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梳理_第1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梳理_第2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梳理_第3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梳理_第4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日本都市圈建设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低的是()A.雏形阶段B.加速阶段C.调整阶段D.成熟阶段(2)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不可能是()A.核心城市劳动力富余B.工业区外移

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兰州位于黄河上游谷地,冬季盛行西北风。下图为兰州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城市形态呈()A.放射状B.网格状C.棋盘状D.条带状(2)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气候②地形③河流④土壤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下列关于石化工业区的区位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B.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不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C.位于铁路线沿线,交通便捷D.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3、相对扩张城市是指城市人口相对密度上升并有继续上升趋势的城市;相对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并有继续降低趋势的城市;转型扩张城市是指人口密度相对下降,但近年来存在上升趋势,未来可能继续上升的城市。下图示意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扩张和收缩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收缩的最直观表现为()A.城市面积萎缩B.人口密度下降

C.人居环境质量下降D.住宅空置率降低

(2)湖北省()A.强相对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武汉市以东B.强相对扩张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50%C.300km外圈层区域城市均相对收缩D.150km圈层区域相对收缩城市数目最少4、城市各功能用地的演变表现内部用地功能更替和外部用地扩展。下图为2006—2015年省会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主要功能用地类型为()A.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C.居住用地D.绿化用地(2)2006—2015年该功能用地以外部扩展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①远离消费市场②环境要求提高③基础设施落后④地租成本升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012—2015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外流严重B.交通条件改善C.资源日益匮乏D.产业结构调整5、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南、西三面为山地丘陵,南部为赣南山区,北部为鄱阳湖平原,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但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水平。下图为江西省2008与2017年城镇化空间分布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江西省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水平,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少B.乡镇企业数量多

C.地形条件复杂D.农业区位好

(2)与江西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行政因素B.地形条件C.工业化水平D.气候差异(3)江西省今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A.扩大大城市规模B.均衡城镇的分布

C.注重发展新型城镇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

6、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示意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日城市热岛效应()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2)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B.气流运动C.建筑物密度D.交通通达度7、下图为某地由河流发育成湖泊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仅考虑河流作用,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河流()A.洪涝灾害多发B.输沙能力增强C.水流速度变快D.河流冰期延长(2)在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沉积地貌一般是()A.冲积扇B.三角洲C.冲积平原D.黄土谷地8、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黄土桥B.海蚀桥C.岩溶桥D.风蚀桥(2)下列与岩溶桥成因相似的地貌是()A.雅丹地貌B.冰川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9、一个区域的物质侵蚀过程是在该区域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发展的,因此,侵蚀特性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洞庭湖江湖流域内物质侵蚀特性具有特殊性,下表中数据示意洞庭湖江湖流域悬移质模数与离子径流模数(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被流水侵蚀的固体颗粒和被淋溶的离子状态的液相物的相对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洞庭湖江湖流域悬移质模数与离子径流模数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多且集中B.支流众多C.位于迎风坡D.地形崎岖(2)推测洞庭湖江湖流域悬移质模数与离子径流模数差异最大的地貌类型是()A.山地B.丘陵C.盆地D.平原10、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游漓江,枉到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就水循环而言,漓江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11、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地壳上升运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A.变质岩B.AC.BD.C12、某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该地雨季较短,冬春季节风力尤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漫滩上的沙丘链宽窄、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图甲示意该河流上游河段。图乙示意该河段某年L日和M日的沙丘链横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L日和M日分别是()A.5月中旬、9月中旬B.5月中旬、11月中旬

C.6月中旬、9月中旬D.6月中旬、11月中旬

(2)图示沙丘链体积近年逐年增长,原因是该区域()A.河流含沙量逐年增加B.畜牧业导致沙地更疏松

C.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D.降水年际变化大且趋少

13、下图中甲图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A.地势起伏更大B.降水量更大

C.支流流速更快D.植被覆盖率更低

(2)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A.持续淤积,偶有侵蚀B.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先侵蚀,后淤积D.先淤积,后侵蚀

