”比喻改革能开创新的局面,“劝天公”,表现诗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改革形成新的局面,对未来充满希望。(意对即可)【详解】20.本题考查意象。意象包括客观自然意象和主观想象意象。【甲】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中含有“白日(夕阳)”“天涯(离别京都的远方)”“落红(落花)”的客观自然意象;【乙】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选用“九州(中国的别称)”“风雷(比喻革命风暴)”“万马(比喻社会政局)”“天公(造物主)”的主观想象意象。2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甲】诗最后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笔锋一转,由前两句的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花”自喻,表现了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乙】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借“万马齐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借“风雷”比喻改革能开创新的局面,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两句,“劝天公”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写诗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现,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22.B

23.共同点:都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同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拦”字,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桂源铺》“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详解】22.B.“夸张的手法”有误,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一山放出一山拦”中的“放”和“拦”字把山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故选B。23.考查比较阅读。一山放出一山拦: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连绵。它们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拦得溪声日夜喧: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此句中有两处拟人。“拦”把前句中的“万山”人格化,万山或许是出于对溪水的喜爱,阻拦其向前流淌。“日夜喧”把溪水人格化,尽管有万山拦阻,溪水却是日夜奔流向前。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同点是两者再现的画面不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群山的连绵。《桂源铺》“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溪水不惧万山阻拦,日夜奔流不息的画面。24.(1)噪或新

春天生机勃勃(热闹)

红枫(枫叶)(2)两首诗都用了拟人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飞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丽的春色,休闲自在的情感。赵诗中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的头发,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详解】(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第一问,“草根肥水噪新蛙”意思是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肥”“噪”“新”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蝴蝶在尽情地飞舞。这些都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命力。第二问,“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意思是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如果从“最是秋风管闲事”可提取“秋风”,那么就可从“红他枫叶白人头”提取“红枫”,用这两个意象来写出秋天的景象。(2)考查对诗歌内容和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通过周诗中“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和赵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的内容可知,两首诗歌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意思是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诗人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诗人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意思是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25.甲诗诗人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在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村庄。既写出诗人豁然开朗的兴奋之情,也表达了曲折中蕴含希望的哲理。乙诗写路旁的野菊微黄,荞麦花开如雪。描绘出山野迷人的风光,衬托出诗人游兴浓厚的悠然之情,也为尾联抒发惆怅思乡之情做铺垫。

26.从听觉与视觉方面(或动静结合),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衬托出山村傍晚的寂静。【详解】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中写花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信心。乙诗中,写花的句子有“马穿山径菊初黄”,意思是: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荞麦花开白雪香”,意思是:香气扑鼻的荞麦花洁白的如同雪一般。诗人信马由缰,领略山野美景,心情是非常舒畅的。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花草的美好迷人引起的浓厚喜悦游兴,为诗末思念故乡的惆怅之情作了铺垫。26.本题考查对诗歌名句的鉴赏。“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思是: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无语”“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有声”“无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更加的沉寂。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27.(1)相同: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甲诗中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乙诗没有写具体的笛曲名,只写到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泪满衣”来表达思乡情。(2)借景抒情(或者反衬手法),借写“雁尽北飞”的形象说明春天未到来,大雁迫不及待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只能孤单在江南漂泊,表达了诗人思乡思归的情感。或者:以“雁能北归”来反衬自己不能归,更体现其思乡情感之浓烈。【详解】(1)考查比较阅读。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为: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根据“故园情”可知,作者闻“闻折柳”的笛曲,感受到曲中的伤离惜别之意,不觉生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乙诗:“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意为: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这两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不同的是甲诗中有具体的笛曲,而乙诗中只提到了笛声。(2)考查赏析诗歌所用手法。乙诗最后两句意为: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明则写景,实则抒情。首句中的“唤春归”点明此时春天未至,但大雁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自己北方的家飞去。而作者却因为被贬,只能流落江南,不得归家。雁可归,人不可归。两相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内心的乡愁之浓,乡愁之苦。28.B

29.“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30.【甲】诗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要登高望远,使自己处于最高点;【乙】诗侧重于讲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或后者侧重于讲正确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是换位思考,使自己取得最佳观察点。这就是不同角度,就有不同收获。)【详解】28.B.“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理解错误。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故选B。29.考查诗歌重点词的理解。浮云:本义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浮云”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比喻阻挠变法的奸邪小人、困难阻力。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气势夺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0.考查诗歌对比阅读。甲诗中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乙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31.梧桐叶落、树梢折断

湖畔狂风声

勇往直前、英勇无畏、昂扬坚强(任意两点即可。)

32.我认为这首诗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笛声传达的感情不同。这首诗前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行军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用红旗借指队伍,在风雪中勇攀高山、一往无前,整个画面渲染了一种壮志豪情的崇高精神,因此这里的笛声应该是一种高亢嘹亮、激情满怀的笛声。(意对即可。)【详解】3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意思是“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据此可知第二句的画面内容应该是“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第一句中应该有的声音是“湖海之滨冷风”的声音。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进而衬托出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32.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人物登场了,而且极富有戏剧性。“横笛”就是竹笛,亦称横吹,是军中常用的乐器。一缕激越的笛声给风雪严寒、苍凉凄寂的旷野带来令人欣喜的生气,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循声寻觅,纵目望去,只见一队边防战士擎着鲜艳的红旗正顶着风寒,在皑皑的白雪中奋力攀登,勇往直前。这画面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何等的壮美动人。所以这里的“笛声”应该是高昂嘹亮的。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据此理解作答。33.梅子

芭蕉

34.芭蕉的叶子绿绿的,一片绿阴映照在了纱窗上。或者(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用生动的语言拓展描写即可)

35.写出了诗人恬静闲适/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详解】3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第一、二句通过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