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原氧化铁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CO2气体生成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粉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为CO2气体质量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发生变化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乙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 B.该反应中属于有机物的有2种C.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4 D.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5.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电解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氧气可助燃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止食用油脂B.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五月粽香飘万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7.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8.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学们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干燥氢气和氧气 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少量稀盐酸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 D.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取烧碱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称量药品C.稀释浓硫酸 D.量取液体10.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NO3、AgNO3、KCl、CaCl2B.Na2SO4、KOH、CuSO4、MgCl2C.Na2CO3、稀HNO3、BaCl2、稀H2SO4.D.FeCl3、NaOH、稀HC1、NaCl11.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C.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2.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菜刀刷油漆来防止生锈B.通常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C.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的密度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已知铜在空气中灼烧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14.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固体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Ⅰ.m点表示意义是___________。在20℃时,20g水中需加入_____________g甲物质,配成饱和溶液。Ⅱ.50g20%乙溶液,加入__________g水能配成10%的乙溶液。Ⅲ.20℃时将12.5g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加入试管1、2中,然后进行如图操作。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选项ABCD1固体增多固体减少固体增多固体增多2固体增多固体消失固体减少固体消失1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图中②、③、⑤三处元素中,与④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填序号)。①②④⑤中某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该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由元素①组成的单质与元素③和⑤形成微粒比1:4的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在工业上是重要的半导体非金属单质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_____(填名称)是氧化剂。16.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简称“深海勇士”,是继蛟龙号之后的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多米,开展海底科考应用作业时地质取样5份,用机械手抓取了29种生物。(1)深海勇士号的大部分材料由钛合金构成,这是因为它______(A、B、C中选填);A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B易加工、机械性能好C韧性好、硬度大(2)“蛟龙”号最早使用的是银锌蓄电池,电池在工作时是锌和氧化银发生了置换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用机械手抓取生物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_________;(4)“深海勇士”号用锂电池取代了银锌电池,锂电池工作时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5)废旧的电池中常含有铅、汞等,如果随意丢弃的话,时间一长,些金属渗出会造成__________,威胁人类健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用化学式填空,下同)。(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1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1)写出图甲中仪器的名称:A___,H__。(2)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要从图甲中选择的仪器有__(填字母序号)。(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若干燥氧气,发生装置应与图乙装置中的___(填“a”或“b”)连接。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加入稀硫酸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6.85.64.44.2实验分析:通过计算,求: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____组成的;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_____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选项A正确;B、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选项B正确;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小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选项C不正确;D、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选项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掌握,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D【解析】A选项烧碱和纯碱的溶液均显碱性不能用酚酞试剂鉴别;B选项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无法鉴别;C选项氮气和氧气均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法鉴别;D显酸性生石灰和熟石灰采用加水的方法,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而熟石灰无明显现象,能进行鉴别;故答案选择D3、C【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故A正确;B、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C、降温时,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而硝酸钾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由于降温而使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结晶析出,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4、A【解析】

A、由图可知,乙为二氧化氮,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只含有一种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选项错误;C、甲为甲烷,其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O2N2+2H2O+CO2,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误,故选A。5、D【解析】

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故选:D。6、D【解析】试题分析:A.油脂会使人发胖,故适量食用油脂,防止病变的发生;B.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五月粽香飘万家”,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D.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考点:人体的营养素、化肥与农药、分子的特征、炼铁的原理7、D【解析】

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8、C【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与氢气、氧气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和氧气,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化学上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选项正确;C、盐酸与熟石灰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先于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少量稀盐酸不能检验,选项错误;D、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烧碱(氢氧化钠),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浓硫酸做干燥剂干燥气体时不能干燥氨气,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9、C【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使容器密闭,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左侧有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形成封闭空间,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操作不正确,选项A不正确;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B不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C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0、A【解析】

A、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产生两次沉淀的是硝酸银,产生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钾和氯化钙,不能再进一步鉴别,符合题意;B、溶液呈蓝色的是硫酸铜,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下的是硫酸钠,不符合题意;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气泡和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钠,只产生气泡的是稀硝酸,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产生一次气泡、一次沉淀的是稀硫酸,不符合题意;D、溶液呈黄色的是氯化铁,与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将另外两种溶液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不能用作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错误;B、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正确;C、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可以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D、不同溶质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别用0.1g碘和0.1g高锰酸钾作溶质加入到5mL水中,能够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正确。故选A。12、B【解析】

A、菜刀可以在使用后洗净擦干,或涂上植物油,故错误;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硬度大,故正确;C、铜是紫红色金属,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延展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4:1【解析】

由题意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所得剩余固体氧化铜的质量与原混合物铜粉和碳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即为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铜的化学式为,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4:1。14、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100g水550C【解析】

Ⅰ、m点是甲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100g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水,故20g水中需要加入甲物质才能配成饱和溶液;Ⅱ、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g,计算过程如下:,解得x=50g,故需加入50g水;Ⅲ、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大,故试管1固体增多,试管2固体减少,故选C。15、得到③⑤SO2、SO3(合理都行)分子四氯化硅【解析】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是依次增加的,因此可以得出⑤是氯元素,核内有17个质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为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③⑤属于同一周期;(3)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的硫、氮的氧化物,而①②④⑤只用硫和氧符号要求,因此该物质可以是SO2、SO3;这些物质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4)元素①组成的单质是,③和⑤形成微粒比1:4的化合物是SiCl4,产物之一在工业上是重要的半导体非金属单质材料,因此是Si,反应是置换反应,因此另一种物质是HCl,即氢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下生成硅和氯化氢,方程式为:;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硅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0价,因此氧化剂是四氯化硅;16、ABZn+Ag2O=2Ag+ZnO化学能→电能→机械能+4价、+3价地下水和土壤污染【解析】

(1)钛合金的优良性能有熔点高、抗腐蚀、密度小、机械性能好等,故选:AB;

(2)锌和氧化银反应生成氧化锌和银,化学方程式为:Zn+Ag2O=ZnO+2Ag;

(3)用机械手抓取生物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4)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是-2价,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在亚锰酸锂(LiMnO2),锂元素稀释+1,氧元素显示-2,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3;

(5)废旧的电池中常含有铅、汞等,如果随意丢弃的话,时间一长,有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HCl(2)CaCO3(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解析】试题分析:(1)丙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甲、乙废液中都有溶质氯化钙,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乙中有稀盐酸剩余,故填HCl,(2)因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所以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CaCO3(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2CO3,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把碳酸钠完全除去,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发生的化学反应是:3NaOH+FeCl3="3NaCl+"Fe(OH)3↓,生成了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OH,故填Na2CO3、NaOH,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考点:物质成分的探究、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8、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