(3)推测在1700~1900年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①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②地处暖湿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④渭河流速加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4、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0.9万人,占8.7%。读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关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20~59岁人口占较大比重,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B.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增多C.北京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D.自然增长率较高15、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其中,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2)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地区开放程度

C.人均生活消费水平D.科学技术水平

16、城市乃至区域之间的人口、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同向流动,必然导致低效益城市或区域相对于高效益城市或区域发生收缩情况,即低效益城市或区域出现了相对收缩现象。下图是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圈层区域()A.以行政单位为指标划分B.甲区域中小城市最密集C.乙区域为相对收缩城市D.丙区域城市级别都相同(2)在武汉市的就业吸引下,导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的城市是()A.咸宁市B.赤壁市C.宜昌市D.恩施市(3)有利于湖北省城市发展和收缩型城市管控的措施有()

①缩小武汉市的辐射范围

②促进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

③扩大产业空间规模

④加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日本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三,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国土总面积却不到38万km²(可居住面积约为11万km²),资源极其匮乏。目前日本人口高达1.26亿人,平均人口密度远高于世界多数地区。下图分别为日本部分地区地形图和日本某年主要工业原料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以上信息说明影响日本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是()A.资源数量B.科技水平C.经济收入D.开放程度(2)为提高日本的人口容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少生优育,减轻人口压力B.制定政策,降低人均消费水平C.拓展进口渠道,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D.扩大投资,增加本国资源开发力度18、受生活成本和工作负担等因素影响,在一线城市接纳众多外来人口的同时,也涌现出“逃离北上广深”的现象。下图示意2020年“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工作地点的选择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可能主要考虑()

①产业发展水平②对外交通条件③与家乡之间的距离④与一线城市的距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厦门虽然环境优美,但吸引的“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较少,主要是因为厦门()A.地理位置偏僻B.自然灾害较多C.经济规模较小D.基础设施落后19、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长期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统计值(以东部地区为基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各地相比()A.落户东部意愿最强B.西部流出意愿最强

C.东北流出人口最多D.流入中部人口最少

(2)东部地区的流出人口落户意愿值反映()A.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B.西部地区就业机会较少C.东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D.中部地区生活成本过高20、下图示意某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2000~2010年间,该市()A.市区流动人口初高中学历变化大B.郊区流动人口平均学历下降C.沿海县流动人口平均学历不变D.全市流动人口平均学历上升(2)内陆县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在10年间提升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A.基础教育水平提高B.旅游业发展速度快

C.交通条件不断改善D.当地建设了大学城

2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中,人口规模最大的是()A.广州B.佛山C.珠海D.东莞(2)与深圳相比,中山()A.城市级别高B.服务范围大C.服务种类多D.服务等级低22、降水下渗受到降水特征、下垫面特征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7月,黄土高原某地经历了连续几日的极端暴雨过程。下表为该期间连续三次降水概况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降水日期降水时段降水量/mm距上次降水时间间隔7月26日0:00—8:00114.5015天7月27日5:00—7:0014.0021小时7月28日6:00—13:0031.8023小时(1)推测下渗量最大的降水日期及其原因是()A.7月26日降水强度最大B.7月26日前期土壤干燥

C.7月28日降水强度最小D.7月28日前期土壤湿润

(2)为提高极端暴雨时的下渗能力,该地最适宜()A.调整种植结构B.适度植树种草C.砌土固化边坡D.发展人工增雨23、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我国海岸线长、潮差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有可建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完成下列小题。

