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柳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意象的赏析,品味词情,了解本词的写作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学会以读带悟及透过意象来品读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柳永的离愁别绪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意象的赏析,品味词情,了解本词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对联:狂风大作雨淋淋乌云漫卷天尽沙生找玄机——天尽沙,谐音天净沙;雨淋淋,谐音雨霖铃。通过曲牌名,导出词牌名,从而引出词牌,导入课题整体感知生自由朗读。生试读。(个体读)生点评,并试读。(个体读,找班里在朗诵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师点评,并作简单朗诵指导生齐读,感诗情师: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试用词中的原话回答。明确:“离别”师:词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的这首词?试用词中原话回答。明确:“伤”师:所以我们说这首词的主旨句应为?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是啊,佛家有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的当属“爱别离”,所以,古人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这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生齐读本句,再次体悟离别之情)师:除此诗句外,还有哪些句子也直接抒发了词人的离别之绪?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师:这两句中写出了怎样的离愁别绪?(找生读,并谈体悟)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难分难舍之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弦断有谁听的孤寂三、抓意象、品情感、析技巧1、师: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离别之愁的呢?明确:诗歌传情用“意象”。此诗中用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意象主要有: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杨柳、晓风和残月。生就以上意象进行讨论,看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分组讨论,将全班分成九组,每组讨论一个意象,然后派代表发言,生阐释完每一个意象后,可让生带着自己体悟到的情感朗读意象所在之句)师明确,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强调重点意象: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秋蝉的描写是“衰弱的残声”,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长亭——儿歌《送别》中有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见,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骤雨——俗语“下雨天,留客天”,骤雨中行人行走不便,多半会留下来,这一意象就附丽了太多的“不舍”“不忍离”之味,而这时正值“骤雨初歇”,“天留人不留”,更惹人难舍难分,至此,离情已浓至不可抑止。(生带着情感齐读前三个意象所在之句)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所以,古诗中“船”的意象往往更多地融入诗人的漂泊之感。(生有感情的读此意象所在之句)烟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暮霭——黄昏的云雾。“日暮愁云”(出自杜牧的《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生齐读此二意象所在之句)杨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古代诗歌中的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二来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晓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在《登高》中有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琵琶行》中有几处写到月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生有感情的齐读此三意象所在之句)3、师小结:不管是寒蝉的悲凉还是兰舟的漂泊,亦或是晓风的凄凉和残月的愁思,所有这些意象均带有一种凄凉和孤寂之感,这也好映照了词人此刻“伤离别”的心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面对离别,词人的心情甚为伤感,在这样的心情的笼罩下,词人以已观物,物便皆着他之色彩了。在诗歌中,诗人常用这些着上他之色彩的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叫?(借景抒情)那么,这些意象均为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实景么?明确:不是,“念去去”后的“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为想象之景师:词人在这里将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伤离别”之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被称为?(虚实结合)概括主题齐读本词,尝试背诵。六、拓展应用词在古代还有个别名,叫?(诗余!)可见,诗词本为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本诗中的相关意象,尝试着将此词改写成诗呢?示例一:别佳人帐饮都门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