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S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4 B.+2 C.-1 D.-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碳酸钠是碱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D向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与氯化钡反应A.A B.B C.C D.D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 B.石蜡融化 C.胆矾研碎 D.葡萄酿酒4.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碘的升华 C.氧气液化 D.铜器锈蚀5.对于化学反应:C+CO2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6.我校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以实现资源回收和利用。金属饮料罐属于()A.可回收物 B.有毒垃圾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裁切玻璃C.铁钉生锈 D.醋除水垢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B.温度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C.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9.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A.AB.BC.CD.D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11.垃圾分类回收是现代文明生活新时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塑料难于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B.废电池、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需要专门回收C.餐厨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D.当我们看到标志时,说明该物品可回收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不加二氧化锰,则反应不能发生C.NH4NO3溶于水会使温度降低,则NH4NO3溶于水的过程只吸收热量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2)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Az=w>m>nBz>w>m>nCz>w=m>nDz>w>m=n(3)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15.在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变红。(1)由题可判断出钠、煤油、水三者的中密度最小的是______。(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16.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请用序号回答问题:(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______.(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______.(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列仪器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1回答问题:仪器E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填序号)。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它来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与水反应且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___。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2所示,测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的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_____。A40mL和60mLB50mL和50mLC60mL和40mLD20mL和80mL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要对剩余的两种固体进行分离并回收。回收得到两种固体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18.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写出仪器b名称______。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有______,为制得干燥的氧气,应选择______收集装置。甲同学用内部带有多孔隔板的C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你认为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______(选填编号)。①铝片

②塑料

③铜片

④石墨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①实验室收集和处理SO2气体的装置为______,原因是______。②已知SO2化学性质与CO2相似,猜测如图2烧杯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将14g含有杂质的锌片(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投入到盛有2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所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13.6g。求:(1)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g;(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试题分析:设: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X+(-2)×2=0求得X=+4.故选A.考点:化合价的计算2、D【解析】A、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钠溶于水之后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现现象,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错误;D、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故选D。3、D【解析】

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D【解析】A、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碘的升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铜器锈蚀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5、D【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CO22C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6、A【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不同垃圾标识的相关知识【详解】A选项,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再利用材料,故选AB选项,工业重金属溶液属于有毒垃圾C选项,厨房中生活剩余饭菜属于厨房垃圾D选项,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点睛】熟悉常见物质的垃圾分类7、B【解析】

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裁切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A【解析】

A、因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A说法不正确;B、因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的质量不同,即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B说法正确;C、在一般情况下,物质的溶解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对易溶于水的物质来说,浓稀溶液中只是溶质的多少不同,故C说法正确;D、由溶液的概念可知,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故D说法正确;故选A.9、B【解析】解答图像题,应抓住三点一走势,三点即起始点(一般表示反应的开始)、转折点(表示反应的结束)、终点。氢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后,加入的盐酸开始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所以开始没气体,后来有气体生成,A正确;B.HCl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错误;C、镁的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镁比铁和酸反应快;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由于Mg的活动性比Fe强,所以反应速率更快,所用时间更短,且相对原子质量更小,故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多,正确;D、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入水,并不能改变盐酸的酸性,所以PH无限地接近7,错误,选B10、D【解析】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水、氢氧化钠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点睛】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11、C【解析】

A.塑料难于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说法正确;B.废电池、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需要专门回收,说法正确;C.餐厨垃圾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废旧金属、部分塑料、废纸等属于可回收垃圾,说法错误;D.是可回收标志,说明该物品可回收,说法正确。故选:C。12、D【解析】

A、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如氮气,故A错误;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用二氧化锰反应也能够进行,只是反应较慢,故B错误;C、NH4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则NH4NO3溶于水的过程表现为吸热,但硝酸铵溶于水的水合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睛】物质溶解的过程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摄,溶液温度升高;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50gA20%D【解析】

(1)t℃时,100g水中溶解50g这种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故填:50g。(2)图中n和m的区别是n中有100g水,m中有80g水,溶质相同都是25g,n、m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所以n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m中溶质质量分数;w和z都在曲线上,都属于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又因为温度没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w和z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为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z=w>m>n,故A正确;故选:A。(3)n点表示的是100g水中溶解25g这种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20%。(4)该图示是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没有说溶解度,所以不能说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物质的溶解度无法确定;故选:D。14、65降低温度(或继续加甲或蒸发溶剂)不变adcb【解析】

(1)2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30g,则50g水中最多溶15g,所得溶液质量为:15g+50g=65g;故填:65;(2)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故填:降低温度(或继续加甲或蒸发溶剂);(3)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4)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具体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故填:adcb。15、煤油2Na+2H2O=2NaOH+H2↑置换反应【解析】

(1)根据题目中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信息,得出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为:水、钠、煤油,故填写:煤油;(2)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另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和显碱性的氢氧化钠,反应物是Na和H2O,生成物是H2和NaOH,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填写:2Na+2H2O=2NaOH+H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写:置换反应。【点睛】本考点属于信息筛选题,在考查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不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解读有用信息,对操作中的描述和反应现象认真加以分析,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此类题可迎刃而解。16、①⑤③⑥②④【解析】

(1)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钙片,故选①(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食盐,故选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选③;(3)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⑥;不锈钢锅及纯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②④。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烧杯2H2O22H2O+O2↑ACDFCaCO3+2HCl=CaCl2+H2O+CO2↑不易溶于水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BABEGHI【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详解】(1)仪器E的名称是烧杯。(2)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ACDF,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还可用它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把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