(1)海湾底部受到海水压强较大是()A.图甲B.图乙C.图丙D.不能确定(2)用潮汐发电,之所以每天能发4次电,主要是因为()A.白天能发两次,夜晚能发两次B.不仅潮汐能发电,波浪也能发电C.每天大约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海湾内与大海之间存在水面的差异24、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5、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盐度D.海陆位置26、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27、下图为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aB.bC.eD.f(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内陆循环28、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水循环环节中()A.①为水汽输送B.③为大气降水C.⑤为下渗作用D.⑦为地下径流(2)若图示植被遭到破坏,水循环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①增加B.④减少C.⑤减少D.⑥增加29、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功能B.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C.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水循环D.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等的(2)图中乙处的作用为()A.“地球之肺”B.“地球之肾”C.“天然空调”D.“天然加湿器”30、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面(1)~(3)题。

根据水循环原理,保护该地区现有的水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A.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储水量B.营造防护林体系,减少蒸发量C.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D.跨流域调水,增加来水量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读下图,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为____地形区,理由是____。(2)A在B的____方向。(3)图中a、b、c中,不会出现河流支流的是____。(4)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哪条较合理?简述理由。____32、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稳定状态的。____33、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成都(30°地理39'N,104°30'E)乘飞机飞往昆明(25°02'N,102°42'E),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6:40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漆黑,飞了约15分钟,从近座舷窗射进一束红光,我急忙拿出相机准备拍日出……,7:20,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刹那间万道光芒映红了座座山峰,壮观极了!”下图示意该航班的部分座位。据此完成下题。若可以提前通过网络选座位,该摄影爱好者最可能选择(

)座位。(用数字+字母表示:如28H)34、交通运输网由线(如铁路、________和航道)和点(如港口、车站和________)所交织形成。这些线和点的布局主要受________、社会、________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5、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____、____、____。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是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1)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2)从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来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____循环,福建省区域内主要是____循环。(3)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主要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环节是____。(分别填数字序号)(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季节。但台风带来充沛的降水,能有效缓解所经地区的____,增加当地的____源。37、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____。例如,受河流的影响,广西大圩古镇商业街呈长条形集中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也分布在古镇的中心区域。(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____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____、环境污染等问题目渐突出。为了____、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____,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____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38、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____、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区域发展及适应国防需求等。39、资源枯竭型城市(1)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____下开采殆尽,或____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___,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2)转型发展:____,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____,培育新的____。40、根据图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4)图b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5)读图a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所提供的图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41、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治理土壤________的基本方法。(2)图中的空格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3)试述形成该土壤问题的过程。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B,C,D,E。(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循环。(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圈、圈、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环节(用字母表示)(6)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3、材料一:近年来,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国许多城市便出现“城市看海”现象。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大力推进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例举城市“海绵体”具体包括哪些事物。简述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4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表。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省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辽宁6.496.93-0.44吉林6.766.500.26黑龙江6.226.63-0.41材料二:2017年东北三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和比重(下图)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候鸟老人”组团“迁徙”海南的现象日渐普遍。(1)材料一显示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模式。(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断我国东北三省老年人口比重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有:________、________。(3)分析出现材料三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海南________。(4)分析“候鸟老人”迁人对海南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哪些?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6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材料四: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月均温/℃13.616.821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降水量/mm4.23.51011.745.4133.4207.1210140.961.220.51.5849.4(1)根据材料分析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地理条件。(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2010年,宜居带内的四川省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健康+养老/养生)概念,是国内最早谋划发展康养产业的城市。2019年,攀枝花成立康养产业发展局。(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面临的问题具体发展措施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4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1)整体上看,山东省人口分布呈___________特点,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较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7、读表完成以下问题。下表为2017年我国两个临近省级行政区的人口统计表,其中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农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甲(万人)63.528.02098.5673.44622.1乙(万人)62.430.71810.21069.25657.3(1)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大量人口迁移,判断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人口迁移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48、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破坏性大。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2)你认为台风影响区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台风因素可能有哪些?(3)由图表明,6月至9月是台风影响区的地质灾害高发期,该期间地质灾害主要诱因的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4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越南境内湄公河流域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导致越南洪水泛滥。给当地水稻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图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1)分析此次越南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2)在这场洪灾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务艰巨,简述其原因。(3)推测此次洪水对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50、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在不考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差异的情况下,比较此次地震A、B两居民点的烈度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2)为能够快速识别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评估灾害损失,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居民点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若在C、D两地中选址重建,D地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4)如在教室遭遇地震,列举两条合理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51、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是亚洲地区主要的灾害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简述亚洲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特征。(2)据图归纳南亚地区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原因。(3)与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地区洪涝灾害损失最大。简析东亚地区洪涝灾害损失大的原因。(4)简述东亚地区人民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可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52、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基础题型_00D参考答案1、答案:D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雏形阶段资源向中心城市大量流入,且该阶段的中心城市的圈最大,此时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人口集中度最高。加速阶段资源依然主要向中心城市流动,但次一级城市数量增多,围绕次一级城市形成了少量的圈层,人口集中度有所降低,到成熟阶段,资源除了向中心城市流入外,还流入次一级城市,中心城市资源也在向外流动,次一级圈层数量明显增多,人口集中度进一步降低,是图中人口集中程度最低的时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城市的加速阶段核心城市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可能会出现核心城市劳动力富余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在加速发展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且中心城市地租高,一些产业开始从市中心向城市的外围转移,因此在城市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工业区外移是有可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城市的加速发展阶段都市圈是在不断壮大的,因此不会出现都市圈圈层萎缩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城市在加速发展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病,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B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由图可知,兰州沿黄河河谷分布,呈条带状。

故选D。(2)兰州地处黄河河谷,河谷地形影响了城市外部形态,②正确;城市各功能区沿黄河分布在两岸,河流影响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③正确;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差异不大,土壤主要是影响农业生产,①④错误。

故选B。(3)石化工业区有大气污染,河谷地形,工厂废气不易扩散,A不符合题意;由指向标可知,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冬季盛行西北风的上风向,B符合题意;由图可知,石化工业区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C不符合题意;黄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石化工业区位于河流上游,D不符合题意。

故选B。3、答案:B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城市收缩是指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并有持续降低的趋势,城市面积并不会萎缩,人口密度下降,人居环境质量会改善,住宅空置率会升高。

故选B。(2)据图分析可知,强相对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武汉市以西,A错误;

强相对扩张城市数目较少,未占全省城市总数的50%,B错误;

300km外圈层区域城市均相对收缩,C正确;

300km圈层区域相对收缩城市数目最少,D错误。

故选C。4、答案:AD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该功能用地内部更替为负值,即在城市内部面积逐渐减少;外部扩展为正值,即在城市外部面积逐渐增加。因此,该功能用地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向市区外围迁移,符合该特点的应为工业用地。故选A。(2)2006—2015年该功能用地以外部扩展为主,主要是因为市中心对环境要求提高,地价较高,成本较高,促使工业用地外迁,②④正确。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完善,①③错误。故选D。(3)2012—2015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外部扩展幅度降低,即工业用地规模增长速度趋缓,主要原因应该是发展了新的主导工业部门,该工业用地规模较小,D正确。人口外流主要影响住宅区的扩展,A错误。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到工业用地规模,B错误。资源匮乏也不会影响到工业用地规模,C错误。故选D。5、答案:BD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江西省城镇化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江西省城镇化的相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了江西省城镇化的相关知识。【解答】(1)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数量多或少并不能决定城镇人口的比重;江西乡镇企业多,造成大量乡村人口在家门口打工,进厂不进城,从而导致其城市人口长期增长慢,城镇化水平偏低;地形条件对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农业区位条件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条件好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料,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故选B。(2)由图可以看出,江西北部城镇化水平整体高于南部;江西北部有省级行政中心——南昌市,可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南部为赣南山区,不利于城市发展;工业化发展越快,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带动城镇发展;江西整个省区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部气候差异较小,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影响最小。

故选D。(3)扩大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控制大城市规模;城镇分布受地形、河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统一要求均衡分布;因为江西乡镇企业数量多,且乡镇企业发展快,所以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设新型的城镇,提高整体城镇化水平;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不利于城镇化质量提升。

故选C。6、答案:C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解答】(1)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说明中心城区的气温越高,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

故选C。(2)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

故选B。7、答案:AB【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流水地貌解析:(1)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2)考查流水地貌。【解答】(1)河道越弯曲,水流的侧蚀能力越强,堤岸越易发生崩塌,越易发生洪涝灾害,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的河流弯曲严重,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故选A。(2)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河流流速减缓及海浪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故选B。8、答案:A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解析:(1)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水土流失是流水侵蚀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故选A。(2)岩溶桥分布于石灰石广布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故选C。9、答案:AA【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洞庭湖江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流水侵蚀和淋溶作用严重,导致洞庭湖江湖流域悬移质模数与离子径流模数均较大。(2)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悬移质模数/离子径流模数的值,呈现出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的趋势,因此,可推测洞庭湖江湖流域悬移质模数与离子径流模数差异最大的地貌类型是山地。10、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解答】(1)A.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B.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错误。

C.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故错误。

D.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故错误。

故选A。(2)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图中的漓江是地表水汇集而成,应属于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

故选D。11、答案:AD【提示】风沙地貌岩石的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雅丹地貌的成因。(2)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解答】(1)雅丹地貌是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故选A。(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沉积岩。读图2可知,A为岩浆、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

故选D。12、答案:CD【提示】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3、答案:ABD【提示】流水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搬运作用的相关知识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考查影响河流位置变化的相关知识。【解答】(1)渭河南岸位于秦岭北部,地势崎岖,起伏大,河流湍急,搬运能力强。渭河北岸位于黄土高原上,地势平缓,流速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弱。因此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渭河北岸。因此A正确。

故选A。(2)由图可以看出,处于渭河南岸的检测点与渭河中心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渭河向北侵蚀。有一小段时间内,监测点与中心线的距离在缩小,因此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持续侵蚀,偶有淤积。因此B正确。

故选B。(3)读图可知,在1700~1900年间,南岸固定观测点距河流中心线距离增长速度加快,说明中心线向北移。

①植被破坏严重,则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南岸堆积加剧,故①正确。

③秦岭断块处于上升期,即渭河南岸地形抬升,渭河谷底相对下沉,使得整个河道向北移,且渭河南岸接受了断块抬升的剥蚀物,沉积变快,使得河流中心线北移,故③正确。

②④项与河中心线北移没有关系。

故选D。14、答案:BA【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解析:三角坐标图判读关键在于掌握阅读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本题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为背景,考查了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本题以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为背景,考查了2010年北京市人口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表中数值,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比重8.6%,15-64岁人口比重82.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8.7%,对照三角坐标图,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结构的数字是②,B正确。

故选:B。解:从图中看,2010年北京市20~59岁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A正确:

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减少,B错误:

劳动力充足,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C错误;

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误:

故选:A。15、答案:BA【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城市级别越高,同等级城市数量越少,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级别越低,同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解答】(1)A.苏州城市级别高于绍兴,服务功能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故符合题意;

C.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绍兴属于浙江省的地级市,二者没有行政管理上的隶属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南京的城市服务范围被上海覆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2)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故选A。16、答案:BAB【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人口迁移的影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的措施。【解答】(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圈层区域有的涉及多个城市,不是以行政单位为指标划分的,A错误。

甲区域中小城市最密集,B正确。

乙区域既有相对收缩城市,也有相对扩张城市,C错误。

丙区域城市多为相对收缩城市,与级别无关,D错误。

故选B。(2)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武汉市的就业吸引下,导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的城市是强相对收缩城市,咸宁市距离武汉较近,最易导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A正确。

赤壁市为强相对扩张城市,B错误。

宜昌市是弱相对收缩城市,C错误。

恩施市是强相对收缩城市,但距离武汉市较远,D错误。

故选A。(3)由所学可知,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不能缩小武汉市的辐射范围,①错误;

促进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有利于湖北省城市发展和收缩型城市管控,②正确;

扩大产业空间规模,可以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③正确;

加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有利于相对扩张城市的发展,对相对收缩城市影响不大,④错误。

故选B。17、答案:AC【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和所学可知,影响日本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源数量。

故选A。(2)少生优育,人口压力减轻,但不会改变人口容量,A错误。日本为发达国家,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高,降低人均需求不可行,B错误。日本应拓展进口渠道,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来实现经济水平提升,进而提高人口容量,C正确。扩大投资,增加本国资源开发力度,不会改变日本匮乏的资源拥有量,D错误。

故选C。18、答案:A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选择的城市多为二、三线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能够在此找到合适的工作,①正确;我国交通事业已经有了飞跃,大部分地区对外交通条件都比较优越,②不是主要因素;很多人口出于探亲方便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离家乡较近的省会城市而不是一线城市工作;③正确;虽然排名前几位的迁人城市均离一线城市较近,如东莞、苏州、佛山,但这不是该类人口流入这些地区的主要原因,流人这些地区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当地产业发展水平较高,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较好;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小;厦门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市基础设施不可能落后;厦门城市规模小,经济体量有限。故C选项正确。19、答案:AA【提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落户东部意愿最强;东北流出意愿最强,但流出人口量材料中未体现。

故选A。(2)由分析可知,落户东部意愿最强,因为东部经济水平较高,就业岗位多,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故选A。20、答案:DD【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读图可知,市区流动人口初高中学历变化小,各区域流动人口平均学历水平都有上升。

故选D。(2)内陆县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在短期内提升显著,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增加显著,与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和交通条件改善无关,旅游人口的学历结构也不会有显著变化,最可能是当地新建了大学城。

故选D。21、答案:A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解答】(1)由图可知,广州属于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最大。

故选A。(2)与深圳相比,中山级别低、服务范围小、服务种类少、服务等级低。

故选D。22、答案:B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越多,下渗量越小,A错误;

土壤越干燥,越有利于下渗,由表可知,7月26日的降水距离上次降水时间间隔长达15天,前期土壤干燥,蓄水能力强,下渗量最大,B正确;

7月28日的降水,由于前期降水使得土壤水分已经趋于饱和,下渗量较小,CD错误。

故选B。(2)调整种植结构不一定能提高土壤下渗能力,A错误;

植树种草可以拦截降水,增大地表粗糙度,延长地表径流停留时间,促进下渗,B正确;

砌土固化边坡阻碍了下渗通道,不利于下渗,C错误;

降雨强度会影响下渗,但人工降雨的强度未知,不能一概而论,D错误。

故选B。23、答案:B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4、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5、答案:B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故B正确。(2)据图可知,春夏两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水温,可能是因为春夏两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表层接收太阳辐射多,水温高,底层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水温低。故A正确;黄海海域上下层之间受洋流和盐度影响的差异不大,洋流和盐度不太可能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原因,B、C错误;海陆位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D错误。26、答案:D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

岛夏季气候干热。故选D.(2)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

能是河流水和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

水。故选C.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7、答案:CA【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据图可知,a为水汽输送,b为大气降水,e为地表径流,f为蒸腾。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C.(2)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没有内陆循环,D错误;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空,对陆地水资源没有影响,B错误;

陆地内循环的循环水量很小,C错误;

海陆间循环把海洋上的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作用,A正确。

故选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8、答案: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图示水循环系统中,①为大气降水,②为水汽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植被蒸腾,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作用,⑦为地下径流。

故选D。(2)若图示植被破坏,蒸腾量减少,降水略有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在短时期内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故选B。29、答案:BD【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图示主要反映的是热带雨林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A错误,

B正确;

甲为降水、乙为蒸腾作用、丙为蒸发作用,缺少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能构成水循环,C错误;

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无法比较,D错误。

故本题选B.(2)乙环节为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水分,成为“天然加湿器”,D正确;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森林是“地球之肺

”,A错误。

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维持自然生态健康平衡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天然空调”主要指雨林对地球气温的调节能力,C错误。

故本题选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0、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1、答案:

盆地

海拔四周高中间低

西北

C

④,④虽然线路较长,但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坡度大,行车不安全。解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变化可知,A处海拔中间低四周高,因此为盆地地形。(2)图中没有指向标,因此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A位于B的西北方。(3)河流只可能发育在山谷中,读图可知,a和b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谷地,可能汇水发育形成河流;c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形成河流。(4)读图分析,两条线路相比,线路③长度较短,但沿线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工程投资大,而且线路坡度大,行车不安全;线路④虽然长度较长,但是沿线坡度平缓,施工难度小,工程投资少,行车更安全。对比可知,线路④更合理。32、答案:同时存在解析:略33、答案:25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飞行途中日出时北京时间为7:20,结合日出时飞机的经度应该在102°E-104°E,可以计算当地日出时间晚于6:00,推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东南。为了便于观看、拍摄日出,应该位于太阳升起的方位。飞机由成都飞往昆明,向南飞行,可以判断太阳位于飞机前进方向的左前侧,可以看到东南方向的太阳。应该选取25A最好。小提示:34、答案:

公路

航空港

经济

技术解析: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网由线(如铁路、公路和航道)和点(如港口、车站和航空港)所交织形成。这些线和点的布局主要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5、答案:

温度

运动状况

密度解析: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所以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36、答案:(1)太阳辐射(2)

陆地内

海陆间(3)

②(4)

东南

夏秋

旱灾和高温天气

水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像来考查水循环的基础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实践力。(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2)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福建位于东部沿海,参与海陆间循环。(3)南水北调主要影响地表径流环节,④代表地表径流;夏季风是指水汽输送,②代表水汽输送。(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该地区靠近海洋,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大;由于夏秋季海洋气温高,容易形成气旋,因此台风多发于夏秋季;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干旱和高温天气;增加当地的水源。小提示:37、答案:(1)集中(2)

服务业

交通拥挤

降低成本

向外搬迁

商业用地解析:(1)由教材内容可知,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例如,受河流的影响,广西大圩古镇商业街呈长条形集中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也分布在古镇的中心区域。(2)由教材内容可知,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目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小提示:38、答案:适度超前解析:略39、答案:(1)

现有技术水平

市场

缓慢(2)

延长产业链

开发新的资源

主导产业解析:略40、答案:(1)

外来人口增加(2)

人口迁出(3)

增长

经济因素(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5)变化状况: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原因: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而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解析:本题以图表为材料,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特点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由于人口总增长率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即人口迁移)共同影响,北京的人口总增长率明显高于自然增长率,可以推断是由于外来人口增加造成的。(2)根据表格可知,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由于人口总增长率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即人口迁移)共同影响,可知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人口迁出。(3)人口总数的变化由人口总增长率决定,由于北京的人口总增长率为正数,故总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结合第一小题分析,北京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而引起,而目前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4)根据图b可知,乡村的人口迁出较多,城市的人口迁入较多,进而可判断,目前我国人口主要由乡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5)据图可知,1990年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原因:上海经济发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比较低的,因此户籍人口变化不大。但是由于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小提示:41、答案:(1)盐碱化(2)农业生物措施(3)旱季时,蒸发旺盛,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从而形成土壤盐碱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及治理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显示的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是治理土壤盐碱化的基本方法。(2)读表格可知,由“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来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和巩固水盐调节结果可知,该措施是农业生物措施。(3)由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盐碱化是因土壤水分蒸发,而土壤底部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所致。具体为:旱季时,蒸发旺盛;盐分随地下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残留的盐分便在土壤表层大量集聚,形成土壤盐碱化。小提示:42、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海上内;海陆间;海陆间(3)大气;水;岩石(4)陆地内循环;海陆间(5)B(6)C解析:(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图中A为海洋上的水汽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

(2)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其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能够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图中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之间的循环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4)根据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包括的环节可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

(5)我国夏季东南风,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把海洋上的湿润的水汽带到陆地上来,故图中B水汽输送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

(6)根据水循环的意义可知,水循环可以通过水循环各个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水循环使地球的水的总量保持不变,但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等保持动态的平衡,陆地径流不会增多,海洋蒸发业不会减少。故C①④正确,ABD错误。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小提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人类可以合理利用水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修水库等。43、答案:城市“海绵体”包括湖泊、人工湿地、草坪、河流沟渠、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的道路广场等。美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大量增加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雨岛效应”;调节城市径流(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部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象。解析:读图知,城市“海绵体”包括湖泊、人工湿地、草坪河流沟渠、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的道路广场等。城市“海绵体”的积极影响:可以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美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如大量增加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雨岛效应”;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可以调节径流;节约水资源,能部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小提示】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44、答案:(1)低低低(或三低)(2)新增人口较少(或自然增长率低);青壮年人口外迁;医疗条件较好。鼓励生育;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工业,留住劳动力。(3)冬季气温高(或冬季气候适宜)(4)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交流。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由材料一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接近0或负增长,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2)结合材料分析,东北三省老年人口比重高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新增人口数量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应对措施包括鼓励生育;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人口回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产业发展。(3)东北纬度高,冬季寒冷;海南纬度低,冬季温暖,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更适合老年人口生活,因此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候鸟老人”组团“迁徙”海南的现象日渐普遍。(4)“候鸟老人”迁人对海南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如有利于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海南房地产业、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等。小提示:45、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3)挖掘特色产业,弘扬当地文化,打造多元化产业转变居民观念,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攀枝花成因养老目的地的区位条件及发展措施。考查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能力。(1)攀枝花成为养老目的地的地理条件可结合当地的纬度、光照、交通环境、旅游资源等分析。攀枝花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多条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保护较好,环境优美;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供养老者浏览。(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人,可以促进当地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注重环保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当地康养产业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产业结构单一,因此要发挥当地自然和文化优势,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适应多样市场需求;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因此应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居民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当地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小提示:46、答案:(1)不均衡西南(西)(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3)小(低)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的分布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1)根据图2信息可知,总体而言,山东省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人口分布不均衡。(2)该题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自然原因方面: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境内多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势较低平;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读图可知,境内矿产资源(煤、石油等)丰富,山东省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原因方面:根据材料可知,山东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历史悠久;其次,山东省工业、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最后,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交通便利。(3)读图可知,相比而言,东营人口密度更小。结合图1以及材料信息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其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根据材料“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可知,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最后,东营市开发历史短(拓展:1983年东营市才正式挂牌),人口密度较低。小提示:47、答案:(1)方向:由甲迁往乙。理由: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2)对甲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小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对乙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当地的人才及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程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1)由题干“其中甲省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省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可知,甲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且由表中农村人口数据可知,甲省农村人口较多,剩余劳动力多;乙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人口会由甲省迁往乙省。(2)人口的迁移,可以加强迁出地(甲省)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就业压力。但人口的迁出也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乙省)的影响,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小提示:48、答案:(1)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地区地势高差大、地质构造复杂;多地震;降水连续且集中。(2)暴雨或连续性降水、地震及滥伐乱垦、矿产开采、铁路修建等工程破坏等人为因素。(3)6月份:非台风因素诱发,雨带移动至江南丘陵一带,持续性降水使地质灾害频发;7月份:台风因素诱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